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過不過中國傳統節日?

關於基督徒和中國傳統的問題,我在知乎也問過幾次,網路上都是基督徒會為了文化意義去過節日,但為什麼我發現網路和現實中截然相反呢,我所發現的基督徒他們完全就不過中國的節日,只過復活節聖誕節之類的。而且我還發現現在基督徒信教好像都信出優越感了,嘴上一直說尊重、友善,但實質上呢,將聖經當成絕對的唯一的標準,過個清明不讓人過,弄個中國式婚禮,進行三拜,還不讓人拜,強行鬧婚禮。我對基督教只略知一二,我知道燒紙錢,三拜在基督教義中是錯誤的。你們勸說別人,別人接受了,可以,若別人不接受,這種強行的干預行動就可以嗎?說尊重友善,怎麼看都是要在基督教的標準下進行的


瀉藥。每年春節教堂都會舉行除夕彌撒。春節這種長假期遇到周五小齋是可以寬免的。


傳統節日?過啊!我幾乎每年中秋都找一群小夥伴在家博餅的啊。


你的觀察非常準確,反映了中國基督徒群體的一些迷思。

我作為在海外的中國基督徒,是非常重視傳統節日的。這是我的種族文化,種族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助於我孩子建立種族身份認同感。當然,我只會在文化和世俗意義上過節,我也會把節日背後的神話當作故事講給孩子聽。當然,我會告訴他這些只是故事而已。我也不會過鬼節,而清明節我不會拜鬼,只紀念祖先。

至於基督徒的信仰優越感—願神憐憫我們。很多教會都深受其害,不僅是對非信徒的優越感,且有對信仰「不如自己深」的弟兄姐妹的優越感。這都是驕傲自大的罪,並且這罪深深傷害到所有人。

對於傳統儀式,以及非信徒拜鬼的行為,我認識的許多基督徒秉持不參與,不干涉的態度。基督教講求真理(科學研究亦是),所以有些基督徒會根據真理來阻止別人行事。這就好像你的朋友看見你穿的衣服少了,強迫你再穿一件,不然就揍你。雖然結果是對的,但方法錯誤,基督的愛沒有體現在過程中,只有冷冰冰的說教和壓迫。這樣的行為是沒有果效的。

That said, 我希望提醒你: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有理不饒人這些不僅僅是基督徒獨有的罪。


不不不,請把都 把聖經當作絕對標準去掉

天主教徒不背這個鍋


我之前寫過一個和這個問題性質差不多的答案,有興趣的知友可以閑的時候看看。

德藝雙馨王教授:中國國內的基督徒怎麼看待中國傳統的燒紙錢,祭祖?

——————————————————————————————

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答案是:

有些過,有些不過。

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象徵,其代表的是人們生活的表達方式。

而基督教,作為一類人的世界觀及人生觀的引導資料,如果在本質的世界觀上與之矛盾,那麼一定是拒絕接受的。

如果中國的傳統節日背後的意義有世界觀的滲入並與基督教不符,那麼就不過。

比如,清明節、財神節、鬼節、過年放鞭等,滲透著拜偶像的元素在其中。

反之,節日背後的世界觀不與之違背,或者並不衝突,那麼是可以過的。

比如,中秋節,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中秋節;

再比如元宵節,其意義在於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說到底,基督徒過不過傳統節日,

那要看節日背後的世界觀內涵及意義是什麼,

有無違背信仰根基要義。

當然,現代人過節,往往是圖個樂,藉此機會與親朋好友在一起聚一聚,增加彼此的親密感。平日忙於工作學習,好不容易嘮嘮嗑吃吃飯,多美的事那,誰會去死剛某某節日到底是幹嘛的,是吧。

——————————————————

咦?你這麼可愛,看完再點個贊和關注嘛,好不,好不(●′ω`●)


為啥。。。。不過呢?

除了七夕我不過之外。


周年禮儀 17、什麼是小齋、大齋

①、小齋:小齋禁食熱血動物的肉和肉湯,如豬、牛、羊、雞、鴨等;但不禁食冷血動物的肉,如水族的魚、蝦、蟹等;雞蛋、奶油亦不禁食。常年中每個星期五當守小齋,為紀念耶穌於星期五為人受難釘死。

②、大齋:大齋是在一天內只准吃一頓飽飯,或在中午或在晚間,由自己決定。其它兩餐,早餐要節食少吃,另一餐可吃半飽,以個人食量而定。大齋日禁食零食。常年中只有兩天守大齋,即四旬期的開始聖灰禮儀日及復活節前聖周五耶穌受難日。這兩天既守大齋又守小齋,故稱守大小齋。凡年滿18歲又未滿60歲的男女教友都應守大齋。病人、身體衰弱者、孕婦、從事體力勞動者,可免守大小齋;若在我國的民俗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遇到大小齋日,可免守。

③、意義:教會讓信友們守大小齋,一為紀念耶穌苦難,二為克己苦身作補贖。

摘自禮儀問答


謝邀。

基督徒過不過中國節真是一個令人【摸不到後腦勺】的尷尬事情。

題主說線下基督徒和線上基督徒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事,我確實能夠理解,這又讓我想到了【麵條,十字架】問題,詳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211342/answer/242330373

【林前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無論做什麼,榮耀神即可,這個也適用於過節。

我來說一說,我春節怎麼過的:

在教會:

基本上從年二十六就開始了,教會會組織買一些東西,去看望屬靈的長輩,陸陸續續結束。大家聚在一起包餃子,豬肉餡、芹菜餡、應有盡有,會有一個新年分享會,大家輪流說說過去一年上帝的恩典,和新的一年自己的打算什麼的。

