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應對兒童抽血或打針時哭鬧?

在醫院看到一個小女孩抽血,哭鬧的非常厲害,不僅尖叫而且左右扭動身體。所有在座的病患,家屬和醫生都笑了。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該如何應對?


看到這個問題,奶爸笑了。小女上周剛去過醫院打針吃藥,表現如下

1.醫生奶奶聽說我們在家堅決不吃退燒藥(泰諾林),有點不相信,泰諾林是很好吃的草莓甜味,嗯,而且還很好聞。她和護士阿姨試了一下,先講道理,再哄,小女只是堅決的搖頭,堅定的哭著說:媽媽,我不吃藥。

遂強喂,一邊哭得驚天動力一邊堅決的全吐出來,一點都不留,和在家裡一樣。

2.去抽指血做血相分析。

才走到抽血的地方,她就緊緊的環抱住媽媽的脖子,堅決不撒手。道理和哄騙無效,只好用強。小護士阿姨握住她的手,我按住她的手腕,媽媽緊抱她,旁邊護士奶奶哄逗她。她又是哭得驚天動地,但還在大哭有暇堅持回答旁邊護士奶奶給她看各種顏色試管的問題:紅色、藍色、綠色、黃色,灰色不認識,我提醒她說是灰色,她掙扎著繼續回答:灰色。

3.第二天去拍X光片。

第一天血相正常,不吃藥就不吃吧,你爸還有後招,所以回家上PP栓,等著退燒。但第二天高燒還在反覆。一早趕緊去醫院拍片子確診下。

當然還是講道理——哄——用強3步曲。可能是2天進食都很少,餓得。在X光操作台上掙扎很少,但依舊情緒不穩定,哭著喊:媽媽,要回家。

最後,確診是支氣管炎,還未形成肺炎。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拷問家長的底限。以我的經驗,只要不是特別差的父母和特別差的醫院,上來就用強,威脅恐嚇孩子。基本上都會遵循營造輕鬆氣氛,先講道理,再哄,再轉移注意力,再騙,招數全用盡才用強。縱如此,事後還要和孩子道歉,並再講一次道理。

實際效果呢?確實很差,因為1-3歲的孩子確實無法按你希望的回應來溝通,他們的表現絕對是千差萬別的,同一個孩子不同時期的表現也是不同的。任何一種可能性都是正常的。無需糾結和過分解讀。

唯一值得討論的是:父母的底線在哪裡?到達底線之前父母做了什麼?

還回到我女兒這次生病的事例上。

1.不吃泰諾林,是我的底線嗎?

作為一個健康的孩子,她很少生病,之前3-4次發燒,最高38.6,而且都是隔夜自愈,而且精神也如常,7-8次感冒也都是2-3天內自愈,很少咳嗽,食慾、日常起居也不受影響。但她這次發燒持續2天,好幾次39.7,最高飆到40度,而且精神很差,食慾不好。

在準備吃退燒藥之前,我們已經在38.5左右時用物理降溫試過好幾次,但無效,飆到39多後就必須吃退燒藥了。直接喂,吃多少吐多少,化在水杯里,她就喝了一口就察覺了,然後水也不喝了。我們馬上就去醫院。

如果她還不吃呢?

再用強(指輸液)之前,我還有一個選擇,就是用PP栓退燒藥。

所以我對她堅決不口服退燒藥,無壓力。

2.抽血

因為看血相是確診的必須步驟,所以直接就是底線,必須抽血。

3.X光

因為血相正常,但還高燒不退。所以必須拍片子確診,也直接就是底線,必須拍。

*****

最後,用了2次PP栓後,退燒,自愈,也未發展成肺炎。萬幸。

我也問過自己,如果發展成肺炎,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

輸液唄。

哭怎麼辦?

哭唄!

鬧怎麼辦?

按住唄!

然後,陪著她,擁抱她,給她擦拭眼淚,給她講故事,給她削蘋果,告訴她,爸爸媽媽愛你,希望你早點好起來,然後再一起去公園玩坐旋轉木馬吃冰激凌……


先說方法

首先,告知孩子。一般當天告訴孩子。不要提前一天。因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休息睡眠。並且恐懼經過一個晚上會容易發酵變得更大。

不誇大不縮小。告訴孩子一點不疼這種行為是很欠妥的。孩子對於這種謊言只會導致對你任何言行的排斥。

不訓斥孩子。接受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會恐懼的狀態。這就像我們第一次上台表演或者演說,第一次來到一個完全不說中文的國家一樣。我們都會緊張。成人是經過數十年的練習和經歷以及大腦生理的發展才能夠控制和壓制住這種緊張的。孩子哭鬧很正常。

