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修道簡單?人心?環境?


所以古淳而今澆者,亦猶人幼愚而長慧也。

嬰兒未孩,則上古之含純粹也。

漸有所辯,則中古之尚仁義也。

成童可學,則下古之崇禮智也。

壯齒多欲,則季世之競浮偽也。

變化之理,時俗之宜,故有澆淳之異也。竅其所以,源其所由,子以習學而性移,人以隨時而朴散。

《玄綱論 · 化時俗章第八》

所以推崇嬰兒之純粹樸素,要回歸赤子之誠,才好修道。

當然環境也是一方面因素。


古代沒手機,沒電腦,沒電視,沒暢銷書,沒網路小說,沒靡靡之音,沒性感女郎,沒豪車豪宅。

沒有朋友圈,沒有廣告,沒壓力,也沒追求。

本來就在一個極純真的環境,修鍊也更簡單。

不過古代人壽命很短,雖然他們活的很輕鬆。

現代人壓力很大,慾望很多,壽命卻很長,到底誰的生命更有意義,值得思考。


倉頡造字的那天,天雨粟,鬼夜哭。

有人說這是文明的曙光驚天動地,居然也有人說這是天地鬼神在為了自己也在為了人類哭泣。

人是多重身心的,身心智靈。

在遠古,心與智還沒跑出來,身體與靈魂一體,在天地自然中直接聽取靈魂的聲音。

後來我們慢慢知道巫婆啊,巫師啊,巫術啊也有不可信的地方,靈魂太過縹緲,天地間由有可為,靈魂與肉體之間的聯繫就沒有那麼密切了。

這時候靈魂著急了,做出了心,以期求得與身體交流,身心靈出現了。

通俗一點算是良心,真摯的情感。

心的出現經過後天熏染,慢慢又背叛了靈魂,遵從軀體的需求。

靈魂又著急了,只好再開發出智來,以期管住心,再次與靈魂進行交流。

智更是一把雙刃劍,腦子裡灌滿了知識後,還想獨立出來。

————————————————

雖然很諷刺,但現在我們想修出來,確實比過去難。我們的靈魂被多重身心重重包圍,修掉最外層的欲身心,再修掉智身心,達到理身心,才快要接近了。

「有人問我學到了什麼,我什麼都沒有學到,反而放棄了很多,放棄了頑固,放棄了憤怒,放棄了自大。」

為道日損,為學日益。

回歸寧靜,面對自己。


錯,古代更難。

僅僅是求個方法可能就是一二十年


可能僅僅只是喜歡cosplay,唐宋的說不定還羨慕上古的呢。


推薦閱讀:

修行人該如何在入世,將自己修行的智慧運用於生活中,並且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如何提升自己內心的修為?
為什麼道士自稱貧道啊,只是自謙?
為什麼孫悟空打不過紅孩兒?

TAG:道德經書籍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