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獻給堅持無私奉獻的乾貨大V們。
有能力的人可能會有擔當,有擔當的人難免經歷彷徨。當你用私信、微信、QQ單獨向一個人求助時,你是否想過。
一個能力暫且遠勝於你,因而能幫助到你的人,日常是會面對許多、許多像你一樣的人的求助的——而且,可能是同一類的求助。
尤其當他還是在無償地堅持做這件事時,他是有困擾的。
人數之多。求助的重複率。態度和能力之參差。
而他又是不是當真有義務來回復你的私信、解決你的問題呢?
他當然沒有義務幫助你。
不管對你來說,他耐心地儘力地幫助了你,和沒有這麼做,是不是確實為你帶來非常大的不同。
因為他對你來說可能會是重要的,而你對他來說不重要。
他願意幫助你,是因為他願意,而不是因為應該。一個人有能力幫助別人,並不意味著他因此就有幫助別人的義務,這是一種美德或說一種倡導,但這是自由的;而一個人得到幫助,從來都不是因為他需要幫助——甚至,其實我一直堅持,最不需要幫助的人才最能得到幫助。你們可能都記得我說過的這句話。
並且,他願意做的,其實是幫助「別人」,而不是幫助「你」——你並不是他的世界的中心,為什麼他要順著你的意圖滿足你呢?你是憑藉什麼,來指望一個人幫助你,甚至給你的幫助比給別人的要來得多?
當然我也會想,在求助的那個人那邊,事情也可以不是這麼說的。
即使你求助的對象,會不斷收到同一類的求助,在這個過程里沒有報酬地消磨著耐心、消耗著時間、糾纏於時而會有的品格低下的求助者——但是在你看來,你明明就是第一次求助人家啊,你也有禮貌啊,懂得叫師兄、說謝謝啊——對很多人來說他認為這就已經足夠不容易了——你也就是提了為數不多的舉手之勞的問題啊,為什麼他與其他的求助者之間的不因你而起的事,現在會與你有關呢?
即使對他來說,你不是他的世界的中心——可是「你」是你的世界的中心啊,為什麼「你」既然如此重要,他卻沒有畢恭畢敬地回應你呢?
這麼想時,我會對求助者努力更包容一些、耐心一些、溫和一些。
然而我還是堅持,我這麼想,是我個人的判斷,而不是因為這件事就應該這樣、不這麼去推己及人時就是錯了。
我以一個有求必應的形象在象牙塔中開始為人所知時,很多現在向我求援的小朋友們還在塔外。
就算是以我開了群算起,那也已經過了四周年了。
今年我第一次帶著師弟師妹們做培訓,他們有時候會私下向我發牢騷,有時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有時是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我們來說太荒唐了。
我聽是會聽,附和是會附和,畢竟每個人都是需要發泄的。然而這畢竟和無償助人還不同,對他們來說這好歹是一份不到兩個月能拿到一萬多酬勞的工作,這時你耐著性子的循循善誘就變成了一種必須要有的職業道德了。
並且我也會雲淡風輕地最終跟他們說一句,那我做這事情做了四年了啊。
暑期快要結束了。開學之後,保研黨又要撲面而來了。
儘管保研黨其實都知道我不是保研上來的,然而對於外校學生來說,我又有可能是他們唯一能找得到的一個本校本碩的人了。
我知道他們聯繫我,有可能是也沒有別的資源別的辦法了,這使得我一年一年還是會這麼扮演一個有求必應的角色。
然而我對這一群人又有些心累——另一群相似的人是考研複試黨——兩年了,我幫助過的這些人,我只能記起屈指可數的人不是事情一過就不見蹤影的。
那又無可厚非——事情一過,不管他是成功是失敗,反正你對他的價值就到此為止了嘛。
誰會喜歡伸手索取、取完即走的一類人呢。
