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雄志情節中的幾個疑問,可否為在下解惑?
我讀書可能不太仔細,加上這書比較長,看來看去幾遍了,好多地方還是不太清晰明了,希望大家給我指點幾個疑問:
1.瓊芳的父親的死因?他是景泰年間的狀元,被景泰帝賜毒酒,具體原因是和瓊貴妃有關嗎?2.瓊貴妃到底是愛正統還是寧不凡?感覺她似乎對正統有明確的愛慕態度,寧不凡也很喜歡她,她到底是怎麼想的?真心喜歡某一人?兩個都喜歡?還是兩個都不喜歡,都是利用?寧不凡不是想帶走她嗎?怎麼跑去當皇后了?3.正統朝「遺宮案」,楊肅觀為何放任顧嗣源被逼死?
作為手眼通天的大掌柜,他說自己「儘力了」毫無疑問是謊言,那麼:原因一:顧嗣源是「正道」的贊同者,和他是天生的政敵,順勢弄死他;原因二:弄死他才能和顧倩兮結婚,掌控輿論。還是兩者有之?最後,他是順勢放任顧嗣源死去,還是作為背後推手一定要正統帝逼死顧嗣源呢?4.太后的死因。太后於正統十年的八年前,即元年或二年死亡,是自然死亡還是死於陰謀?從時間上來說,死於正統的報復或者楊肅觀的操縱是可能的。另外,楊肅觀在立儲考場上的故事,是否映射當年暗中影響政局的太后?腦子一激靈,又想到一個問題。5.三達劍是「心體氣術勢」中的哪一宗?還是說都不是?智劍和仁劍,說明書讀起來,感覺比較像」術「宗或者「勢」宗,勇劍未知,不過智劍和仁劍是「氣」宗的概率比較小,這麼說,盧雲掌握仁劍,內力深厚,已經是「氣」宗與另外某個宗的兩宗大師咯?泰坦之握吊吊吊啊!
哦,還有,畫得像水瀑一樣斷斷續續的紙條,是勇劍還是仁劍啊?盧雲都看懂了,估計是仁劍吧,難道他連勇劍也自己悟透了?卧槽文科生轉理科也是一點都不違和啊!額,其他想到的再說……
瀉藥。一個個來。一、瓊翊之死。這一個其實已經幾年前就辯證的差不多了。他的死是為了守衛一個笑話,天下第一大笑話——皇帝的兒子不信朱。
瓊翊之死,是英雄志後期的一大謎團,其中原因眾說紛紜,此文僅為探討,煩請各位指教。
22卷第6章北極峰中,正統皇帝對瓊翊之死作了調查,罪名為:「查南京宗人府少詹士瓊翊,於景泰十八年乙卯三月無故返京,懈怠政務,擅離宮守」,問罪時間為「景泰二十八年,歲次乙丑」,「死前下過詔獄」,「被關了十幾天,出來就死了」。「審官沒有具名」,疑似極峰。而參考17卷楔子、第7章如夢幻影以及22卷第3章天下第一大笑話中的描述,瓊翊是在家廟「自願」喝下了太后賜的毒酒而死的。
瓊翊開國功臣嫡系子孫,武英朝狀元,父受太后寵愛,妹為前朝貴妃,卻因為十年前的一件小罪,枉送了性命,為什麼?「擅離宮守」絕對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本人私德有虧,犯了大戒?這個可能性為零。書中多次提到,瓊翊很像盧雲,道德標準,好好先生,而且世家出生,不會有盧黃狗的酸氣。這種人應該不會因個人私事被問死罪。家族牽涉入政爭,成為犧牲品?這個也不可能。瓊武川精明似鬼,最會扮豬吃虎,從武英到景泰,從景泰到正統,與江劉柳三大派和威武文楊並存於世,一直屹立不倒。且最終瓊武川未受牽連,活得滋潤,還能到華山上與江充吵嘴,而瓊貴妃也活蹦亂跳到處去找失蹤的老皇帝,可見,瓊翊的死因也不是政爭。來看看瓊武川怎麼評價兒子的死的,「因為他這個人……比誰都有良心……」(22卷第3章天下第一大笑話)。因為有良心而死,必定不是自己犯了錯,也不是純粹被人冤枉,聯繫書中多次將翊盧兩人相比,可以得出,瓊翊的死是為了維護某個人。那麼,瓊翊要保護的是誰呢?依舊參看22卷第3章天下第一大笑話:[引用]屋裡靜悄悄的,只見國丈握住傅元影的手,嗓音轉為柔和,低聲道:「雨楓,你今年多大歲數了?」傅元影欠身道:「過了元宵,雨楓就五十了。」瓊武川伸手出來,輕撫他的面頰,低聲道:「這麼說來,那個秘密……你也守了二十四年了?」不知不覺間,傅元影身上發起抖來了,寒聲道:「老爺子,你…你這話是……」國丈低聲道:「那杯毒酒又來了。」砰地一聲,傅元影竟爾滑倒在地,張嘴駭然,瓊武川輕聲道:「打開紙團。」傅元影大口喘息,勉強撐起身子,只見掌心裡有張字紙,已讓國丈揉成了一團,他慢慢將之展開,卻見到了一行字,見是:「天下第一大笑話」。傅元影顫聲道:「這……這是……」瓊武川道:「猜吧,天下第一大笑話是什麼?」傅元影臉色鐵青,慢慢將字條翻到背面,看到了一行字跡,見是:「皇后娘娘的兒子……」
