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視已死
還記得《財富》雜誌在2013年初發表過一篇文章《2013:社交電視起飛之年》,預測Twitter和一眾創業公司推出的應用將把觀眾在電視平台上的社交互動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時還會改變尼爾森等公司傳統的收視率調查方式。
兩年過去了,他們現在發展得怎麼樣?
Viggle,核心模式「看電視得獎勵」。 2012年收購GetGlue(一個可以讓用戶在觀看網路電視時簽到登錄以及進行社交話活動的瀏覽器插件應用產品,已關閉),被稱為社交電視市場的Twitter。仍然在運營,但是收購案後就幾乎沒有聲音了。最新的網站介紹和客戶端都強調了發現音樂的功能,看來「看電視」業務發展得不太好。
Shazam,從音樂識別擴展到電視節目識別和社交的應用。號稱已經有3億用戶,做得風生水起。不過,絕大部分用戶都還是從識別音樂來的,看上去和電視社交關係不大。最新的主頁上,把電視社交的特點放在了比較靠後的位置。
Zeebox,為用戶提供電視節目導航的應用。用戶通過社交賬戶登錄後能查看到好友正在觀看的節目,並可與好友互動。名字已經改為Beamly,背靠Comcast(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亦是美國第二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仍然在堅持。
IntoNow,一款電視節目簽到軟體。它可以通過用戶正在看的電視聲音就能鑒別齣電視節目,完成簽到。已經被Yahoo!收購,然後……Yahoo!在2014年一月份殘忍地關閉了它。
Miso,一款記錄、分享、討論熱播電視劇(電影)的應用。用戶可以關注喜歡的電視劇,對看過的劇集進行「Check-in」,同步到其它社交工具中。像FourSquare一樣,只是將「check-in」對象從「地理位置」變為電影或者電視節目。與它類似的產品是Tunerfish。Miso已經在2014年10月關閉服務,用戶訪問Miso會跳轉到Viggle,在Google上搜索Miso找到的第一條內容如下圖。看上去,Google的這筆投資算是徹底失敗了。
Twitter,作為這個領域的王者,則是高歌猛進。2013年收購社交電視跟蹤服務公司Trendrr,2014年4月又收購了歐洲兩家大型電視社交數據分析公司SecondSync與Mesagraph,6月份緊接著又收購了電視片段截取分享服務提供商SnappyTV。到目前為止,Twitter已經幾乎成為這個領域的王者,這隻牆外的小藍鳥在這個領域越飛越高。
除了《財富》雜誌文中提到的國外應用們,國內同類玩家又如何呢?
筆者查詢了2011~2013年間出現的國內同類應用:
酷雲TV,比較早出現的電視社交工具,但是在網站最新的介紹里,已經變成多屏互動和廣告平台,完全不提社交的事情。
蝸牛TV,不僅有直播,還有聚合了大量點播節目。能離線緩存,追劇提醒,邊看邊聊。運營後期強化了內容聚合,弱化了社交方面的功能,並且退出了電視版應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電視粉,主要還是偏重於直播節目的互動社交,有手機版和HD版本。最新的特點是,在遊戲垂直視頻社交方面,重點開發了Dota和英雄聯盟的垂直版本。好消息是:起碼還沒死。
新浪看點,想走Twitter當年在社交電視方面走過的路,可惜,現在連官網(http://kandian.com)都已經無法訪問了,只好找到當年的截屏平復一下心情。
蜜蜂導視,創維旗下公司做的產品,結合創維電視終端技術,向觀眾推薦內容,並且可與好友分享互動。強調直播點播推薦和多屏互動,關於社交的功能介紹被放到了最後。當然,創維在,我就在。
傳統上的所謂社交電視,無論是手工「簽到」還是通過聲音識別「簽到」,玩法都是把「我正在看某個視頻節目」這個狀態分享出去,讓別人參與進來,通過聊天、評論等等方式形成社交。但是完全圍繞這個玩法做產品的創業者們,幾乎全部都滅亡了,與當年預測中所說的「起飛」兩字相去甚遠。只有Twitter和Shazam這類本來就並是專註於電視的社交工具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地越來越好。
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呢?難道社交電視是個偽需求么?
首先擺明觀點,邊看電視邊聊天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但由於以前的這些應用操作起來不夠方便,導致了目前的局面。
如果你曾經用過上述軟體,就會發現:
1) 看到一個特別想吐槽的電視節目時,你需要掏出手機,在龐大的節目單列表中查找這個節目,然後點簽到進去,耗時耗力。即便用搜索,效果也好不到哪去;
2) 如果恰好應用可以聲音識別電視頻道,你需要掏出手機,像個傻X一樣舉著它(甚至蹲在電視機旁邊)讓應用聽清楚,然後苦苦等著識別的結果。我曾經用過聲稱是國內最好的識別軟體酷雲,傻傻得等了5分鐘,愣是沒有識別出中央二套。還想識別點播節目?歇了吧;
3) 即便你已經「簽到」進去了,抬頭看電視,還要低頭吧嗒吧嗒輸入聊天信息,不停抬頭低頭切換。想想挺美,試試就知道有多擰巴了。為什麼不能語音聊呢?
4) 即便在上述情況都能忍,但你發現根本沒人的時候,一切都只能結束了。的確,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最後這一點恰恰是最致命的。
GetGlue、Miso這類應用做的是以「電視」為核心的「社交電視」,必須依賴電視節目checkin入口。在當年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門檻高,用戶增長緩慢,最終被用戶放棄。
而Twitter本身是一個通用社交工具,用戶可以通過加入「#」話題的方式自發討論電視節目。Twitter決定深耕電視社交領域後,做的是以「社交」為核心,電視只是作為垂直領域入口的「電視社交」。官方與電視節目播出方通過發布官方話題,可以迅速集結起大量的社交用戶,無論你是不是在電視機跟前。
「社交電視」與「電視社交」的不同,導致了大相徑庭的結果。
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可以在任何有屏設備上欣賞電視節目,只要是圍繞電視直播內容的社交都可以稱之為「電視社交」,甚至圍繞點播節目內容的社交也可以涵蓋進來(叫視頻社交可能會更合適)。在這種定義下,電視社交已經有了非常寬泛的使用場景。而傳統意義上的「社交電視」已經消亡。
推薦閱讀:
※移動支付有什麼詬病?
※「最終幻想之父」離開史克威爾的這些年
※移動支付的方式有哪些?
TAG:天下杂谈 | 2013:社交电视起飞之年 | Twitter | Square | 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