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招遠事件』聊我們教育中缺失的一環

在上一篇中我說到了事件中被忽略的一群人『間接受害者』,其實這個事件當中還忽略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再三思考並沒有在『受害者』中提出,為的是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不過在我的鬥爭之下,我還是想說一下,雖然可能聯繫看起來並不是很大。

『招遠事件』讓我覺得特殊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起因僅僅是因為索取電話號碼搭訕失敗;另一個是一個家庭集體作案殘忍殺害了一個弱女子。如果家庭集體作案我尚且能夠理解,那麼一個人在什麼樣的情況會如此的『憤怒』然後殘忍的將一個人殺害,而起因僅僅是一次小小的搭訕失敗?是,雖然這中不排除有因為對於邪教的盲目迷信而導致的心理障礙或者是變態,可類似因為一點點爭執而起了殺心並付諸行動的最近這幾年頻頻發生。比如,宿舍的投毒事件、『五殺』被終結捅人、網吧停電中斷了遊戲捅人、考試失利自殺、撕書被老師制止,老師反被毆打成重傷、因同學聚會沒有搶到付款機會而持刀殺害同學和這次『招遠事件』14歲的少女因電話索取失敗,搭訕不成功而殺人等等,這些事件每一個都讓人觸目驚心甚至是匪夷所思,可是每每當新一輪新聞到來之後這樣的事情就又被淹沒無人問津了。透過我們唏噓不已的新聞標題和鉛字背後,我看見的是一個熟悉的問題——教育,而當我們交給我們孩子知識、技能、善惡、道德等等的時候這些事件卻一次又一次的在為我們敲響警鐘,提醒我們缺失的一環,可卻鮮有人問津,這一環就是——情緒。

在我們的教育當中,注重智力教育已經是延長了很久的一個『風俗』,而這樣做的最顯著的結果是我國的孩子各種智力的競賽幾乎不遜色於任何國家的孩子,這一點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很久,而且我們的家長一起聊天的時候最喜歡乾的幾件事之一就是『討論成績』,家長們討論成績的勁頭絕對不亞於沒生孩子之前討論首飾和衣服,若要是談論起來哪裡的補習班好家長們可以給你無數的參考意見,這幾乎就是一個補習班的『大眾點評』。所以,我們的孩子都很『聰明』。我們的孩子還有另一個『好習慣』就是中國的孩子很聽話,誰家孩子要是不聽話,那簡直是不得了的事,可以這個孩子不聰明能幹,但是只要這個孩子夠聽話,那也是極好的。是的,我們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的,每天刻苦的勤奮學習、聽話,如果突然有了情緒,不想學了,不想聽話了,誰知道會遭來什麼呢,總之不是很愉快的事兒。所以,就會有人慨嘆中國學校的孩子們可以像軍人一般,這樣的孩子真好啊。

孩子們慢慢的變了,變的讓家長不理解了。聽話的乖乖女追星不顧自己的父親投江。沉默內斂的農村男生可以在夜晚將自己宿舍的舍友一一殺害等等等等。卻沒辦法解決了,這時知識蒼白無力,聽話業已被拋到九霄雲外,本來應該是孩子自己逐漸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然後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情緒帶來的很多的附屬物,再在老師和家長的循循善誘之下逐漸去學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也應該設置一些梯度難度的對於情緒控制的亦或者是老師帶領的心理團體活動。但是,如同對於『間接受害者』們一樣的,這些本應該有的東西都或這樣或那樣的尷尬得消失了。我看見的,我們能看見的就只有累累的書卷,不曾見黃金屋、顏如玉卻先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亦或是社會的反饋,竟然尷尬的統統看不見對於孩子的情緒的教育,本應該告訴他們幫助他們標明的情緒,統統模模糊糊的一氣丟給孩子,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此時的情緒,無法細分自己的情緒,只能籠統的用著家長用的詞語或者網路流傳的已經變味的吃,諸如『煩』、『逗逼』、『我想去死』、『你去死吧』、『抑鬱』等等他們都不是很理解的詞語去形容自己的情緒(很讓人不安的一個事是,在我詢問一些孩子去形容自己的心情或者情緒的時候,孩子們的形容詞很單一也很狹隘,並無法細分的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即使年齡再大一點的學生甚至是大學生對於這方面的辭彙和感覺也十分的單薄,通常都是用煩、不開心、不高興、難過、抑鬱、狂躁、殺人不犯法想殺人、想自殺等等口頭禪式的語言)。孩子們模仿著成人的模式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學校的傳輸就更有意思了,怒不能宣,悲不能表,喜不能形,懼不能避,孩子只能去壓抑自己的情緒,慢慢生疏了本應這個年齡特有的社交能力。孩子們不知道,怒要剋制但是也要適時的宣洩,悲要自己克服但是也同樣需要朋友的援手,喜不能高興過頭但是同時也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自己朋友師長,懼逃避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是應該在逃避之後再站起來勇敢的面對,等等這些我們的學校並沒有教給孩子,但是往往事情發生之後卻又開始埋怨學校、埋怨社會教壞孩子、埋怨工作太忙照顧不到孩子云雲,我只想說一句,這不難,早幹嘛去了?

這次其實和『招遠事件』的聯繫並不是很緊密,我只是藉此事件牽出來一些事情。至於如何去加入對於孩子的情緒教育,其實再簡單不過了,當你的目光和焦點真的在這個孩子身上而不是孩子承載的東西上的時候,無師自通,親子之間的聯繫自然會讓你明白怎麼去給他一個良好的情緒教育。

而學校教育,我只想說現階段只能靠老師言傳身教或者一些活動來彌補了,沒辦法,制度上大的制約導致了學校並不能全心全意的建立這方面的教育,這無可厚非,因為現行的教育制度談不上最好,但是,是最妥協的結果,是當下最平衡公平的方式,故而學校也只能儘力而為。

最後的最後,對於孩子的情緒的教育,對不起,我只能說每個家庭儘力而為之,對此我很無奈也很痛心。

推薦閱讀:

『受害者』
敢問路在何方?

TAG: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