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1世紀資本論》會受到大量批評?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鼓吹高階梯稅收可以減輕貧富差距,而且作者是個法國人,法國正是高階梯稅收國家,但事實上執行高階梯稅收政策的奧郎德上台後法國有錢人都移民跑了,而不是坐那繳稅。

對富人採取高稅收促進貧富均衡的念頭就好像在貧富差距巨大的社會裡將富人的存款轉化為窮人的信貸一樣美好,採用一句哈耶克致命的自負里的觀點,社會的發展是自然性的,而非人為設計的,這句話詮釋此書中的觀點也大概適用。


因為豆瓣偽文青們把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相對寬鬆看的比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要重要得多。當然天朝很多地方做的不盡如人意,也給了這幫二逼口實


老實說,在我國這本書基本是兩邊不討好,偏右者(某些西方經濟學教授們)自然無比激烈地反對本書中的大部分論點和論據,本人對於經濟學研究不深,對其研究的正確性老實說興趣也不大,因此就不展開討論了。簡單來說,這批人基本永遠無視越來越明顯的貧富差距,即馬克思所說的「相對貧困化」,一旦觸及核心問題,就用其常用的混淆概念、上綱上線等等方法糊弄過去,令一位旁觀者看來頗為可笑。

而對於偏左者來說呢?皮凱蒂的書實際上視角過於狹窄了,左派看了書,說:哦,然後呢?

我無意貶低皮凱蒂作的大量的工作的貢獻,但也必須認識到,實際上在這本書裡面皮凱蒂唯一論證的,就是資本主義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一個被社會主義者們從16世紀就開始重複地控訴著的不公。皮凱蒂唯一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這個在一百多年前就被馬克思批倒批臭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對於左派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資本論中最多抵得上一章,談何21世紀的資本論?


投資回報率由兩方面決定,一個是人們的消費傾向,也就是整個社會的時間消費傾向。在這方面,由於近年來的通貨膨脹,社會保障,養老保險什麼的福利政策,使得人們更願意把錢花掉,而不是存到銀行或者什麼別的地方賺利息和留作將來他用,這無疑使人們更偏好於當下消費,會使資本回報率提高。

另一方面,是資本品本身的邊際生產率,假如一天可以編一個漁網,用漁網每天可以捕兩條魚,不用漁網,一天只能捕一條魚,一個漁網可以用10天,每天折舊0.1天的勞動,卻可以使捕魚量提高1,那漁網的邊際生產率就是10。隨著科技的發展,資本品的邊際生產率越來越高,也促使了資本回報率的增加。

但作者完全把資本回報率看作外生,實在是槽點太多。

另外,資本量是個存量概念,而工資收入是個流量概念,這是雞同鴨比。

然後這本書傳達的一個觀點,窮人越來越窮,是假的!窮人雖然占蛋糕的比重越來越小,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窮人的生活是在越來越好,這一點像我這樣生活在中國的窮人應該非常感同身受。

而書中所建議的超額累進稅什麼的,財富再分配什麼的,完全不是什麼新的乾貨,而是幾千年來一直在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思潮。


富不過三代,全世界有多少世襲罔替的資本家?資本收益率大並不代表財富不會轉移,階層不會流動。歐洲真是被福利主義害得不輕,點背怪社會,命苦怨政府,還找到了理論依據……


我想提示答主注意幾點。

首先資本家消費也會改變公式的右端g,如果要細究,就會得到無比複雜的公式。

第二,資本收益大於勞動收益,國民收入作為兩者的加權平均,除非勞動收入權重很高,否則平均數很難超過大頭,而經濟趨勢是去勞動化。

第三,資本增長不是指個人增長,而是社會資本總量增長,也就是說資本並不介意誰自號為其主人,易主是人類自身的概念。貧者暴富和富人破產都不礙資本自身壯大,一雞死自有一雞鳴。

基金經理恰恰是站在人類角度看待資本的立場來評價一條站在資本角度看待人類社會的公式,錯誤地運用了自己的直覺。

最後回答問主的疑問,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具有認頭的本能,也就是說,強者為尊。西方強大,女人渴望西人精子,男人渴望西人外皮,正常現象,本能使然!

現在他們印象中西方獨尊自由主義,世界如何能阻擋小清新?

