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實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方方面面,經濟,軍事,影響力,教育等等。。


這篇談中美差距的文章很震撼,內容和數據比較可靠

《文小芒:中國的發展不能鼠目寸光》 轉載自豆瓣

我們不要小富即安,我們不要以為手頭有幾個活錢就了不得,如果產業沒有增長潛力,沒有附加值,沒有精鋼鑽,光做牛仔褲和運動鞋,不管做得多好,做得多大,都不可能趕上美國。都還是農民工進城。

想趕上美國,不但要有中國自己的通用電氣,波音,也要有中國自己的諾斯洛普格拉曼,霍尼韋爾,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聯合技術,利頓工業,達信,CSC,ITT ,聯合防務,休斯電子,L-3通信,艾連特技術系統,哈里斯,羅克韋爾,阿爾康工業,韋里迪安,西利康圖解計算,布茲·阿倫·哈密爾頓,普利邁克斯技術,米特里,EGG,DRS,泰里達因技術,列·謝格勒,裝備支援系統,蒂坦,安特翁,AM General,電子數據系統,奧什科什,庫比克等等,更要有中國自己的通用汽車,陶氏,亨斯曼,PPG ,伊士曼化工,孟山都 ,道康寧,惠普和安捷倫,IBM,泰科,英特爾,卡特彼勒, 德爾福,杜邦,江森自控,思科,3M ,迪爾,固特異,施樂,艾默生,惠而浦 ,摩托羅拉,朗訊,輝瑞、羅氏、禮來等等。

上述這些企業加上普林斯頓,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芝加哥,哥倫比亞多等等大學才是美國綜合國力的支柱,才是美國驕傲的本錢,才是美國強大的原因。

經過我們這30年奮力追趕,我們與美國距離雖然不是差十萬八千里了,但是還差得遠,二萬五千里總是有的,舉例來說,在複合材料領域,杜邦積累的工藝數據,就是目前我國已經掌握的數據25倍以上,在渦扇發動機領域,我國做完的材料和工藝試驗數量,不過GE的5%而已。其他領域差距同樣大,尤其是微電子,精密儀錶儀器(現在國內大企業沒有安捷倫儀器的實驗室都不好意思給別人打招呼),感測器,精細化工,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等等,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單單是機械製造領域,我們在高檔數控系統,數字化工具系統及量儀,高檔DCS、FCS和PLC,渦扇發動機智能控制系統與美國就有20年的巨大差距。

在精密和智能儀器儀錶與試驗設備方面差距更大,在高精度、高穩定性、智能化壓力、流量、物位、成份儀錶與高可靠執行器,智能電網先進量測儀器儀錶(AMI),材料分析精密測試儀器與力學性能測試設備,新型無損檢測及環境、安全檢測儀器,國防特種測試儀器等各類試驗設備我們基本全部依靠進口,被瓦森納協定禁運的,只能依靠隱蔽戰線同志們冒險。

至於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感測器,新型複合、光纖、MEMS、生物感測器,儀錶專用晶元,色譜、光譜、質譜檢測器件;高參數、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軸承、液壓/氣動/密封元件、齒輪傳動裝置及大型、精密、複雜、長壽命模具;高檔(尤其是軍品級別)電子器件及變頻調速裝置等等都只能依靠進口或特殊手段取得。

美國製造業目前結構的優化程度是超出大家想像的,石油煤炭這種依賴資源的產業佔比很低,消耗能源的汽車產業佔比也不高,讓人意外的是化工和機械這兩個產業,佔比非常高,而且這兩個產業,美國在技術上有絕對領先優勢。2013年,化工產品(包括製藥)+塑料橡膠佔全部製造業產值的19.5%;食品飲料佔10.8%;電腦電子佔9%;金屬材料佔8.7%;機械產品佔7.8%;汽車產品佔6.1%;航天運輸5.9%;其他產品4.5%;石油煤炭4.4%。

不要小看美國的製造業,沒有美國製造業,我們的數控機床,電子工業,能源工業,精細化工業和部分軍工產品全部或部分要歇菜或性能大打折扣。

不過只要我們自己國內不亂,繼續前赴後繼,堅持不懈,一定能夠追上去,三十年不行,就五十年,中國別的優勢不大,耐力優勢全球第一。


以下是中國在國際上的軍事排名:

總國防預算世界第2,單兵軍費世界第44:國防預算排名

衛星數量世界第3:衛星實力排名

總軍事力量世界第3:總軍事力量排名

路面軍事力量世界第3:路面軍事力量排名

航空軍事力量世界第2:航空軍事力量排名

海上軍事力量世界第3:海上軍事力量排名

軍事運輸力量世界第3:軍事運輸力量排名

全面戰爭潛力世界第2:全面戰爭潛力排名

海軍總噸位世界第2:海軍實力排名

核彈頭數量世界第4:核彈頭排名

中國國家實力目前在按照倍數增長

以下是美國在國際上的軍事排名:

總國防預算世界第1,單兵軍費世界第2:國防預算排名

衛星數量世界第1:衛星實力排名

總軍事力量世界第1:總軍事力量排名

路面軍事力量世界第1:路面軍事力量排名

航空軍事力量世界第1:航空軍事力量排名

海上軍事力量世界第1:海上軍事力量排名

軍事運輸力量世界第2:軍事運輸力量排名

全面戰爭潛力世界第1:全面戰爭潛力排名

海軍總噸位世界第1:海軍實力排名

核彈頭數量世界第2:核彈頭排名


看到這話題,我就來拋磚引玉說兩句吧。 前面看到有評論說兩代人的差距,我不知道他所定義的一代人的含義是多少年,我概念里,如果是以人的工作奮鬥年齡大概是35-40年吧,那就是說兩代人差不多是70-80年的差距。但是,按照我黨現在公布的雄心計劃是,兩個一百年目標,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製造業科技水平要進入世界第一陣營也就是想和美國製造能平起平坐。這個目標,我覺得很難實現。。說說我眼裡的中美差距吧。

1,文化思想上的異同差距。美國西方國家代表,也是一個非常追求自由 獨立 奮鬥的世俗化社會,強調個人價值,追求自我創新尋求冒險突破,這些可以從他們愛好戶外探險及體育運動有很大的關係,移民國家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的包容態度,但我覺得他們這種包容不是文化情感上的包容融合,更像是一種法律制度下的一種包容,各種民族文化上的差異衝突仍然存在隔閡及未來可能帶來的種族衝突風險。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明型國家,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及農耕文明,孕育出的家族文化,和政治強壓下的集體文化思想,直接導致中國將會面臨未來的現代化開放思想與傳統的保守思想會有巨長的磨合期,進而影響到未來社會發展。還有,我們長期以來都是強勢政府管家式的人治加弱法治的思維管理整個巨大的社會,帶來了統治階級精英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的勞動人民的對立矛盾,兩者存在巨大的信任問題。再有,我們的這種政府操辦一切的管理方式,會弱化老百姓的自我主張及創新變革,覺得自己有什麼想法沒有用,反正都是政府 父母都管著兜著,從而也會演化成一種思想墮落小富即安的價值觀,沒有像美國人那種從文化骨子裡發出的自我獨立,追求理性創新意識。中國人的奮鬥動力一般都是來自於周邊環境的集體價值榮譽帶來的強大壓力,使人與人陷入一種相互比較優劣的方式促使人努力奮鬥,從而容易步入模仿式追求成功,也容易形成單一社會標準下的成功,不利於追求現代社會多元化創新。

2.上層統治精英的差距。美國的統治精英是私人財團,他們之間是通過理性約束管理整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這些私人財閥自然就成了這個國家最具實權的統治者。他們的世界觀非常宏大而又致遠,眼裡俯瞰全球,自信且理性的運籌帷幄世界,決勝千里之外,時時刻刻都在為他們的美元霸權做布局考慮,非常嫻熟的運用全球軍事打擊系統,全球貿易規則系統,全球金融系統還有政治外交媒體,民間公益組織等團體多方位立體化在經略全球。能做到對內維護民主法治公平,對外唯利是圖的霸權主義的雙重標準,這是我很佩服美國的地方,它是一個優秀的國家,能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且都是具有縝密的理論邏輯,一步一步的向前推進。 這個國家是非常值得我們統治精英學習,當然他們的實力經驗遠比我們厚實,但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謀劃未來。反觀中國,統治精英好像還沒有擺脫中國傳統封建帝制靠人治 及文件(奏章)治理,政策朝令夕改,延續性穩定性很差,導致社會各基層都存在一種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全感,制度設計缺乏程序性合法性,更加缺乏前瞻性。雖然我們一直都在變革,但是覺得還是太慢了,把目前現有的勞動力階層時間都拖延耽誤了,後續的老齡少子化無法給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從而對整個中國未來的民族復興道路增加巨大的挑戰。在未來可持續發展挑戰上面,我覺得美國會比中國更加輕鬆,美國是已經是高度發達成熟的社會,並且人口增長率及老齡化問題還比較樂觀,沒有中國的未富先老的挑戰,因此,我們經常聽說未來發展時間會在我們這邊是值得商榷的。。

以上兩點都屬於道的層面的差距,還有就是由於道的差距演化成的一些硬實力差距就不一一列舉了,上面已經有人總結分析了,沒時間寫了以後再更新,歡迎知友們的不同討論及指點。


紙和紙老虎


(轉)

