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神論者來說,應該怎樣去品讀《聖經》?
我接觸聖經完全是因為對西方的經典文學感興趣,而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又發現不讀聖經,不了解基督教文化的歷史,是不能高質量地去吸收西方經典文學中對我來說比較精華的東西的。但在閱讀了《舊約》,並通過其它途徑(像我上過聖經相關的課程)習得了基督教與聖經的一些核心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基督教的一些歷史之後,我又發現對於一個從小受到無神論、進化論、宇宙大爆炸學說等科普知識熏陶的人來說,繼續閱讀下去會有一些障礙。當對一個可以說顛覆了你三觀的東西心存疑惑的時候,要看下去是艱難的。這大概就是作者的困惑吧——我為什麼要繼續讀下去?我不相信神,我讀下去能獲得什麼?僅僅是知道不能殺人、不能偷盜、不能跟兄弟吵架、富人進不了天堂?答案想必是否定的。同時,我也不贊同 @王佳音同學的看法(把聖經當做一本歷史書或者百科全書),我覺得聖經更重要的價值還是在精神財富上的。那麼如何從聖經中獲得更多的精神財富呢?
我的做法是,回過頭去再讀那些文學作品,尤其是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大多對聖經里的一些東西進行了解釋、解讀甚至解構。在讀了這些書後再去讀聖經相關的原文,往往會有不同的感悟。我認為值得一讀的書有這樣一些,《失樂園》、《卡拉馬佐夫兄弟》、《復活》、《白鯨》等。
比如《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三兄弟就各有特色,大哥是個誠實耿直的愣頭青,二哥伊凡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並且一生都在為他的理論困擾,弟弟阿廖沙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在修道院長大,是個非常純潔善良的青年。伊凡與他弟弟的討論就成了無神論者和基督徒的一場爭辯,伊凡也提出了非常多的我們心中同有的疑惑。我記得他提出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基督徒被食人族抓走了,食人族要求他當場改變自己的信仰,否則就把他吃了。那麼這個基督徒應該怎麼辦,是寧死不從堅守自己的信仰呢,還是先保全性命然後在懺悔和行善中度過自己的餘生呢?阿廖沙似乎沒有做出正面的回答(書不在身邊,有點忘了),但我相信如果有第二部(作者本來想寫兩部的,結果剛寫完第一部就去世了...),阿廖沙是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回答這個問題的。正像書的扉頁上引用的聖經的經文:「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籽粒來」。
讀完這本《卡拉馬佐夫兄弟》,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穫之一是對基督教的核心精神——相信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基督教的「相信」絕不是軟弱者藉以尋求精神寄託的工具,像一些同學認為的那樣,自己做了惡,心裡不安,就去向神父訴說,去懺悔,以解除心理負擔。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功利主義的觀點,是不宜用在信仰上的。真正的相信是當你面對食人部落的生命的威脅時仍然相信主,這時你應該去祈禱,主會告訴你怎麼做,這時你是把生命交給了主,而不是交給了一群savage。這是一個學識非常淵博的也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給我的答案。這也是我們無神論者和功利主義者以及真正的精神軟弱者所做不到的,甚至是難以理解的。
好像有點偏題了,但是這就是我從文學作品中感悟出的一部分東西,再去讀聖經的相關章節的時候也覺得更加容易理解了。又如,記得《白鯨》在很前面的章節就借一個神父之口對《約拿記》做了解讀,對照聖經原文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認同或者不認同作者的解讀等等。
