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熔爐的邊緣——讀伍綺詩《無聲告白》
讀的是孫璐的譯本,個人認為翻譯的極好,但是有機會還想讀讀原作。
書背引用《赫芬頓郵報》的評論,說此書是「爆發力驚人的處女作,筆觸閃爍著散文的美感與精準,觀察與洞見則向社會學家一樣深刻」。讀完後頓覺誠然如此。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筆法老練的大牛作家們才能成功駕馭此類從一個家庭的遭遇盡顯時代洪流的題材,如《百年孤獨》《活著》或者《塵埃落定》,而嘗試相同題材,與伍綺詩經歷類似的美籍華裔作家前輩也有大名鼎鼎的譚恩美(Amy Tan)。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一個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富足的中產階級家庭,理論上本應當是幸福美滿的,卻被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整個家庭也陷入重重危機中。
書中的飛來橫禍並非偶然,卻有長久深層的原因。「身份(identity)」是作者一直想要貫穿的主題,然而又延伸出多個副標題。父親詹姆斯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是小鎮唯一的黃皮膚,從小備受歧視,但憑藉自己的努力進入高等學府並獲得了一份教職,白人妻子瑪麗琳是大學的相識,並育有三個子女:內斯,莉迪亞和漢娜。
在這個有著原生文化衝突的家庭里,卻由於另一件事雪上加霜:母親瑪麗琳因為無法忍受充當家庭主婦拋下丈夫子女憤而離家出走求學(雖然最終又回歸家庭),但已經錯過了孩子們關鍵的成長期。她將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轉移到了自己的子女身上,尤其是女兒莉迪亞,而莉迪亞卻由於怕再次失去母愛而委曲求全,竭力裝作自己熱愛學習的樣子。大兒子內斯則刻苦攻讀,與其說是為了實現自己父親的期望(進入哈佛),更重要的原因卻是逃離這個家庭。最可憐的莫過於小女兒漢娜,父母分別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前兩個孩子身上,而視她如隱形人一般。
除了這一家五口,本書只出現了兩個額外的角色,一個是鄰居家孩子傑克,外人眼裡的花花公子,心中卻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另一個是詹姆斯的助教(兼情人),同是華裔的路易莎。
從上述的角色中可以發掘到種族歧視,文化衝突,女權,家庭教育,同性戀,家庭倫理等副標題。而這些問題以及造成悲劇的根源卻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美國自詡為」大熔爐(melting pot)「,卻將少數族裔、追求獨立的女性、新移民、同性戀者排斥在了熔爐的邊緣。
除卻作者對於當時社會的闡釋,值得一提的還有獨特的敘事風格以及唯美生動的語言。開頭一句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頓時讓懸念指數直線上升,倒敘、插敘比比皆是卻又結構嚴謹,全無凌亂。而對於環境和景緻的描寫也與角色的心理活動水乳交融:
莉迪亞跪在他旁邊往外看。頭頂漆黑的夜幕像一池墨水,星光熠熠。這些星星和她科學書上的插圖看上去完全不一樣,書上的星星模糊晦暗,如同搖搖欲墜的口水,而天香的星星稜角分明,每一顆都像一個完美的句號,用光亮為天空斷句······」這就是所謂的『無限』。「她想。星光澄明,令她傾倒,卻如同針尖刺在她的心上。
書名《無聲告白》,英文原名為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適用於書中的每個角色,他們心底無法言說的一切,都隨著莉迪亞沉入湖中,而最終又昭然若是。
完
豆瓣鏈接:無聲告白 (豆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常常做家務活會加速衰老,而運動反而年輕?
※媽媽不知道她是癌症 怎麼騙媽媽作骨掃描檢查(檢查癌細胞轉移)?
※17歲男生還和父母睡一起怎麼和父母溝通?
※為了2萬塊錢把房子賣給外人是否可恥?
※有錢家庭突然沒錢了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