然而研究世界還是需要多些問主一樣,會反本能思考的個體。


所有用一個極其簡單的公式就想說明經濟現象的,我都不信。


有人罵太好了,我看朗咸平那個偽經濟學家提了一點,就已經忍不住了,但沒找到地方可以開罵。

這本書講的所有內容,其實就是"與機器賽跑"裡面說的,與技術競爭的過程中,資本會吃掉越來越大的份額。這700頁遠遠沒"與機器賽跑"的三頁實在。與機器賽跑才是21世紀經濟的聖經啊 。


這本書充斥著無情無義無理取鬧,從論點到論據到論證。

或許他給出了一些新的審視世界經濟情況的視角,但是他不是一本【嚴肅】的經濟學著作

就一本暢銷書而已,比貨幣戰爭好的地方是,它的作者受過學術訓練。

另外,或許一星的不都是自由主義者,這本書名為資本論,但跟馬克思沒什麼大關係,作者明言沒看過資本論。


根本不用數據,自己隨便想想,如果沒有累進位的稅率,你看看那些富人現在是更富還是更窮。經濟學的問題是研究這個累進位的稅率如何制定,定的過高會妨礙經濟發展,定低了必然導致財富的分配不均。


科技高速增長帶來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科技樹很難攀的。

信息技術革命之後該是什麼????

中國人一直在追趕所以會對科技瓶頸感觸不那麼明顯。

可是這一切總是有盡頭的。

資本主義必須要靠科技革命續命,如果幾十年沒有革命性的足以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科技誕生。資本主義矛盾會不會再一次顯現出來,那時候人類該怎麼走。


有非常多的人讚揚,就會有非常多的人批判,這很奇怪嗎?

重要的是這東西已經成為了一個現象。在當前,是不是真的資本的力量遠超人工勞動的所得?這是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連我這種並不關心你們怎麼玩PE,天使,什麼ABC輪投資,而只關注房地產和外匯的人都清楚的感覺到,沒有資本的世界簡直是寸步難行了。那這本書在當下的經濟環境裡面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甚至我都下下來稍微讀了讀,也並不奇怪就是。

中國這樣一個環境裡面,我們既不是美國的所謂「共和派」,我們也不是「保守派」,我們是處在這兩者之間的一種經濟體制,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詞了,這個最好。哪怕是我們這種中間制度,現在也面臨一模一樣的問題,那就是資本為王,所有搞實業的人都發現自己繞不過資本這一關,誰有錢誰是大爺。講的通俗點就是辦企業還不如買房子,畢竟銀行更願意給買房子放貸。沒看一群屌絲天天在騰訊之類的只要跟房子占上一點邊的財經新聞評論裡面罵街嗎。那麼,21世紀資本論在我國會引起巨大爭議,其實也並不意外,與上面某些人的觀點不同,我認為這本書正好切中中國的要害,說出了我們正在親身經歷的事情。

人不可能完全中立。我這種自認為自己很中立的人,其實很多時候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本書的主要論調顯然不是主導資本的人喜歡的,也和傳統的「勤勞就能致富」的觀點不同,現在是不但要勤勞,更重要的是要有人肯借錢給你,才能致富。我目睹很多有才華的人回來創業,海龜,MIT這種學校回來的,博士,他們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去說服那些有錢的人給他們投資,因為確實是需要錢,而且都是千萬起步的錢,還的是現金,不是你家的幾套房子就能充數的。一般人上哪兒搞那麼多錢去。到頭來肯定這些資本的收益會是大頭。這些人,包含一些既得利益者,經濟學家,學生,以及一些理想主義者,合起來抨擊這本書,其實並沒有多大意外的,不是嗎。

其實講白了21世紀資本論就講了個非常簡單的事實,大家數學分析都學過,就是指數函數最後的極限是無窮大。我一個數學系科班出來的人不喜歡把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搞的非常複雜,還畫一堆圖標啦亂七八糟的去解釋。我這一句話就夠了。我更關心的是,假如說我們承認他說的是事實,那麼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作用,然後這對以後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這場遊戲才剛開場不久,也就幾年的光景。如果中國以後繼續資本為王,那麼不難想像,很容易看到的就是類似今年的樓市,去年的股市在各行各業此起彼伏的上演。然後貧富差距逐漸加大,這也是數學定理保證的。最後會怎麼樣?我也不知道,或許就像印度巴西那樣,富的富的流油,各種股票基金現金流,然後窮的窮到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可能吧。

