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英文論文是先寫中文再翻譯還是直接用英文寫?
必須寫英文啊。
首先,論文寫得不好,語言是次要問題,最主要的是邏輯問題。如果邏輯很清楚,用中學英語且語法沒錯誤,那論文也是勉強能看的。如果邏輯一塌糊塗(作為初學者很正常),就算寫中文,依舊完全不知所云根本沒法看(可參考很多文化基礎基本為零的公知們)。所以一定要注意邏輯鏈,不管中英文。
此外,中英文語法差距太大,很難以以近似語言結構直接翻譯(如果有這個能力的話題主一定不會問這個問題),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會額外增加邏輯的不清晰性。
綜上,翻譯絕對不是好辦法。
補充一點:其實不要以為用中文就能寫得好,論文寫作是一個系統性工作,也是博士三大基本訓練之一,花三五年時間學習很正常。有學術追求的人應該儘早鍛煉,本科的很多大作業足以投很多很水的所謂的「國際會議」,可以用來鍛煉英語寫作。本科畢業論文也要認真對待,讓指導老師逐字逐句幫忙仔細修改,花三四個星期真正做到可以出tutorial的質量。
學翻譯的人跑過來說一句,直接用英文寫吧!!!你要知道翻譯是帶著鐐銬的舞蹈,翻譯一篇文章比寫一篇文章難得多!得多!得多!特別是論文,就像排名第一說的,最重要的是邏輯性。英文的邏輯和漢語的邏輯又有許多地方不同,在中英轉換的過程中,你可能只重視中英轉換,忘記的了你最初想要寫的東西。所以,儘管大膽的用英文寫吧。注意邏輯,注意英語的表達習慣,注意語法,ok啦。千萬別中譯英,很是麻煩啊!
我提一點不同意見。 絕對新手,尤其是基礎差,信心差,有拖延症的新手先寫中文稿,再寫英文稿是有好處的。
很多新手開始寫第一篇論文時往往是心有千言,卻無法下筆。而新手往往把這種情況歸結為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不夠。 很多新手往往以基礎差,語言能力很難短期內快速提高來作為逃避或拖延症的借口。
但經驗表明新手寫文章困難的主要瓶頸並非語言,而是缺乏連貫嚴謹的邏輯。 一開始讓英文基礎差的人先寫中文稿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論文寫作的瓶頸在內容和邏輯,英文語言不熟練只是借口。對於英文實在差的人,先寫中文稿也可以讓新手專註於跨越內容和邏輯上的障礙。因為多數新手以中文做為母語,對中文語法,表達和邏輯會更敏感。 新手往往會發現即使用中文寫作,依然寫不出,因為多數新手根本沒有真正思考清楚如何分析,描述所要解決的問題。但起碼對中文的熟悉可以讓新手不至於拘泥於遣詞造句上,花半個小時反覆折騰兩句話里的英文表達。
中英文有不同的表述習慣。一個英文從句往往需要拆成多個中文短句才自然。但邏輯和內容是可以跨越語言的。先寫中文稿並不是讓新手從中文稿逐句逐詞翻譯出英文稿。對於很多新手,我是推薦他們一開始用中文寫作的。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寫不出的主要原因不是英文不好,而是邏輯和內容沒想清楚,是自己沒努力 (儘管真相很傷自詡邏輯思維能力強的理科生的心)。起碼這樣可以讓新手面對一個複雜任務時可以兩步走,降低複雜性。
以上建議僅針對英文基礎不好者,或缺乏用英文進行專業寫作信心者。另外,針對某些英文能力真的差到極點,但是動手能力強,研究點子和結果真的好的新手,最壞情況就是寫好中文稿後在實驗室內或相關專業論壇求助,找本專業英文寫作強的人幫忙改寫成英文,並邀請改寫人當共同作者。只要內容好,相信會有人搶著幫忙。這一切完全符合科學研究規則,不構成任何學術腐敗行為。
--
補充回應一下部分回答中強調的出於培養英文語感,英文思維,中英文表達區別等理由盡量先寫英文稿的說法: 這些觀點我都同意,但對很多新手來說,這種建議就像是告訴一個快餓死的人麥當勞,可樂,薯條是垃圾食品,應該避免一樣。對於部分新手而言片面強調英語寫作只會讓新手花大量時間在英文表達的遣詞造句中掙扎,拖延寫作進度。本人自身經歷來說,80%的新手寫作困難出在內容和邏輯上,但新手卻往往花了 80% 以上的時間死磕英文單詞和表達。這是有問題的。
如果有寫作進度壓力 (相信沒有進度壓力的人很少),最不濟的情況就是找個共同作者負責英文部分。但文章的內容和邏輯是沒法過度請人幫忙的 (這方面幫得過多,幫忙的那個人就該成為第一作者了).我推薦你用英文寫。但是以下情況除外:1.你英文水平很水,詞不達意2.平時不看英文文獻,
