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外的往事——盧巧音與她的天演論(4)

原作者douban:渡辺純一狼

從印第安人在石板上鑿出斑鳩翩翩起舞的形象,以圖騰為表現手法的信仰開始作為一種偶像符號,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過程。信仰是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相互影響下的精神內容,幫助人類認識外界。宗教是一種信仰,神是圖騰的變形。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公元紀,圖騰從自然界生物的形象轉換到人類自己的形象,這標誌著宗教的獨立與成熟,從原始的圖騰進化為內在的、並且真正靠近精神的信仰。

圖騰到神,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人類的神明多以人的形象示眾,除了古埃及與印度地區,少有原始圖騰風格的,對於動物的崇拜。宗教的出現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果說動物代表自然界,人類終於選擇按照自己的形象打造出一個又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意味著人類精神的集體勝利。另一方面,很多宗教都宣揚神按照神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即便是這樣,我們與神一個來源,至少我們的面孔與身體都是類似於神的樣子。這讓我們在面對大自然這片廣袤、暗藏殺機的森林裡不再抱著畏懼的心態。有神保佑。

盧巧音在《步天歌》中唱:「全部信徒,迷得昏天暗地。」中世紀的宗教與封建制,牢牢地禁錮人類求進步的思想,宗教的迷信彷彿一團黑霧瀰漫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壤,看不到真相。神的形象,是人類意志的體現,也是人類空洞、非理性、荒謬的謙卑。

任何地域的人在參與宗教活動中,都會呈現一種跪的姿態。也有低頭,鞠躬的動作,是最無攻擊力的姿態,在打鬥中將自己處於明顯的劣勢,代表對神的恭敬,同時證明自己毫無惡意與傷害力。

跪著為神祈福叩拜,拜的卻不是大自然,而是人類自己,或者說,是比大多數人更崇高的少數人。宗教與政治存在著諸多相似的結構。《天外飛仙》中,盧巧音說『這個世間真混賬,無錢買糧買機槍,宗教也想打勝仗』,一句話輕描淡寫地指責在歷史的舞台上時常扮演正義使者的宗教,是一種軍事化擴張的政治,是精神和思想的管制、壟斷。

神是人類親手打造的形象,卻也是人類給自己設計的精神看護人。也許是自古以來以宗教為名義的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許是教內人士在對待不同信仰的人士方面顯得兇殘,宗教的邪惡與暴力被一部分人漸漸地看清了,他們也漸漸地走到了神的對立面。一些自稱無神論主義者將一切宗教視為牛鬼蛇神的把戲,他們粉碎了舊時代的虛無的偶像。盧巧音在歌曲《天外飛仙》中所扮演的飛仙,剛到地球的時候是被眾人當做偶像崇拜的, 被人們競相拍照追蹤,後來就表現出對飛仙的冷漠,談婚論嫁時不免輕蔑一番。飛仙不是神,是被捧作神的外星人,忽冷忽熱的待遇和神的下場一樣。

人類需要長大。所以需要擺脫神的管制,學會用自己的雙腳走路。《步天歌》正是寫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的歌曲。而走上科技強國之路的人,只能丟下神的束縛。《天演論》中還有一首歌曲《女書》,也是與宗教問題有著一定的淵源。女書相傳是女媧娘娘的文字,是中國,也是廣大女性的文化遺產,而今,女書面臨失傳,盧巧音在《女書》中唱著愉快的歌謠,訴說女性專用文字流芳百世的願望。可惜,女書就像封建迷信一樣,逐漸走向衰亡。不知誰聽出來,略似有的一絲惆悵。

這就是宗教文化的過去和未來,《天演論》在談人類文明的演化的同時,也通過不同的側面為我們展示著宗教的內涵。

至於《隔岸觀音》這樣一首明顯帶有宗教色彩的歌曲又在傳達什麼樣的內容呢?

南海觀世音菩薩,原身送子觀音

字面上看,『隔岸』涉及到佛教的『此岸』『彼岸』的概念;『隔岸觀音』如果將『音』看做一個受限於『觀』的名詞,那麼結構上最與之接近的『隔岸觀火』可以說是『隔岸觀音』一詞的來源。人間與神界隔一條河,人間發了大火,神界也只能觀望。有個笑話說城市發洪水,一個逃生的人躲在屋頂對天祈禱求上帝保佑。一輛救生艇滑過,搶險隊員準備營救他被他謝絕了,因為他相信上帝會救他。就這樣,幾輛救生艇從他面前經過都被同樣的理由謝絕。後來大水漲過了屋頂,這個人淹死了。見到上帝,他生氣的質問上帝,為什麼不來救我?上帝笑了:「我已經派了三隻救生艇前來搭救,是你不接受。」人經常喜歡把上帝當做萬能的服務員,彷彿念一句上帝保佑就可以不用工作;人也是自私的,常常為了求得眷顧而燒香拜佛。你在此岸,佛在彼岸;佛只可在另一端觀望人間的動態,怎麼可能來當你的私人保姆。總是想依靠神佛的力量,是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自身的愚昧造成了損失,反而會責怪神佛不仁。

《隔岸觀音》的填詞人是林夕,一個參佛悟性的人,寫的東西都離不開他心中所持的信仰,歌詞中處處是佛教的詞語,比如『果報』、『作業』。『護蔭』則來自於基督教。同樣出自林夕之手的《少女的祈禱》也出現了『請賜我護蔭』之類基督教色彩濃重的語句,描繪的是一名失意的少女試圖通過向上帝禱告換回自己的戀人,最終因為『上天不眷顧好人』而走向悲傷絕境。