幫助其釋放情緒。孩子在面對這種緊張的時候哭一哭喊一喊都正常。讓他做。情緒釋放出來了就會相對放鬆一點的。彆強制不讓他哭鬧乃至取笑孩子。

當打完以後。不要冒出一句:你看,我說沒啥的吧。最好就是用孩子能夠接受或者感受到的方式鼓勵她一下。我會對女兒說的是:呼,緊張死我了。你沒事吧?我可擔心你會最後害怕的一下子喊一嗓子呢。女兒就會說:切~~。這背後是孩子自信就上去了。但這部分絕對是因孩子而異。自己把握。把氣氛弄得輕鬆,而且很不經意的去鼓勵和贊她一下。

最後打針這個事情一定要堅決。上去了就要一槍干到底。別孩子一哭就撤下來。這就形成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了。他一哭就會推後打針。那他下次就更用力哭。這種循環一旦形成那就會變得很麻煩。所以。建議就在注射室附近調整情緒。孩子心理準備好了就一口氣解決掉。

另外,我也想說孩子的個體氣質差別很大。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很大都會緊張或者哭鬧。有些也會反覆。可能小時候不哭。大了反而會哭。這作為父母或者旁觀者都要有理性的認識。別做那種煽風點火的傻事。說這麼大還哭。這種時候我一般會選擇安撫父母(別讓父母有社交壓力去轉成情緒對待孩子)。然後安撫孩子說。怕打針也很正常,我們都是懷著害怕的心來的。只是綳著不能讓小朋友看出來。有同伴的感覺會讓孩子覺得我並不孤獨,不用獨自面對恐懼了。她的緊張也許也就沒那麼多了。

以上。造就美好社會。從對待孩子們開始。


01

別妖魔化打針這件事

日常生活中一定別用: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壞孩子才去打針,再不乖給你打針了之類的話來嚇孩子。

孩子犯了錯,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或懲罰,借其它事情來恐嚇的手法非常不可取。

平時家長提到醫院或打針,一定要用客觀平和的語氣來描述,千萬別胡說!

02

家長的情緒要平靜

要帶孩子去打針,父母或家中長輩的情緒首先要平靜,別把它當成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平常心對待就好。

已經進了醫院,媽媽更要鎮定,否則孩子通過肌膚接觸或呼吸頻率、氣味感受到你的緊張不安,他的情緒也會馬上繃緊。

03

提前告知孩子

從第一次打針開始,就要如實告訴孩子。

因為寶寶生病了,媽媽要帶你去打針,所以咱們要去醫院。打完針寶寶的病會好得更快。

別因為孩子小你就騙他,明明去醫院打針,非要說去公園玩或親戚家。如此一來,被欺騙的憤怒和對醫院的恐懼交織在一起,他怎麼能不歇斯底里?

04

如實描述打針的疼痛

打針的疼痛是真實存在的,不會因你騙孩子說「一點不疼」它就真不疼了。還是那句話,要想讓孩子坦然接受,就不能說假話。

當寶寶問你,媽媽打針疼不疼的時候?明確告訴他:會疼。

如果他接著問,到底有多疼?你可以說,跟寶寶上次摔跤把腿磕破了的疼差不多,可能還要輕一點,描述時盡量別誇大也別縮小疼的程度。

這樣做,孩子對將要到來的「疼痛」會有更清晰的預知。人都對未知的事情更恐懼,他摔破過腿知道是什麼感覺,自然對打針的害怕會減輕不少。

05

激發孩子的勇氣

孩子做任何事兒,都需要來自父母的鼓勵,打針也一樣!

當我們明確告訴他,為何要打針,打針是怎麼回事,會產生怎樣的疼痛之後,孩子肯定還有點小擔心。

這都沒關係,多鼓勵孩子:打針可以治病,就疼一小會兒,我相信寶寶可以的。上次腿破了,寶寶表現的就很好。

多給他加油鼓勁,但別說什麼:男孩要勇敢,不能怕打針,一定要堅強之類的話。這樣只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別總上綱上線。

06

別哄騙收買

有些家長特別是祖輩,想讓孩子接受打針這件事,老喜歡用哄騙的方式。

「來,乖,咱們去打針,之後我就給你買遙控車。

寶寶聽話去打針,要不警察叔叔要來抓你了!」

好啦好啦,這些說了幾十年的謊話,能不能別念叨了~警察叔叔沒辣么閑,遙控車?買來了再誇口,否則別總騙小娃娃。

07

理解孩子的脆弱

就算上面這幾條你做的都很好,給孩子各種心理建設,知識普及都做到了位。可他畢竟還小,難免還是會哭兩聲。

不要感到沮喪,更別拿這事說他:都跟你說清楚了咋還哭?就不能勇敢一點嗎?敢情我說了半天是廢話……之類的。沒錯~你說的這些就是廢話。

脆弱是人類正常的情感,成人尚且做不到凡事都堅強,更別說幾歲小孩。

接受他的脆弱,而他感受到你的包容與理解,會更有信心和勇氣,下次打針可能真的就不哭了。


我小時候打針必哭,最討厭大人說不疼,就像蚊子咬一樣。我只想說:去你的蚊子咬,真的好疼啊好嗎!!