總之我認為對聖經的品讀重在其精神價值,這種精神價值貫穿在整個西方文化裡面,是你了解該文化過程中不可忽略的;同時這也是我們理解和品讀聖經的難點所在。我的做法是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感受這些學識淵博而又富有哲思的先賢對於聖經精神的解讀,再回過頭去閱讀聖經,我覺得這對於我們這樣教育背景的無神論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方式,我也在踐行當中。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受到 @james zhang同學的啟發,再補充一點。
文學作品對聖經品讀的幫助一是體現在它的「譯註」作用上,如《失樂園》(彌爾頓)、《納尼亞傳奇》等作品,把聖經的價值觀通過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不但充實了基督教文化的內涵,也幫助了人們去理解聖經的精神。
要補充的另一點是文學作品能帶給我們聖經往往不能給我們的感動,更容易觸及我們的心靈。比如我們大概不會因為讀到「耶穌讓五千人吃飽」,或是「耶穌變出美酒讓大家暢飲」,或是「耶穌聽到了約拿的懺悔把他從鯨魚肚子里救出來」等等而感動吧。但是文學作品可能就不太一樣,當看到阿廖沙經歷信仰的變故(他一生最敬愛的佐西馬長老死後屍體比常人更快發出腐臭味,並因此遭受世俗的議論)而產生恨產生懷疑時,我會感到非常心痛;當看到Dernhelm面對不可一世的Nazgul笑著說:「But no living man am I! You look upon a woman. Eowyn I am, Eomunds daughter." 時我會感動地熱淚盈眶(出自《魔戒:王者歸來》,也是一本基督教作家的重要作品);當《白鯨》的敘述者以實瑪利(跟被亞伯拉罕拋棄的那個兒子同名)與一個善良的野蠻人Queequeg促膝談心時,心裡也會有一種莫名的溫暖。而這些情節都包含了一些聖經的價值觀或者教義在裡面,重讀聖經時,你可能就會因為這樣的情感經歷而悟到什麼。沒有仔細讀過聖經,怎麼可能是一個嚴謹的無神論者?
可以看出當時整個部落只有聖經這一本書,歷史文化教育衛生科學等功能還包括在宗教里沒有分離出來,而現在的宗教分離了各種功能已經是純宗教了。古希臘和古中國宗教與其他功能分離的也很早,基督教晚得多。這應該算落後,但歪打正著在文藝復興前期提高了自然科學類話題的地位。古希臘的自然科學雖然發達但和古中國一樣被社會邊緣化。
Quora上有一個相同的問題,其中的最高票答案,說得挺有啟發性的,在徵求作者同意後,我把那個問題下的答案翻譯過來,翻譯水平有限,還請大家多提意見,僅供參考。
問題原網址:The Bible: How should an atheist read the Bible?
作者主頁:Tim ONeill - Quora
譯文:
一般來說,有兩種閱讀《聖經》的主流方式。
第一種,是基督徒或者隨性拿起閱讀的人採用的,Theological Reading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直接從字面意思閱讀《聖經》,並且將其中的內容作為基督教的指導(或者在很多場合下,閱讀的對象是一種從主日學校或者流行文化中拿來的經過篡改的和記不清的版本)。
他們假定他們讀的是一本一個人寫成的書,而不是由不同時代的許多不同的人的所寫的文章的合集。他們假定福音書是事件見證者的實錄,或者事件的發生離他們很近。因此他們可以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聖經》,好像其中的事情的確發生過。[譯註:與此相對的是將《聖經》中的故事看做類似伊索寓言式的寓言解讀方式] 他們假定當他們看到「耶穌曾經說過……」時,耶穌就真的曾經這麼說過或者至少表達過與此意思相近的話。
最重要的是,他們假定他們可以在不參考任何相關歷史背景文獻或參考對文中奇怪註腳的分析的情況下就能讀懂2000-2400年前的文字。
另一種閱讀《聖經》的方式是用Historical-Critical Reading的方式閱讀《聖經》。這是我們通常在閱讀其他古代文獻,並希望能理解它們時,常採用的方式。當我端坐下來,閱讀企鵝出版社翻譯的中世紀史詩或者塞內加論述憤怒的文章[譯註:塞內加是古羅馬時代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曾任尼祿皇帝的導師及顧問],我不會直接進入原文閱讀(除非我已經對其背後的歷史背景知識有足夠的了解)我會先閱讀相關的學術入門文章,了解這件作品誕生於什麼樣的文化中,這件作品的作者或作者們的生平背景是什麼樣的,作品的目標讀者是誰,同一時代,同一文化下,相似性質的作品有哪些。[譯註:比如中東地區,晚於基督教的摩尼教,其創始人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比如早於基督教的拜火教,其創始人的母親也是處女]這部作品對文學、社會的影響和作用有哪些?這部作品的背景是什麼?作者寫這部作品的目的是什麼?
