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安慰人才有效?
看著這個標題,請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有煩惱過嗎?當你煩惱的時候,你覺得你需要什麼?
當你的朋友因為心情不好哭著來找你時,你會對TA說些什麼呢?當然,你可以跟TA分享你在 「友心人(微信號 yosumn)」 里看到的實用的小技巧,並推薦TA來關注「友心人」的公眾賬號,但這些都是在TA恢復平靜之後。
試想一下,
當你情緒不好時你來找我宣洩情緒
(「kiki,我剛買的腎6丟了。嗚嗚嗚T^T」)
我給你灌輸理性的道理
(「沒關係啦,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
你會因為主頁菌告訴你的看似無法反駁的道理而恢復情緒嗎?
(你一定想沖主頁菌翻個白眼,說一句「站著說話不腰疼」,轉身果取關吧。)
如果你不想因為安慰朋友時說錯話而掉粉,就趕緊接著向下看吧。
一、心理諮詢師為何能安慰你?說到安慰人,最擅長的應該就是心理諮詢師們了(雖然心理諮詢師並不總是知道你在想什麼,但他們卻總是知道你想聽什麼)從心理諮詢創立至今,已經發展出了許多不同流派的治療方法(如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心理動力療法,以貝克為代表的認知行為療法,以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療法等),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安慰人的方法,那究竟誰的方法更勝一籌呢?
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來比較各個治療方法之間的有效性,而這些研究的結論都驚人的一致——沒有一個治療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加的有效。也就是說,僅僅從方法上來看,所有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都幾乎差不多有用。(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如果不同的治療方法的效果的都差不多,那麼究竟是什麼影響了心理諮詢師的諮詢效果呢?
二、治療同盟讓諮詢師和來訪者走在一起
一項新近發表於《心理醫學》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及利物浦大學的研究者探討了常用心理治療手段針對3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無論所採用的治療是什麼,真正改善或惡化病情的實際上是治療師與患者之間治療同盟(Therapeutic Alliance)的質量。
所謂治療同盟,指的是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形成的信任、坦誠、開放、理解、支持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取決於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提供的積極傾聽、同理心理解和關懷等行為。
積極傾聽
要做到積極傾聽,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站在他TA的立場;
2、鼓勵先開口;
3、表示興趣,保持視線接觸;
4、讓TA把話講完,不要打斷TA;
5、讓TA知道你在聽:「嗯」、「我明白」;
6、注意非語言性的暗示: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雙臂,身體稍微前傾,常看對方眼睛、點頭
關懷
而要表達關懷,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你的朋友知道:
我願意接受此時此刻最真實的你。
同理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然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就是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與同情心不同,同理心讓人們心與心相連,同情心卻讓人們心與心相散。著名護理學家Teresa Wiseman對同理心進行了大量研究,他提出了同理心的四種特質,分別是:
接受觀點:指接受他人觀點為事實的能力;
不加評判(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大部分人都很享受評判他人的過程)
察覺他人的情緒;
嘗試與他人交流其情緒
同理心是與他人一起感受TA的情緒。例如,當一個人陷入一個地洞里時,TA從洞底大喊:「我被困住了,這裡好黑,我快受不了了!」然後我們看到了之後爬下去說:「我知道在這下面是什麼樣子了,你並不孤單。」
而同情心則是:「哇!真糟糕啊,對吧。呃......不了,我想我還是不要下去了。你想來個三明治嗎?」
同理心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很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的選擇。因為為了能與對方的內心聯結,我們必須聯結到自己心裏面能理解那種感受的地方。
真正的同理心的回應很少以「至少..."來開頭,但事實上我們總是在做這樣的事情。當某人試圖跟我們分享一些十分痛苦的事情時,我們總是試圖要給予TA「一線希望」。所以常常出現這樣的對話:
「我流產了。」
——「噢,但至少你知道你可以懷孕。」
「我的婚姻快要破裂了。」
——「但至少你結過婚。」
「我兒子掛科太多被退學了。」
——「至少他微積分得過95分。」
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在面臨類似這種非常難過的對話時,總是試圖做一些事來讓事情看起來好一些。可是當我向你分享的是一件非常難過的事情時,我寧願你說:「雖然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告訴我這些。」
「回應」很少會讓事情好轉,而真正能讓事情好轉的是「心與心的聯結」。
悄悄告訴你,做到了積極傾聽,關懷和同理心,你不需要太多心理諮詢的技巧,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傾聽者。
這個世界上,說的人很多,而聽的人卻很少,如果世界需要,你願意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嗎?
友心人「小鮮肉計劃」出品,如需轉載,請聯繫media@yoxinli.com,擅自轉載直接舉報。
曹夢琪
友心人小鮮肉計劃學員。浙江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碩士在讀,浙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實習心理諮詢師。
參考文獻
Kross, E., Berman, M. G., Mischel, W., Smith, E. E., & Wager, T. D. (2011). Social rejection shares somatosensory representations with physical pai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15), 6270-6275.
DeWall, C. N., MacDonald, G., Webster, G. D., Masten, C. L., Baumeister, R. F., Powell, C., ... & Eisenberger, N. I. (2010). Acetaminophen reduces social pain behavioral and neural evid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小鮮肉計劃是友心人發起的中國首個心理科普作者培養計劃,邀請7位國內一線心理科普作者、媒體人,全方位分享心理科普寫作技巧。為中國心理學科普輸送新力量,學員將成為友心人獨家原創作者。
-----------------最後,賣個小廣告-----------------------
友心人聯合知名心理學人士開設線上微課,為你量身打造,用心理學解決你的生活難題,讓心理學大牛們為你指點迷津。詳情點擊這裡。-----------------小廣告賣完了啦啦-----------------------關注友心人(微信號yosumn),獲得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另外,友心人在讀讀日報開了新版塊,大家快來圍觀呀~
心理日報 有意思的心理學 - 讀讀日報
每日心理學推薦 - 讀讀日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