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的無人駕駛汽車?

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了,明年在京津線試行,2015年在北京到深圳間試行。對比,你怎麼看?國產無人駕駛汽車是否可靠?請與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做比較。


這個問題 要講起來就長了去了~

我做過關於國內無人車發展的一個報告 ppt做了整整130多頁 也只是挑了部分~

待我空了梳理一下 看怎麼樣講合理有重點~

先mark在這~

———————————————————————————————————————————

歡迎訪問我的個人網站 崔迪瀟DixiaoCui 獲取更多與無人駕駛、智能車、吉他、搖滾樂和演出相關的信息;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所有原創內容與網站同步更新。


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研究可以分為兩個範疇,一個是機器人範疇,另一個是智能交通範疇。

前者是使汽車機器人化,即能夠通過綜合應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光學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來使汽車感知車身周圍的環境,然後車載駕駛計算機根據環境的變化,結合通過CAN匯流排上收集的汽車工況信息,綜合計算出下一秒的控制策略,然後將控制指令發送到汽車自動控制機構里執行,形成一個閉環控制系統,整個周期可以用毫秒來計算。可以說,這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已經白菜化了。

後者相對於前者才是關鍵,應為前者只是解決了車會不會自動開的問題,就好比一個不認識路的司機並不能帶你到目的地一樣,光靠前者解決不了無人駕駛的問題,充其量只能稱為自動化汽車。而要讓無人駕駛汽車帶你到目的地,還必須靠智能交通來實現。

智能交通也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路徑規劃,另一個是模式識別,路徑規劃很好理解,就像GPS地圖上的路線設定一樣差不多的技術,本質就是一個優化問題,而模式識別的水就很深了,因為路上不止你一輛車在跑。舉個例子,從A點到B點有三條路,如果大家都奔一條路走,交通就堵塞了,這個道理好懂,但是選哪一條路是最好走的並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而是取決於大家怎麼選的,這就變成了一個博弈問題。

谷歌在這個問題上有獨到的觀點,簡單的說就是把這個博弈問題的解決方式從複雜的模型和演算法之中抽離出來,使用基於統計的方法來確定,亦即通過實地試驗來獲取最佳的路徑規劃,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google無人試驗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谷歌這是在收集實驗數據啊!


我們學校前兩年有人搞過這玩意(http://auto.qq.com/a/20090608/000137.htm),經常在學校各處可以看到他們測試。不過現在被停在地下車庫裡面沾滿了灰塵,下落不明。據我觀察,我們學校這無人駕駛汽車基本原理跟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差不多。不過在國內,這種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生活方式的課題本來就沒有它所需求的土壤。

要想無人駕駛汽車能夠順利上路,針對目前長沙的交通狀況而言,要求還很高,需要會智能闖紅燈,智能超車,智能躲避橫衝直闖的行人和各種摩的,針對某些飛車黨還需要具備逆向行駛加氮氣和智能漂移功能,由於在國內環境變數遠大於在美國,所以,技術要求也高得多。

google牛逼的演算法加上google獨一無二精確地圖數據讓google無人駕駛汽車截止到目前只出現兩起事故,其中一次為人為造成的,另一次為輕度追尾,對國內而言,這顯然是一項技術壁壘。

如果真的把無人駕駛汽車投入使用,作為一項輔助駕駛技術而存在我個人尚能接受,完全代替人工操作的話顯然會削弱駕駛的樂趣而且安全感將會大大降低,因為是電腦都會有宕機的時候,所以我不太喜歡。


其實,我認為大家在無人駕駛汽車上走了遠路,首先我們要思考無人駕駛的初衷是什麼?那我們為什麼需要無人駕駛呢,為什麼我們對駕駛的樂趣不在關注,答案是我們疲勞了,當我們疲勞之後,駕駛汽車是災難性的,幾乎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於疲勞駕駛引發的,那麼當我們疲勞的時候,無人駕駛就會有用武之地了。

但是有用武之地是不錯,但不代表我們對於無人駕駛有那麼高的期望,能夠像人一樣,自己去駕駛,從出發到終點,不需要人的介入,這樣的無人駕駛也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暫時代替我們開車,能夠讓我們休息一會的無人駕駛,當然能夠到達目的地最好,達到不了,但是一直在到達的路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基於這樣的初衷和最後的目的,無人駕駛在技術難度上就比較簡單了,但是在邏輯規則上是複雜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技術比邏輯規則還要簡單?的確如此!

現在我們開始設定無人駕駛的邏輯規則:首先,我們是需要無人駕駛汽車到達終點的,那麼第一個原則就是,「到達目的地的方向性」,汽車是在駛向目的地的,基於這點,導航就可以解決這個方向性的問題;其次,安全性的問題,無人駕駛要遵循安全性原則,不超速,強制超車,不做危險性動作等,但是汽車不是人,它不知道哪個是危險的,除非你告訴它,設定好程序,但是設定的程序再多,也沒有辦法解決複雜的路況條件,那麼我們就突破性的用「跟隨原則」來解決這個問題,當汽車處於無人駕駛狀態時,自動選擇判斷設定前方某輛類似汽車為跟隨對象,在不違背方向性原則下轉向,車速,車距等全部汽車狀態均根據前方車輛調整設定,就像開火車一樣,後方的車輛不用擔心前方遇到的各種情況,只需要根據前車前進即可,當前方出現狀況,重新判斷並跟隨車輛。第三,明確汽車處於無人駕駛狀態,當汽車處於無人駕駛時,在車位需要有明顯標誌顯示處於無人駕駛狀態。第四,突然狀態提醒,當汽車遇到突髮狀況時,強制提醒司機,介入汽車駕駛。

我目前就想到這麼多,基於這樣的無人駕駛,當司機休息夠了,能夠介入汽車駕駛狀態時,汽車解除無人駕駛,或者處於半無人駕駛狀態,自動跟隨前車。我想這樣的無人駕駛在邏輯規則上是能夠解決技術上難題的,也會有更多的人樂於接受這樣的無人駕駛,而不是被汽車電腦操縱。


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看法,讓我們先來聽一聽普通人對無人駕駛汽車有哪些認識。

【視頻】科技街訪《路人懂先森》第一期:你敢坐無人駕駛汽車嗎?