中國要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趕上或超過美國需要多長時間?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弄明白中、美兩國目前經濟差距究竟有多大。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消息顯示:美國2013年人均GDP為51248美元,中國人均GDP為6629美元;2014美國人均收入是43017美元,中國為7476美元。透過上述兩組數字可看出,目前中美兩國的經濟水平差距無疑是巨大的。

然而, 中、美的差距並不只體現在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上,還體現在GDP的含金量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經濟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後,由於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制還遠沒有成型,國經濟結勾的主要特徵是「三多一少」:

一是靠壟斷國家資源、能源, 靠政府政策保護和財政補貼的大型國企太多;

二是低水平重複建設、國際市場競爭力太弱、產品附加值很低的技術「克隆式」企業太多;

三是完全依賴外國核心技術,基本停留在來料加工水平的合資企業太多。

何為「一少」?就是高科技含量高、居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公司太少。

這「三多一少」,導致國民經濟一直呈粗放式發展和粗放式增長態勢。三十多年間GDP雖一路飆升,但含金量卻一直處於非常低的水平狀態。

微信截圖_20151116143234.png

從中國製造業現狀看中國國民經濟現狀和GDP含金量:製造業歷來是大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的低水平重複建設,使得當今中國產品附加值很低,只能靠「克隆」他人產品、靠賤賣和惡性競爭求生存的企業太多;完全依賴外國核心技術,基本停留在來料加工水平的合資企業太多。正因為如此,中國製造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微利乃至虧損狀態。例如, 2014年有260家製造業企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合計23萬億元,但凈利潤總計僅為4623億元。

260家大型製造企業一年凈利潤總計為4623億元是什麼概念?答:只比中國17家國家銀行年利潤的1/3強,同年度中國17家國有銀行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5200億元,凈利潤卻高達12300億元!

製造業科術水平的嚴重落後(經營管理水平就更無從談起了),導致在利潤極高的高科技數碼電子產品和國際知名品牌方面,中國不但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和西方許多國家, 甚至被韓國遠甩在後面。於是,一個長期令無數國人痛心疾首的現狀至今無法改變:中國市場的高端電子、電腦和數碼產品市場幾乎全部被美、日、歐洲和韓國壟斷。白花花銀子滾滾流入世界科技列強囊中。

微信截圖_20151116143230.png

有一位政協委員曾用「血淋淋」三個字來形容中國製造業現象:「中國國內的各類家電品牌, 核心器件大多來自國外。汽車、電腦等被人們普遍認為是高利潤的產業,幾乎全都面臨血淋淋的國外技術剝削。中國企業以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承受著巨大的污染;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人,只需簽署一紙技術合同,就可以抽走中國企業一大半的血汗錢!」

「血淋淋的國外技術剝削」絲毫不誇張,早在十幾二十年前,不少經濟學者就為這些現象痛心疾首:中國出口一台售價79美元的國產MP3,國外要拿走45美元的專利費,製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中國出口一台DVD賣價是32美元,而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

再如汽車製造業為例,目前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大國,但卻停留在組裝階段――貨是中國貨,「芯」是「日本芯」、「德國芯」、「美國芯」,利潤大頭理所當然、名正言順被人家拿走!

說中國GDP含金量一直處於非常低的水平狀態,並非指中國沒有非常賺錢的企業和公司。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在世界同行業中是最賺錢的;中國各大國有銀行也是世界同行業中最賺錢的――2014年,中國有7家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利潤50強,其中6家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國家發展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另一家是中石油)。還有,像中國國家電網、中移動、中電信等特大國企,也是非常賺錢的。微信截圖_20151116143223.png

而問題的要害也恰恰在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經貿大戰成為一場沒有期限的無硝煙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成了跨國公司與跨國公司之爭。所以,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擁有多少綜合實力強大,居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抗風險能力的跨國公司,是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然而,今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91家中國大陸企業,絕大多數是靠壟斷資源、能源和價格,主要市場和利潤都在國內,幾乎毫無國際競爭力可言的國企(其中國資委監管的央企47家,地方國企37家),真正代表一個國家國民經濟活力的民企只有7家。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跨國公司和品牌幾乎沒有!如果硬要算上的話,也就華為、聯想幾家可勉強湊數。

反觀美國:雖然它的經濟總量增幅一直很低,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法治大環境高度成熟、健全, 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合理、集約化程度高,更加上擁有太多類似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迪斯尼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處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既可以在本國市場贏得豐厚利潤,又能在全世界賺得盆滿缽滿的民營跨國公司。如2014年美國躋身《財富》世界500強128家企業,幾乎清一色是這樣的公司。

中、美GDP含金量的巨大差距,從中、美兩國躋身世界500強企業利潤的強烈反差中更一目了然:2014年美國躋身世界500強的128企業,有24家躋身世界利潤50強行列。其總利潤達到7987億美元,佔世界500強利潤總額的40%。而中國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91家企業中,有16家嚴重虧損。中國企業500強營收利潤率不到美國企業500強的一半。更嚴峻的現實還在於:與往年相比,中國企業利潤出現持續下滑態勢,而美國則持續上升。

舉幾個堪稱驚心動魄的例子:

蘋果公司2014年它的營業額排名居世界500強第15位,但利潤竟高達37.037億美元, 比排名第3的中石化、第4的中石油、第7的國家電網3家中國公司的利潤總和仍高1.619億美元!