《隔岸觀音》第二個的意義單位是表『觀世音』這一神明形象的『觀音』。觀世音菩薩有一個經典動作:一隻腳盤在蓮花寶座,令一隻腳納出來,整個身姿是準備站起來的。林清玄解釋說,一隻腳在寶座里是自我的安寧,另一隻腳在外,是準備好隨時接收凡間的聲音,所以名字是觀世音,是排憂解難的菩薩。這或許仍然離不開百姓心中的印象,強調觀音菩薩為民服務的好品德。誠然,菩薩普度眾生,那是菩薩的本性,並非佛教的教義,佛教也並非有意藉此手段獲得民眾支持;更不是學佛之人應抱有的修行態度。如果為了占菩薩一點好處才去學佛,就和圍在官員身邊阿諛逢迎、滿口奉承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隔岸觀音》從『隔岸』與『觀音』兩個方面詮釋了觀世音的特質,但歌曲的內容卻是將矛頭指向所有痴迷愚昧的信徒,顯然,歌曲名字對觀世音的拆解辨析是在為觀世音『開脫』了。

《隔岸觀音》寫的是什麼?宗教?

不,宗教問題在《天演論》這張專輯其他歌曲都發掘得很精彩,不在乎《隔岸觀音》這一首歌。那麼是在說神?還是在傳遞佛教教義?

神殿已建起 / 可笑我共你

就是為著觀光 / 只因它秀美

神殿內外,香客熙熙攘攘,爭相跪拜,而盧巧音卻只是抱著遊覽的心態前來觀光。這才是佛門最講究的心中無雜念的境界。隨口一句『可笑你共我』,盧巧音在《隔岸觀音》一笑出場,和《天外飛仙》『落在地球上』的效果一樣,漂亮,更顯幾分女人的豪爽。就算不添香叩頭,神佛也敞開大門歡迎盧巧音這樣一位氣度不凡的觀光客。

神像彷佛懂得飛 / 可惜信眾沒理

剩下靜默觀音 / 講不出哲理

神像五指衝天擺 / 好給信眾跪拜

三句話都在說神像的不足:無能、痴呆、自高自大。這樣一尊毫無智慧的架子,連話都不會說,不知那些香客們為什麼都願意一一跪拜。盧巧音這是對菩薩的不敬、對佛教的不屑么?恰恰相反,她評論的對象是『彷彿懂得飛』的神像,是一尊『講不出哲理』的『靜默觀音』,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體會到,盧巧音對於來往不絕的香客所暗含的嘲諷。表面上這三句話都是對神或神像的質疑,尤其是『五指衝天擺』的姿態,但一尊神像不會說話不會作為,何錯之有?下跪磕頭的人完全出於自願。所以下文又寫了:「但是異域的他只一心愛戴那美感、那款擺;那訊息卻不解。」這個他,就是觀音菩薩。面對大家為他搭建的神殿,他和盧巧音一樣感覺到了它的秀美,對於自己的神像,他也深深地為人間的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感到讚賞,只是不理解這個訊息。

為什麼『他』是觀音菩薩?原因有三。觀音菩薩在中原名號是送子觀音,本是男性,婦女在男性面前羞於提起生計,所以觀音被改成女性形象面對大家。『異域』交代了『他』的位置,可能是實指印度,也可能是虛指彼岸,總之,不在『這裡』。除了盧巧音可以感到『困惑不解』,還有哪個圈外人有這個心情。所以『他』就是神像真正的靈魂:觀世音菩薩。連觀音自己都感到不解了。

耶穌愛世人

耶穌多專一 / 他早知道

不準拜偶像 / 也知道

可惜他添香那一套

接下來盧巧音愈發大膽,參到耶穌頭上去了。基督教告誡天下:「不要拜偶像。」然而基督教徒恐怕是最擁戴偶像的宗教人士,殺戮,戰爭,為自己的偶像爭奪一席之地。這是誰的錯?耶穌不是沒有告誡過信徒,要用大愛去對待眾生。於此,對觀音神像的描寫,對耶穌教義的對質,貌似是對神明的詰問,其實鞭撻的對象是那些愚昧無知的信徒們。

君不見觀音殿下,人頭磕地如同波浪此起彼伏。菩薩不解。

君不見耶穌仁愛,但見基督教徒殘害平等眾生。天子無辜。

前文寫出了觀音菩薩的內心活動是不解,後面沒有耶穌的描寫,但林夕『可惜』兩個字,足夠讓耶穌尷尬無語。林夕『可惜』的絕非菩薩和天子,而是眾生執迷不悟的狂熱:偶像崇拜。

推介類似歌曲:楊千嬅《少女的祈禱》+《悲歌之王》

宗教陣營:《隔岸觀音》

填詞:林夕

作曲:盧巧音

神殿已建起 可笑我共你

就是為著觀光只因它秀美

神像彷佛懂得飛 可惜信眾沒理

剩下靜默觀音講不出哲理

神像五指衝天擺 好給信眾跪拜

但是異域的他只一心愛戴

那美感 那款擺 那訊息 卻不解

耶穌 多專一 他早知道

不準拜偶像 也知道

可惜他添香那一套

他 這過客成為叛徒

於廟裡變叛徒 應了什麼果報

那作業怎麼報 我們看不到

沉默坐法的觀音 分給信眾護蔭

但是異域的他放低的腳印

賜了他 有幾品 褪變他 有幾深

耶穌 多專一 他早知道

不準拜偶像 也知道

可惜他添香那一套

你知道 我知道

他 這過客成為叛徒

於廟裡變叛徒 應了什麼果報

那作業怎麼報 我們看不到

推薦閱讀: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1)
愛得太遲·我的2015
【知樂】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TAG:彳亍 | 渡辺纯一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