「不姓朱」。可見,昔年瓊翊的死因就是當今瓊家面臨滅門的原因——皇后娘娘的兒子陳德福。瓊玉瑛十三歲入宮,不到一年就守了活寡(22卷第6章北極峰),可見入宮時間為武英十四年或十五年。寧不凡景泰二年十二歲,時年瓊玉瑛應該十五六歲左右。(姐弟戀啊!)瓊玉瑛度過了十多年的守寡歲月,遇上了其貌不揚的天才寧不凡,當然,這個時間也有可能更早,但相信不會早於景泰六年寧不凡出道。瓊寧戀的結果出現在二十四年前(陳德福二十四歲,傅元影的秘密守了二十四年),即景泰十八年左右。這裡回過頭來看瓊翊的罪名,「查南京宗人府少詹士瓊翊,於景泰十八年乙卯三月無故返京,懈怠政務,擅離宮守」。擅離宮守雖然不是什麼大罪名,但作為官宦世家的瓊翊來說,輕易也不應該犯這個罪。是什麼原因使瓊翊擅離宮守?因為貴為皇嫂的妹妹紅杏出牆,不但與人相戀,甚且生下了兒子。(總覺得這裡有些牽強,雖然只是皇嫂,但到底是先皇貴妃,怎麼可能瞞過他人耳目,生下兒子?聯繫後來瓊貴妃溜出皇宮,到華山迎接被寧不凡救出來的武英皇帝,帶回皇宮,事敗後帶著皇帝離開,在寧不凡的帶領下上了少林。看來,這個皇嫂很自由啊!)瓊翊偷偷回京,幫助妹妹處理兒子的事情,將嬰兒交由閩北陳家撫養。瓊氏兄妹的作為,瓊武川定然聽到風聲,對此會引致抄家滅族的事情,老爺子肯定竭力反對,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消滅證據,即除了那個嬰兒,那瓊貴妃紅杏出牆的醜聞,就死無對證了。瓊氏兄妹很了解父親的習性,自然不肯說出嬰兒的下落。由此,數年僵局,父子父女對抗,這也是為什麼瓊芳的記憶里有「小時候不只爹爹挨打,連姑姑也挨打,縱使是景泰皇爺的親嫂子,她也曾在家中給毒打過幾回,瓊芳聽過她的哭聲,那凄厲哭喊好生怕人,至今飛縈不去,猶在耳邊繚繞。」(18卷第8章舉案齊眉)。瓊武川一無所獲,沒想到消息卻走漏了,傳到了太后的耳中。於是,景泰二十八年,瓊翊從南京被召回,下了詔獄,被關了十幾天,太后親審宮中醜聞傳聞。瓊武川向為太后親信,自不願因小失大,得罪太后;太后並不喜歡武英這個兒子,何況又已經死了,也不想因為這種事情失去一個親信老臣。兩方面一拍即合,逼迫瓊翊說出瓊貴妃之子的下落。瓊翊眼見走投無路,進一步則滿門抄斬,退一步則外甥無辜慘死,避無可避,終於「心甘情願」一死以消滅禍患。深夜,瓊翊回家看望過女兒,來到家廟,祭拜過先祖後,高舉太后所賜御酒,從容喝下。背後,十歲的幼女失聲痛哭。那年,小瓊芳十歲。跟在後頭看到了整個過程。當年的小女孩什麼都不明白,爺爺總是騙她說,爹爹是病死的,長大後記憶中的片斷重現,卻看出了真相。「爺爺!你想要爹爹死掉!對不對?你告訴我!告訴我!」(17卷第7章如夢幻影)十四年後,長大的瓊芳拿起業火魔刀,魔刀圓了心中的夢,她終於醒悟,即使爺爺心中再悲傷,在那一刻,他盼望著自己的兒子死掉,只有瓊翊死了,當年那個秘密再也沒有其他人知道,瓊家也就度過了危難。可憐瓊翊就這麼死了,在父親的漠然中死了。「芳……芳兒,對不起……爹爹不是故意要死,對不起……芳兒……我的芳兒……」瓊翊留下了遺書託孤,讓傅元影照顧女兒。也叮囑傅,不能說出陳德福的身世。可憐寧不凡,堂堂天下第一,卻陷入了兒女情懷中。昔年與貴妃私通,當朝太師、東廠總管、前朝國丈,盡皆有所耳聞。結果不自覺地被人利用,成為復辟派的一員,牽涉入朝廷政爭無法自拔,眼見華山一派也將因自己覆滅,終於決定封劍退隱。「功在國家」,可笑,不凡心裡哪裡盼望這個?問題1,「功在國家」是武英皇帝題的。