當我們希望理解一部古代的文獻時——這部作品誕生時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同了——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先對文獻成書的背景進行了解,就不可能真正讀懂這部書。當我們帶著成書之後才發展起來的思想和現代社會中的形成的概念去閱讀這些作品時,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範圍上對這部作品產生誤解。如果我們不希望只是從膚淺的方式去研究這部作品,我們不僅需要對這部作品的基礎背景的了解,我們還應當去讀這部著作的原文版本。[譯註:即去讀作品的原文版本而不是翻譯版本,比如對於《聖經》,就是古希伯來文,這個好像比較難做到,但是至少你可以讀英文版本的,少一級翻譯過程,多一級準確度],理解在其原文的語言背景下,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譯註:因為翻譯本身就是二次創造,可能會帶來理解上的錯誤,包括這篇譯文,所以推薦大家上quora看原文],理解各種手稿的變異版本及其影響和許多其他的東西。[譯註:那時只有手抄本,抄著抄著就可能出錯,經常會出現同一部書,多個版本的現象]
所以,如果你認為一個人或者一個基督徒可以簡單地拿起複雜的古代文獻,如《聖經》中收錄的許多文章,在沒有對成書的時間、方式、地點及目的或文學、社會、宗教相關背景進行了解的情況下就進行直接的閱讀是很荒唐的。但這卻是大多數人閱讀《聖經》的方式。
甚至當你藉助於基督教表達虔誠的文稿以及護教者們,如C.S. Lewis的文章來理解《聖經》的內容時,你也不能對經文中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做到真正的理解,因為這些內容直接將你放在了人為構造的基督教神學語境下,而不是放在真正的歷史背景和關鍵性分析中。
所以一個無神論者不應當做的,是模仿一個基督徒,以那樣的方式去閱讀《聖經》。正確的方式是藉助於重要的學術材料——按原文的、《聖經》經文的原始文獻考證方面的、歷史以及考古學方面的資料來理解《聖經》。這些文獻不會因為預設的信仰前提,而框死住允許闡發的內容或者表達一些經文中其實沒有表達的意思,而這些在基督教角度出發的分析中是經常出現的問題。
在接觸任何版本的《聖經》之前[譯註:《聖經》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讀者應當接觸一些有關聖殿時期猶太教的歷史、政治與宗教背景。因為耶穌以及他最初的那批追隨者都是猶太人,並且基督教最初是作為猶太教的一個啟示主義教派出現的。 Paula Fredriksen的《From Jesus to Christ》一書以及Geza Vermes的著作很好地描述了這部分內容。然後,你可以去了解耶穌是如何誕生於這個背景下,以及當他被行刑後,他的教派是如何從中誕生的。Bart Ehrman所著的《Jesus: Apocalyptic Prophet of the New Millennium》和《Maurice Casey Jesus of Nazareth》是兩本入門級的,但關於這部分內容敘述很集中的書。然後你可以再讀一些福音書以及新約的內容。在這個階段,Bart Ehrman也能為你提供幫助。
只有當你具備這樣的入門級別的背景知識,你才能真正以成書當時的環境將新約讀懂,而不是在經過幾個世紀後,被虔誠的情感和神學扭曲變形並添加各種內容過後的語境下去讀這本書。這就是一個無神論者如何閱讀《聖經》的方式,一種接受多個信息源的方式。
譯者註:
我以為在閱讀《聖經》時,你可以與其他宗教的典籍交叉閱讀,這時你會有完全不同的別樣感受,尤其是你可以將《可蘭經》與《《聖經》》放在一起讀。(當然你以後打算受洗,還是別這麼做。但這個問題問的是對於《聖經》,無神論者怎麼讀,而不是基督徒怎麼讀,更不是通過何種方式閱讀《聖經》可以讓一個無神論者皈依基督教)
甚至很多基督徒都不知道的一點是伊斯蘭教中的安拉與基督教中的耶和華其實指代同一個神。只是伊斯蘭教中降格了耶穌的地位,從神的兒子變成了神的使者,而且帶來的經文是殘缺的,而穆罕穆德則是神的最後一任使者,帶來的是神的最完整的的表達。所以穆斯林看待基督徒的方式很類似於基督徒看待猶太教徒的方式:「我們這裡已經擁有了最完整表達的神的旨意,你們為什麼只抱著舊的經典頑固不化,而不認新的經典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基督教在發揮道德教化和社會組織的方面還是很有愛的。但是,中國的問題是大多數在華傳教的傳教士無論是國外來的傳教士還是國內皈依後自發的傳教,盛行的都是原教旨主義基督教。我以前讀大學時(985+211),一個工科教授可以在課堂上佔用完整的2節上課的時間,講解為什麼地球只有3000年的歷史,為什麼化石都是神考驗我們虔誠度的工具,以及為什麼同性戀不配有基本的人權,而且把所有敢提反對意見的學生的平時分打成了0分,由此可以生動地感受原教旨主義基督徒的傳教熱情。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在於,觀點相對開放的自由主義派別的基督教的傳教動力沒有原教旨主義那麼強。因此我估計再過20年左右,如果沒有大的變數,中國的基督徒比例能達到40%,像韓國一樣,甚至超過半數,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可惜是一個原教旨主義的基督教國家。
時間太緊,自己也覺得翻譯得不好,歡迎各位基督徒和無神論者來挑刺~
無聊就當故事看,如果想研究,從邏輯、主張、歷史等角度入手。
.
首先聲明,信仰不是宗教,所以任何一個宗教信仰的典籍,所講論的都是信仰,而非宗教。宗教終究是人的活動,但信仰是人與神的關係,所以宗教典籍中的記載敘述的,並不是宗教本身,而是信仰本身,都是講解神的屬性、能力、作為、本質、歷史和未來,以及神與人在歷史和未來中的所有聯繫。這些事物投射到人類社會後,才形成了宗教,但這些事物本身並不是宗教。 因此,《聖經》作為基督教信仰的經書典籍,也是如此,這書講論的是上帝創世的一切,包括上帝與人類在這個宇宙中的聯繫,以及整個宇宙在上帝的日程表中有怎樣的發展過程,且從歷史到未來分別作了記載和預言,並指出了人類的歷史如何,未來又如何,在此之後所論及的最終審判、世界的結局以及新世界的降臨。以上這些都與宗教無關,只關乎信仰。《聖經》按時期分為舊約和新約兩部分,其內容按分類有史書、智慧書、詩歌、預言書等。
閱讀聖經時需要把一些精力放在對當時的歷史史實、社會人文、民俗民情等歷史資料的檢索和查找,以便於理解聖經中緣何採用某種稱謂、比喻、說法,包括聖經中論到某件事情,則需要通過了解當時的歷史、人文、社會、信仰等大環境背景因素,去理解聖經所記載各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和本質。無論是無神論者還是其他信仰者,或者對基督教信仰有好感的慕道友,都可以先從閱讀有注釋的聖經開始,因為大部分正規出版的注釋本聖經,其中的注釋多為當前基督教神學統一認定的神學解釋,能夠幫助閱讀者理解聖經中部分不易讀懂的經文記載。
推薦閱讀《啟導本聖經》,熟悉後可閱讀《研讀本聖經》,前者會提供較多的歷史、考古類參考信息,後者多為神學解釋。不否認,西方近現代文化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督教信仰思想的影響,特別是聖經的道德標準、價值觀體系、生存法則等。但僅從文化角度去閱讀聖經,或單從歷史、文學、社會等單方面去閱讀,很容易忽略聖經中所提到的信仰本質——