僅一個蘋果公司對美國意味著什麼?據摩根大通數據顯示:去年,iPhone5在第四季度出貨800萬部,假定零售價格與iPhone4S的6 00美元相同,減去進口零組件總額200美元, 每部手機將為美國GDP貢獻400美元。新iPhone第四季度將使美國GDP提高32億美元,折換成年計算為128億美元,相當於GDP年化增長0.33個百分點。而美國今年全年的GDP增速預計為2%。這意味著一個蘋果手機貢獻了美國GDP增加值的1/6。

再以美國石油企業埃克森美孚為例,它排在中石油之後名列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第5位,營業額約407億美元,利潤約32億美元。

而名列第4的中石油呢?當年的營業額約432億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多了25億美元,但利潤卻只有18億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少14億美元!

同是石油企業,利潤反差卻如此之大。

微信截圖_20151116143011.png

更糟的是:許多躋身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中國公司,不少中長期的虧損大戶或長期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的「馬糞表面光」企業――這一點充分體現在「補貼王排行榜」上:9月1日,人民網刊出一篇題為《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獲政府補貼, 中石油蟬聯補貼王》。文中透露:截至今年4月3日,中國共有193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3年報,其中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司有1350家,佔比高達70%,補貼總額為716億元。其中中石油又一次以51.74億的天量補貼,雄踞十大補貼榜首位,而中石化獲得的補貼為7.9億元,位居第四。近十年, 「兩桶油」共獲得政府財政補貼1258.83億元。

更嚴峻的現實在於:政府補貼上市公司的數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遞增:2010年為400億元,2011年補貼總額為470億元,2012年總額為564億元,2013年為716億元(新華網)。

一個值得政府高度反思的現象是:當今中國,世界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虧損排行榜」中的中國企業絕大多數是國企;長期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的「補貼王」,絕大多數也是國企。例如:2013年政府補貼額最大的10家企業,有7家為國有控股企業。再例如,2012年A股十大補貼王中,國企佔8家(新華網)。

「世界500強虧損榜」和「中國500強虧損榜」,以及「補貼王排行榜」,事實上成了中國GDP含金量和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

微信截圖_20151116143004.png

中國要趕超美國究竟需要多少年?

綜上所述可發現:中美經濟差距之大,要遠遠超過太多國人的想像。

然而,中、美的巨大差距遠不只在看得見的經濟統計數據上,也不在可以處處感受的綜合國力上,更在比經濟數據和綜合國力更重要的制度文化上!全世界都公認美國強大, 但美國最強大之處,並不在它具有遼闊的、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國土資源;也不在它擁有眾多的核動力航母、核潛艇、洲際導彈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不在它擁有眾多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迪斯尼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世界著名品牌……

而在於它擁有立國先賢們所設計的強大自我糾錯機制;而在於它擁有一個能讓愛迪生、比爾?蓋茨、喬布斯等偉大天才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才華可以得到盡情發揮,能讓全世界各種精英人才、學子趨之若鶩, 能降生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迪斯尼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偉大品牌,能使世界5%人口,卻具有全世界近45%的經濟生產力以及40%高科技產品的優良人文環境;更在於它擁有一個無論貧富,都能生活得有尊嚴的社會環境!

所有這些,乃立國兩百多年間,經幾十代人的精心打造,並付出太多心血、抗爭和犧牲的條件下得來的。由此人們不難想像:中美真正差距,豈在幾十年之間?


中美實力對比——為什麼川普頭痛中國?

作者:iamffyy、大力水手2工等

經過30多年的改開,中國實力迅速增長,遠遠超過當年鄧公的預計。先看一些對比:

中國2016年剛剛完成了對衛星的在軌燃料加註,此前一點消息都沒有。而美國在2008年就高調宣布了這個科研項目,在2014年宣布進行地面試驗和太空試驗,然後下面沒有了。以美國人的尿性,不大加宣傳那肯定是失敗了。

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技術要求最高的反導方式),7次成功了6次;美國的同樣試驗,4次成功了1次。

中國的神經計算晶元已經出來了兩款,其中一款已經進行了大規模商用。美國只有一個教授弄出來一款,目前還處於嘴炮階段,商用嘛,誰願意等誰等,保證有利修心養性。 中國的飛機有多少款正在試飛,準備列裝,不是軍迷都記不清,並且好多款性能世界領先。而美國的F35,用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麥凱恩的話說是「已經成為悲劇和醜聞」。

