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和應對兒童性侵犯
兒童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遭遇一些危險,需家長做出提前的防範,而兒童性侵犯問題就是其中並不罕見的一類危險狀況。但由於家庭性教育的缺失,以及性往往是一個不可言說的禁忌話題,對兒童性侵犯的預防,往往沒有其他危險疾病預防來的普及和重視。
實際上,調查發現,七八成的性侵犯都發生在熟人中間,朋友、鄰居、甚至親屬,都可能會對兒童構成性威脅。提前讓兒童了解相關知識,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對預防兒童性侵犯的發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從兒童3歲起,就已經開始意識到性的議題了,這也正是弗洛伊德所謂「性器期」。此時的兒童會對自己和其他人的性器官感到好奇,會追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以及開始認識到男女有別。有些兒童上廁所的時候,或洗澡的時候,會不好意思讓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看到。此時正是對兒童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教會兒童自我保護的最佳時期。父母可以讓兒童認識自己的性器官,同時尋找一些性教育的卡通宣傳畫冊,告訴兒童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讓兒童對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在進行性教育的基礎上,父母要教會孩子什麼是性侵犯,以及該如何應對來自他人的性侵犯。最簡單直觀的一個描述就是,褲衩和背心覆蓋的身體部位是他人絕對不能觸碰的。告訴兒童,自己的身體不是別人可以隨意接觸的,哪些部位是爸爸媽媽可以接觸的,而哪些部位是除自己以外所有人都不能觸碰的。當出現他人觸碰或讓兒童展示這些部位的情況,一定要拒絕,呼救或者立即跑開。父母可以跟孩子在家中模擬演示類似的情景,讓兒童進行練習,這樣如果真的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立刻做出相應的反應。還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兒童性侵犯是不分性別的,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受到性侵犯的威脅,而不僅僅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大多數發生在女孩當中。因此,對待性侵犯的預防要一視同仁,男孩女孩都要接受相應的教育和指導。
除上面提到的身體部位以外,其他一些情況也需要告知兒童。比如,脖頸、臉頰和嘴唇也是不能隨意讓其他人觸碰的。有時父母會和孩子有親昵的舉動,比如親親臉蛋或小嘴這些,這樣可能會讓兒童誤以為這些舉動都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如果這些舉動發生在除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外的其他人身上,而且不是當著大家發生的,這種情況也要引起警惕和重視。此外,有些性侵犯者會將自己的生殖器官暴露給兒童,要求兒童觀看或者撫摸,或者要求兒童和自己一起觀看性方面的視頻,這些同樣也是對兒童的性侵犯。因此,也需要告知兒童,如果有人要求兒童觀看或撫摸性器官,或觀看類似的視頻,一定要拒絕和跑開。
此外,兒童洗澡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敏感話題。實際上,在大人幫孩子洗澡的過程中,會觸碰到孩子的性器官,並且有些大人可能會做出一些不適當的舉動。在接觸的案例中,有爸爸給小女孩洗澡時,會用毛巾使勁摩擦孩子的下體;奶奶在給孫子洗澡時,會親吻他的性器官,這些舉動都是不適當的,會給兒童造成恐懼和困擾。最好的一個解決辦法是,由父母中同性別的一方教會孩子自己清洗自己的性器官,在幫助孩子洗澡時,也最好是同性別的家長幫助孩子,這樣不會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羞恥感和困擾。
最後談談性侵犯真實發生後,應當如何處理和解決。由於性是一個敏感和禁忌的話題,特別是,性侵犯還經常可能會發生在親屬之間,處理不好,有時會給家庭關係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是地震般的震動。比如我接觸到的一個案例,女孩和自己的小姨夫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周圍沒有其他家人的情況下,姨夫摸了女孩的胸部。女孩非常恐懼,將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在對這種事情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將事情告訴了女孩的姥姥、小姨。小姨拿此事質問自己的老公,他矢口否認,反而說是女孩自己撒謊,女孩因此心靈受到極大刺激而出現了精神失常。
實際上,媽媽並不應該將事情告知如此多的親屬,將大家都卷進來,這會讓孩子陷入很難堪的境地。正確的做法是,第一,告訴女兒,爸爸媽媽相信你沒有說謊,你確實受到了傷害,而發生這種事絕對不是你的錯,千萬不要責備自己,爸爸媽媽會保護好你;第二,告訴女兒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跑開,懂得保護自己,不要再和姨夫單獨相處,也不要再理他;第三,將事情告訴孩子的父親,父母兩個人一起找姨夫談一次,對他進行嚴正警告,讓他去向女孩道歉,如果他矢口否認或反咬一口,就疏遠和他的關係,以後不再來往。
nn在更嚴重的案例中,如家裡未成年的表哥直接與女孩強行發生關係。這時父母應做的,就不僅僅是警告當事人以保護自己的女兒,而是要在第一時間報警,收集證據,訴諸法律,讓犯罪當事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和制裁。不要寄希望於其他家人會替自己做主,這樣反而會引發更多人的心理衝突和問題迴避。許多性侵犯者抱有僥倖心理,感到受害人會認為這件事是醜聞或者不光彩的事,而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不報警不訴諸法律,反而是縱容了這些人繼續傷害別人。報警,走法律程序,讓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制裁,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同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件事不是她的錯,爸爸媽媽可以保護她。------------------------------------------------------------------------------------------------------------------------張智豐,心理諮詢師,提供北京本地及遠程心理諮詢服務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時候在大學沒那麼強烈的想家,在回家路上還是有些激動?
※教育是否能讓命運往好的方向走?
※在國外,幼兒教育專業怎麼樣?
※國人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在哪裡?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