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虛偽渾然不知
人類這種動物一講到道德就頭頭是道,但可悲的是人總是自己誤用道德,最慘的是,誤用道德後還渾然不知。——《道德的動物》羅伯特·萊特
是什麼讓我們虛偽
如果有這樣一個場景:有好幾個人一起進行一個回合制的遊戲,在每一個回合中,參與遊戲的人要和另外一個人互動,前者可以選擇合作策略(把餅做大,兩人共同分享)或者貪心策略(為自己拿下最大好處)。在每個回合,你都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背叛。
我們都知道效益最高的策略,是樂於與人合作,但保持警戒不受騙。我們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是基於對方在上一回合的作為所做出的反應。
於是問題來了:
真實的生活比遊戲複雜得多,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針對別人的行為而做出反應的,而是依據自己心中認為的別人的行為做出反應。而真實行為和個人認知兩者之間的落差只能靠「印象管理」的技巧來彌補——如果生命是「你認為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那麼何不把時間精力拿來打理自己「看起來的樣子」,讓更多的人相信自己是個有德行又值得信任的人呢。
「大部分人都非常滿足於外表建構的假象,樂於把假象當成真實,事物的表象比事物的真相更具影響力。」——馬基雅維利(Nicclo Machiavelli)
不管真相如何,是人類的進化本能讓我們選擇了虛偽的活著:我們活著的重點就是要竭盡所能,為自己博得可靠又謹慎的名聲。
丟硬幣實驗:自以為是的道德感讓我們虛偽也心安理得
兩人一組進行試驗:有一張答對題目就可以得到的獎券,你可以選擇自己答題獨吞(你的搭檔並不知情),也可以選擇告訴搭檔可以通過答題,公平的贏取獎券。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如果實在是在道德和利益之間難以取捨,實驗里也準備了硬幣可以幫你做決定。當然,有沒有扔硬幣以及所有的決策過程都是被保密的~
在所有參與的實驗者中,有大約一半的人選擇了用投硬幣來決定是否告訴搭檔。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實驗結果是,在沒有丟硬幣的實驗者中,有90%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決定。而丟過硬幣的實驗者中,同樣也有90%的人選擇了坑隊友……
這項實驗的結果表明,平時表現得更關心別人的那些人,確實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是去丟硬幣,但是如果丟硬幣的結果不如意,他們就會當做沒有這回事。所以說,硬幣丟出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做了決定,只是這樣的行為讓人感到更心安理得。
那麼怎樣才能讓人做出公平的決定呢?也不是沒有辦法……在實驗者面前擺上一面大鏡子,並且一再強調公平的重要性的時候,才會影響到實驗者們的決定。所以說,在被迫思考何為公平、並且發現自己正在作弊的情況下,人才會放棄自私自利的行為。
承認吧,人性就是自私的
只要知道自己不會被發現,人有時候就是會騙人。而且比較隱蔽的是,我們通常並不認為自己錯了,再真實的人生也是如此:想分手的戀人告訴對方我其實是為你好,偷東西的人暗示自己其實在劫富濟貧。我們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找出無數的借口,我們總是先做出了判斷,然後絞盡腦汁給自己編造說辭。這樣的思考模式常常無往不利,所以我們會產生「自己是一個公平客觀的人」的假象。
我們常常會嘲笑偽君子,因為這樣我們會產生道德上的優越感,好像自己多麼的高尚一樣。然而你只是對自己的虛偽渾然不知。
---------------------------------------------------------------------------------------------
讀書筆記 | From《象與騎象人》喬納森·海特(浙江人民出版社)
補充:
1,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別人形成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
2, 文中提到的硬幣實驗:丹·巴特森(Dan Batson)團隊合作實驗,研究不公平的回饋如何影響團隊合作
本專欄會持續更新積極心理學相關的讀書筆記,感謝關注訂閱。
推薦閱讀:
※學習和記憶-人是什麼系列之四
※對於那些和你一起吃飯卻總不主動掏錢的朋友該怎麼辦?
※《100個瘋子99個天才》十、魔法的奴隸
※有沒有一句話能讓正在嘲諷你的人馬上閉嘴?(不帶臟)?
※小時候經常被否定,導致長大了沒有自信怎麼辦?
TAG: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