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讓自己更努力?(4)

Part 4 術:七種武器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德經》

上一篇講的,是努力之「道」。那麼,有人大笑了嗎?

「勤而行之」者,早已買了書,註冊了課程,自己去學習原版教程。那可比我這拙劣的「本土化」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

(註:原課程已於上月關閉。註冊新一期課程的地址:

Unlocking the Immunity to Change: A New Approach to Personal Improvement

為了照顧若存若亡的同學,這一篇,如同早就說好的,是努力之「術」。它和上一篇的內容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不過萬一你有一天開始努力了呢?

需要說明的是,每一種武器,哪怕看起來極為簡單,背後卻有著豐富的內涵,遠非幾千字可以說明白的。這裡的介紹只能為你提供一個起點。

第一種武器:早起/早睡

有一部分人,很幸運的天生不需要睡很久,比如美國第一夫人辦公室主任陳遠美【1】。然而,大多數人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在八小時左右。眾多研究向我們表明:1. 睡眠時間不足會影響工作表現和情緒;2. 現代社會人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大多數人睡眠不足;3. 睡眠不足會造成對腦細胞不可逆的損傷。【2,3,4】

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始人)的一項TED演講,告訴我們成功人士為何更需要睡眠【5】。另一則腦神經科學家的TED演講則從大腦工作的層面闡述了睡眠的價值【6】。這門UCSD剛剛開課的Learning How to Learn, 也選擇了把保證睡眠作為成為學霸的第一要義。【7】

儘管如此,我們的媒體甚至文化中,「睡眠」簡直和「努力」水火不容。不必說古時有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現在也有被追捧的「凌晨四點哈佛圖書館」【8】以及科比「凌晨四點的洛杉磯」【9】。知乎上著名的「富二代也很努力」的答案們,也滿溢著對犧牲睡眠來工作的深深自豪【10】。

其實要做到少睡覺並不難。只要拚命堆咖啡因,誰都可以。問題是少睡覺給健康和效率帶來的影響呢?

作為普通人,如果在剩下的16小時都無法避免精力的低潮,無法保證高效的工作;睡眠不足時,難道會做得更好嗎?

在由於拖延造成不得不開夜車的煎熬中度過了幾年之後,是小孩的出生完全治癒了我的晚睡晚起綜合征。這種半帶強迫性質的習慣改變居然將我徹底轉變成了一個早起熱愛者。將晚睡時的煩躁焦慮替換成早起時的神清氣爽,簡直是提高生活質量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

我知道,我知道,你不是不想早睡早起,可是你也許1. 不晚睡完不成任務;2. 早上起不來;3. 你的環境不允許……改變任何生活習慣都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如何做到早睡早起,我們可以以後再談。但是,停止對晚睡/少睡的追捧,別以為那樣才算「努力」,是你可以做的第一步。

第二種武器:冥想

冥想原本是印度教/佛教的一種修行辦法,卻在西方被「發揚光大」,其效果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證實,證明其能提升專註力,改善情緒,幫助人們獲得幸福感【11】。據我所了解的情況,大多數人將冥想看作一件很「玄乎」的事而不置可否,甚至敬而遠之。但其實你並不需要一開始就使用「正確的姿勢」來冥想。最簡單來說,只要坐在安靜的地方集中注意力呼吸就行了。如同任何技巧和方法一樣,唯有嘗試、學習、探索之後,你才能逐步掌握它,然後自由地使用它。最壞的情況則是什麼都不做。關於這個話題,我很喜歡Denny奶牛的冥想心得,原本聽起來極為枯燥甚至自虐的磨練,卻被他寫得妙趣橫生,並且真的能讓人有所領悟【12】。

第三種武器:番茄工作法

關於「番茄工作法」的作用和好處,知乎上的一個問答提供了比較全面的觀點,在此不贅言【13】。

「番茄工作法」本身用一句話就能說完:專註工作25分鐘以後休息5分鐘,循環4次以後休息更長的時間,直至完成所有的任務。

但是正因為它可以被縮減到一句話里,引發了許多片面的誤解。比如說,以為只能工作25分鐘而不是更長的時間就要中斷;比如說,以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番茄工作法來實現;比如說,以為必須採用特定的工具才能完成計時;比如說,認為番茄工作法無法處理突髮狀況……事實上,番茄工作法的創造者已經在他的簡短電子書里解答了幾乎所有這些可能的疑問【14】。

現在,我必須嚴肅地指出一件事。這件事其實也許適用於我這裡寫的所有內容,包括我在知乎上寫的各種回答。

那就是:許多人以「太忙」為名,逃避認真的思考,無法深入地了解做事的方法,從而導致事倍功半,造成了巨大的時間浪費!