在通訊技術上,中國的中興和華為在5G技術上咄咄逼人,美國為了在5G世代不為中國打工,只好使盤外招去整這兩家中國公司。

中國已經發射了量子通訊衛星,量子通訊已經看到商用的曙光,美國的照樣還是嘴炮。

中國的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不止計算能力遠遠甩開美國的所有超算,在能耗上,照樣甩美國超算幾條街,而這樣的成績還是建立在64納米這樣的老古董製程工藝上的,要是中國不被瓦森納條約禁運,像韓國一樣可以進口精加工工藝,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14納米製程工藝,那得甩美國幾個星系的距離。

美國的「一小時打遍全球」系統(高超音速飛行器),次次試驗都是失敗,中國的第一次試驗就成功了。

十幾年前,據報道美國的軍事科研就平均超支2.5倍,平均延期1.8年。到如今,看看美國的「科幻戰艦」DDG1000就知道了:預算中DDG1000要生產33艘,現在錢就要花完了,預計最多只能生產3艘,超支了10倍。並且,第一艘下水三個月就要返廠大修,那玩意兒有沒有戰鬥力,真讓人懷疑。

中美兩國工業經濟對比:

中國製造業佔GDP的36.9%,美國僅佔12.4%且78.1%的比重都是服務業,美國人一直憂心忡忡的製造業流失,產業空心化,過於依賴金融服務業的問題仍未得到緩解。

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經在製造業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穩坐了114年,而中國製造業在產值上不僅超過美國,而且幾乎等於排在後面的美日德三國之和,更是俄羅斯的13倍!

來看一組我國在2013年就已讓老外瞠目結舌的世界排名數據:

生鐵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總產量的59%;

煤炭產量排名世界第一,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

粗鋼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產量的46.3%,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

造船規模排名世界第一,佔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

水泥產量排名世界第一,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

電解鋁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

化肥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35%;

化纖產業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70%;

平板玻璃產量排名世界第一,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工程機械銷售規模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總量的43%;

汽車製造排名世界第一,連續蟬聯世界第一,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25%;

彩電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48.8%;

手機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70.6%;

集成電路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90.6%;

進出口貿易規模排名世界第一,為世界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

這份名單長的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還有——

紡織品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鞋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雙;

發電量規模世界第一;

電冰箱產量世界第一;

DVD產量世界第一;

空調產量世界第一;

棉花產量世界第一;

食用油產量世界第一;

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

磷生產規模世界第一;

傢具出口規模世界第一;

鋼琴產銷規模世界第一;

糧食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肉類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魚類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

這些數據只是2013年的中國,時至今日,第二第三名與我國的差距仍在不斷被拉大。

在基建的效率和規模方面,中國更是獨步全球——

高速公路,世界第一;

高鐵,世界第一;

地鐵,世界第一;

水運,世界第一;

港口,世界第一;

隧道,世界第一,

總里程可繞地球赤道一周有餘,規模和建設速度均居世界第一;

水利建設,世界第一;

電網,世界第一,而且是最好的電網,沒有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際應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發達國家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特高壓輸電的前期研究,歷經幾十年,尚未形成成熟的設備,就連美國的電網系統都由於缺乏經費而老舊不堪,經常因惡劣天氣造成大規模停電且恢復緩慢,而我國今年初剛剛又開工一項目前是全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設計功率可點亮4億盞30瓦點燈。

我們順便看看美國的基建單:

這個其實不奇怪,就好比紐約地鐵,每年都要死幾十人,卻一直不裝安全門,紐約市政府回復相關提議也是言簡意賅:「沒錢!」——多的錢都要給五角大樓來圍堵中國。

在互聯網方面,截止2015年的最新數據,我國移動通信用戶規模達12.93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8.9億,如此規模的市場帶動了中國電訊業的高速發展,華為不止成為世界第一巨頭,其主導的電信標準在世界電信大會上經投票力挫美國標準,成為國際新標準。

再上一張2014年中美印的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圖(部分為12,13年數據)

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第二,只要前進的步伐不被打斷,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僅僅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一代中國人基本都會看到那一天。

有人說,中國經濟是房地產泡沫托起來的,其實,房地產對中國的影響沒有媒體整天一驚一乍宣揚的那麼大,美國房地產佔GDP比重為12.3%,中國只佔5.6%(2012年),這幾年擴張的比例依然極其有限,2015年房地產業佔中國GDP比例也僅僅只有6.1%。

中國的經濟大頭,仍然在以製作業為主的工業上,一張圖說明:

