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隨感:這些年在日的留學生圈

剛剛來日本的時候,是留學來的日本。

那時候我19歲,懵懂少年一個。沒談過戀愛沒進過夜店。

高中的同班都開始去大學裡學馬列了,我卻淪落到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接受他腐朽我那根正苗紅思維的教育。

當然,圈子自然在無形中慢慢的建立了起來。

-大阪篇-

留學在外,煢煢孑立之時,身邊有一個朋友是一件很令人寬慰的事情。慶幸的是,我來的那年,在語言學校里,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同學。記得當時我去的語言學校是大阪的日中語學專門學院。老師很稱職,學校各方面安排的也十分的人性合理。為了擔心來日本的新生不能很好的融入日本的社會,學校都會把新生安排到和前輩在一個宿舍。每個宿舍四個人,相互之間有個幫襯。這樣,剛剛踏入日本的第一個留學圈子,就莫名的建立起來了。

2008年,身邊來留學的80後居多,班級里最小的孩子也是90年的。不敢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夢想,但至少,每個人都是在沿著自己期望的路去刻苦的拼搏。

剛來的時候,一句日語不會。很多自詡在國內通過日語一級二級的人,過來之後也在日本人那快速的語速交流中投降。每個人都是從0開始。記得那時候,大家都是蠻單純的樣子。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下課就一起去市場買菜回家做飯,記得那時候有一個規定是來日本留學三個月後,才可以打工,而且每個周的打工時間不能超過28小時。然並卵,2個周以後,我們便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想來那時候,我們真的是蠻拼的。因為身邊人都在打工賺錢,同學之間傳出的都是誰誰每年往家裡匯幾百萬日元,誰誰每天打工10小時還能保證出勤率百分百之類的。這種為了生活拼搏的奮鬥,成為了我們那時候留學圈的主旋律。同時,每天上學的時候,大家都會對附近超市哪裡有打折的蔬菜,魚肉,雞蛋互相交流。這家西瓜500日元一個啊,那家雞蛋100日元一盒啊等等。最有趣的是,每次聽到這些,都會莫名的變的十分興奮。上課時候就會急著下課跑到超市裡去搶購一番。

每個周基本上五六天是在家裡做飯,宿舍里四個人,基本大家都會把錢湊起來買一堆菜,回來我來給大家做。有的時候,別的屋子的同學會跑過來蹭飯。哪怕是天天來蹭,大家也不會覺得太煩。本身都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一起吃飯,人多了反而會更香。距離近,友誼才不會散。

一哥們跟我說,在日本的中國人,是一群寂寞的男人和一群寂寞的女人。

那個時候,iphone才剛出第二代,剛來日本的我們拿的手機全是夏普,松下的翻蓋機。互相之間都在攀比誰買的手機更便宜,更合算。沒有微信,沒有陌陌。連中文輸入法都沒有的我們,為了能夠相互之間發簡訊,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了每一個日本漢字的發音讀法。這種學習能力是現在一來就拿iphone發中文的留學生所不能達到的。以至於我們現在即使去做日本人的漢字鑒定,我們也絲毫不會輸給日本人。

扯得有點遠,基本那個時候我們班級里都會有一個群,大家有什麼事都會回到家裡在qq上交流。那時候我工作的地方是一個叫做小春網的論壇。大家都在那上面找自己的朋友。當然也有太多尋找一夜情的人。

真的是這樣,從小在家長嚴格的要求下長大的我們,來到了海外,都變成了自由的鳥。青春期的那種壓抑彷彿在一瞬間釋放了出來。同時因為自己的年輕氣盛,對性觀念並不是認識的太深刻。男女兩個人很容易的就會走到一起。當然,學校里也會不自覺的傳出誰誰和誰誰睡到一起了,誰誰腳踩兩隻船,誰誰跟誰誰在一起目的不純之類的話。

那年是2010年。

畢業了,有的人大學了,有的人回國了,有的人去外地了,畢業的那天我們都哭了。

到了大學,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我大學裡讀的是電影導演專業。並沒有太多的外國人,記得整個藝術學部里才有6個外國人,一個英國的,一個挪威的,兩個棒子,一個泰國的,還有一個我。頭兩年,並沒有接觸太多的中國留學生,反正就是我們這幾個語言也不同的人在一起搞了個留學生部,然後讓我這個一天到晚沒正事的人做部長。

到了大三,我們學校的藝術學部和經營學部要合校。意思就是我我們要搬到大阪的校區根經營學部的人一起上課。然而經營學部——全TM是中國留學生...

