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起心動念,怎麼辦,有時一個念頭的那個問題解決了,總會無常的有下一個念頭、問題出現怎麼辦?
而且我還有一個念頭問題沒解決,這個念頭問題就是沒問題,有時就是煩。可能總是執著著出現了這個問題,但是就是打消不了。有時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通了似的,但是有時又忘了怎麼通的,就又開始了。
請理解我的無知給你們帶來的麻煩。謝謝~
觀心之法,先要休心息念。須將六塵萬緣,一概放下:善事惡事,都不思量,過去未來,一概不想。直觀當下念頭,憧憧往來,起滅不停;勿執著他,勿隨逐他,勿斷除他。只管細細靜看。妄念起時,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復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著。
久久純熟,看到一念不生,即與般若相應。發菩提心論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
心性之妙如是,吾人平日之不相應,是為妄念所遮,是無明心。無明何所依?依真如而起。觀無明心即是觀真如心,觀心性即是觀無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故。觀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劉洙源《佛法要領》正確的方法和態度是:安住所緣,觀呼吸……念頭升起了,知道心跟著念頭跑了,知道心拉回來,放在呼吸上,知道要保持這樣的覺知。觀呼吸時心放在呼吸上,這就是本我的正念。對於念頭的升滅,不要理會。覺知到就拉回來,把心放在呼吸上,這就是止。不要跟著念頭跑,這樣只會更散亂。
有了正念就會有正知正行!
妄念紛飛是眾生的一大特色。這是眾生無始劫來形成的業力習氣,都是從貪嗔痴的執著引起。修佛就是為了斷除這種習氣。
一個人要用短暫的一生去斷除無量劫來的習氣,根本不可能,所以讓大家念佛求生凈土,到了極樂凈土,人人都是無量壽。到時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無量壽消除無始劫的習氣,就會得到最終的大解脫。
不戒就想定,甚至伸手就要慧,修行沒有捷徑,老老實實的從戒開始吧。
蟹妖。
不答了不答了。這題換湯不換藥的我說了七八遍了。說的我自己都煩了……
看懶猴子寫的,我沒有其他話說了。
由得他去,與你何干。
您好,謝邀。
末學試說一下。有分別好啊!
初學就應該有分別,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分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分別不是『想』沒的,而是『做』沒的。
布施破慳貪,持戒破我見。
想要放下分別執著,要依教奉行才可以達到。
布施持戒從家庭開始,從父母家人開始。真正去落實,我們就有了目標。
沒問題是沒有目標所致,連續布施持戒就有了目標。有目標就有問題了,有問題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就是發現自身的問題,進而解決我們的問題。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初學,需要在內外緣一切放下的打坐禪修中,明悟根本,一旦明悟了根本,坐下一切心念皆為大海波浪。猶如湖水必先得風停浪住寧靜不動,始得明凈澄澈之本,自此風起浪涌亦不失其本,起自於本亦自滅於本,此即所謂但得本,不愁末。內外緣放不下,或只在生活中去觀修心念,永遠無法洞徹萬法,直抵心源,只會隨妄念浮沉漂泊。所以未做觀,先止靜,少了萬緣放下的安住分,是無法突破此困境的,必經一番俗語所云大死大活。意即禪喝: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而萬緣放下靠的是看破無常急求出離,祝吉祥圓滿。願有助益。
謝邀。
心中雜念太多,該如何斬除? - 知乎 觀心解脫:心中雜念太多,該如何斬除?
禪修原理析要:如何對待雜念紛飛的現象 - 知乎專欄 禪修原理析要:如何對待雜念紛飛的現象
對於雜念的觀念要改變,不然會把自己折騰的很痛苦。
說實話,現在這個狀態下,你是觀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分別執著的,這必須要實修實證要經歷「心動」的過程才能真正的明確。
多實修吧,你邀請了我好多問題,都是談玄說妙類型,少沾為妙。
推薦閱讀:
※佛會不會說阿彌陀佛?
※為什麼唐宋之際的儒家突然有了心性的需求(因而產生理學),是主動還是受佛教挑戰被動產生?漢儒無此需要嗎?
※如果我把以下圖印下來掛在牆上,可以避邪擋災嗎?
※道,氣功,佛法怎麼幫這些情況: 1)被誹謗, 2)被看不起 3)被欺負沒人幫。 4)被人落井下石. 5)被人牆倒眾人推?
※黃門不能受比丘戒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