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審評茶後的些許感悟

我們經常需要審評一款茶,特別是岩茶。今天下午幾位茶友聚在一起鬥茶,其間言語嬉戲,似有一番感悟,分享與諸位茶友。

審評一款岩茶,就像審評一個人一樣。

審評需要長時間的浸泡,就像審評一個人,需要認識很長時間一樣——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那麼岩茶長時間的浸泡,會怎麼樣呢?

會苦澀,就像人無完人,人都有缺點。一款岩茶,我們正常喝,不會苦澀。可是如何浸泡著喝,就出現苦澀了。就像一個人,我們君子之交,彼此甚歡。如若深入交往,總會發現其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苦澀會化開,轉為回甘,不會長時間留在口腔,這苦澀感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我們的某位朋友,如果讓你來列舉他的小缺點,你總能隨口說出個一二三,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愉快的做朋友。岩茶也是一樣。

當然,長時間的浸泡,除了苦澀,可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味道或者氣息。比如岩茶輕微的返青了,會有青味;比如焙火沒焙好,會有雜味或者碳味;比如工藝不好,會有化不開的苦澀感;等等。這些就像是一個人,性格或者三觀裡面混雜進去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一樣。當然我們並不絕對的說這不好,只是按照世俗的標準來談這個。

岩茶在審評時如果碰到了這種情況,一般會引來不好的評價的。就像人一樣。但是卻會有一些人就喜歡輕微的那個青味,也會有人喜歡碳火味,也會有人喜歡濃濃的苦澀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我們鬥茶時,幾款差不多品質的茶來分高下。你不能拿岩上的茶,來跟外山茶斗,這個沒有可比性。那人呢?也一樣。許多人喜歡比較,我想說的是,比較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對象可能需要經過篩選,不然就沒有可比性了。

審評茶時,除了香氣、口感、滋味以外,我們還有一個耐泡度的選項。在審評的泡法下,一泡茶是泡不了許多泡的。於是你會發現,一款茶我們平常可以泡8泡,在審評下只能泡4泡。

其實道理都一樣,在同樣的環境下,大家都受到了影響。有的茶只能泡3泡,為什麼有的茶卻能泡6泡,7泡呢?這與岩茶的內質有關,內質充盈,可釋出物質含量高,就可以沖泡比較多泡。就像一個人,很有思想,就像一本書,很有內涵,值得深入的細度,而且有的讀。我們這邊的口語叫:讀的住!

我總是喜歡在說茶的時候將茶比喻成一個人,或許真的是有太多通性了吧。品茶如品人,茶性如人性,雖說是比喻,但是在邏輯上面,卻有太多的相似。我想,這也是茶葉作為一種飲品,卻能上升到文化層次的一種佐證吧。

品茶之時,浮想聯翩,確是一種妙事。身而為人,修身修行,不妨一杯茶相伴。

望諸君共勉,感謝閱讀。

寫於2016年4月11日

推薦閱讀:

關於茶具中青花瓷、汝窯、柴燒的知識有哪些?
接觸茶學四年有餘,私認為已經入門,但無法接觸更好些的茶品,也無法分辨茶葉真偽好壞,應該如何更進一步?
國內有哪些知名的茶主題酒店?
假茶是什麼?
什麼是「茶」?

TAG: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