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一)

我先說自己的一段經歷,這是我在學校為數不多震撼到我,讓我覺得分外有價值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早晨,我們宿舍的人們依舊是踏著清脆的鈴聲「壓哨進場」,以往的情況要麼是老師在不遠的後面要麼就是老師乾脆已經到位(著實因為班裡女生太多了,去早了真的很…)但是,今天老師沒來?再看一遍,問了一圈,是的老師沒有來。我其實已經很奇怪了,這個老師平日里很準時,為什麼最最後快結課的時候遲到了?不過大家就坐在教室里開始等待,未曾想是一等就是兩個多小時。

老師來了,已經錯過了上午前兩節課的課時,不過為了上課也就和另外一個班調課,課依舊進行。這是一個團體心理教室,所以沒有課堂上那種座椅,只是很簡單帶點可愛的圓凳子,老師叫大家圍坐一圈:

「今天,是我搞錯了時間,我也很叫著急,不過還好差的還不是太多。大家對不起,我道歉,是我的失誤」我們可想而知的說沒什麼。老師也意料之中,並沒有對我們的寬慰太在意而是接著說道:

「本來,今天是要上這個已經備好的課」拿著一個教案在我們面前晃了晃,然後就順勢放在了腳邊「不過我們今天有一個更好的課程,今天我們來試試共情」這話說完的確是一陣窸窣啊,大家學了這麼久的心理學都知道共情是一個即必不可少又比較難做的諮詢技能,今天突然把這個搬出來讓大家著實是集中了十二分精神。

「今天共情的主題就是我,你們來共情我,我這一大早又是耽誤上課時間又是去辦公室解釋重新安排上課時間的,我現在急需要讓人來理解我下,和我產生共情」看了看我們然後接著說「從我左手邊的開始一個一個說,說完我直接點評。準備十分鐘」大家開始了各種的思考,我的腦子也開始了瘋狂的運轉,我在想老師現在看著已經氣定神閑的了,不過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十分的焦急,難受,可是經歷過一個情感的穩定過程她現在是笑著和我們說的,那為什麼呢,是什麼原因讓她這樣?我想是因為老師肯定是一個情緒控制力很好的人,而這優異的情感控制力定是源自她有一個情感穩定和環境良好的童年。而且能表現的這麼淡定,肯定是在來的路上已經做過了自我的情感解釋或者疏導之類的……我的腦子就這樣思考著,直到輪到我,我說,老師說「給你個面子給你1分,其實我連1分都不想給你,因為我很討厭你這種分析我的感覺,就好像一把冰冷的手術刀貼在我的身上,讓我感覺很不好」

至於後來老師再說什麼我已經不是十分的記得,我只是隱約記得唯一一個得到9分的女生只是說了一句「你現在的情緒看起來不錯,那是什麼讓你有了這樣的改變?」老師多餘的話沒有說就說了句「我給你9分」

再後來,我再去想這個事情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自己錯在那裡。這也是現在我認為共情的核心內容和要義——當下。

關注當下,弱化對於過去和原因的探討,要以當下為坐標原點,以個體的經驗、經歷、改變、情感的變化歷程為方向去定位和共情。就好比是共情是一個象限中的某一個點,而這個點的坐標必從上述的因素中通過綜合產生,找到的那個點就是共情。

這是我當時寫在筆記上的思考結果。人在什麼條件下更容易共情? 這個問題中對於共情討論很有價值,其中我的答案中評論裡面的討論也說到了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是一個原因的探尋者,我們極力的想知道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可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才能和這個人交流,才能幫助這個人呢?因為我們還帶著恐懼!我們想知道的更多來保證萬無一失,似乎找到了源頭,就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其實,這和信仰上帝給了這個世界初力有什麼不同呢?共情就要弱化自己對於過去和原因的探討,這些並無意於個體當下的情感感受,只能將他們拖入到了另一個混沌的領域裡,讓來訪者充滿了各種疑惑。諮詢力求一種簡單,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一次澄清一個問題,一次排除一個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但是要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那麼本是解鈴最後卻堪堪變成了系鈴,諮詢的美在於簡約和深刻。

所以,共情當下個體所發生的經歷的經驗著的,去用一種無知的狀態去和來訪者一起探討事情為什麼改變,又因為什麼願意可以改變的更好,又因為什麼原因有可能「消失不見」給個體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角度和立場,更多的情感衝擊。來訪者才願意將自己的事情說給你聽,坐標才能拿到手裡。

