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遊戲,就懂「成佛」
前年看過一本書,叫《遊戲改變世界》,書中介紹了「遊戲」這種現象出現的歷史,說明了「遊戲」的特性,辨別了吸引力的來源,挺有意思的。
其實,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舍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當然可以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
行菩薩道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是滿級,並取得GM許可權。
成阿羅漢就是註銷賬號。
-
修持六度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是提高力量、HP。
持戒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是查改代碼。
-
發心就是建號。
退心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是野外。
-
開悟是轉職。
學法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是暴擊。
-
師法友團隊是公會。
師父是團長。
承擔就是打副本。
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就是點贊。
-
我執是boss。
貪、嗔、痴是大怪。
二十一個隨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般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就是功德。
-
哦,對了,整個伺服器就是「心」。
修行就是轉心。
-
比喻可以有很多,就重點說說「成佛」是怎麼回事吧。
凡夫就好像是在遊戲裡面,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這個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
凡夫的心就這樣隨著遊戲裡面的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裡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凡夫就這樣去生活著。
聲聞阿羅漢呢,就是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哦,這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剋制自己沉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慣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就有點不一樣。菩薩也認識到這一切並不是真實的。一方面,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沉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沉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
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鍊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裡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
初稿寫於2016-02
推薦閱讀:
※佛家講究慈悲行善,這樣是否也是一種執著?
※為什麼知乎上信佛的人這麼多?
※「一合相」究竟該如何理解?
※如何看待現在很多人宣傳佛教佛法,宣稱學佛念佛能治病和拯救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