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理性思考,做「和事佬」,是最好的選擇嗎?
最近逛知乎,看到各種撕逼,突然有種奇妙的疑問冒出來:理性思考有用嗎?
因為產生這個問題的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問題描述會很長,請見諒。
我先舉例兩件事,表示在某個問題上矛盾雙方的衝突:
第一件:
同性戀群體進入人們的視野→→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反感,噁心」→→開始出現支持LGBT邊緣群體的人群,並對反同者進行聲討→→反同者提出「既然有支持的自由,也該有反對的自由」→→又有人提出「反同的自由」與「反對同性戀者的生存自由」不是一回事→→......
第二件:
一位新媽媽提問「該不該讓孩子和收破爛的孩子一起玩?」→→第一批聲音:「題主有病,憑什麼歧視收破爛的?你歧視別人的時候富人家也在歧視你。」→→第二批聲音:「收破爛的小孩大概率不學無術,因此母親出於愛子之心讓孩子不和收破爛的孩子一起玩無可厚非。」→→第三批聲音:「與對方教育程度有關,與對方經濟狀況無關」→→.....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在討論雙方都處於理性狀態(不是噴子,並且不會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意無意侮辱對方)的情況下,對於問題的討論會越來越趨向於「理性」的狀態、「兩面討好」的狀態。類似於「和事佬」。
這時我的疑問便產生了。最理性的思考,往往沒有給出什麼解決辦法,反而只是告訴別人「你應該以這樣的方式看待問題」,而不是「你應該用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
佔領「道理」的制高點(此處類比道德制高點,但卻不是道德制高點)有利於在理性的討論中說服對方,但是似乎不利於解決問題。
相反,如果我不選擇理性,而選擇稍微偏激那麼一點的態度,不論傾向於哪一方,總是可以順利化解矛盾的(畢竟另一方被消滅了或者必須妥協)。假設(只是一種假設,並不是我真的這樣想)同性戀者被完全消滅,這是一種可能的發展;或者是同性戀者獲得了真正的平等,世界上不再存在邊緣人群,這也是一種可能的發展。這兩種發展不論哪一種,似乎對人類的存續、科技的發展、對宇宙本質和人類本質的探索都沒有什麼影響。即,我在兩種結局中選擇了一種,而不是讓矛盾持續下去。日劇李狗嗨裡面也是表達出雙贏往往是很難做到的嘛……
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糾結的問題,我的朋友常常說我思想偏激,不理性,說話 不經過腦子。但是我確確實實是經過腦子思考了,但是認為理性的說法似乎不能產生什麼建設性的結果,於是決定稍微偏激那麼一點……所以,絕對理性到底是不是一種合適的選擇?
(註:題主是標準理工男,文學素質不高,如果有答主引經據典,請務必在下面解釋一番。)
從來不是有邀必回,但是我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理性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這是人類與其他低等動物的主要區別,人類利用理性可以做到許多事情,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理性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理性不是完美的,理性也不是完全的。
一、理性的不完美
1、當人使用理性作為一個主體去觀察另一個客體的時候,可以產生對客體的觀察結果。但是如果不能確認理性主體的正確性,就不能保證觀察結果的準確性。 2、為了確認主體理性的正確性,就需要把這個主體理性轉換為為客體,成為新的觀察對象,然後人會產生新的主體理性來判斷這個客體理性。 可是,誰又能保證這個新產生的主體理性的正確性呢?3、於是又要把新的主體理性轉換為客體觀察對象,再又產生更新的主體理性來進一步判斷這個新的客體。 可是,誰又能保證這個更新的主體理性是正確的呢?
4、於是再產生新的理性……無限循環下去,這就是理性的死結,永遠不可能保證完美。二、理性的不完全
當一個人使用理性在評價事情的時候,即使他是全世界最理性的人,他的言論作為自己理性的產物一旦說出口,就具有了天然的有限性。 理性的產物永遠是片面的,所以不可能完全表達清楚和完全。 比如我評價你這個人,是一個男人、身高、體態、衣著、特徵……就算我說得再精細和精確,請問是不是完完全全地把你這個人表達清楚了呢? 答案是:永遠不可能完全。理性是美好的,因此人類曾經高舉理性主義的大旗,但理性又是不完全、不完美的,所以理想主義必然走到盡頭。我們要承認理性的確是很優秀的品質,但是我們卻不應當把絕對理性作為人類最優秀的品質來看待,而應該把「愛心」作為人超越理性的最優秀品質來看待。
不過很可惜許多人不是這樣想問題,很多人用理性主義來批判愛心,其實他們正是因為過於依賴理性,才無法明白愛的超越性。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要說《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愛是無限的,愛不被限制於「理性」和「非理性」這兩個選擇之內,愛是超越理性的更高維度。
最後一句話回答題主問題:相對於做絕對理性的人,你更應該選擇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你這種沒有立場的選擇
似乎有點符合孔子所說的「鄉愿」
也符合「地獄中最熾熱的地方」也許有人會說立場先行怎樣怎樣,可我覺得,沒有立場的人最該死。別和稀泥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