不要過分關注當下造成了停滯,固著在當下。來訪者訴求於改變,並不是一再的體驗當下的痛苦。

這是對第一條的補充,也就常說的度的問題。過度的關注當下其實就是在反覆讓來訪者體驗無力感,體驗已經產生的痛苦。總是反覆去問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了啊,還很難受嗎?還沮喪嗎?這樣是一種停滯是對於當下的一種機械理解,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在了當下來解決,過去的未來的都拉過來,這樣的情況就只會加重來訪者的無力感。可以換一種方式:我看你今天比上一次更好了,能告訴我沒見到這幾天發生了什麼讓你改變的事情嗎!?就算個體沒有改變,只是平平,也大可以說:能保持不變壞已經實屬不易,不如讓我們再去想想什麼可以幫助你在下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會更好等等……幫助他們找到一個自己沒有注意到的角度和方向,幫助他們從自己混亂的分不清楚的狀態中分出來,重新建立一種安全的秩序感,建立其清晰的界限。

其實這裡面也就牽扯到了我認為諮詢的另一面——界限。很多來諮詢的人們,產生心理問題的時候大多都是因為自己的界限已經混亂不堪,很多事情沒有界限混淆在一起,而界限極其的混亂狀態就是——泛化。諮詢,就是讓來訪者有一個清楚的界限認識,有一個自己可以使用有自己特色的界限體系或者是工具,這是諮詢的最終目的之一,有時候甚至是諮詢目的沒有之一。內在秩序感的建立對於心理障礙的問題消除是很有裨益。每個來訪者都是訴求於改變的,但是改變的前提是要釐清一些基本的問題,否則改變起來的阻力十分嚴重,只能影響改變的效果。讓過去和未來還有當下處在一個界限分明的狀態下,改變便簡單很多,因為改變的只需要當下,用當下改變去帶動未來的變形,再用當下的改變去和解過去,這樣的一個動力系統是允許的,但不能把三個界面的東西拿來都放在當下去改變,因為否定或者是更改已經結束的東西,從人們的潛意識下都是拒絕的,這無疑是在給自己增添了諮詢中不必要的阻抗。

這些都是諮詢中的共情,下一次更新裡面會說到人際關係中的交流。在我看來,人際的交流其實就是弱化的共情,我們不再需要一個精確的定位去感知對方的情感特徵,只需要在這個點附近觸及就能讓我們的談話和交流更暢快更有效率。下一次更新中會說道我總結的人際關係中的幾對:「聽不見」和「不說話」、「插嘴小姐」和「嗯嗯先生」、「Mr.Do」和「Mr.Pro」。

另,又多了一位關注著甚是開心。這幾天更新有問題,是因為一些個人的原因耽誤了,雖然只有三個關注著,但還是要道歉,望見諒。

------------------------------------------------------我是分割線--------------------------------------------------

做了一些段落和不通順地方的修改,再在這裡對於微博中@熱情迴響說到的問題

共情是一種情緒和情感的感知能力,做動詞用的時候就是將你感知到的情緒和情感表達出來。首先你必準確感知對方曾經體驗到的情緒和情感(可以是過去的體驗,也允許試探),然後將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非語言的方式),二者都很重要

是的,本文中討論的共情其實是建立在對於過去適度的把握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當下。單一的強調一個方面是很偏頗的,而且共情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種,在這裡補充一個案例

一名有割腕經歷的女孩在學校頂樓準備跳樓,並且此時她還對自己使用了割腕,情況很危機。學校的心理老師及時趕到後,在頂樓和女孩對視了一段時間之後,心理老師說:「姑娘啊,我知道那樣割腕會很舒服有一種釋放的感覺。不過,我想咱們肯定還能有更好的辦法,讓叔叔幫你好嗎」隨即,女孩淚如雨下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因為她被共情了,被理解了。這個共情首先是建立在對於過去的理解和包容下再反過來對當下的情況去體驗和反饋。女孩的心態也是苦於過去無人理解,現在無人相幫的境地之中,所以諮詢師對於她過去和現在的同時共情和理解也不得不說是一種經驗和閱歷上的老道。

這個案例可以補充@熱情迴響提出的這個因為我思維有些跳躍而忽略的問題,在此再次感謝您的提出和補充,謝謝。

推薦閱讀:

TAG:一些 | 人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