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有多少年不曾用過《新華字典》?

作者:毛志傑

昨日看到新聞上說《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忽然提醒了我——我們已有多少年不曾用過《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做為中華的知識寶庫的明珠,為中華知識的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代代的人從小學起,就和《新華字典》形影不離。每當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或遇到不理解的意思時,首先想到就是《新華字典》!我們那時的名詞解釋均是以《新華字典》為最權威的解答。

不知何時,《新華字典》只是成了我們書架上的一個裝飾品。如今,遇到不懂的詞字或名詞解釋時,往往會先通過網路尋找答案。

這是為什麼呢?

自從文明在中華大地上誕生,知識的傳播面就越來越廣。同樣,知識的傳播同樣遵循「效率」這一規律。 也就是說,知識的傳播方式會不斷改變、完善,以更高的效率來普及。 自古以來,口口傳授、師徒相傳、傳子不傳女等形式主導了知識傳播的模式,也使得中華文明能得到代代相傳。

但是,社會要進步,就需要知識在更大範圍、以更高的效率進行傳播。 傳播的方式和工具也在不斷地更新與變化。

就拿知識傳播的載體來說吧。從龜背、石頭,到竹簡、紙張......,工具的變化和成本的降低,極大提高了知識傳播的效率。 《新華字典》這一巨著在知識的傳播中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社會繼續進步就要求有更高效率的傳播方式出現,使得《新華字典》陷入到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想查一個字的寫法或意思,如果通過拼音查詢字典,可能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如果用手機上網百度一下,可能就幾秒鐘的時間。效率的高低對比無需爭辯。

也許有人會說,網上的內容良莠不齊,會對知識傳播進行誤導。但是,新事物的產生往往會伴隨一些問題的產生,最終也會不斷完善。《新華字典》編撰之初也會出現問題,也在不斷的糾錯中逐步得到完善。 而且,隨著機器智能化的進步,電腦已經能夠實現對文章的自動糾錯功能,這也是在知識傳播效率方面的一個提高。

當然,這並不是質疑《新華字典》這本巨著對學習知識的作用,而是希望這本巨著在紙質化的基礎上,能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實現華麗轉身,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改變自己,在發揮出自身專業化的同時,提高知識的普及效率。

我們相信,經過先進技術和理念武裝過的《新華字典》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能獲得吉尼斯紀錄,《新華字典》有一天終會獲得更高的榮譽——每個人永遠離不開的知識寶庫!

推薦閱讀:

如何對一部動畫片進行投訴?
准項目老師們,你好呀!
為什麼中國的大學教育是這樣?教育界正直的領導為什麼不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開設科普專業會有幫助嗎?

TAG:教育 | 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