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安徽黃山的農業為什麼是茶產業主導?林業呢?主要是種是毛竹嗎?為什麼呢?能不能說的詳細點?

最近在研究黃山的農業和林業哪一個占的份額更是大的課題,看到黃山的農業主要是茶產業,但是黃山也適合種植紅薯,為什麼不是紅薯產業更發達呢?茶產業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市場呢?林業主要是種植毛竹吧,為什麼呢?


1首先煩問,您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以此參考要跟您說多細 2關於哪個佔比更大,這是一個事實性問題,查閱當地相關官方報告即可 3提示 a黃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b所謂靠山吃山 c紅薯和茶樹哪個更適合在山地或坡地栽種 d上述兩者的畝產收益 e祁門紅茶 黃山毛峰等名茶,沒聽過黃山紅薯 f毛竹有存三去四不留七的說法,採伐間期短,幾乎每年都可以采 4手機碼字不容易,看不到問題,憑記憶先答這麼多。回頭有空在pc上慢慢探討。 5期待你的精彩研究


作為黃山沒去過的人也隨便說兩句。這茶葉是個很早的茶葉,當年徽商多牛,難道去賣毛竹還是樹。所以茶葉是很優秀的經濟作物了。

假如安吉白茶早發現100年,安吉竹產業也不會有了,都種茶了。


市場引導消費,毛竹毛利率能有茶葉高,加個紅薯也不行吧。


你去黃山看看不就知道了,那山水,那民風,不種茶葉種什麼紅薯,屯溪一條街茶葉半邊天,竹筍燒肉我最愛,燒餅好吃,毛豆腐不能忍,新安江夜景很美,宏村人太多不要去,三月的時候去歙縣石潭看油菜花美哭你,那是個很美很美的地方,然而經濟也是欠發達,火車站很破司機會宰客,不要買路邊的核桃全是炒焦劣質貨,有錢去披雲吃徽菜,沒錢去濱江路壓馬路,有人在江邊釣魚有人在深夜痛哭,徽州是一個夢一個人不要獨自沉睡,聽說下雪天的黃山才是最美,翡翠谷的漂流小心山洪沖走你的妹子,,,,最後記得去替我看看休寧的熊貓胖了沒

我說的都是什麼鬼???我知道你看不懂,沒關係,我只是很想回去~我不是黃山人,但是歡迎你去黃山~


我的報告內容發佈於評論當中~十分感謝大家的關注!!我會繼續加油的!!!!

課題報告

引言——黃山概況

黃山自然資源概況

黃山市地處北亞熱帶,屬於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徵。

年平均氣溫15°――16°C,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無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達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於5-8月,水熱資源十分豐富,適宜多種林木、茶葉、果樹及農作物生長。

流域分屬錢塘江、長江水系。由多條溪流組成的新安江自西向東經休寧縣、屯溪區、歙縣,經千島湖流入錢塘江,流域面積5000平方公里。位於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庫容28.25億立方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波光瀲灧,山色空濛。

黃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為黃壤、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石礫含量較高,透水透氣性能良好,肥力較高,有利於木、茶、桑和藥材生長。丘陵地帶多為紅壤和紫色土,質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熱條件好,適宜櫟松、油茶等生長。山麓盆地與平原谷地多為砂壤土、溪河兩岸多衝積土,適用於農業耕作。

黃山經濟結構概況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2014年,初步核算,黃山市實現生產總值511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收入90.2億元、增長1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1.7億元、增長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億元、增長12.6%,外貿進出口總額9.1億美元、增長12.9%,市內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26.2億元、增長11.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0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增長11.5%。

黃山市近期順利通過了國家標準化和管理委員會組織的驗收,成為全國首家服務標準化試點城市。以此次驗收為起點,以爭創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黃山市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生態「三體一位」現代服務業,推動全市經濟升級轉型。

黃山的旅遊業圍繞建設現代國際旅遊城市的戰略目標,堅持「打好黃山牌,做好安徽文章」,加快推進黃山旅遊「六個轉變」,加速旅遊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國際化進程,形成了以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鄉村旅遊、休閑旅遊為主的旅遊產業體系。

旅遊業已經成為黃山最大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黃山的農業——轉型發展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以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偏低,雲霧多,濕度大,夏洪秋旱,對農業影響較大。黃山市農業人口1114461人,佔75.25%。

茶葉是黃山市農產業中最大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黃山年產茶業2.5萬噸左右,是華東著名的茶葉產區。

近年來,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4.2億元、同比增長3.5%,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190.5億元、增長9.3%。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萬畝、特色產業基地7.2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196家;茶葉產量3.3萬噸、增長5.8%,清潔化加工生產線達80條,祁門紅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

初步成就:農業經濟穩步增長,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達157.6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約70億元。