3.實驗設計不夠完整,邏輯性差,
4.頭腦中對所做實驗也沒有清晰的認識建議:中文搭骨架,英文完善血肉。
正如排名第一答案所言,邏輯是評價論文好壞的主要依據,因此強烈建議用母語搭建文章主體結構;進一步到具體闡述論證,由於英語與中文表達側重及語法呈現的巨大差異,則用英文進行寫作較妥。不同意打底稿翻譯,直接用英文寫最好。需要培養英文思維。打底稿翻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不準確性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成語俗語翻譯中更難做到精確。所以想培養英文寫作的好習慣,除了平時用心讀背之外,還要做到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先打一篇中文草稿,再翻譯。用中文先寫是理思路,因為是自己寫的,翻譯起來也比較順手,然後再避難中式英語。
最多用中文寫幾個點子下來就行了,然後把點子翻譯了再用英文寫,最好直接英文來。
首先,是思路問題,腦子裡一直是中文的的思路就沒法用英文順利地寫下來。第二,語法,中文英文語法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些時候一些語法錯誤就是因為中文思維,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mistakes that Chinese people might make when they use English?,Quora上有很多關於這些的回答,看完基本滿膝蓋是箭。第三,我記得我剛來國外的時候,有個lecturer和我談過關於語言使用的問題。大約是這樣,你看到一個蘋果在那裡,你想到的是「蘋果」,然後再想英文是apple,然後再說出口。而我看到一個蘋果在那裡,想到的是apple,就可以直接地用英語表達出來,流利度的差距有時候就在這裡出了問題。第四,直接用英文寫,本身就是一種對語言的鍛煉。
純是一個在努力學英語的學生的一點見解和建議,希望有幫助。半路出家的語言學新手,恰巧最近也在醞釀寫論文,和題主不同,我寫的是泰語。
個人建議,論文寫作在充分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先確定你論文的idea確保沒被前人推翻過,或者和別人相似的idea你能突破創新。不然,論文還沒成型你就不知道已經卒了多少次。其次,在資料充分,思維清晰的情況下,用母語和目的語(英語)相結合寫論文的frame structure 。對於目的語辭彙基礎比較薄弱的童鞋來說,寫作還是需要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但是不能遇到不會的就查字典,一是會打斷思維,二,萬一字典里也沒有呢,是否要考慮近義詞或者換個表達方式?所以個人還是建議生僻辭彙、困難辭彙先用母語表達。熟悉且常用的辭彙和語言表達毫無疑問直接用目的語。這樣一來,當你整個frame structure出來的時候一目了然,既能清楚知道自己哪些表達存在問題和缺陷,也不會迷惑困難生僻辭彙表達的內容。然後,毫無疑問,通篇目的語(英語)寫Draft。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奢望母語打草稿了,你已經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了,應該花更多功夫用目的語去擴充和表達自己的idea。接著,改。各種改。改draft的拼寫錯誤,語法錯誤,表達錯誤,甚至是重寫。最後,通篇檢查審視自己的的idea有沒有完整表達,千萬不要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把自己的idea推翻了,不然就真的卒了。好論文除了有個好的idea,剩下的都是改,各種改。反正都要改的死去活來,甚至體無完膚,目的語(英語)必須是寫作首選。
轉載請聯繫作者!謝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經常被問到。
答案是:還真的不一定!!
