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的好處

1、讀書可以增加談吐的質量和深度。

知識就像呼吸n一樣,吐納之間,方見人的氣質和涵養。最不濟也能唬一唬那些一點書都不讀的人。獲得某種程度上的優越感,而優越感某種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種方式,這是n讀書最明顯的一個功效。也是相當一部分人想要讀書的目的。

2、讀書可以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自我改造和換血。

對n於相同經歷和智力的人來說,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最大的不同,是看書的人透過書本所建立的三觀要遠比不看書的人要廣的多的多。對同樣一件事情的看法,往往能透過表象直達本質,並且善於總結。當在家庭、學校甚至工廠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里,你沒有足夠的途徑去感悟這個社會的複雜以及人性的善變,而一部基於現實題材的小說,n就能打破這種禁錮。而當你真正經歷人生中很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對曾經讀過的書中的思想進行再次反芻,那個時候,你會更加豁然開朗。

3、讀書可以修身養性。

如果前面兩個還略帶功利色彩的話,這條就完全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就像畫家沉浸在自己的畫作,音樂家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中一樣,當你真正從心底喜歡讀書的時n候,拿到一本書,那種如饑似渴,如醉如痴的狀態會讓你喜不自勝,就像謝耳朵喜歡小火車一樣。而且一本好書可以讓你心靈澄靜,不浮躁,不浮誇,遇事不驚,超然物外,像不像坐禪的味道?其實就是這樣。

對於一個平常不太讀書,但是決定要好好坐下來讀書充實自己人來說,很多書,一定是要耐著頭皮去讀的,哪怕是你覺得「我擦,這都說的神馬跟神馬啊」也不要丟到一邊去,很多大部頭的著作就是艱深的,枯燥的,無趣的。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我從五年前就開始讀,讀了三次,但是每次都讀了三分之一就放棄了。太意識流,或者說太瑣碎。但是就是這三分之一不n到的內容,在這三年里經歷了這麼多事情的之後,回想咀嚼起來,才慢慢體會到,這書中的看似波瀾不驚的描寫所傳達於外的聲音,包含著對生命通透理解的金玉良n言。

我身邊有很多人,大家其實都很希望每天拿出那麼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去讀一些名家大作,豐富自己的思想,讓自己免於世俗的淺薄,但是卻鮮少有人能真正做到,n絕大多數人沒有耐心去看完一本思想飽滿的書,直白的說,大多數思想飽滿的書,無論是像《紅樓夢》或者《百年孤獨》這樣的小說,還是像《自由的倫理》《烏合n之眾》這樣的政治社科著作,對那些沉浸於電視劇,綜藝節目或者娛樂追星的人來說,這樣的書通通都是醜陋的老婦。遠不如看一本時尚雜誌或者一本n三流寫手的網路小說來的痛快。

知乎上有很多關於選書,讀書以及為什麼讀書等的回答。不過很多人太過急於把讀書「去工具化」,總覺得讀書是n一件很純粹事情,應當是某個雨夜手捧聖賢,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書中的智慧進行某種程度的靈魂的撞擊。於是許多人為自己讀書的動機不純(單純為了把妹或者n讓自己看上去博學)而陷入自責,覺得自己終究是與讀書無緣,只是把書當做了工具,加上看了兩頁書之後,就開始磕頭打盹,更加覺得眼前的這部古董著作,哪有刷微博,玩微信來的刺激,當讀書的意志出現了動搖,再好的書也棄之敝屣了。

因此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大部分是不讀書的,少部分人讀書,但是是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讀,真正喜歡讀書,看書,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問題的人絕對是少數,少之又少。

但是人作為一個感性與理性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個體。愛好與愛情一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一個逐步培養的過程,而結果就是最終愛上直至願意為之奉獻一生。這也可以n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人從小被逼著背三字經,學鋼琴,學畫畫學唱歌,小時候學的痛哭流涕,大了反而慶幸小時候學會了那麼多東西。

所以無論你的初衷是什麼,只要想讀書,那就去讀,讀的多了,總有一天你會忘了當初自己為什麼要去讀書,因為你已經愛上讀書這種感覺了。並最終養成習慣,古人所謂「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此之謂也。

推薦閱讀:

試管中的神州,(前言的)前言

TAG: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