每次打針前我都給自己心理暗示說不疼不疼,結果打到一半就疼得受不了哭了出來,周圍的大人還會一起笑話我說一點都不疼有什麼好哭的沒出息~我就更加委屈哭得更大聲了。

現在想起來疼痛會讓我哭出來,大人的不理解和嘲笑會讓我委屈大哭以及下次的抗拒。大概我只需要打完了讓我撲在大人懷裡哭一下,然後大人摸摸我的頭安慰安慰我,給我好吃的好玩的分散下我的注意力就好了吧。


打針之前告訴娃,你是勇敢的寶寶,不哭

打針的時候讓爸爸抱住,如果爸爸沒帶娃去醫院,就找身強力壯的護士抱住

打完了猛誇,使勁誇,甚至給獎勵玩具

——但是娃還是很討厭打針


我知道這麼做,會讓你覺得孩子是撿來的想法,

打開ipad會說話的tom,讓她對著哭,

你別說還真好玩,

一會小孩的戰鬥力就被消耗完了,說不定還能破涕為笑!


這個要答一下。

扎疫苗的地方真是人間地獄,那個凄慘,那個委屈,那個一呼百應啊!但孩子哭主要是家長做的不好。

孩子哭主要是委屈、害怕和不被理解,疼是次要的。所以一是明確告訴孩子後果,減少其對未知的恐懼,告訴他扎針會疼,但沒有那麼疼;二是不能欺騙孩子,什麼不疼、沒事之類的最好不說,本來都疼了,你還騙人家不疼,孩子就更委屈了,心靈更受傷害。三是不要和孩子說不許哭,別哭了之類的話,甚至別哭都別說,你大人疼厲害了還掉眼淚呢,何況孩子,明確告訴他可以哭,他反倒不會那麼可勁兒作了。

把自己的實例講一下。

我姑娘八個月大以前是不知道害怕的,針扎進去了才會哭。過了八個月明白了,聽說去扎針就排斥了,沒開始打就哭了,那個委屈。

怎麼辦,只好多學習多看書,了解先進方法唄。

清晰的記得,一歲前那次扎疫苗,也是各種反抗,我媽抱著她,強行坐在大夫面前,我對姑娘說「寶貝,一會兒扎疫苗肯定會疼,但寶寶相信你可以忍受,如果你疼,你就哭,爸爸和奶奶在這陪著你」。

奇蹟出現了,寶寶立刻安靜了,扎針的過程中就擠出了一滴眼淚,大夫都豎起大拇指。從此以後,什麼打針、抽血、吃藥(同理,明確告訴不好喝,但是為了病好起來,請堅持一下)根本不是事。

當然我姑娘到現在一歲到三歲只吃過一兩次葯,沒打過任何非疫苗針和點滴,抽血倒是有幾次(主要是判斷病毒還是細菌引起的感冒),樣本較小。


小時候有次看病回來後,就喜歡上了打針遊戲。她是小朋友,我是大醫生。

「媽媽媽媽,我們打針吧。」

然後就是肚子上打,胳膊上打,腳丫丫上打,手上打,各種地方打。。。玩多了,好無聊啊,我躺沙發上:」小醫生小醫生,我生病了,你給我打針吧「,」好吧,哪裡打?「」哪裡打都成。(只要讓我躺著不動就成)「

我們打針之前會檢查:

」嘴巴張開,我看看,嗯,,沒問題,耳朵!……那個耳朵!我看看眼睛,往上看!。。往下看!。。左看!,,右看。。……啊呀,不好!眼睛生病了,有眼屎,得打針!「「叮咚~醫生醫生水掛完了!」

後來大點了,回來再打針:

」嗤——「

」不對不對,醫生阿姨打針不『嗤——「,你要和醫生阿姨一樣打針!」

唉,更無聊了!