微博、微信,這些彷彿給我們帶來新世界曙光的工具,給這種糟糕的習慣雪上加霜。換句話說,現代人變得越來越愚蠢,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變得聰明,而是我們為著小聰明(方便快捷地了解學習一件事)放棄了大智慧(透徹理解世界的真相和規律)。

番茄工作法本身也許並不是什麼大智慧。但是閱讀《番茄工作法》這本免費的電子書(網上有中文版)只需要花1-2小時,卻相當有可能幫助拖延的人們行動起來,從而贏得巨大的時間收益。哪怕它對你完全無用,你也不過損失了一兩小時的閱讀時間,加上最多三小時的嘗試時間。相對於那些已經被浪費掉的數百數千小時,是多麼划算的一次冒險!更何況,一旦贏了這場賭局,你會終身因此受益。

(小算術題:如果通過番茄工作法,每天多做25分鐘有價值的事,五年中能多出多少時間?

答案是760小時,將近4個月的工作日!)

又或許,有些人根本不想改變自我,所以寧願活在不斷的抱怨和對外界的苛責和批判中,靠「社會不公,事事看臉」這種推卸責任的思維度過一生。

何其愚蠢。何其可悲。

第四種武器:任務清單

這是一件絕大部分人可能都做過的事: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

有人把任務清單的寫法弄成了一本書《Getting Things Done》,或稱GTD【15】,大受歡迎。而目前圍繞GTD設計的任務清單軟體大概有幾百種之多。還有許多人由於對GTD的系統不甚滿意,而創造了各種變體:什麼ZTD, 簡單 GTD,學生版GTD……【16,17,18】

我並非任務清單的專家,但是卻不知不覺的用過了幾十種不同的GTD軟體。而越用越覺得,沒有什麼」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適合的工具。而這裡的最適合,絕對不是說你無須做出任何努力就能使用的工具就是最適合的;關鍵是,怎樣的工具(或系統)能夠真正解放你大腦「內存」,讓你將腦力用在思考「如何做事」,而不是「做什麼事」「還有什麼事該做沒做」「我是不是忘了什麼事」上。

恐懼和焦慮,是工作效率的最大敵人。讓你放心的清單,是最好的清單。

如果你還是想要我推薦工具,我推薦todoist (todoist.com),中文App名稱「簡潔日程」。所有你能想到的平台幾乎都能同步。【19】

第五種武器:時間日誌

時間日誌,其實就是記錄自己在哪段時間做了什麼事。時間日誌的誕生,也許來自一個最樸素的問題:我的時間去哪兒了?

更加高級的時間日誌用法,我是通過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了解到的【20】。有一名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一生記錄了三十餘年的時間日誌,從無中斷。他既無過人天資,也不受上天眷顧,自己的興趣也太多以至於無法完全投入專業學術。放在我們的語境里,他是個很典型的」普通人「。

他的時間日誌,」高級「的地方不在於別的,就兩點:「精確」和「堅持」。

「精確」在於,他可以不看錶而精確地寫下生活中每件事發生的時間——這不是什麼天賦技能,而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堅持」不僅僅在於他三十年不間斷,而在於人生的重大悲劇時刻(愛子喪生),他也不曾放棄對時間的記錄。

於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在簡單平淡的一生里,完成了數量巨大的工作。世界受益於他浩繁的記錄 (《奇特的一生》)【21】。

第六種武器:逆向日程表

「逆向日程表」(Un-schedule)來自《戰勝拖拉》【22】。它的概念在於把休閑、習慣、日常生活納入日程表中,而不是安排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做事時間來源於逆向日程表中的空隙。因為這樣能讓你意識到每天真正用於完成任務的時間是多麼有限。同時,每當你要去做一件日程表中有的娛樂活動之前,首先拿出30分鐘來工作。網上已經有許多中文文章介紹這一方法,你也可以去看原書。