農林分析

關鍵詞:地形地貌 土地資源

茶葉之鄉:茶業黃山市:茶園面積73.5萬畝,人均0.49畝。面積佔全省32%、全國1.9%、世界1.1%;人均是全省16.3倍、全國18.8倍、世界49倍。「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低產茶園改造6.78萬畝,建成高效生態茶園2.1萬畝有機茶、綠色食品茶和無公害茶:全市認證面積71.6萬畝,佔全市茶園總面積的97.4%、全省認證面積(170萬畝)的42.1%、全國無公害茶園面積(2462萬畝)的2.9%,認證面積和認證比率排名全省第一。

茶園分布:按地形地貌區分,有中低山茶園、丘陵崗地茶園、河谷洲地茶園。優質名茶多產于海拔600~800米的中低山茶園。據調查,我市茶園31.9%分布在601~800米山地,39.1%分布於401~600米山地,15.7%分布於200~400米丘陵地帶,13.3%分布在200米以下河谷崗地四大名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屯溪綠茶。

由於個人喜好,我順便研究了一下黃山適不適合種紅薯。後來發現,黃山的土地資源可以說「八山一水一分田」,所謂靠山吃山嘛,相比之下,茶樹更容易在山地和坡地種植,耕地資源有限,當然就不適宜大規模發展紅薯、水稻、小麥等作物。而由於國家對於黃山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於天然林的採伐已經被禁止。而茶樹的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好,所以黃山發展茶業更有前景。

同時,茶葉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大受歡迎,十分具有市場,發展潛力大。加上黃山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在採摘收購加工銷售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林業前景

關鍵詞:產業化建設 核心競爭力

黃山市是安徽省重點林區,開發潛力具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其真實寫照。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20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83.1%,有林地1023萬畝,森林覆蓋率77.4%,活立木蓄積3373萬立方米。森林資源居皖之首。

全市建現有國有林場18個,采育場1個,國有苗圃5個,鄉村林場841個,林業科學研究所2個,林業技術推廣中心8個,林業綜合服務中心8個,鄉鎮林業站101個,省批木竹運輸檢查站21個,專兼職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31個,森林公安派出所34個 黃山林業基地建設發展迅速。加快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油茶、速生豐產林、筍竹兩用林、綠化苗木四大基地建設,全市已建成杉、松等為主要樹種的用材林基地429.4萬畝;以毛竹為主的竹林基地100.2萬畝,佔全省竹林面積的20.4%,立竹株數1.7億株;經濟林面積132.8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12.9%,佔全省經濟林面積的15.5%,其中油茶16.4萬畝,年產茶籽3200噸;山核桃面積7萬畝,產量約1806噸;枇杷面積2萬畝,產量3539噸;香榧面積4000畝,產量116噸;花卉苗木基地5.6萬畝,為林業產業化經營打下了較好的資源基礎。

林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加快。堅持「三效統一」,大力發展木質原料利用、毛竹、特色經濟林、綠化苗木、森林旅遊、野生動植物及林下資源利用等六大產業。培育壯大林業龍頭加工企業,全市林業加工企業達451家,其中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2家(徽山食用油業、黃山區雙雄)、省級林業龍頭企業32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40家。主要產品有細木工板、實木拼板、中密度板、膠合板、中高檔傢具、木地板、竹地板、竹膠板、裝飾板、包裝箱板、竹拉絲和旅遊工藝品等。擁有省級著名商標2個(「閶林」牌細木工板、「徽山」牌食用油)。生態旅遊蓬勃崛起。科技興林快速發展。黃山市把林業科技工作貫穿林業生產的全過程,在主要造林樹種的良種選育、外來優良樹種的引進、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等方面的新技術研究都取得重大進展。全市共建立林業科技推廣中心8個,全市以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創新、開發和示範推廣為重點,實施了「123」工程,推廣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優良品種豐產栽培及毛竹低產林改造等10項林業適用技術,扶持200位林業科技能人和300個百畝以上林業科技示範點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提高林分質量和林地產出率。

目前,黃山市林業建設已經由「恢復性發展」階段進入了「優化結構、整體提升」的新階段。豐富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潛力巨大的林業產業已成為黃山市對外開放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正在並將繼續對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結論——農林的權衡

關鍵詞:經濟標準 均衡發展

黃山的農業主要以茶種植業為主,而林業的產品較廣泛,以毛竹為主,以及香榧,金錢松等。首先對於這兩種產業來說,由於茶的種植本身就適合種植於較溫較濕土壤較酸的山地,這一點與林業選擇區位恰好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說,當我們規劃黃山的土地利用時必然會在兩者之間產生抉擇。那麼什麼是我們判斷的標準?