劉敬見眾人臉上都有猜測的意思,當下將白綾展了開來,眾人只見白綾上滿是血跡,上頭卻有一人的題字,瓊國丈朗聲讀道:「功在國家,朱炎題。」伍定遠眉頭一皺,問道:「誰是朱炎?」楊肅觀低聲道:「這人的名字不能亂叫,他便是先皇武英帝的名字。」(第7卷第9章神劍如我)破舊白綾,滿是血跡,上有題字。寧不凡拿出白綾的時候,是在華山封劍歸隱之時,在這之前,武英皇帝已經被寧不凡接出了神機洞,「功在國家」,即為這個救駕之功,這個功勞等同於「奉天翊運推誠武臣」。問題2,陳德福是皇后的兒子,這個基本上已經屬於非常明顯的暗示了。第18卷第3章千里姻緣一線牽,陳德福闖進皇后的屋子,見到了正在洗澡的皇后,皇后的反應太過親熱、鎮定,估計皇帝此時突然出現都不可能如此鎮定,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親生兒子。寧瓊二人你情我願,相愛生子,沒什麼誰對不起誰的。瓊玉瑛迫於父親或其他種種壓力,守住皇帝寡嫂的位子不動搖,寧也無可奈何。寧不凡聽了「多少大事等著干」幾字,身體一顫,急急低下頭去,拱手道:「求總管放了我吧。二十年來,不凡始終效忠朝廷,已然鞠躬盡瘁。日後的事還請總管多多擔待了。」(第7卷第9章神劍如我)
寧為了瓊,牽涉入朝廷政爭,成為江充死敵,險些將華山滿門搭進,退隱後依舊為武英皇帝奔走,為情敵做到這個份上,的確可以算對得起她了。當然,寧瓊相戀,然而皇后的兒子是其他男人的,這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瓊貴為前朝貴妃,而且另外也心有所屬,要再勾搭上一個男人,這個可行性和可能性都不大。夜郎之眼推測是楊遠,應該指得是潛龍吧?潛龍名朱陽,也姓朱的。況且,找不到證據支持這兩個人有任何關係,孫小也沒有說過要讓陳繼承皇位的想法。
以上,引用貼吧 詠曇的瓊翊之死考。
第二個問題,瓊貴妃愛誰。
這幾乎沒有什麼懸念,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對一個有幾十個嬪妃的皇帝談不上什麼愛吧?就我看來他對正統是責任,而寧才是愛否則他不會和寧一起去隱居。當然你也可以說只是利用,我也舉不出更好的例子證偽。至於為什麼跑回去做皇后,還記得華山金盆洗手瓊國丈的出現嗎?逃不掉的,國丈爺不允許啊。
第三個問題,確實很榮幸又見到一個以最大的惡意來猜測楊的人,因為我也是,哈哈哈。
但這個問題上,楊確實儘力了。請注意楊當時說的是,儘力勸。我相信這一點上他確實是儘力了。顧的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所以你的那兩個猜想都不對,楊當時很吃驚,我估計他想起了盧雲,正道的兩位殉道者都死在他面前、都意圖阻止他的大佛國。
第四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比較那啥。
但就我的理解,楊某有些話不但說過還做過,應該指的不是太后,而是景泰、是當年的政變。對比而言,太后分量還是差點。
回到這個問題
楊我覺得是缺乏殺人動機的,客棧大掌柜他沒有必要去殺太后。他們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利益衝突的,正統幾乎沒有可能聽太后的,裙帶一條的威脅也不存在。楊在其中的作用我個人覺得類似三大案中的一貫作風,不參與不出手,任由正統在皇室問題上鬧,雙方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平衡,正統雖然傀儡但他們畢竟沒有撕破臉。
然後看正統,他有動機的,在盧雲偷聽的那一段中,正統其實是在唱雙簧,就口氣里描述出來的,他對太后的怨念不是一般的深。
那麼太后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是自然死亡還是死於陰謀?