取決於你是否能用英語思考問題。
不是說能用英文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就是用英語思考問題。
能否用英文把你的邏輯鏈講述清楚,才是英語思考的底線。
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在我多年跟國內寫英文論文的作者打交道的經驗里,經常見到「硬用英語寫中文」的例子。
也就是說,看到的都是英文,但是native-speaker 不一定明白,作為中國人,你心領神會,立刻就能明白其中的奧義~~
對母語不是英語的科技論文作者來說,一般要經歷兩個階段才能達到英語思維:
- 學會學術寫作的思維;
2. 學會英語學術寫作的思維。
如果你的學術訓練不是從英文開始的,那麼,在沒有達到第二條之前,建議還是從中文開始。
但是,從中文開始並不是說用中文寫一篇論文,而是用中文寫英文思維的提綱,句子。
這是因為中文寫作形太容易散! 英文寫作,形一定不能散!!
舉個例子:
這是我隨手在cnki上搜的一篇文章的摘要,如有得罪作者,敬請見諒。
基於經驗模態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希爾伯特變換(Hilbert Transformation,HT),是先把一列時間序列數據通過經驗模態分解,然後經過希爾伯特變換獲得頻譜的信號處理新方法。介紹了該方法的理論和演算法,對模擬和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振動信號分別用基於EMD的HT和基於小波變換(Wavelet Transformation,WT)的時頻分析在時域、時頻域和頻域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結果說明,旋轉機械振動信號基於EMD的HT時頻分析方法比基於WT的有效。
(楊世錫 , 胡勁松 , 吳昭同 , 嚴拱標. 旋轉機械振動信號基於EMD的希爾伯特變換和小波變換時頻分析比較[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 2003 , 23 (6) :102-107.)
這段摘要基本集齊了中文寫作與英文寫作差異的幾大要素:
- 句子與句子之間缺少明顯的邏輯關係。
第二句跟第一句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是這種方法,所以本文介紹了該方法的理論和演算法嗎?
2. 句子內部邏輯模糊。
對模擬和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振動信號分別用基於EMD的HT和基於小波變換(Wavelet Transformation,WT)的時頻分析在時域、時頻域和頻域進行了比較研究
這句話有7 個主體
模擬 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震動信號
分別用 基於EMD的HT的時頻分析 基於小波變換的時頻分析
在 時域 時頻域 3頻域
進行比較。
這裡存在幾個問題:
(1)沒有看到最後結論的一句話,我們很難理解「分別」這個詞分別了什麼?這兩種時頻分析都在「模擬」和「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震動信號」上應用了,還是EMD應用於模擬,小波變換應用於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震動信號?
(2)比較的重點是什麼?是模擬和旋轉機械油膜渦動故障震動信號之間不同性能的比較,還是EMT和WT之間的比較,還是時域,時頻域,和頻域之間的比較?句子太長,「比較」又變成了名詞形式,很難突出哪個是比較的重點。
3. 缺少主語。
(我們詳細)介紹了該方法的理論和演算法,進行如下巴拉巴拉的比較研究;
4. 動詞名詞化。進行了·····的比較研究。
很難說這篇摘要寫的專業,但是湊合湊合大多數人也還是能看懂的。
But,如果把這樣的摘要硬翻成英文,是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的。
可行的辦法就是,先改中文,捋順邏輯關係,再寫英文。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直接寫英文。但這必須有前期大量的積澱。
在研究國外科研內容的同時,學習本行業的英文寫作習慣:
大量閱讀英文文獻,掌握各種專業術語,不僅包括名詞術語,還包括業內主要實驗技術手段的描述。這只是開始。
了解英文句子之間的邏輯架構,基本的表述原因,結果,並列,承上啟下等敘述方法。
了解英文寫作各種語態、時態表達的語氣之間的差異。
這個就是題外話了,我就不在這贅述了。
了解有關英文科技論文的一切,請關注
http://weixin.qq.com/r/tkggOFbERws4rRJb9x2k (二維碼自動識別)
英語好的直接英文,實在不太好的寫中文,寫完再翻譯,不然怕你英語根本憋不出來。不會翻譯的找我哦,一年半專職翻譯,一年半自由譯者,幫過很多留學生翻譯她們寫的中文paper。
當然是直接寫英文的啊。。。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做嗎
最好是直接用英語寫,如果是寫成漢語再翻譯成漢語就涉及到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只要是語言之間的轉換,肯定就會有小部分的意思無法充分的表達出來或者是只能是換一種表達方式,無論翻譯的多好,再翻譯的過程中,還是會有部分失真的。
直接用英文寫,中翻英的文章外國人會表示「文章怪怪的········」
你們翻譯的時候都用的什麼翻譯,或者怎麼自己糾正的,表示翻譯成英文挺費勁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