「路人懂先生」是動點科技一檔正兒八經的科技街訪節目——「聊科技,我們是認真的」。

編者按:「神回復」「我姓曾」這些傳統的街訪欄目是不是早就看厭了?在此動點科技為各位觀眾老爺們準備了不辣眼、不開車、不惡俗的「正兒八經」的科技街訪欄目——「路人懂先森」。

「懂先森」將會為諸位網羅最新科技亮點,搜索最酷科技資訊。那些看似「不明覺厲」「高深莫測」的科技術語,「懂先生」分分鐘給你「說人話」。作為【自動駕駛圈地賽】專題的第一篇報道,本文將進一步探究大眾對這個黑科技的認知,那文中究竟還藏有哪些新亮點?話不多說,視頻猛戳。

前段時間、國內科技巨頭百度的創始人 李彥宏坐著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 開上了北京的五環,一時間也引起了社會對自動駕駛的熱議。本期「路人懂先生」將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近兩年熱度越來越高的自動駕駛。

在街頭訪問的過程中,大多數路人表示,對於無人駕駛的概念還只是停留於「解放雙手」,「機器幫助人類駕駛」這樣基礎的概念。而與之有關的研發歷史以及計技術原理卻鮮有人了解。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也稱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標。

西方發達國家早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便著手於無人汽車的研發工作,在可行性和實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國則是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國防科技大學在 1992 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而在 2005 年,首輛城市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交通大學研製成功。

無人駕駛是利用車載感測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獲得車輛行駛信息,從而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以使車輛安全、可靠行駛的技術。

在每一次「科技革命」的進程中,順應時代潮流的生產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善,而與之背道相馳的生產方式卻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科技的擁護者為之欣喜如狂,而那些被迫改變生活方式的人們徒留黯然神傷。

無人駕駛技術的興起引發了社會的職業生存問題,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公共駕駛業務為生的司機。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業」,我們也隨機採訪了一些司機師傅。

上海大眾交通公司有十餘年駕齡的張師傅表示並不擔心:「技術成熟至少還要發展十年。」上海海鷗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社有六年駕齡的李師傅覺得不可能。「中國的道路環境怎麼可能!美國地廣人稀也許還有機會,但在中國開車經常遇到路邊突然竄出來的助動車,機器駕駛怎麼能夠防範的住啊。」

在與計程車司機和公交車司機師傅們交談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雖然他們並不對「無人駕駛將引起司機大規模失業」的可能感到擔憂,但說笑之後卻也紛紛表示,相信這項技術終究會伴隨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完善,並在有朝一日得到成熟。

在今年 6 月,美國政府就自動駕駛技術造成的第一起致死車禍展開調查,初步評估了肇事車型特斯拉 Model S 所裝配的自動駕駛系統。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關於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的爭論愈發激烈。

「如果你打網約車叫來了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你敢上車嗎?」大部分人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仍有少部分人有些猶豫。表示支持的一派人大都持有類似觀點,即「一項技術的研發者在將它推向 C 端市場之前,一定會有十足的把握為其安全性買單。」

自從無人駕駛技術誕生以來,對其安全性展開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在這樣不休的爭論聲之下,技術實踐過程中引發的行車事故又不斷將交戰雙方的情緒越推越高。

人類並不完美,容易犯錯誤,而無人駕駛可以幫助人類克服掉判斷上的偏差,只是當前無人駕駛技術還有很多層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不論是技術層面的攻關,還是倫理道德層面的探討。

有朝一日無人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眾市場,將對現有交通體系、法律體系、社會安全體系提出新要求,發起新挑戰。讓無人駕駛技術更快、更穩、更安全地落地將是對社會各界提出的一個新課題。


很對進步都源自於對未來美好的想像和探索實踐,無人駕駛也一樣,想想一下未來假如科技夠發達,所有車輛都不用司機了,而且之前主要由人失誤造成的事故率也大大降低,整個交通也變得更加規整有序,出行效率大大提升,無形中減少了能耗和污染排放,更加節能環保,一輛車的工作時間可以沒有限制,夜間可以繼續執行任務,特別是物流車,這樣單輛車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或許由此大家發現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車,因此私家車等大大減少,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綠色節能,而且節省了車輛製造的各類物質消耗。由此看來,這個未來的畫面確實可以很美。

剩下的就是對實現技術和推進步驟的關注了,可以先實現物流車的,輔助駕駛的功能,然後推廣到載人車,條件良好的路況或城市升級到完全無人駕駛,即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步驟進行,共同期待吧。


連基本教育醫療就業都一大堆問題,沒看到必要性


只要開源,中國能讓他普及.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科技 | 中國 | 無人駕駛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