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鳳你學不會
本來媒體上多一個修腳出身的專欄作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近幾年隨著市場對高品質原創內容的渴求愈發強烈,媒體界自2005年後又迎來了一次巨大的門檻模糊。當年婁底聊天室一哥唐岩可以一步步成長為門戶網站總編,而唐岩當年的伯樂黃章晉如今卻必須加倍努力地從程序員、老師、仁波切、金融販子甚至部隊幹部中間挑出有潛質的特稿作者。所以碼字界多一個紐約美甲妹,有什麼奇怪的呢?
我相信每個有獨特生活體驗和成熟知識處理方案的人,都能夠在這個時代寫出一篇甚至數篇叫好又叫座的文章,所謂「專欄作家」或「主筆」的身份,將越來越下放。「把知識和觀點免費扔在網上贏得名氣再換取媒體職位」的固有通道,一定會被「優質內容提供者實時獲取相應回報「的模式取代。
唯一的疑問是,羅女士,是一位值得欣賞的專欄作家嗎?
我知道,自2010年羅女士遠渡美國之後,幾年來通過微博點評公眾事件,許多人已經對她路轉粉。我也知道,隨著媒體採訪和其自身發聲,一個天資平平弱女子逆襲命運的人物形象已經十分豐滿,人們對她的認識也早已超越「知音故事會」的階段。
但,既然鳳凰新聞客戶端自詡「最受高端人群歡迎的……始終堅持提供真相和啟迪思考」的移動媒體。而羅女士又早就成為公眾人物,如今更有了自己的媒體陣地,人們對這個商業合作褒貶一二,也是情理之中。
評價一個人的文筆,是很難的。比如羅女士之前寫過很多詩,這些作品曾在網上引來截然相反的兩種評論,愛之者稱「無法相信看著故事會打工的農村女人會在紙上寫出那樣讓我無法忽視的句子……可能是顧城投胎,臉著地」,貶之者稱「我們這個時代,敬佩已經來的如此廉價了嗎?」這就像幾天來社交媒體上熱議的《大聖歸來》,內容產品由於其特有的主觀性和先入為主因素,很難有「理中客」的評價標準。
那麼除去文筆外,我們如何更客觀地衡量一位非虛構寫作者的水準呢?
言行。
因為沒有比言行更能反映某人「三觀」——內心價值取向,以及「性格」——為人處事習慣的方式了。價值取向直接決定作者解讀事件的立場,性格直接決定作者自身會吸引哪類讀者群體,也就是「寫什麼」和「誰來看」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羅女士的言行,看看這位曾自稱「我的成功沒法複製」的女性,其三觀及性格究竟如何。首先是言論部分——
「若民主即會有流血,羅玉鳳願做流血第一人。」
「因為自己愛狗,就不准他人吃狗肉,這是赤裸裸的精神侵略,暴權政治,是對他人人權的踐踏。」
「說說對釣魚島事件的看法……我認為國家事件與平民百姓無關。我們不能攻擊普通日本平民。」
一位「吐槽犀利三觀正」的青年意見領袖形象是不是已經躍然紙面?請繼續往下讀——
「溫州動車事故死了35人,他們為中國的人口優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他們的死絕對是重於泰山的,是死得光榮的。本人對此表示強烈的感謝」
「計劃生育刻不容緩。即使強行墮胎也沒什麼……因為我們要更多的人擁有人權,所以我們需要一部分人放棄人權。」
「給人打工就必然接受剝削……有些企業基層員工月入只有幾百元,總裁一般幾萬,一個總裁付出的勞動強度和勞動價值真的就比基層員工多一萬倍?」
不得不說,羅女士擁有一個認知極為混亂的頭腦。在她眼中,「人權」是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戰鬥武器,只負責用來反對不認可她價值觀的人,卻不能保護她所不認可的人;讀完她有關狗肉節的討論,看上去她似乎已經明白群己權界論的精髓,但一轉眼,她卻又支持公權力剝奪生命權和生育權這種最基本的私權;對於基礎的經濟運行規律,羅女士也是一塌糊塗,她一邊唱衰「馬列、毛概、全民所有制」,另一邊卻支持通過民主化運動結束「剝削」。
這種六脈神劍一樣的價值體系,可能在某些話題上靈光一閃,卻無法長期出產質量穩定觀點明晰的內容。不知道,這位仇視市場經濟、支持計劃生育、通識教育缺乏的媒體主筆,能為當代讀者帶來怎樣的「啟迪思考」?
