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糖的愛恨情仇

我們與糖的過往糾葛

人類不是猴子進化來的嗎?猴子不是吃水果的嗎?

不是……人類和猴子、猩猩都是從一種早已不在了的古代猿類進化來的,而且與猴子相比,我們與猩猩的關係更近,而且猩猩也不是只吃水果的……它們也會打獵,看看那恐怖的犬牙就知道了。(當然,如果說「人是猴子進化來的」里的「猴子」是一種更廣義的籠統概念,那也沒什麼錯。)

那麼那種古代猿類吃什麼呢?好吧,很可能主要是吃水果的……在非洲當時的雨林里,快樂地吃著水果……如果它們一直那樣快樂下去,就沒有我們了……(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典故,那時的雨林就是我們的伊甸園,只有離開那兒,離開安逸,才有了後來的我們。)

兩千萬年以來,全球的海洋溫度一直在下降,非洲的雨林面積隨之萎縮,稀矮樹林的面積開始增加。於是水果的分布密度逐漸下降,且越來越有季節性了。有壓力才有進化:這種情況下,誰越有能力吃水果之外的東西,誰就越能生存並傳宗接代下去。

水果之外,都有什麼呢?樹葉、樹皮、草……這些東西的能量極低,除了——植物塊莖……植物塊莖,往往是植物大量儲存能量(澱粉)的組織,只是它們都埋在地面下,而且很難咀嚼……沒辦法,挖吧,嚼吧……當然,有水果的話還是優先吃的,於是由於樹木變少而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活動的猿們,逐漸發展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方便採摘矮樹上的果實、長距離攜帶食物(也為了節省能量,用四肢在地面上行走的猩猩——由於腿短和平衡問題——消耗的熱量大約是人類的4倍……)。

就這樣過了幾百萬年,樹木越來越少,我們的直立能力越來越好;水果越來越少,植物塊莖吃得越來越多,為了咀嚼它們,我們的磨牙越來越大,下巴和臉部的骨骼越來越厚……

然而這還不是「我們」,還不是「智人」……

至少在260萬年前(很可能更早),這些猿們吃上了肉——同等重量下,一塊羚羊肉的熱量是植物塊莖的數倍,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也要多很多,更別提蛋白質和脂肪了……這是極其優等的食物,使我們的身體有充足的資源變得更優等……人類的進化之旅由此正式開始:這兩百多萬年中,我們變成了越來越成功的獵人,吃上了越來越多的肉,由此我們的大腦越來越大,由此變成了越來越成功的獵人,吃上了越來越多的肉(隨之,我們的磨牙變得越來越小)……

另外,看下這張人類腦容量的地理分布圖。很容易發現:越是寒冷的地方,即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越少、肉類越多的地方,腦容量越大(顏色越藍)(我們都是南下的蒙古人)(甚至還有證據顯示,農業出現之後,我們的腦容量一直在下降)。

我們與糖的曾經親密的關係,雖然自遙遠的上古以來越來越微弱,被埋得越來越深,但其根還在,殘跡還在,還沒有完全斷掉、消失掉——我們的舌頭裡始終保留著對糖的敏感味覺,我們的頭腦里始終保留著對水果、漿果、植物塊莖的殷殷期待——碳水化合物是一種快捷的能源,雖然純野生狀態下的各種果和薯,分布密度很低,含糖量也可憐,而且很難嚼,但只要能採集到(相比於打獵,女性更適合做採集者),我們就不會輕易放過它們——我們的舌頭用些許的甜味安慰我們:雖然不是肉,但這些食物還是有價值的,能增加我們活下去的概率,所以開心起來吧!