所以,我要反覆地強調一點:我堅持做這些無償的分享,甚至還把品質做得不錯,只能說是我個人的選擇,我既在當中滿足,又在當中承受,我做是因為我還願意做,而不是因為這是我或者每個有能之人都必須做的。
於我本人而言,我是一個對「求助他人」極其小心翼翼的人,即使我是身邊的人裡面掌握著最多的人情債的一個了。我甚至現在很猶豫於「介紹一個人去求助別人」,將它視作對別人的一種干擾。在李露跟著我開了景觀培訓之前,我總是圈同宿舍的德寶出來,讓考景觀的考生去請教他。這讓我後來感到非常不安與抱歉。
我知道孔子批評子貢贖人、而讚賞子路救人的故事。我不希望道德標準被帶得太高,我希望善事能有回報、能被感謝、能被珍惜,這樣人們才更願意幫助別人。說實話,這種回報和求助者得到的那份幫助的分量根本就是不對等的——你能讀上研與否這件事,難道只值¥5.28的微信紅包嗎?然而總比什麼回報都沒有,拿到了幫助轉身就走不念這份好、拿不到時卻一腔戾氣地怨恨攻擊的情況,要暖心得多了。
我不算什麼回報都拿不到。我有了讓我滿足甚至惶恐的影響力,我也有許多學員是從知乎找到我的。同時我也不缺錢,起碼以在讀學生而言不缺錢。
所以我也不至於是在指望我身上能改變什麼。即使我能預期得到,還是有很多並不是我的學員的人來向我求助時,會不作自我介紹就劈頭蓋臉地給出提問,會不考慮所提的問題是不是百度里直接就有答案,會拿到了幫助轉身就走,會在我提議「你這種實力真的需要一次系統培訓」時對我說「你再也不是我男神了」。那我還是要耐著性子給出一個起碼是仁至義盡的幫助,即使我明知那不是義務。
在另一個答案里我說過,我內心明明是個功利心極強而戾氣積攢得極重的人,我其實是不樂意幫助同級別以下的劉看山的。然而我做還是那麼做了,還堅持了如此久的時間。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我不是心理學家,但我覺得我應該還是想要一些關懷的。我其實很容易收買,即使我已經開始過得寬裕了,依然是一瓶阿薩姆奶茶就能收買得到。
你們可以認為,我是在倡導一種更普遍的狀況。
在知乎上做建築類考研快題的僅我一人。在許多領域,可能知名用戶也只是少數人。其他很多在專業領域,尤其是冷門的領域裡有突出貢獻的朋友,我相信不必問,私信箱里都不會太輕鬆的。這一定是個普遍狀況。今天我還看到采銅的專欄,說關閉了陌生人評論。這個世界,人們把獲得幫助、感到滿意看得太理所當然,把自己看得太重,哪怕只是沒有獲得幫助就足以憤怒,若是在對話里感到了挫敗或是遭遇了意見相左,則認為施行攻擊是一種順理成章的事。我們不會因為幫助的人里僅僅百十有一能成為朋友就放棄堅持輸出善意的行為,畢竟基數大了之後也能獲得足夠多了——然而這不表示我們不對其他的人們感到失望。
所以在你們有求於人的時候,若能用公開的提問,請不要使用私信。提問是面對平台的,而私信是一種綁架——他會懼怕若這場對話不令你滿意時雙方會受到的困擾,他甚至不敢企求自己這邊是滿意的。若必須使用私信,請反覆斟酌提問的必要性和私信的行文,以示對一個不斷在幫助陌生人的可憐的大V的感謝與關懷。若存在途徑,請表達一點點心意。
0528,我的關注數鎖定值,那顯然是個生日。所以,假如你們願意,這個比阿薩姆奶茶的單價稍微高一些的數字,就是一個暗號了:那表示,你來自知乎,知乎的茫茫人海里有一個人認同一種對善意的珍惜與感謝。
此致。
推薦閱讀:
※如何變更知乎綁定的印象筆記賬號?
※為什麼知乎上有那麼多人熱衷修改問題,使其「標準化」?
※回答自帶大量反對是怎樣一種體驗?
※是否可以通過限制知乎個人每日點贊數來提高答案的質量?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