再來觀其行。
如果說哪條價值觀是羅女士一直以來堅守和秉持的,可能就是「窮下中農、憶苦思甜」。在網上熱傳的「鳳姐勵志微博系列」中,內容多為「沒人會記得08年在上海街頭無助哭泣的小女孩、我的父母在我七歲時離婚、我讀師範時每月生活費150塊、我常常活在被餓死的恐懼中……」
窮,成為了羅女士現實生活和網路言論的主旋律,也是羅女士過去幾十年人生的縮影,可以毫不偏頗地認為,窮,已經融入了羅女士的性格。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穆來納森主導了一項研究,研究目標為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結論是:窮人有一個明顯的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事實上,貧窮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視野,長期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可能會變得過於崇尚實用主義。而羅女士便是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或稱機會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
羅女士成名,源於2010年2月初播放的江蘇衛視情感訪談欄目《人間》。在這期名為《我要嫁白馬王子》的節目中,羅玉鳳的男友小吳向節目組求助,稱女朋友嫌自己條件不好要分手,節目組還安排了「閨蜜」雪蓮和「新男友」小志出場。就在這期節目中,羅玉鳳依靠一些出格言論引發全國關注。
對於羅女士來說,這是她個人「中國夢」甚至未來「美國夢」的起點。然而這場節目,卻是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因為所謂男友小吳、閨蜜雪蓮和新男友小志,都是群眾演員。現場所有令人瞠目的情感糾葛,都是照本宣科。羅女士本人在隨後參加某視頻網站採訪時,承認了此事。
隨後,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對「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改,「鳳姐」因此登上了焦點訪談,再一次成為社會熱點。以上,是羅女士第一次成功「空手套白狼」。
在與商業公司繼續合作策划了幾個案子後,羅女士便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
2010年11月,羅女士以旅遊簽證赴美,據說簽證是通過香港一個藝術人才訪美項目辦理下來的。赴美理由是參加美國中文電視台的面試,應聘記者職位。然而,剛到美國,羅女士便發了一條微博稱「我出國就沒有打算回去」。
現在還可以在網上看到羅女士面試的視頻——正在面試的羅玉鳳向面試官自我介紹說是「現在中國目前最紅的網路紅人」,美國中文電視台新聞部主任張碔則評價她「思路特別清晰」,並形容她認真地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念著英文新聞稿的行為「膽子蠻大的」。
然而,在第一輪面試通過的情況下,羅女士突然連發微博痛斥電視台,表示自己找工作受騙,「如果錢花光工作找不到我就去美國中文電視台門口自殺」。對了,死,也是羅女士經常提及的一個關鍵詞,從自己被餓死到被砍死,不一而足。
隨後電視台方面於12月5日發表聲明稱,不再給予羅女士第二次面試機會,羅女士則稱電視台利用自己炒作。
但這都是小小插曲,僅僅6天後,經「中國民主黨」領導人社交媒體顯示,羅女士已經火線加入了該政治團體的美東黨部,並在紐約街頭為國內某維權人士的遭遇拉橫幅抗議。但在那之前和之後,羅女士卻幾乎沒有表達過類似的言論,也沒有表現出與該政治團體相符的政治訴求。
(圖註:上圖紅圈處為羅女士)
這是個黨章都無法在簡體中文地區正常顯示的政治團體,羅女士此舉是通過申請政治避難來試圖獲取美國綠卡。有所謂「自古留美兩條路,不是結婚就庇護」,羅女士自己也承認「申請政治庇護對我而言就是多了一個機會而已。不申請政治庇護,就只有結婚一個機會了。」
在每年印度工程師和東亞金融狗們為H1B簽證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一直在不停發帖覓男友的羅女士靠其所謂「東騙西騙」的本事,迅速在美國站穩了腳跟。
「21歲教書,23歲用教書兩年的錢到上海,24歲開始炒作,25歲用炒作的名氣加炒作的錢到了美國。」不可否認,羅女士是個聰明人,但其經歷和品行卻與鳳凰新聞客戶端另外幾位主筆相距甚遠——王路是在媒體圈磨爬滾打過數番的老兵,儒釋道經典信手拈來;唐駁虎是快手極客,馬航事件時評論的深度和速度均表現驚艷;劉仲敬10年法醫生涯後又跨領域考研,本身就是勵志傳奇,如今已是國內歷史界的大拿。敢問羅女士,有何「真相」以教我?
但羅女士身上偏有一股「沒興趣聽取關於為人處世的任何忠告」的氣概(此句引自方舟子),也的確是網民給了她底氣。如今在社交媒體上有關羅女士的討論,主流觀點都是:「幾年前我們傻樂著看著芙蓉和鳳姐,如今鳳姐移民了,芙蓉穿梭於各種互聯網大會,只有我們還傻樂著。」「當大家還在笑談羅玉鳳的時候,人家已經拿上了美國綠卡。是我們的冷嘲熱諷成就了現在的她,而我們卻恍然不知。你說是她聰明呢,還是我們笨呢?」「當黑著鳳姐的我們長大了依舊廢柴, 鳳姐已經在美國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不努力,一生在內地」……
最後再引用兩段原話,結束本文。
在一個只以「成功」為唯一標準的社會裡,鳳姐才會成為一個話題。在這樣的環境下,病態的她和病態的我們,其實並無區別。我們只是還沒出名的鳳姐而已。——張小北
我是社會大眾捧出來的,是一個個網民頂帖頂出來的,所以這並不是我個人的低俗,而是社會。你今天把我羅玉鳳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個這樣的人冒起來。——羅玉鳳
本文首發於虎嗅網,媒體轉載請與虎嗅網聯繫
推薦閱讀:
※身邊得癌症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
※寫作還有什麼用?
※中國人憑什麼要敬業?
TAG: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