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是書評是讀後感】《緣》(《我們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句話我見過無數次了,真的,數也數不清。大多都是有人問:「哪句話對你觸動最大?」「哪本書讓你落淚?」「一句話就是一個故事的有哪些?」」你知道的作品裡,傳記類的哪篇最真實?」等等。

總見到就」好奇「,就想去看,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最初我卻不是這種人。打小我就對大眾款「不屑一顧」。就像那陣上中學大家一窩蜂去看韓寒郭敬明,我就不看,也因為從沒看過,到現在也說不上好是不好。

到了初二這毛病改了。因為身體不好,體育課不用上,班裡一個男生有本《絕代雙驕》,我雖然「不屑」但是「好奇」很久了,就偷著瞄了兩眼。(反正體育課沒有人,誰也不知道我看了)結果沒想到一口氣看完三分之一,下課鈴響了戀戀不捨的把書翻回他折角那頁,放回去。

第二天找了家舊書店花了五塊錢租了一套,回家花了四個晚上看完的,自此知道大約大家都喜歡的東西,雖未見得有多」艱澀「起碼是有趣的。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現在。到現在,我看書,有趣是第一位的,其他再說其他的。(工具書除外)

楊絳老師這部書,應是我見過的最娓娓道來,活靈活現的自傳(傳記)。我喜歡看傳記,卻又不喜歡看傳記。大抵因為,傳記若是寫的好,讀罷有一種和作者靈魂相交的感覺,有種好像自己也活了這麼一遭的感覺(又或者作者就如你的好友般以某種方式活了一遭,你親眼見過);

傳記若是寫的不好,讀罷只感覺」又一碗雞湯,又是千篇一律的我曾愛過也失去過,嘗盡人間冷暖之後,我意識到不發奮不行,我努力了,我跌倒又爬起,最終我成功了,你們再來看我。「

我常想好的傳記和不好的最大的區別在哪。我想大約就是四個字——」真實「」平和」。《我們仨》的魅力就在於此。不管是日常的瑣事,還是夢境中的掙扎;不管是令人艷羨的好時光,還是不堪回首的苦日子;不管是別人眼中的巨大成就,還是別人眼中的不堪…在楊絳老師筆下,都顯得那麼平靜。

我總說文字是有力量的,很多寫作人也總講,「文字的張力」。我覺得楊絳老師的字,就是有力量的。而這種力量,和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尖刻又不同,她就是在很普通的講述,講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她和錢鍾書先生,和愛女錢瑗,一家人,他們的日子,他們的活法。

能平和的講一個關於自己,關於愛人,關於女兒,關於家庭的故事,不假藻飾的表述,讓這麼多不相干的人都起了共鳴,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活著,活法雖不盡相同,但活著本身就令人感動。我讀著《我們仨》字字句句,我覺得感動我的不是某句話,而是這三個人的契合,以及對他們如此的好卻失散了的惋惜。

就如我常說的:」如果你不會寫書,又想去「寫」,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把自己活成一部書。」 楊絳老師,錢鍾書老師,錢媛老師他們仨成了一部書《我們仨》,於我,他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寫成一部書的。三個有故事的人,他們的故事放在一部書里,楊絳老師又是個「會講故事的人」,無怪如此感人。

讀過之後因為覺得他們仨的緣分是幸運,所以才尤其覺得他們分開是不幸。但此生能有這種緣分,也是無憾了吧。願逝者安息,生者餘生安穩。

推薦閱讀:

2017.4_東山_《清單革命》
讀完《平凡的世界》後,你作何體驗?
2017.3-愛喝可樂的coco-《如何才能不焦慮》
《薄櫻鬼》1-6集觀後感

TAG: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