這個時候,世界開始變的有意思起來。突然一下子身邊多了一個漢語的環境,反而讓人感到十分的不適應。同時,大家在一起的校園生活,也慢慢的變的複雜了起來。

本身我對當什麼部長並沒有什麼興趣,而且我當一個部長也嚴重的影響了我玩耍的心情。所以過去大阪了,我也就不當回事了。你們誰愛做誰做去吧。然而莫名其妙的,發現竟然有大把的人在盯著這個職位。找個明白的人問為啥,人家告訴我搞活動啥的可以從大學裡申請經費撥款...尼瑪這幾年我組織活動全是我自己花的錢啊!!

當然,大三的時候,我忙著自己的電影做院線上映。職位什麼的,也都做身外之物。也沒計較太多。那時候我在小春網兼職做記者的工作。經常會出入領事館參加一些國事活動。也會經常碰到阪大學生會長,關大學生會長,關西學友會長之流。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見面就會給人遞交名片,上面把自己會長的職位寫的明明白白的,有的是身兼數職,什麼什麼協會,什麼什麼聯合會之類。把自己包裝成很社會人的樣子。做藝術的人,都有著生來的傲骨,對這種通過職位撐門面的也就一笑而過,並沒有太多的往來。

我的老大跟我說,他們的內心其實都是空虛的。或許吧。

-東京篇-

2013年,來到了東京,

大學畢業了,自然會想換一個生活環境,於是便來到東京生活。然而卻發現了與大阪完全不同的另外的一個留學圈子!

這個時候的留學生,已經偏向90後了。更有甚者已經到了95後。都說三歲一代溝。但是由於工作的緣由,我又不得不與這些留學生天天的接觸泡在一起。

學校里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留學生的天下了,印度人,尼泊爾人,韓國人比例的增多,讓留學的世界裡多了一絲咖喱和泡菜的味道。同時也讓語言學校增添了一絲不是那麼和諧的環境。

這一年,iphone已經開始流行,微信陌陌也開始盛行。跟我們當年在班級里難以開口的我們,附近的人似乎變的更加有吸引力起來。再加上現在來的年輕人都是不差錢的一代,像我們當年那樣打工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攀比的點也跟誰賺的錢多變成了誰花的錢多。家裡就這一個孩子,誰也不想讓孩子受一點委屈,跟家裡要生活費,潛移默化中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少了一份理想,少了一份抱負。多的是一份浮誇和一種悻悻的生活狀態。

也或許這是東京和大阪留學生環境最大的不同,當大阪的留學生們還在糾結哪家雞蛋肉便宜的時候,東京的留學生都在相互研究自己的獨門生意經。當大阪的留學生還在一個一個葯妝店去按部就班購買做代購的時候,東京留學生已經學會如何利用自己手裡的資源左右調貨賺取差價了。當然,更多的留學生想要能夠憑藉一張嘴去騙取更多的矚目。普通話叫吹牛逼,然而竟然還真有不少人會去信...生活的圈子會影響生活在其中的人,真的是這樣。

之前做紀錄片的時候,我問過很多留學生,你們來日本目的是什麼?來日本想學什麼?將來想做什麼?換取的,只是茫然。

不管如何,我喜歡東京。越是在一個物質的環境中,越容易激起人的鬥志。當你在一個女孩子不看重臉而看重物質的環境中生活,你會感覺其實一切並沒有那麼複雜。東京是個好地方,一個只需要金錢就可以讓一切浮躁安靜下來的城市。

大學裡的學生會,似乎也變的更加活躍。就像在天朝一樣,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東京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能夠進大使館開會,能夠被大使館參贊宴請,似乎已經成為了無上榮光的事情。每次找他們的時候,滿嘴都在跟我講我們的學生會是哪個哪個參贊支持的,我們的學生會是大使館直接贊助的之類的話語。殊不知大使館我已經天天跑的不願意再跑了,連我自己都記不清楚出席過多少次大使館的活動了。但我還是喜歡傾聽,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會讓他們說出更多有趣的事情。

今年,已經是2015年了。

-後話-

我在小春網裡工作了六年,我老大一直在培養我做一名合格的記者。期間也是接觸了各種各樣名人、名藝術家。真的,很感激我老大。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也得以讓我可以根其他的留學生有根本上的區別,也讓我在日本的生活,變的更佳豐富多彩。


推薦閱讀:

對於出國學習商科的學生有什麼建議?
在日本近5年碩士畢業一年,不知該去該留?
最近很多留學生在國外都出了事,為什麼會這樣?以後中國留學生要去外國應該注意什麼?
你能分清中東人跟歐洲人的長相嗎?

TAG:留学日本 | 留学生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