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玩的集體性 遊戲 及遊戲規則?
只要是真的遊戲,孩子都喜歡玩。但是不知道你想問的是什麼?全世界原生態規則遊戲基本類型(許卓婭教授的觀點)根據三個面向:體能—智能;模仿—創新;競爭—合作可分為:
情景表演遊戲(含局部運動的表演-手指遊戲)
領袖模仿遊戲(鏡像 跟隨 後像(遞增再現))輸贏競爭遊戲(追捉、爭友(物)、佔位、比大、對攻)控制遊戲(造型、默唱、休止、反應)傳遞遊戲(傳物、傳話、傳位)身體接觸遊戲(拍花掌)隊形變換遊戲(換位、穿插、跳轉)猜謎遊戲(猜謎對歌、猜領袖、猜音源、猜缺失物(人))玩影子、玩東西(樂器、道具)遊戲唔,教案自己寫
下面我來說一說我們班(現中班)三個常玩的室內遊戲。這三個遊戲已經玩了一年了,但是孩子們還是有很濃的興趣,我想和我們班老師對遊戲的「深度」挖掘有關。這個「深度」指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1
鼻子鼻子遊戲
加深(一):說一些不常說身體部位
加深(二):認識方位
加深(三):認識新事物
加深(四):對新同學、老師名字(學 號)的記憶
加深(五):節奏、聲調、音量的變化。
具體的玩法就是:大家一起一隻手摸著鼻子,老師一直說鼻子鼻子鼻子,突然變換口令,變成,其他的東西,小朋友們一起指那個東西。
這個遊戲在小班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以五官和常說的身體部位為主,主要目的是掌握這種遊戲規則。當孩子掌握了遊戲的規則,就可以「加深」了,加深就是指:遊戲規則本身不變,內容做一些調整,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是原地踏步,是在不知覺中發展的。
加深(一):說一些不常說身體部位。如手腕、臉頰、腳腕、胳肢窩等等,這些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各個身體部位。
加深(二):認識方位。孩子的方位認知順序是先上下、然後前後、最後是左右。小班的小朋友上下都知道,很多都知道自己的前後,然而分不清椅子的前後,中班的小朋友分不清左右,這些以自己為中心的方位和某個事物的方位都可以在遊戲中說。比如「鼻子鼻子鼻子鼻子….,椅子前腿」
加深(三):認識新事物。我班升入中班後,從一樓搬遷到二樓。在新的環境中,通過玩遊戲來認識自己的新班級。比如:「鼻子鼻子鼻子….,美工區」
加深(四):對新同學、老師名字(學號)的記憶。本學期我們班來了以為新生,兩位新老師,而且平常會有老師來聽課,我班教師通常會有一個專門的時間來介紹新來的人,但其實小朋友很難一下記住,我班教師就通過這個遊戲來讓孩子更好地記住;同時,新同學被小朋友們一起看著、指著的時候,會感到自己被重視了,會很開心的,新同學也能更快融入班級。如「鼻子鼻子鼻子….楊老師!」
加深(五):節奏、聲調、音量的變化。語言本身有節奏、聲調、音量的不同,我們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口令也是多變的,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聲音大、時而低沉,幼兒在這些變化中,會期待更快找到下一件物品,注意力更加集中。
2
木頭人
加深(一):口令節奏、情感的變化
加深(二):故意逗木頭人
加深(三):鼓勵不同的姿勢
加深(四):鼓勵多人組合
這個是幼兒園的經典遊戲了,具體玩法就不說了。但口令各有不同,我們班的口令是:「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會動,二不會笑,三不會露出大門牙,看看誰是木頭人!」
加深(一):口令節奏、情感的變化。我們班木頭人的口令比較長,可以通過節奏變化來提高注意力,也可以不斷強化後面的句子,當說到「看看誰是木頭人」的時候,情感達到最高峰,然後突然安靜、不動,極大提高孩子們的興趣。
加深(二):故意逗木頭人。當孩子們變成「木頭人」的時候,可以用各種方式逗他們,邊逗邊點評他們的表現。比如張開大嘴的,老師就合一合他下巴,伸胳膊的就拽拽胳膊,總之,讓他們知道老師在逗他們,當他們知道在逗他們,他們就更加註意力集中,努力表現自己,控制自己不動。