雖然無聊,但打針遊戲讓小孩對醫院對醫生不抗拒、不恐懼了,以前檢查喉嚨張個嘴都哭,現在各項檢查都很配合醫生。

說個最近的。3歲。

發燒三天,一直38.5°左右,就吃吃感冒藥,直到前一晚突然燒到39°3,昨天天一亮就帶醫院去看病了。醫生看完後就帶娃做項目去了。

驗血:

手乖乖伸進去,針扎進去的一瞬,胳膊縮了一下。沒哭。

「XX真勇敢啊,了不起!」臉上再補一口。

皮試:

以前做過一次皮試,印象深刻!所以這次很怕啊,手拉不進去,護士說我出來吧。美麗的護士蹲著給娃做皮試,哭!皮試做完了不哭了,我問:剛才皮試很疼吧?「嗯!」「不過就疼了一下下,你看現在不疼了吧?」娃看著那個鼓起的小水泡不說話。不指望消除娃對皮試的恐懼,想我7、8歲了做皮試還怕得直跳呢!

掛水:

「媽媽,那個叔叔為什麼掛水啊?」

「因為那個叔叔生病了。」

「我們坐在這裡幹什麼啊?」

「等護士阿姨過會給你掛水。」

護士來了。

護士問左手還是右手,我指著左手說:就這個手吧。 「不要——」

我把手腕一抓,娃估計看反抗也沒啥用了,拉著哭腔說:「我要這個手——」「好吧,就聽你的,右手。」然後全程就沒我的事了,她坐椅子上自己手舉在那裡配合護士阿姨掛水,我兩手抱著包坐在旁邊椅子上。護士給掛水的時候妞還特意扭頭驕傲地看了我一眼,我連忙補上一句:「哎呀,XX真勇敢,表現棒極了!」


從小嬰兒時期就事先用正常語氣和他說要打針,會有點痛,但是很快會過去,你是勇敢的寶寶,疼的話就抱著媽媽哭一會,一定能行的,對不對呀?

&> 2歲後在家多玩玩醫生遊戲,輪流當病人,父母當病人的時候可以假裝很怕打針,讓寶寶來安慰你


利誘唄


大人自己別怕。

2周歲以下的孩子哭是因為父母的情緒影響,和周圍孩子哭的影響。

就和孩子說一件事:哭了比較疼,不哭基本不疼。

孩子不信,讓孩子比較下,哭了真的比較疼,我家小孩反饋的。

並且我家小孩自動練就了一打針就開始很甜的說:姐姐,我不哭,輕一點兒哈~(實測百分百有效,遇上技術不好的護士姑娘,扎一次扎不進,我家小孩還會安慰人家說:沒事,姐姐別怕,手不要抖,繼續~)扎完針還會評價下姑娘的技術,後來在我的規勸下把評價給省了。

3周歲以內除了打疫苗以外不太會感冒生病需要掛水的,大人把冷熱管好,平時外出注意一起玩兒的小孩子的癥狀別讓小孩子玩脫力就好了。3周歲以上,疼和不疼是聽得懂的。

我還鼓勵我家小孩痛了叫一叫好分散注意力,我家小孩說叫了會影響姐姐打針會比較痛,所以都不叫。還會和我媽比賽吃中藥,我媽吃完要找糖吃,我家小孩不用,還會回下味告訴我是偏酸還是偏苦,來判斷成分。。我媽有次給孩子開中藥沒說小孩(小孩80-100ml,大人是150-300ml),那麼大14包也就這麼喝下去了,孩子居然沒覺得哪裡不對。

湯劑丸劑片劑,只要孩子不覺得吃藥打針是受苦,沒有排斥心理,其實接受起來比我們大人想像得還要快。我家小孩吞藥片的時候我也震驚了,好幾片一起,我還得強迫孩子把幾種葯分開來吃,慢慢送水好提高藥效。

我家小孩還會主動找葯吃,這麼大了感冒吃哪幾種葯都能背出來了,還會根據冷熱感冒自己判斷下。其實一年也就感冒四五次的頻率,學校里傳染回來的。

父母如何應對兒童抽血或打針時哭鬧?

在醫院看到一個小女孩抽血,哭鬧的非常厲害,不僅尖叫而且左右扭動身體。所有在座的病患,家屬和醫生都笑了。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該如何應對?