信仰不是人與人的關係,也不是人與世界的關係,而是人與 神的關係。 所以,若抱有無神論思想,僅從物質世界的角度去理解聖經,很難明白信仰之於人與神的地位和價值所在。特別是無神觀點的邏輯與信仰的邏輯分屬不同軌道,用無神思想去理解信仰,基本沒有能理解透的(就我所見,部分有信仰者對無神思想邏輯卻有著非常精準透徹的分析),在閱讀聖經這類經典時就必然難以理解其中所講論的價值觀。 因此,建議在閱讀聖經時,先暫時抱持「不可知論」,即「我不知道有沒有上帝,所以我不認為上帝有,也不認為上帝沒有」,如此一來可以較為公允地看待所有信仰,也可以比較公正地閱讀聖經等宗教信仰典籍。總之,結合歷史、人文、社會、法律、文化、信仰、倫理等綜合角度去閱讀聖經,比較適合一貫抱持無神觀點的讀者。.謝謝邀請。
聖經的主題是上帝王國和耶和華聖名,跟許多題材的資料互相緊扣。聖經有時提到各種範疇的知識,例如農耕、建築、天文、化學、商業、工程學、民族學、政府組織、衛生、音樂、詩歌、語文學、戰術運用等。可是,聖經只是在發展主題時,順帶提到這些事,而不是要詳細論述這些學問。所以您從哪方面的知識點出發,都能品讀聖經。尤其對考古學家和古文書學家來說,聖經的確是個寶庫。
聖經記載的歷史十分準確,對史實的探究也非常深入,遠超過所有別的書。可是,聖經在預言方面的價值卻大得多,因為只有永恆的王才能準確預告未來的事。歷代世界霸權的興衰,包括現代一些機構的崛起和最終的滅亡,都記在聖經的長程預言里。
聖經的知識實際予人自由,讓人擺脫無知、迷信、人的哲學、無理的傳統的枷鎖。(約8:32;來4:12)
而對於信徒來說,聖經提出健全的勸告,教基督徒怎樣過目前的生活,怎樣執行基督徒的職務,以及怎樣抵抗這個反對上帝、追求享樂的制度。聖經勸基督徒「不要被這個制度同化」,倒要摒棄世俗的想法,更新自己的思想以便穿上新品格。這意味著顯出上帝聖靈的果實——「
加5:22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加5:23 溫柔,節制。以上,供參考。先說說什麼是宗教在2000年以前,酋長把戰俘變成奴隸,祭司用奴隸的生命來祭祀求得神靈的庇護和力量。(建議播放電影新世界)隨著青銅時代的到來,部落力量出現了差異,
人能夠進行遠距離的征伐(水稻產區來的更早一些),那些失敗的小部落,昔日的貴族發現再多的鮮血、多嚴格的戒律也不能夠求得神靈的庇佑,祭司們任由侵略者
的羞辱,卻無情的要求備受欺凌的平民用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給神廟。 耶穌,喬達摩-悉達多和孔丘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他們認為在無窮的時間面前
我們的生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生命本身就是神靈的恩賜。所以,神靈並不會在意你的祭祀,神靈在意的是你能否照顧身邊的人:窮人、富人、病人、寡婦、老
人、陌生人、神的眼中沒有賤民。違背戒律是能夠饒恕和改正的。那些泥塑木雕都是垃圾,最要緊的是直面輪迴與考驗而好學自強,樂施濟世。 在當
時,這是一種很驚世駭俗的觀念,他們以其出色的道德風範發動了一場社會運動,他們成功了。利末人把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但是,彼得把福音書帶回羅馬。韓非