加深(三):鼓勵不同的姿勢。這個很多老師都會這麼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鼓勵不同的動作。小班階段的孩子們基本是老師說哪個動作獨特,就有幾個改變自己的動作模仿,所以多鼓勵不同的動作,動作不宜太難。中班階段,孩子得到進一步發展,就可以鼓勵孩子做更難的動作,如:「某某小朋友單腿站著,很獨特很有挑戰」「某某小朋友,擺的造型很有國際范。」
加深(四)鼓勵多人組合。因為孩子到中班的階段,主要提升的是社會交往能力,老師可以通過這個遊戲,鼓勵孩子們共同合作來完成一個動作。
3
我做你學
加深(一):配合課程進行遊戲
加深(二):提升動作難度
加深(三):節奏的快慢不同
加深(四):循環往複的動作
這個遊戲的具體玩法就是一個人做各種動作,其他人學。模仿是孩子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這個遊戲很符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很多時候也可以當做一種教學方法來進行遊戲。
加深(一):配合課程進行遊戲。比如:周兢、張杏如主編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中班上學期的第一個月中就有情緒的內容。教師在組織遊戲的過程中,不局限於身體動作,也可以是表情,讓孩子進行模仿。
加深(二):提升動作難度。這個不多說,比如各種扭啊,單腿站立,單手支撐身體等等。
加深(三):節奏的快慢不同。如上(鼻子鼻子遊戲的第五條)所述。
加深(四):循環往複的動作。對三、四個動作的固定順序重複,老師不用說,孩子們一會就發現其中的規律,等孩子們熟練了,加快動作速度,不一會,孩子們就開心了。(這似乎和奧爾夫音樂的集體遊戲很像,哈哈)
這就是我班常玩的遊戲,這幾個玩一年了,但是孩子還是有興趣。我個人覺得通過相同的遊戲,不斷加深難度,孩子們的能力也在提升,也從中不斷獲得著發展。所以說,遊戲在娛樂孩子們的同時,也並不是無目的地娛樂,教師稍微地調整遊戲,都是對孩子們發展的支持。
貼個凝結我工作所思所想的個人公眾號:小華思幼教
http://weixin.qq.com/r/5UjG3gvEFFZrrU_99x33 (二維碼自動識別)
親 這一類的遊戲太多。按室內室外分?按徒手或有無器械分?按年齡段分?還有按女寶男寶分?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遊戲規則也不盡相同啊。簡單就如跳圓圈,有單雙腳跳,規則也有踩線否?動作連貫否?碰撞他人否?都可成為罰下的
有一款集體遊戲我們都玩過!
這款遊戲,
有懸疑,
有動作,
玩起來很刺激,
很緊張,
也很忐忑,
要不停的觀察,
不停的查看細微的動作,
還要奔跑,
邊玩還要邊唱歌,
小朋友們都能聚精會神的玩!
而且它的配套歌曲也特別動聽!
它是這麼唱:
丟,丟,丟手絹,
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大家不要告訴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快點快點捉住他。
對了,它就是丟手絹遊戲!
遊戲規則:
小朋友們圍成一圈蹲下 ,其中一個小朋友A站起來,拿著手絹,開始在小朋友們身後,繞外圈走。蹲著的小朋友開始唱歌「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 歌曲結束之前丟手絹的小朋友必須把手絹放在某個小朋友B的身後,然後快速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被選中的小朋友B必須第一時間發現手絹在他後面,拿起手絹追上丟手絹的小朋友A,算是勝利,否則就是失敗,需要表演一個節目。
擊鼓傳花 開火車 手指遊戲 木頭人
都可以的
ipad
推薦閱讀:
TAG: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