我在醫院見過看個醫生都能把壓舌頭的小棍子咬斷的,那男孩子閉著眼睛使勁掙扎,跟上刑一樣,父母老人三個在邊上滿頭大汗如臨大敵。要麼孩子小時候住過院,生病太多或太少,家長的恐懼,都會傳導給孩子,讓孩子抵觸醫院。

其實真不用,和孩子約好上完醫院買水果、去哪裡看個小鳥什麼的,別像和惡龍戰鬥一樣搞得大家都緊張就好了。我家小孩上醫院就和去花園逛一圈兒一樣,沒有任何排斥反應,說去看下醫生:好呀,我要吃草莓(醫院對面有家水果店的草莓很好吃)。

我家小孩拔牙都主動要求上醫院,覺得我不專業(我都給孩子拔了兩顆門牙沒見血的)。

反正去醫院十次里有五次是求個心安,另外五次里有三次吃藥解決,剩下兩次掛水一般一天到三天搞定。

按照互聯網思維來講,打針哭鬧的孩子就是初次用戶體驗惡劣,所以,家長想辦法把體驗改善,或者把需求做強就好了。

讓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打針不痛這個目的,反而會加大痛苦程度,我想沒哪個孩子笨到非要更痛一點才舒服吧?

強來才是孩子們最討厭的,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大人突然被綁住也會下意識掙扎啊,所以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好嘛。孩子被兩三個大人按住的體驗是非常非常差的,哭得不是疼,是恐懼,是被強迫的鬱悶。

孩子趨吉避害的本事大著呢~相信孩子們比我們想像得更聰明吧。

我家看醫生吃藥麻利還因為孩子看了比較多的骨頭、肌肉之類的圖,平時很喜歡和我聊天,了解骨頭之間的結構之類的,所以知道藥理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好細胞打敗壞細胞(病毒細菌)從而讓自己舒服。畢竟流鼻涕、發高燒、拉肚子難受的是孩子啊,吃完葯打完針身體舒服了孩子的體會是很明顯的,大人通過小故事讓孩子強化這一「舒服」的認知就好了。

巧虎和兒童階梯百科都有相關的內容,找來給孩子看看,聽聽幫助理解就好了,也可以舉自己的例子,比如我感冒的次數顯然大於我家小孩,我家小孩看我特別自覺的吃藥看醫生也就習慣了。畢竟我沒什麼理由自己找不痛快不生病還吃藥對吧?

也別矯枉過正了,讓孩子覺得葯和糖一樣,那就麻煩了,每種葯藥效不一樣是一定要說明白的,是葯三分毒,不能亂吃的。


呃,講道理的真多,但是就我所見三歲以下講道理基本沒用,可能太小了不會權衡利弊吧。

基本上是什麼時候開始哭什麼時候來硬的,壓那一分鐘搞定。因為都是打疫苗和抽血化驗,哭歸哭,他也意識到奮力反抗也沒啥用,哭哭也就完事了。

壓的時候控制住腰,身體基本不會亂動了,再壓著胳膊就好了。別下死力氣壓,但也別捨不得壓,萬一紮進去動了豈不是更鬱悶


抱在一邊觀摩一百遍別人抽血的樣子

哈哈,我能說其實我試過了還是不管用嗎?小孩肯定還是會哭的,但內心會平靜一點。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 家長力大———按住————抽完就沒事了


1、分散注意力,比如他很重撞了桌子,我就會淡定的問他:「你沒事撞桌子幹什麼,快去看看桌子破了沒有,哦,桌子沒破啊,還好桌子沒破,否則又要浪費錢了,腦袋怎麼樣?哦,一個包,哎,包挺好看的嗎。。。挺像二郎神的。」然後這個時候他很有可能會問什麼是二郎神啊。

2、從小灌輸不怕痛的觀念,一般這麼說的:「痛有什麼好怕的,來來來,讓你開開眼,看看爸爸腳上的疤,這麼多疤,全都流血很多的,有什麼關係。」然後很隨意地拉起褲腿,讓兒子數我身上的疤。

3、和家裡老人說清楚,出點什麼小事不要大驚小怪,普通摔倒自己爬起來,出血了么也淡定處理,隨意擦點葯,別搞得很隆重。

反正兒子出生到現在打針、抽血什麼的,都不會哭,就是他會一個勁地和護士說---阿姨,輕一點啊。。。


參考美麗人生的辦法

從出門就給小孩構建整個情境,我們現在玩一個遊戲,「和小朋友比賽誰能被針筒蚊子咬一口不哭不鬧就能得到一個玩具」,玩具最好是小孩一直想要的那個,並且交由護士或醫生頒獎(萌萌噠),這樣更能鼓勵他她也能論證勞而有獲。

建議看看電影美麗人生,對父母很有幫助


最好是先去觀看一下

如果有別人不哭,就讓孩子多學學

如果別人哭了,告訴孩子不要像他那樣

總之讓孩子覺得不哭最好最勇敢

時間到了之後

按住抽血,完事之後勸一勸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