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為什麼拿邏輯關聯並不是很大的兩個東西做對比呢?


家裡網太差,別的註疏查不了。按照楊伯峻《孟子譯註》的譯文:

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

所以 @李超字子越 的理解是錯的。魚和熊掌不是本質上必然無法兼得的,所以生和義不是本質上無法兼得的。孟子只是在討論,如果兩者有衝突,那麼舍魚而取熊掌,捨生而取義。

另外,魚和熊掌在這裡是一個類比,類比不是邏輯論證,而是修辭。

最後,為什麼用魚和熊掌來類比生和義,知乎上之前有個答案的解釋是,因為魚常見而熊掌珍貴,所以以此類比生常見而義珍貴。孟子的註疏沒有研究過,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可靠。


我真是不清楚題主的思路……

這是舉例,一個 A or B 的選擇,if A&>B,i=A

A和B當然有關聯,關聯就是比大小。

魚和熊掌都是珍惜之物,但相比之下,熊掌更有價值,所以在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選熊掌。

「不可兼得的情況」是假設前提,並不是說兩個東西一定不可兼得。

就如「生於義」一樣可兼得,但當遇到不可兼得的時候,怎麼選擇?捨生取義。

這句話沒有邏輯問題。如果認為有問題,也是閱讀理解問題。


熊掌在山林里

魚在河裡

想得到魚,你就不可能同時去山林里得到熊掌

想得到熊掌,你就不可能同時去河邊捉魚

所以魚和熊掌就對應了生和義

不能同時得到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是魚與熊掌,而不能是海參和虎鞭?

我只能說:孟子的邏輯其實一直是有問題的

編故事一般是不考慮邏輯的……

詩曰:

乞丐何曾有二妻?

鄰家焉得許多雞?

當時尚有周天子,

何必紛紛說魏齊?


孟子個人愛好,咱提問前能把整段讀一遍嗎?


魚與熊掌有邏輯關聯。魚與熊掌都是鮮美食材,但是後者有毒性,要得其鮮則必受其毒,美味和無毒不能兼得,孟子主張受其微毒以取其鮮,類比「生與義不能兼得,則捨生取義」的道理。

@李超字子越 提到的捕魚和殺熊這兩項在活動空間上有「互斥性」和 @Arthur Wang 提到的兩物的「珍稀程度」有懸殊,這都不是關鍵。


誰要兼得了,熊掌給我,魚給你們,俺不貪心不用兼得


我覺得現代人理解有問題,古人稱呼為魚,指的是黿魚把,也就是現在說的甲魚,而黿是甲魚裡面最大的品種,現在已經幾乎絕跡了,它有很多傳說,一為黃姓圖騰,也有說是龍九子之首的霸下。要是一般的魚,怎麼也不會和熊掌關聯起來的,而黿魚就不是一般人能常見的東西了


誰給我改了標題?我真不是問這個典故怎麼來的。雖然「典故怎麼來的」,是答案……


推薦閱讀:

TAG:典故 | 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