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精想怪20——拖延症
這篇寫得跟假期面壁思過一樣……
其實我們現在常說的3大心理問題:強迫症、拖延症和選擇困難症,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的心理問題遠遠達不到可以用上「症」這個字,就以拖延症為例,絕大多數人自認為的拖延症不過是懶而已(另外2種癥狀分別對應賤和窮)。
面對一個困難且做著很無聊甚至很煩躁的任務,人懶的一面往往會得到充分的表現,也就是拖延。當然不同的人拖延的情況可能並不相同,但實質表現都是一樣的——死到臨頭的時候還是會去乾的。
所以說對於絕大多數「拖延症」患者來說,自身的惰性才是根本原因,因為自己沒有做事的動力和勇氣從而拖著,如果此時正好有那麼一丁點吸引你注意力和興趣的外界擾動,瞬間就跑去干別的去了,其中罪魁禍首往往要數手機和網頁,因為這2者是「工作模式」下最容易產生「擾動」的東西
「哎呀看看有沒有給我發信息」然後打開手機看朋友圈或者玩遊戲去了。
「哎呀看看有沒有什麼新帖子」然後打開論壇水帖吧去了。
這種「走神」的時光總是很舒服的,因為一來任務本身的麻煩被拋之腦後,其次這些走神手段本來就是為娛樂你而製作的,自然你會很舒服。
知乎上一個問題里討論了為什麼遊戲讓人容易上癮為什麼有的遊戲容易讓人上癮? - 日常心理分析,其結果我總結一下就是,遊戲中有相當多種類的反饋讓你感覺到快樂和成就感,而且這些反饋很頻繁。
而反過來看我們真正拖延、逃避的任務,往往很難從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反而更多的是挫敗感,例如一個問題卡上好幾天都解決不了。
這種反差很容易讓人產生拖延行為,就像俗話說的「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躺著」,人總是喜歡讓自己更加舒服,而當下看來,拖著更舒服。
//(1)
所以,拖延的根本原因在於2點:
從內因上看,拖延的人自己沒有想通,對任務的目的、意義、後果沒有足夠的認識,就像我長說的「你拖著的根本原因在於你覺得還能拖著」。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期望的,是希望通過做這件事情獲得些什麼,否則沒人傻著沒事幹折騰自己玩。但是對於我們想要獲得的東西以及過程中可能需要面對的,我們並不一定有充分的認識,於是缺乏動力。
例如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很多學生並沒有認清,對於很多他們來說,考試、升學的原動力是家長和老師的壓力。
「今天要是不做作業,明天會被老師罵,所以今天要做。」這是老師壓力的一個典型例子,以人對懲罰的恐懼作為督促的動力
但是,僅僅有懲罰就能杜絕你不幹壞事么?顯然不是,否則社會就太平了。例如我偷一個冰棍吃,被抓住了會罰我10塊錢,但是這個冰棍值20塊,那我顯然會去偷,因為偷這一行為的獎勵是高於後續懲罰的。
當然這種傻逼懲罰規定肯定是不存在的,上面例子想說明的是,對事情的懲罰和獎勵來說,可能存在可以比較的情況(當然很多時候不好比較),而對於拖延者來說,如果此時拖著帶來的舒服(獎勵)高於拖延帶來的後果(懲罰),那麼自然他就會拖著。
但是你可能覺得一些事情如果完成不了後果很嚴重啊(不複習會導致掛科),為啥還會拖著呢?這就是我說的「你拖著的根本原因在於你覺得還能拖著」,因為你覺得我現在拖一下,後面還是能做完的(考前突擊),大不了做得差一點(分數低一些),反正只要最後懲罰在可接受範圍內(60分萬歲),現在就還能拖一下。
當然結果除了懲罰,還應該有獎勵,但是心理學研究結果也表明,人們更傾向於選擇現在馬上就能兌現的收穫,而不是放長線釣大魚。所以我們往往在選擇是當下放鬆以後挨批,還是卧薪嘗膽以後逆襲時,選擇當下。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對順利完成任務的獎勵本身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多時候只是葉公好龍的覺得如果堅持下來了就能走上人生巔峰,例如很多人在背單詞時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果堅持下來了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心裡並不清楚,這樣這個任務就更加沒有吸引力了。
所以總結起來,拖延的內因在於沒有自己沒有認清當下放鬆的收益、完不成任務的懲罰以及完成任務的獎勵這3者之間的輕重關係。
如果明確了當下放鬆是飲鴆止渴,那你肯定就不敢怠慢了
如果明確了完不成就會身首異處,那你肯定會快馬加鞭了
如果明確了完成之後是人間天堂,那你肯定就懸樑刺股了
//(1)
另一點,這就是外因方面了,被拖延的事情,往往有2個特點,1是難,2是長。
如果不難,自然往往不是拖,而是忘了,假如你回家路上就有一家超市,你會拖著不買香皂紙巾么?
如果不長,就容易一咬牙狠狠心給做了,比如一狠心就買買買了……
難這個問題沒辦法,事情就是那樣。
但是長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任務計劃的鍋。如果在指定任務計劃的時候,能夠更加階段性地指定每一個步驟的詳細計劃,將一件長的事情拆分為多個遞進的步驟,然後逐個完成,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做了好久了,但是感覺沒啥進展」的消極心理。
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做事只有3分鐘熱情,就是因為這3分鐘里沒有獲得足夠的成就感,我們常說一些遊戲、動漫是「慢熱」也是如此。但是遊戲、動漫慢熱了我們可以棄坑,事情慢熱了怎麼辦?於是就拖著了。
所以對於事情很長,缺少階段性獎勵來促進自己堅持下去的話,自己制定階段性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很多工作、學習技巧里經常提的一點。
但是我在這裡想提的一個技巧是——寫下來。
在做事情的時候(無論事情持續時間長還是短),當你準備停下來干別的事時,將已經完成的部分寫下來,多少無所謂,重點在於要有這麼一個記錄的過程。
例如我現在寫這篇想精想怪,寫到(1)的位置時準備玩下手機,那我就將之前寫過的部分總結一下「寫完了關於拖延症的表面分析,就是懶,後面要寫內因和外因」,等看完手機回來接著寫,然後下一次中斷在(2)的地方,記錄一下「寫完了內因,對懲罰認識不夠,下面寫外因,事情又臭又長」。
記錄這個的目的有3個:
首先這種總結能夠讓你對任務的完成情況有一個認識,類似於以前父母「作業做完了么沒,就開始玩了?」的督促。
其次是能夠讓我們知道任務進度如何,相比於之前有何進步,從而產生正反饋的激勵。
最後一點是幫助自己在重新回到這個任務時,能接上自己之前的思路,也能重新發現之前思路里有沒有什麼問題,比如我在重新從(2)開始之後,發現前面內因里除了對懲罰認識不夠,還應該有對獎勵認識不夠,於是加了一段對獎勵的說明,以及後面的總結。
不過我的這個方法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記錄任務進度」這件事本身堅持不下來怎麼辦?
推薦閱讀:
※怎樣克服拖延症?有什麼具體可行的方法?
※下班後感覺很累,沒有動力看書學習,沒有動力健身,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下班後還有活力干自己想乾的事情?
※不愛回復別人的信息怎麼辦?
※經常拖稿的作者是如何保證其作品質量的?
※當你說了晚安之後,你都幹了什麼?
TAG:拖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