於是甜味是安慰的味道、開心的味道。

但我們要明白,人類智慧的進化史,就是一部與糖的訣別史——如果不是因為吃的糖越來越少,我們就還是每天只知道啃水果的「猴子」。

糖欲橫流的現代文明

但是最近,就在最近,糖又回來了,最強勢回歸:糖果、可樂、巧克力、餅乾、麵包、蛋糕、冰激凌、撻和派……,到處掛上了烘焙店的招牌,超市裡的食品包裝上都寫著「白砂糖」(即使是那些你從來沒有和糖聯想在一起的食品比如牛肉乾);水果也越來越多,它們在各種媒體上成了健康的象徵,曝光度越來越高,種類、顏色越來越豐富,超市裡的水果區越來越大,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專門的水果店,早上吃個水果吧,飯後吃個水果吧,一天一個蘋果吧,做個拼盤或者沙拉吧,打個果汁吧。

就在最近,世界才變成這樣——直到上世紀前,對大多數人而言糖還是奢侈品,甜味還是一種奢侈的味道(小時候在農村,除了中秋節,只有在過年時才會吃到甜品,而且走親戚時還會用一袋白糖一袋紅糖做禮物……)。成規模地種植可以製糖的經濟作物,成規模地提取、加工糖,成規模地把糖放進包裝食品里,都是晚近的事,人類史上新鮮的事。

是的,百萬年的進化之後,對甜味的慾望仍然深埋在我們的骨髓里,這一點猴性仍然潛伏在我們的人性深底,我們傲立於世的身軀里,仍然殘留著這一根沒能褪掉的猴毛——本來還無傷大雅,直到人類進入商業世紀,進入了這個人人都需要誘惑人人來生存的時代——「研究發現」,人!貪!甜!賄賂我們的甜欲,就能控制我們的心智,俘獲我們的錢包;何況這又是一種廉價的慾望,滿足它所需的成本極低,可謂一本萬利。這點猴性由此成了我們的弱點,我們受制於人的把柄。

於是我們周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東西,撩撥著我們的那根猴毛……我們不明所以,只是發現花錢能買到一種味道,這種味道可以安慰我們的心情,可以讓我們重回一千萬年前在雨林里的猴樂世界……

我們著了猴樂的魔。我們內心的猴子得到了千萬年來未有過的滋養,越來越壯大,越來越不可忤逆。

讓我們回歸自然的甜覺

作為人,豈能讓猴子太囂張了……

當我們終於想摁下那根猴毛時,發現其根部已經往深里扎進了我們的腦子。當一個華麗的蛋糕撩撥它時,也就觸動了我們的腦子,使後者不由自主地模擬了一系列情景:那綿軟的東西甜吻著嘴唇,被牙齒搓捏的每一個氣泡在口裡綻開情慾的香氛,細膩的組織溫柔地愛撫著上齶,濡濕的膏糜與興奮的舌頭行著魚水之歡……以及那無上的猴樂……

沒有人會怪你敗下陣來……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場公平的戰鬥,敵人太過強大了……

等等!這敵人難道不是我們自己模擬出來的嗎?如果我們不做想像,敵人不就不在了嗎?是的!這個勢不可擋的敵人最大的弱點在於,它的存在與否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於我們是否去想它。

誘惑不能抵抗,只能繞過。真正的自制力,不是能抵抗誘惑,而是能不去想它。如果一直盯著那蛋糕,腦子裡一直模擬著那猴樂的景象,任誰也無法抵抗;而如果轉移了視線,開始想其他的東西,猴子自然就泄氣了。

自制力是規避的能力,繞過去的能力,是不讓猴子出場作秀的能力。

在這個越來越甜的世界裡,我們享受到了越來越濃厚、華麗的甜,遠遠超出大自然設計的甜。我們不再滿足於大自然的慷慨,我們只想要更多,再多一些……我們的舌頭越來越挑剔,那根猴毛的口味越來越富貴,它只想要更多,再多一些……這是一條猴樂的不歸路。

讓我們轉身吧:繞過加工的、「猴甜」的食品,只是偶爾吃點水果、漿果、植物塊莖吧。那猴子會很快老實下來的,我們將在那時發現,原來蘋果的甘甜才是無與倫比的,原來微甜且酸的草莓能如此慰藉我心,原來一塊紅薯的香甜如此值得感動;在那時,我們才能重新敬畏於大自然的慷慨。

讓我們回歸自然的甜覺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n


推薦閱讀:

麥芽糖醇和木糖醇有什麼區別?麥芽糖醇對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影響究竟大不大?
你可能吃了假的牛軋糖~
如何將碗里的糖和鹽完全分離?
《紐約時報》爆出食品業重大丑聞:美製糖業曾操縱科學家刻意誤導大眾

TAG:甜食 | | 碳水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