子咬牙切齒的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忌。喪家之犬還是被釘在牆上作為萬世師表。釋迦摩尼的王國被滅掉了,他的遺骨至今都在接受東亞信眾的祭拜。 以後的事情 統治者發現自己無法對抗這種文化的力量就玷污他。官訂聖經成為打擊異己求得政權合法性你給的工具,董仲舒的春秋決獄成為王權專制的開始,佛教被用來驅神弄鬼。贖罪券、考八股、拜神祈這些都是耶穌、孔子、佛祖極力反對的事情。 就這樣過了1000多年,為了對抗羅馬教廷的指手劃腳菲利浦支持了馬丁路德的新教運動,平民再次進入教堂,王陽明在貴州創建了心學,禮和上被分裂開來。100年後克倫威爾帶領清教徒佔領了倫敦。1984年羅馬教廷向伽利略道歉
因為未知世界總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擴大,在如何對待人,如何對待未知上,宗教存在的審慎態度,得到許多人的認可。但是,今天我們的普遍共識是那些神通奇蹟是附會與一些自然現象或者乾脆就是捏造的。
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從來不乏借傳教之名,行牟利之實的巫婆神漢,他們標榜自己的聖潔與神通詐騙錢財甚至藉此給自己謀求性權力。到了現代這些人的破壞力空前膨脹;他們通過封閉環境來灌輸觀念以製造自焚者、自殺爆炸者、劫機者。奧姆真理教、人民聖殿、大衛教派、都是典型代表,實際上邪教是如此依賴封閉環境。他們相信能夠通過自我封閉的修鍊來達到自我聖化的目的(實際上修鍊者這
時候已經成為強迫症患者其行為是自我加強的)而真正的宗教莫不是入世助人為己任;佛祖是這樣、耶穌是這樣、孔子也是這樣至於說49年以前的宗教,也不會和今天又太大區別,大多數和尚都是愚民的工具,廟祝都是糊弄祥林嫂混飯吃的。怎麼樣對待生命,命運,知識,暴力這些真正關於信仰的思考,只是李叔同之類自然神論者的事情。理想的宗教佛祖的本義是通過行為訓練使得人擺脫對於物質和社會關係的依賴,從而取得愉悅感保羅的本義是通過組織運動使得人建立對於道德的恐懼,從而重建社會持續孔丘的本義是通過對社會文化的選擇性適應取得社會的支持,從而得到成功
別看,看了回不了頭。回不到世俗生活當中來,你的一生會過得很悲慘!
我爸說 這個東西就是封神榜 你看姜子牙 也可以看耶穌
聖經具有一定文學色彩,倒也可以當故事看,真正去了解教義更該多閱讀福音書
無神論者分兩派:堅定無神論者與不可知論者,若你是前者,聖經在你眼裡與人的作品有什麼區別呢?但聖經是神所啟示藉著人(古時的先知、使徒、聖徒)寫下的;你若是後者,建議聽聖經(從福音書開始),下載讀聖經apk。
其實是一部地球生物演變史,本土生物在兩方外星生物鬥爭下的救贖與奮鬥
俺是當一本充滿了暗喻的故事書來讀的....感覺人類中最牛的人是:約書亞
所住地附近接觸一個召會之家,跟著一起聚會一起研讀慢慢接觸聖經嘛。
定期參加這樣的聚會身心會很放鬆。如果是單純讀聖經的話,《創世紀》和四福音適合沒有底子的初學者了解下,《箴言》那些字句道理跟格言警句似的適合人生指導,《雅歌》簡直就是詩歌啊美極了背一背陶冶情操想必是極好的。西遊記
對於宗教故事,我們首先要看到宗教的力量,理性的來認識這種力量在當下的意義。同時也不容忽視其不科學的部分,所謂的吃人的部分 ,盲目崇拜的部分。對鬼神敬而遠之,不相信但不要褻瀆它。我很喜歡閱讀這類故事,總有種神秘的感覺在裡面,裡面人物的虔誠,故事的神話色彩,來源於現實又脫離現實背景的飄渺感,總是很吸引人。就把它當成一種有趣的故事來看,能汲取營養則汲取營養,不善於便感受情節。太過刻意區分對待反而享受不到閱讀的快樂。
碰巧剛從耶路撒冷回來,作為一個非猶太教徒、非基督徒,此行仍然讓我很震撼,這促使我準備仔細研讀一下聖經。
個人認為,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是無神論者,而是功利色彩濃重的多神論者。既然道觀也進,廟宇也拜,為何在閱讀聖經時卻偏偏執著於某種身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