只是在實踐中,我遇到真正採用逆向日程表的人並不多。根據自身的體會,為了利用起逆向日程表,你需要首先是一個能夠對自己作出承諾的人。這點很多人本身就做不到。

不過,如果你用蘋果的手機,可以試一下Timeful【23】這個新出的應用。由斯坦福的數據挖掘博士生和資深心理行為學專家Dan Ariely共同開發,很好地結合日程表、任務清單和習慣培養,符合逆向日程表的原則,兼顧人的「非理性行為」,是很有前景的戰拖工具。

第七種武器:衝動日誌

衝動日誌是一種「自創方法」,不過我應該不會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這一靈感來源於一個號稱「治療拖延症終極方法」的東西。聽起來特別玄:每當你無法專註,快要屈服於做那些浪費時間的事情的衝動時,就閉上眼睛想像那些想法是波浪,衝過來之後就消退了;克服了這些衝動之後就能堅持做「正事」。經過嘗試,我發現這一方法特別有效,但是用了幾次之後,我開始有一種本能的抗拒,結果被波浪沖走了。畢竟這一切都依賴於你的想像,而人的想法不是那麼容易控制的。

所以我想到了一個變通的方法,每當想要逃避當下的事情而去做那些輕鬆的事時候,我就在紙上寫下當時的想法。「寫下」本身似乎讓我在想像中完成了自己由於衝動要去做的事,結果我就不必真的去做了!而寫下的那幾十秒也形成了緩衝,讓波浪退去。憑藉這種方法,我可以一天工作12小時而不感覺憤怒,受限,挫折——而這些情緒往往在「強制戒網」時頻頻發生。我相信,正面而不是苦逼的情緒,才是「努力」的助手。否則,就是一種自我消耗。

七種武器介紹完了。我只想再提醒一遍:無論多麼有效的方法,都必須通過你的選擇和認可而發揮作用。所以改變思維才是一切的根本。

不過,七種方法,足夠你試上兩三個月。到時候,我的下一篇「道」應該也能出爐了。

參考資料:

【1】白宮華裔「女軍師」陳遠美:米歇爾背後的女人(圖)-中新網

【2】How Much Sleep Do You Need? Sleep Cycles & Stages, Lack of Sleep, and How to Get the Hours You Need

【3】Insufficient Sleep Is a Public Health Epidemic

【4】睡眠不足會永久損傷腦細胞 --神經--新聞 --生物360 --中文生命科學界資訊站

【5】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如何成功?請多睡一會

【6】羅素·福斯特: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7】Coursera.org

【8】凌晨4點的哈佛圖書館

【9】凌晨四點的科比

【10】作為一個富二代,壓力大嗎?

【11】Research on meditation

【12】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島十日記(1/3)

【13】番茄工作法為什麼會這麼火?

【14】The Pomodoro Technique (豆瓣)

【15】搞定 (豆瓣)

【16】簡單做(ZTD)的十個好習慣總結

【17】簡單GTD | 學無止境@一點一滴

【18】學生版GTD:如何成為一個A學生(下)

【19】任務事項列表及任務管理器。免費易用的線上及手機版本: Todoist

【20】把時間當作朋友 (豆瓣)

【21】奇特的一生(2013年新版) (豆瓣)

【22】戰勝拖拉 (豆瓣)

【23】timeful.com/

推薦閱讀:

TAG:修行 | UnlockingtheImmunitytoChangeANewApproachtoPersonalImprovemen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白宫华裔“女军师”陈远美:米歇尔背后的女人图中新网 | HowMuchSleepDoYouNeed?SleepCyclesStages | LackofSleep | andHowtoGettheHoursYouNeed | InsufficientSleepIsaPublicHealthEpidemic | 睡眠不足会永久损伤脑细胞神经新闻生物360中文生命科学界资讯站 | 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Huffington如何成功?请多睡一会 | 罗素·福斯特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 Courseraorg | 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 | 凌晨四点的科比 | 作为一个富二代,压力大吗? | Researchonmeditation | 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13 | 番茄工作法为什么会这么火? | ThePomodoroTechnique豆瓣 | 搞定豆瓣 | 简单做ZTD的十个好习惯总结 | 简单GTD学无止境一点一滴 | 学生版GTD:如何成为一个A学生下 | 任务事项列表及任务管理器。免费易用的线上及手机版本Todoist | 把时间当作朋友豆瓣 | 奇特的一生2013年新版豆瓣 | 战胜拖拉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