公司:去唱歌三小時,或者打牌,晚上吃一頓飯,開個年會,發點紅包結束。

家裡:全家老少除夕去飯店吃一頓,回家看春晚(我不看,因為無趣)。

約會:和朋友逛街,吃吃吃。

沒了,這麼一看,過中國節還是在教會熱鬧些。


瀉藥,很簡單,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他們不拜所謂「偶像」。{實際上他們的煮就是最大的偶像}

2.他們潛移默化受中世紀黑暗宗教影響教育,導致自己不進取,不認真,潛心祈禱等待神的賜予,如果肚子餓了就說,「神的救恩還沒來」生病了「神會保守我的」親人去世了「沒關係,不信的都不是我的親人」之類的。

如果一個國家信仰中世紀黑暗宗教的佔比例超過20%,甚至更好,{歐洲目前只是一種行為了},那麼這個國家的居民就會拖,不去生產,這樣政府就收不到稅,在而國家經濟就會崩潰,然後被外國滅亡。看看吧,我覺得如今的韓國如果不宗教改革,離滅亡不遠了。我很慶幸灣灣有黃教主這種人,這樣子離灣灣被統一也不遠了。


過傳統節日啊,看我心情吧。我是你說的現實和網路一模一樣的那種。

我覺得節日就是給我放假用的。然後你說的只過聖誕節,復活節等,對啊,我就只過這些,因為我的圈子幾乎都是基督徒。過節嘛,總是要有認識的人一起過才好嘛。

然後你說清明不讓人過,過個中國式婚禮鬧婚。那你怕是可以報警了,又不是小孩。這點主見都沒,我親戚假如強制我做什麼,分分鐘讓他知道什麼叫打臉。

我確實不怎麼尊重傳統文化啊,你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其實還是很認真的問了我辦公室幾個人,我問他們清明節的由來,然後一個都不知道。我又問端午節的由來,這個知道紀念屈原,問稍微詳細點,屈原什麼時候哪個國家的人,然後他們就反問我,知道這麼清楚幹嘛。。。。然後我都知道這些,他們還有人不知道。

總結,不是基督徒不怎麼尊重傳統文化,而是中國人大部分都不尊重。連節日的文化內涵都不知道,就拜拜搞搞形式主義就算尊重?


不邀自來!

討論中國的基督徒,一定要區分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

1a清明節,天主教徒不祭祖,會去家族墓地添點土。感覺添添土比燒紙錢安全隱患小很多吧!

b管三代,意思是一個人要去照顧他父親一倍和祖父一輩的墳。曾祖父一輩則沒有必要。不過目前,人均壽命長久了,我曾祖父曾祖母的墳墓也去,倘若有活著的長輩帶路,會去一些高祖父一輩的墳墓。

c時間上,我們家在我阿爸小時候的確是清明節去的。後來族中人每逢清明添完土,喝了點酒,就打架,這一支打那一支,打得無法無天。於是我的祖父或者曾祖父決定清明左右挑一個日子,單獨去,免得打架。後來,其他祖輩紛紛效仿,沒有打架很和諧!

d我們不燒紙,但若是你碰到有個基督徒不管他是哪一個教,在你做好了防火措施的情況下還勸阻你,那這人不是蠢就是壞。該報警就報警!

2a中國式婚禮,的確我們過的是西式婚禮,不接受拜天地這個說法。如果婚前這個都沒有說,那這婚禮不知道怎麼準備的。倘若是基督徒刻意隱瞞,那不是蠢就是壞!

b不過,話說回來,舉辦中式婚禮的,願意去教堂參加一系列儀式嗎?只要不雙標,我就非常支持!

c別人的婚禮,基督徒看到了,衝上來,說你們怎麼可以拜堂呢?這種人,難不成是痴情的前任?如果不是,那多半是精神病院跑出來的。建議報警處理!

3其實,其餘的中國節日,基督徒也過(鬼節不過),只是儀式不同。如果有人強迫你走他們的儀式,不是蠢就是壞!

4a涉及到基督宗教信仰,我是一直堅持每個宗教分開講的。如有必要,基督教還要分教派。並非因為我是天主教,所以對基督教有看法。你看,你遇到的傳教的,發傳單的,有天主教的么?將聖經奉為圭臬,用片面的方法去看聖經,甚至歪曲。還有基督教家庭會議的方式,真的好么?

b有的人哪,你們說不可有像,像即是偶像。你不拜眼睛看得到的像,卻成天拜心裡的像!

5放過廣大的普通人吧,信不信是他們自己的事。

別瞎操心。


關於傳統節日,天主教沒有教義命令,不過比如祭祖之類的庇護十二世教宗特別給予肯定。但是每個教友依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處理,比如我,就是基本不過什麼所謂傳統節日,因為我只認可教會傳統,不認同文化傳統。


我也是基督徒,我也不認同那些行為,但我不會去那麼做,他們那樣的行為是沒有把聖經了解透,所以不用理他們


過與不過都可以。

有必須過的中國傳統節日嗎?


我記得《國家人文歷史》有一期是專門講這個的,就是天主教傳入中國後的儀禮之爭,兩次變更對祭祖祭孔態度的歷史...

梵二會議後應該是鼓勵中國天主教徒過中國傳統節日,甚至允許「純粹紀念意義」的祭祖祭孔活動。不過也提了一句之前反對祭祖祭孔的聖諭並未被取消。


謝謝,能過啊,怎麼不能過?我是基督徒我就過。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