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巨浪》人生|閑談

個人喜歡日本文化中的邊邊角角,往後會在專欄中用幾篇文章來記錄一下。

浮世繪中最廣泛流傳於現代的應該就是《神奈川衝浪里》,也稱「巨浪」。出自葛飾北齋晚年所繪《富岳三十六景》之一。

嘛,我的kindle套和手機殼就是這個圖案

葛飾北齋成長於江戶非常平庸的底層家庭,學版畫拜師了幾回一直沒有太大的藝術追求,僅僅將這門技術作為一個吃飯的本事。50歲之前他所作的畫多帶著師承的痕迹,而捨棄了「宗理」的名號之後(他一生改名號有30多次),他把傳統浮世繪與西洋畫派結合,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刷了50年的技能點之後,葛飾北齋自稱:人生從50歲開始活起。

如果葛飾在50歲之前不幸就這麼掛掉的話,那他很可能不會有今天如此的地位。因為他幾乎所有重要的畫作都產於這個時期之後。

於是,他活到了90歲。但在這段漫長的人生中,生活對他沒有更仁慈。他曾遭遇了妻子過世,有一女早逝,長女三女婚姻不幸,在晚年的時候,孫子又把他的家產敗光,於是本打算安度晚年的老人, 不得已又拾起了自己拿手的手藝養活家庭。但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富岳三十六景這樣的傑出作品傳世。

除了巨浪,富岳三十六景大部分也都運用了當時剛傳入日本不久的「普魯士藍」的顏料。底層勞作生活在這種藍的映襯下,卻多了幾分爛漫愜意。

三十六景:富岳三十六景_百度百科

他曾自述:活的太久了所以什麼都能畫到。

正如他所述,他既畫出了《富岳》這樣民俗風景畫,也有《喜能會之故真通》這樣的春宮浮世繪。尤其是晚年,尤其以肉筆畫帖比較多見。也許老爺子活到這個歲數,也算葷素不忌,明心見性了。

春宮浮世繪是那個時代的枕邊書,日本夫婦們的OOXX教育很多就來自於這種俗艷而美麗的畫。但是,葛飾老人由於見(kou)多(wei)識(hen)廣(zhong),又比得別人多了幾分獵奇,他所作的春宮畫也算得上很有個性。(猶豫了一下把圖放上來了,應該不會被刪吧?)

生命於他無情而熱烈,天才們之所以不苦悶,也在於創作中,他能將自我驅逐、脫離於寂寞。這又是何其幸運的一件事情。老人年逾高齡,熱情不減。甚至還出了洋洋洒洒幾本關於浮世繪的教程,堪稱勞模。

老爺子還酷愛中國的《西遊記》和《水滸傳》,為這兩部小說畫了不少插畫。(下圖為:孫悟空)

《北齋漫畫》——役小鬼,前鬼,後鬼

葛飾73歲所刊《富岳百景》自述:七十歲以前所畫,實不足取。七十三歲稍稍悟出了禽獸魚蟲的骨骼、草木的生長,所以八十六歲將益髮長進,九十歲更窮極奧義,一百歲真正臻於神妙。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應該是」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吧。

麗人,春景,鳥獸,精怪,風俗,肉慾......葛飾北齋描繪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大江戶,90歲時戀戀不捨闔眼逝去。

命運捉弄,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嘗被自己或者他人視為『大師』,直至他的畫作《巨浪》通過貿易出口,戲劇性地在歐洲流傳開來。

歐洲人驚詫於浮世繪《巨浪》中的靜與肅殺,對線條和用色大膽稚拙的用法讓推崇「瞬間收藏」的印象畫派讚嘆不已,德加、馬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大師都曾經臨摹過他的畫作。甚至有傳聞德彪西交響樂詩《大海》靈感也拜此畫作所賜。

(下圖為德彪西巴黎的工作室里,巨浪被懸掛於牆上)

此後日本人也開始慢慢重新審視起本國的這位大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巨浪「曾被日本政府用作戰爭精神以及世界影響力的宣傳。《巨浪》無辜,然而這也開啟了它在國內被廣為人知的一條道路。

一直有人會從巨浪中看出殺氣和不詳,這可能更符合日本在二戰中的運氣,戰爭失敗了。還有人從畫面中看出了不屈和勇氣,戰爭巨浪中前路難測的人們,也紛紛被推向了與各自的命運搏鬥的未來。

很多人至今對巨浪痴迷不已,素材幾乎被濫用於服裝、食品、牆繪,正如北齋的一生熱熱鬧鬧的不行,好像從來沒有走向寂寞。

推薦BBC紀錄片:葛飾北齋 浮世繪「巨浪」

————————

轉載請聯繫作者謝謝


推薦閱讀:

日本拉麵有哪些分類?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角色大講座|日本城市吉祥物之西南篇(完結)
為什麼女歌手唱歌也用「ぼく」?
日本人的音樂修養為什麼那麼高?
會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其他外語也行),但不會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浮世绘 | 日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