不用懷疑這一點,從用電量就能看出來。

中國的發電量早已超過美國。

2011年,中國的工業用電量為 3.463萬億千瓦時,美國是0.976萬億千瓦時,中國是美國3.55倍。從1992年到2012年,美國的工業用電量已經連續20年徘徊在1萬億千瓦時附近了,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工業用電量則擴張了大約6倍,達到2012年的3.606萬億千瓦時。

今天,中國的工業產業在廣度和高度兩方面都已達到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成為中國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也是進一步升級產業所必須的基礎和動力;

有人會拿中國造不出圓珠筆芯來調侃,其實,這更多的只是一個市場問題而已,年初國務院總理簡單提了這件事,半年後我國就把這技術解決了,不僅開始滿足國內需求,其高端產品陶瓷筆珠甚至在短短几個月內便開始成為國外名牌圓珠筆的首選。

可以說,只有中國不想攻克的技術,沒有中國不能攻克的領域。

以前老有人說,中國工業什麼的大而不強,這種印象由來不是沒道理的,因為我們過去都是以引進仿製為主。強與不強,其實就是一個科技實力問題,下面,就讓我們直接進入科技篇。

l 二、科技

長久以來,有的人都堅稱,科研院所都是騙經費搞腐敗不幹實事的,嗯,然後這些人把空間站發射到天上了……

還是上乾貨,以全球科技實力排名第一的美國為參照物。

上圖是中國和美國在33個工業領域的科技實力雷達圖,目前,中國在家用電器、建材、鐵路和高鐵技術、風力渦輪機和電力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石油天然氣設備等領域領先於美國,但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差於美國,在商業航空器、半導體、生物機器、特種化工和系統軟體等技術領域,和美國的差距在 20至30年左右。

2015年,在全世界100個熱點科研前沿和49個新興前沿領域中,美國在143個前沿領域都有核心論文入選,且在108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都排名第一,中國在82個前沿有核心論文入選,在16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為第一名,除了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中國的貢獻度超過美國之外,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突破基本上有8成來自美國。

所以,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美國仍是世界科技第一強國。

但中國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縮小著差距。

有人說,得了吧,先超過日本科技再說吧。

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2015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而日本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25.5%下降至2014年的7.7%。

實際上,中國已成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的主導力量,日本只是中國的零頭。

朋友圈裡,也不時有人發一些感嘆德國科技水平神奇的文章,似乎中國難以望其項背,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用國際公認的衡量一國科技實力最重要的WFC指數(自然指數)來說話。

2014年12月公布的當年統計數據是:美國WFC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分別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 1151,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國仍然非常強大,WFC是中國的3.6倍,但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達到德國的1.3倍、日本的1.5 倍。

這可能會讓中國崩潰論者吃驚,但對國際科研圈人士來說早就不奇怪了。僅僅十多年前,中國的國際一流科研論文還很少見,很多教授都從來沒發過。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上升勢頭令人震驚。

從各國2014年與2013年WFC的對比上來看:美國下降0.8%,德國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國上升0.9%,然後六到十位的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是下降的。

中國呢?上升14.9%!

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跟2014年12月的數據相比剛好過去了半年。僅僅半年時間裡,中國的WFC又從5026變成了6318,增長25.7%!

與此同時,美國的WFC從18643變成17448,下降6.4%;德國從4077變成3939,下降3.4%。僅僅半年,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就從3.6縮小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擴大到1.6。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很多人想像的都快!

什麼?你說俄羅斯?俄羅斯排在第十九位,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除了WFC,我們再來看專利情況。

從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統計來看,2014年五大局共授予了95.54萬件發明專利,美國最多,30.1萬件,佔31%,其次就是中國,23.3萬件,但其增速最快,達12.3%,美日韓歐的增速分別是8.2%、-18.0%、1.9%和-3.1%。

再看科研上人力的投入。2013年我國研究與發展(RD)人員總數為353.3萬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那經費投入呢?2014年中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經合組織2014年科學技術與工業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可以說,目前能在幾乎所有領域和美國競爭且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家。其他西方國家由於實力不夠,在四代機、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等領域基本都放棄了。一些人熱捧的科技強國日本放棄得更多,除此之外還有電信標準、導航系統、大飛機等等。至於俄羅斯,除了軍工和航天,大部分領域裡都退出了競爭。只有中國在全面發力,所有科技領域都不缺席。

軍事

說到坦克,就不得不談軍事。

過去的歷史,什麼抗美援朝,什麼對越反擊,對印反擊就不提了,只看現在。總體而言,中美軍事差距很大,但中國逼近速度驚人,且潛力已數一數二。

今年公布的全球軍力指數的全球戰力排名(GFP)又出爐了,這一衡量全球主要國家軍力的重要數據,多年來前幾名都雷打不動——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繼續在世界大國軍力中穩居前三。

先上兩張表感受一下:

但這裡,我們著重談的,不是中國目前有多少飛機坦克大炮,那些可以隨便網上查,這裡,我們著重談的,是中國的軍事潛力。

可以這麼說,中國的軍事潛力不但遠高於俄羅斯,甚至高於美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全面,最為強大的工業產能。以戰機為例,俄羅斯《軍工信使》報稱中國一年戰機產量已超北約28國總和,同時在量產殲-11B、殲-15、殲-16、殲-10、JF-17、 殲轟-7、轟-6M/K、K-8和L-15,年產量足以保障裝備兩個航空兵師。該報稱「在與美俄(尤其是俄)的競爭中,中國憑藉其龐大的生產能力和迅猛的科技發展,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

我們再以造船為例,中國僅需把造船產能的1%用于軍工生產,就能實現「一年裝備一個艦隊,下水一個艦隊,開工一個艦隊」。

目前,中國一共有 38座船塢長度超過304.5米且寬度超過75米。即使以美國「福特」級航母的尺寸(全長333米、最大寬度77米)為標準,長寬均超過「福特」級的中國 船塢也有34座。換言之,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僅考慮船塢的限制,中國造船業現在開始全力以赴造航母的話,我們能看到30艘以上的「福特」級噸位的航母同時在塢內大建的壯觀場景!而美國現在只有紐波特紐斯船廠具有製造「福特」級噸位航母的能力。

從世界歷史看,經濟強國必然科技會崛起,現實邏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即便處在西方的武器禁運之下,近些年中國軍工科技依然進步神速,基本上是美國搞出某型新概念武器不久,中國就會出現與之對應的裝備,而且發展得更快。

如高超音速導彈,中國至今已成功發射試驗七次,而美國又成功幾次呢?

中國除了已經研發出J20J31隱形戰鬥機、利劍隱形無人戰機、運20大型運輸 機、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001A航母、094093核潛艇、052D神盾艦、054A護衛艦、DF31ADF41戰略導彈、99G式主戰坦克、 中段反導、反衛星、激光武器等等與美國相對應的先進武器裝備外,還研發出了DF26DF21D反艦彈道導彈之類的殺手鐧武器。中國J20隱形戰鬥機投入小批量生產,而美國的F35至今仍問題多多,已經迫使美國準備重開F22生產線。但洛馬公司卻為此開出了天價,不知道以美國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是否負擔得起這筆龐大的開支。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特別是對軍工生產有直接影響的製造業實力。中國軍費支出僅占製造業的3.3%,而美國軍費支出已經佔到製造業的 32.4%。可以說以美國的製造業規模,目前美國軍費支出已經達到極限,而中國卻僅用不到GDP1.5%的軍費,就已經使戰機、軍艦產量達到世界第一。如果象美俄一樣,將軍費開支提高到佔GDP4%,誰還能與中國開展軍備競賽?

比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談論刺激內需,最直觀的部分,就是老百姓買東西,中國真的很低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即居民消費中的商品消費部分)佔GDP的比重,2008年佔GDP的35.3%。但這只是國際通行的消費比重計算中的一部分,並非全部的消費佔GDP比重。

如果硬要拿它作為內需的指標來比,那麼就該拿出相同口徑對比: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8萬億美元,當年美國GDP為14.36萬億美元,則美國2008年的該部分消費佔GDP比重,僅僅是31.1%!

是中國的35.3%高,還是美國的31.1%高?!那當然是中國更高。這說明中國老百姓買東西的內需更強,購買力更大。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R),每年以兩位數增長。過去十年來,一直高於中國GDP增幅,更大大高於美國的增幅,佔GDP的比重也比美國更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中國比美國財富分配更平等,一般老百姓的商品消費能力更強。

有人問,2008年美國剛剛經歷金融海嘯,消費比例是不是有些偏低?我們來看看近幾年的商品零售消費,美國仍不如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的比重,中國分別為2009年36.8%、2010年39.4%、2011年38.3%;而美國,僅為2009年29 %(4.09/14.12)、2010年29.8%(4.36/14.62)、2011年31.3%(4.7/15)(括弧內數字的單位,均為萬億美元)。比例實在不高。

2012年中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萬億大關,達到了207167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又一次大大高於GDP增長速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而美國仍在32%左右的低位徘徊。 從絕對額來說,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趕上三分之二個美國,這比中國官方GDP統計額與美國GDP的絕對差距還要小得多。中國內需的強勁程度,顯然遠超過「一般觀點」的認知。

汽車消費看GDP

2016年中國人均GDP8000多美元,這是按照匯率折算。但這個數據顯然與實際情況出入太大,我按照汽車消費量統計計算2016年中國每萬人的新車銷量,並與全球部分國家(地區)比較,結果如下:

國家(地區)+2016年新車銷量+人口+每萬人新車銷量

美國------1775萬輛---3.2億----554.7輛/萬人

加拿大----195萬輛----3554萬---548.7輛/萬人

德國------335萬輛----8100萬---413.6輛/萬人

法國------201萬輛----6500萬---307.7輛/萬人

英國------270萬輛----6451萬---418.5輛/萬人

日本------497萬輛----1.26億---394.4輛/萬人

韓國------159萬輛----5042萬---315.3輛/萬人

中國大陸--2800萬輛---13.5億---207.4輛/萬人

中國台灣--43.9萬輛---2300萬---191.1輛/萬人

巴西------205萬輛----2.02億---101.5輛/萬人

俄羅斯----143萬輛----1.44億---100輛/萬人

從數據看,每萬人新車銷量,乘以100,差不多就是該國家(地區)按美元計人均GDP了。

只有中國很奇怪,人均8000美元,對應的應該是100輛的萬人新車銷量。中國大陸207輛的每萬人新車銷量,已經超過台灣省的191輛,那麼人均GDP對應的應該是20000美元那一檔?。看來中國的GDP是低估了。

說完經濟,科技,軍事,我們最後說點別的。

1903年,中國駐美公使武官譚錦鏞,在舊金山一座橋上遭警察無故毒打,還將他綁在籬笆上示眾,即便出示了武官證,美國人依然狂叫:「凡是中國人都得挨打!」。咽不下這口氣的他,最終自殺,在中國外交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頁……

現在,我們只能感慨,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但背後依然處處充滿了刀光劍影。這個曾經多災多難的國家,而今在超越和追趕的道路上,在一些國家的圍追堵截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著。

這是一場新時代的長征,她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文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甘落後的堅定決心和重新屹立於世界之林的雄心壯志!


就跟我們看朝鮮似得


各有所長,整體實力美國強,但中國發展迅速,有些後來居上。1,軍事上技術上,美國有的差不多我們都有,有些我們有的美國沒有。存量不足。全球戰略和區域戰略的區別,在中國周邊2000公里範圍內,美國沒有優勢。在全球範圍,中國沒有優勢。2,經濟上,工業產值產能上中國優勢明顯。金融領域,美國優勢明顯。但中國的金融防火牆挺好。3,文化上,美國有普世價值光環,中國有和平共處原則。長期看,和平共處原則勝出。另,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有待挖掘和走出去。輿論話語權中國進步快,這兩年講故事能力進展神速。4,國家政權結構上,中國優勢明顯,文明型國家,民族融合深入,不易發生變亂,現在處於大一統周期的前期,未來數百年會相對穩定。美國民族融合很差,國家是聯邦制合眾國,類似中國春秋時期國家形態,現在有能力掠奪全球資源維持寬裕經濟,一旦掠奪能力下降,國家分裂概率很大。美國不是民族國家也不是文明型國家,地球上獨樹一幟。5,高等教育、科技和醫療高投入高產出,參考第4條資源獲取能力。6,中國人口優勢明顯,人口素質進步很快,基礎教育先進,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但高等教育人口基數大,已經展現出發展動力和潛力。綜合說,兩國實力差距快速接近,但已經把其餘國家拉開很大距離,美國全球收縮已成必然,內外危機深重,處理不好有步蘇聯後塵可能。假如美國分裂,再度統一的可能性很小。


軍事實力美國大,經濟實力從房價看中國大,所以。綜合國力,中美一樣大。


這不是拍電影,反派等著正義的主角成長,然後被乾死。我們在發展的時候,對方同樣在發展,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未富先老——開發二胎政策怎麼看怎麼像玩星際的暴兵流,實在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單就核武力量規模來講,無法像美俄之間那樣,能夠確保相互摧毀(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我們只們能保證把他們打疼,但他們能保證把我們打死


各方面差距。各方面中國都是第三第四,美國各方面都是第一第二。

不過,我仍然很有信心,等我到了中年,中國一定能追上美國。


怎麼沒人比較了


非常巨大,但是中國正在慢慢追趕的路上,同時中國正在謀求彎道超車,比如電動汽車之於變速箱內燃機,比如已知某材料元素組成然後用窮舉法實驗出正確配比。某些比較容易追趕或者比較適合追趕的項目中國已經追上甚至超過,然而還有很多是遠遠不及的,但是我對中國有信心


估計文章的概念是寫不下,一句話。

美國治理汽車超速都快100年了。

基本上,看中國刑警和看美劇真探的水平差距。


推薦閱讀:

2017年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 | 寧南山
一封海外留學生的來信 | 寧南山
李開復2018年達沃斯見聞(Ⅳ):美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的四個原因
論文大燜鍋:NBER 中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特徵
江南憤青:中美教育的一些簡單看法

TAG:中美大戰 | 中美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