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與親人交談時(尤其是和父母討論一些觀點不同的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化表達,引起爭執?
02-01
題主28歲,女,情緒化,最近一次因為在和媽媽交談談戀愛的事情的時候,與她發生了爭執,說了一些氣話,雖然我知道她是為我好,但是我真的不能接受那些觀點,所以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反抗,但是沒有控制好情緒,導致溝通變成了兩個親人互相傷害。覺得非常內疚,想改掉在交談過程中,情緒化嚴重,儘可能理智擺事實講道理說服而不是幼稚的擺臉色直言傷害。求教各位大師
學會閉嘴,先做事後表達想法。在長輩面前我們是小輩,二十幾年的生活慣性是他們照顧我們,在大小事情上我們聽從他們的安排。這個慣性到我們成年、畢業、結婚後慢慢減弱,但不會不存在。打個比喻,就像一個球從斜坡上滾下來,到了水平面,速度會減慢,但球最後還是會勻速一直向前滾,不會自動停止。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施加一個相反的力才能阻止球停止或向後運動。這個相反的力不是把我們的觀點一股腦灌輸給長輩,所謂的講道理給他們聽,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這個力是我們的辦事能力,相信自己的方法可行,並能夠把一件事辦好的能力。
在與長輩的溝通之中,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做事情的方法不同是必然的。我們接受的信息是不對等的,成長環境造就的觀念更是差的很遠,那麼要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思想是很難的。
從方法論出發,我們得學會傾聽,也就是先要閉嘴,讓對方說完要說的,不管對方以怎麼樣的語氣說話,我們不要說話。不急於反駁對方,情緒就不會一下子就上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用語言闡述清楚自己的觀點和目的,我們需要幫助對方梳理一遍他想通過話語表達的意思,然後提出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和方法。長輩聽不懂不認可我們的想法和方法不要緊,自己的事自己干。把一件事情做好有很多方法,長輩的方法可能有效,但自己的方法也能有效。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去做好一件事,做好了,旁人都能看見,慢慢的他們就會認可你的做事能力。能力者能夠做到對方能做到的,也能夠做到對方做不到的。我們的想法通過做的事情的結果已經傳達出去了,自然不用再多費口舌。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