中國航天日——關注航天人,向他們致敬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

歷史上的今天,大家也是很清楚的。46年前的今天,「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這個其貌不揚的小球(?),將《東方紅》樂曲送上了太空,向世界廣播,同時也向世界驕傲地宣告:中國,正式進入航天俱樂部。令人訝異的是,46年後,這顆衛星依然在它的軌道上飛行,雖然現在它的遠地點已經從2368km(1970)降到2075km(2009)。而在這期間,我們長征系列火箭總發射量已經超過200次。特別的,最近幾年,就發射了100次。我國航天在近幾年內的發展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

而在這航天日之前的一小段時間裡頭,航天方面的新聞也是一個接一個。

4月15號,兩米直徑固體火箭助推器試車成功。

4月18號,「實踐十號」衛星回收成功。

在前天,我們宣布火星計劃立項中。//雖然有種「先上車後買票」的嫌疑

本來我覺得最近的新聞已經差不多夠多了,但事實證明,我還是圖樣。

今天,嫦娥三號最新一批照片公布。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經提到了接下來一段時間航天方面的大新聞,而且博覽君在科普中國專欄裡頭也很詳細的回顧了這46年的發展史,因此,我也沒必要再贅述了。

走向航天強國——寫在第一個中國航天日

但我還是想說些別的。

在多少年來,一提到航天,人們總是會有一種距離感。即使舉辦了各種航天展覽——科技館展覽,大型巡迴展等等,也難以消弭。倒是很多的小朋友,看了展覽之後,紛紛表示要做航天員——這也意味著,人們對於航天的理解,更多的在於表面。有多少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當航天員,又有多少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當這之後千千萬萬的設計師、工人呢?

我們看到了在太空工作的航天員,卻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之後更廣大的在地面工作的人們。誠然我們需要一個英雄,來代表這個行業,然而背後默默奉獻的人們,也應該得到重視。

今年入選「感動中國」的人物——徐立平,就是航天系統中萬千工人的代表之一。航天人,也也有自己的事業,也有自己的家庭。由於材料的特殊屬性以及工藝的限制,有些東西,靠機器,是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的。比如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葯柱,在澆築成型之後,還需要進行手工的打磨,用機器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一部分管路,需要手工焊接,機器可能達不到這麼好的效果……人們在新聞中看到的每一次成功,都是這些人的努力的成果——更何況,這些東西都是一次性的!

對於工程師們來說,他們的壓力也很大。任何一個初始變數的小小的偏差,都將會引起質的改變。而每個樣品的成本,都是很高昂的——這就意味著試錯的能力的減小。這次長征五號用的液體發動機特別說明,在試車之後還要裝上火箭繼續飛。其成本之高昂,可見一斑。如果是火箭方面,可能還好一點。畢竟只要成功把衛星送入軌道,火箭設計師們就能慶祝了。而衛星方面的,他們要一直等到整個任務結束,才能鬆一口氣——總算是完成任務了。

大部分人對於航天人這個群體的看法,在長久以來,一直停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時的印象——為國拚命,少拿多干。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目前的宣傳,還總是停留在「情懷」上面吧。這樣的宣傳,在幾十年前的特殊時期,在那樣一個「人人勒緊褲腰帶」的背景之下,這樣的宣傳,大家都能因此得到動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那麼在今天,時代背景已經大獲改觀的情況下,我們的看法,是不是也該改變了呢?

//當然,關注航天的人們,你們的看法肯定是跟我一樣的=w=

希望在今天,有更多的人,在參觀火箭模型的時候,關注航天人,支持一下航天工作。

也希望航天人,能在今天不加班,真正享受自己的節日。

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SpaceX最近成功回收的火箭,經檢查已確定受重創而無法再次使用呢?
中國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藥 挽回幾十億長征火箭?
被質疑「回收火箭不耐用」和「運力無法最大發揮」, SpaceX 目前取得的成功,在未來可能被否定嗎?
琪露諾的完美航天教室——開課語

TAG:航天 | 中国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