至於上面有人說什麼窮人會造反,還有人說什麼資本家會有大麻煩,我跟你說,這你就真想多了,你當現在還是明朝末年那種光景啊,還造反。我倒想問問資本家會有啥大麻煩,被窮人衝進家裡砍死?真是武俠小說看多了。怕是現實裡面你連人家住哪兒都不知道,還沒等大家跑去自己人就開始內訌了。資本家是不會有啥大麻煩,反倒是現在的中產階級底層,包括窮人,是真要有大麻煩了或許。人看到自己未來的命運是悲觀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絲悲涼,尤其是在否定了勞動就是萬能這句話的時候。就好比家裡沒錢的人看到現在的房價,並且知道我哪怕再努力工作,明年肯定會比今年貴的時候,肯定會忍不住罵娘的。


我沒看過這書,也不懂什麼是經濟,僅以我這個小民眾對生活的體驗思考貧富差距這個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差距,貧富的差別不可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也不可避免,問題在於這個差距的大小,是否超出了窮人的忍受範圍。如果說到了窮人不能忍耐的時候,戰鬥就會發生,貧富的差距會縮小到可以忍耐的範圍,之後成為循環。看看人類的歷史一直都是如此,今後也依然會如此,這無關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是人類本身的性質決定,貧富的差距會持續擴大是必然的,只是時間上長短,人類經歷的很多戰爭的傷痛,所以希望這個時間盡量延長。但是終有一天戰鬥會到來,不過那時候我可能早死了吧。


在所有學科裡面,經濟學從來都是最有爭議的!


二戰:資本主義+共產主義VS 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完敗!

冷戰:資本主義VS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完敗!

21世紀: 資本主義VS 未知?? 資本主義完敗。


這本書寫的可以,比很多財經書質量高。


因為皮凱蒂是先得出結論,後拼湊依據。

以下節選自英國《金融時報》經濟編輯克里斯?賈爾斯的文章《質疑皮凱蒂的理由》。

英國《金融時報》提出的一項批評是,皮凱蒂教授不應該對他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數據簡單地求平均值,用來代表歐洲。我完全同意萊恩?阿旺(Ryan
Avent)的觀點,即我提議的人口加權平均法不是唯一相關的平均法,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或財富加權平均可能更好一些。最好的辦法將是建立一個全歐洲的微數據集,以便從一個全歐洲的樣本得出頂層富人占社會總財富的比例,但既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有必要採取其他加權法。

我認為,我最初在自己的圖表裡未能清晰地表明,皮凱蒂教授的數據似乎沒有合理代表其用作依據的原始數據。托尼?阿特金森做了更好的工作,他在自己的
Chartbook of Economic
Inequality網站上發表了其認為合理代表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財富集中度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他與薩爾瓦托雷?莫雷利(Salvatore
Morelli)一起推導出來的。

去看看這個網站或者以下圖表中的黃線。自1923年以來,收入最高的1%人口所佔的財富比例每10年都會下降,只有上世紀90年代例外。也就是說,在財富集中度逐漸下降的九個10年期間,一個10年期間財富集中度上升。

皮凱蒂選擇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的遺產稅記錄,而不是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財富與資產調查」(Wealth and Assets
Survey)中的數據。我認為這是錯誤的選擇,因為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專門用于衡量財富,並對潛在偏差進行了修正。該調查對收入最高的10%人口進行
「過採樣」,以解決已知的無應答偏差,每輪調查採樣2.1萬到3萬家庭,並採用分層抽樣調查法,而不僅僅是在街頭上攔截行人,向他們問問題。

其次,在《21世紀的資本》這本書中,皮凱蒂採用了美聯儲(Fed)實施的美國「消費者財務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的數據。這是一項非常類似的自願橫斷面調查,並且花了一點功夫解決已知的富人無應答偏差。英美這兩項調查的一個重大差別在於,美國的樣
本要小得多,即便美國比英國大得多,它最新的調查樣本也才有6500個家庭。

採用數字較高的美國調查,卻拒絕數字較低的英國調查,這種做法是不一致的。皮凱蒂需要解釋他為何做出這種選擇,以及為何拒絕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的明確建議,即不要使用其最新的個人財富調查來估算整個英國的財富

在《21世紀的資本》的有關收入最高的1%人口和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財富不平等圖表中,存在著142個數據點,我發現其中114個存在問題。就問題比例而言,它高達80%。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