首先以經濟價值為衡量。由於以祁門紅茶、黃山毛峰等極品茶葉為代表的黃山茶葉聲名遠播,價格不菲。相對而言,種植茶葉的經濟效益還是要比種植大多數林木比如毛竹等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然而,假設我們大量地去種植茶葉,一來由於產量的提升將導致價格的下降,二來由於泛濫種植必然會導致茶葉整體的質量有所下降,影響到黃山茶葉整體的市場形象,導致茶市場的縮水。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反而降低了經濟效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保持一種低產量的茶葉輸出,可以使市場長期保持供不應求的狀態從而提高經濟效益。而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資源得到合理分配。那麼合理分配由何而來?我們常常會提到一個名詞,叫做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因素自然適合不同的作物生長,該種茶種茶,該種林種林。那麼當土地利用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

首先,經濟標準已經不是我們衡量的唯一尺度了,那麼我們應該多看看這兩種作物對於生態效益之間的優劣比較。林業,更加地能夠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能夠使生態系統多樣而穩定。也正因這些高大喬木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使得茶業等其他生態經濟產業能夠在一個更加良好和穩定的環境中生存發展。

基於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首先,茶葉的價值高,但受市場機制的調節導致它絕不是越多越好。另外,林業在生態環境中的保護作用不止帶來了生態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其他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黃山的發展,需要的是在林業與農業間均衡發展,互利共贏。均衡發展的模式就是要因地制宜,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進行分析再去選擇種植的作物種類。一切的經濟發展都要在生態環境良好穩定的前提下進行,而這種良好與穩定也反過來增加了經濟效益的增長,一味追求經濟或者生態價值的最大,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這種良性循環的機制,才是黃山的環境經濟未來應該採取的一種措施。

謝謝大家!


你這問題我還真不知道回答你的切入點在哪,我專業跟農業林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我身為安徽人,想告訴你,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屯溪綠茶等一系列你聽過沒聽過的茶葉的產地都是在黃山,光前兩者在綠茶和紅茶兩個大類里就都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品種了,茶產業在黃山已經不僅僅是產業,而是當地文化了。所以,你問我這樣的一個地方為什麼只種茶…就像你在問我為什麼拉斯維加斯支柱產業是博彩業一樣…


紅薯產量是高 不過本地多是山地 收割不容易 靠人沒辦法大規模生產 平地要拿來種水稻 靠家庭人工收那按照現在的紅薯收購價賺不了幾塊錢 還不如去毛竹相關的產品

至於茶葉 這是因為本地土壤適合種茶 而且本地以毛峰出名 毛峰是掐尖的 以重量算 單位利潤非常高 最後 不管是農業還是林業 如今都沒有旅遊業賺錢

我就是本地人


作為黃山人回答一個! 大家回答了很多,說的也非常詳細,我主要想從歷史的角度補充一個!黃山地區多山少地,交通不便,所以在古代發展出一種產出適合運輸的產業~茶葉種植業!我們家也是世代種茶,祖上還曾當過茶商!茶是最適合黃山整個區域大範圍種植的,也比較方便採買,經濟價值也相對較高!

毛竹紅薯作為產業而言在古代都不適合那個時候的黃山地區!在確立了這個產業之後就很難丟掉了。

現在來說,茶葉種植髮展空間真心不大,各種原因都有,但核心還是人的問題!茶葉種植還是很耗人力的,現在農村人力資源不會往這方面投入!相對來說,其實現在毛竹產業還發展的比較快一點,不過具體也沒有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

大農業開發還是浙江強!


我是歙縣的,我外公就住在山上,主要靠菊花、茶葉賣錢,雖然也種毛竹,但是毛竹似乎沒有松樹杉樹重要。而據我所知,宣城的寧國、績溪(雖然以前是和黃山同屬徽州)才是把毛竹的開發當做產業來做。尤其是寧國,竹子是非常多。


因為安徽有個安農大呀~

安農大的茶學頂呱呱呀~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黃山是世界著名景點,在黃山賣茶有自帶推廣功能,加上本身地形氣候條件符合,自然就作為當地一大特色了…

畢竟茶葉是一個很小資很輕奢的東西


毛竹自然生長,不與主業(經濟作物)爭地,唯一的麻煩是竹筍、筍乾價格高,會導致竭澤而漁,筍挖完了竹林也就完蛋了。人工種植、管理的話,效益根本無法與經濟作物相比。

紅薯,在沒有後續產業鏈的情況下,對農民來說經濟效益還不如到城裡撿垃圾來的多。且山地貧瘠紅薯產量也好不到哪裡,野豬等野獸的問題也導致有產量也不一定能收上。

茶葉,問題太多,水太深,與其它名茶產區一個毛病,只能說能維持現狀已經謝天謝地了。不科學的施肥和無節制的農藥總有一天會把皖南山區的農業全部搞死!絕不是危言聳聽!

以前哪聽過山區茶樹也需要噴葯的?

現在看來現實一點的出路就是不要以經濟發展的名義去到處開發,自身自滅也許不好聽但更適合徽州,徽商的成功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先民們能逃過五胡亂華,現在的我們往哪兒逃呢?


推薦閱讀:

紅薯也能很好「喝」!冬天用紅薯做暖飲,美味健康一碗兼得!
怎麼挑選街邊的烤紅薯?
湖北人吃烤紅薯一定要用勺子嗎?為什麼?
為什麼烤地瓜的瓜皮比瓜瓤好吃?

TAG: | 農業 | 黃山 | 林業林學 | 紅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