其實還有意義嗎?想想楊老夫人,我覺得那是另一個太后,活著的太后
三達劍,自然是術宗的
當然隱約也會是勢宗的,但是它不會是氣宗,如果說盧雲練的是氣宗,那隻能說盧雲練的是正十七而不是三達劍,為什麼?因為三達劍的始祖天隱道人,不會內功,這就絕了三達劍是氣宗的可能。
至於勢宗與術宗,這個反倒難以界限清楚。為什麼呢?
勢宗本身就是術宗演化而來,不過就是勢宗的架子正而已。盧雲對戰林先生講的分明,勢宗的招式不見得多驚奇,只是招式渾圓,正到不能再正而已。
三達劍按說是不達標,智劍隱約就是獨孤九劍的變種,講就料敵機先,於招式本身而言並不要求太多,但是仁劍只是畫圓,蘇穎超對小伍上就說了,只要這圓畫的夠圓,這仁劍就是無敵的,蘇穎超畫的不夠圓所以成了輸先生,盧雲由方化圓,正到不能再正,所以成就這天下第一守招,按照這個理念,仁劍又是勢宗了,因為它不求內力,只求正,只求圓,這就是勢宗的界限了
所以,三達劍大抵是術宗,隱約帶著勢宗的影子,但是絕對不是氣宗1.因為皇后孩子是寧不凡的,他接走了,國丈要殺孩子,他不肯,就自殺了。
2愛
3顧老爺是被盧雲這傻逼一句正道矇騙了,激發了大慈大悲聖母情懷,非要和皇帝對著干,皇帝要泄憤,要報復,自己受了那麼多苦,掃地出門殺幾個人怎麼了,另外皇帝這麼做也是在測試群臣和楊肅觀對他到底怎麼樣。顧非要和皇帝對著干,想要彪炳青史,皇帝都退了一步了,他還是干講良心不講策略,又不會換位思考,中了盧雲的毒,被毒死了。而楊肅觀說儘力勸的意思就是他明面上是服從皇帝,不會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上跟皇帝對著干。也沒想到顧老爺中毒太深,如此執拗。顧的死對楊肅觀來說根本無關緊要,因為只要盧雲不回來,顧小姐只能嫁給他。一,我也不知道,大家都是在根據一些細枝末節腦補,不過應該跟瓊貴妃有關,至於怎麼相關的,應該是個大伏筆,而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或許奇特,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
二,瓊貴妃愛誰的問題太複雜了,我只能說,我不懂女人會怎麼想,所以,這個問題實在沒法回答你。
第三個問題可以回答一下,楊肅觀想不到顧會死,事實上,楊從心裡應該是希望顧能屈服的,補充一點,嚴重點說,逼死顧的人裡面要算楊一個。只是,顧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死亡,顧的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你說的兩種都不是。
第四個應該就是你說的那樣,有些事情楊不僅說過,也已經做過~~我跟你猜想是一致的。哦,剛剛還有個問題沒看到,問說太后是誰殺的,我是傾向於認為正統殺的。楊肅觀確實沒必要殺太后,他在考場上也是說的軟禁太后~~看你第三個問題的給出的選項,畢竟是小瞧了大掌柜的氣度。陰謀論畢竟是過家家。
前幾個問題,文中都有暗示,大家見解也差不多。我就說下最後一個問題,自己的一點見解。盧雲雖是氣宗,但我以為勇劍應該會被盧雲悟到。因為我看到印象很深的一段是《不識廬山真面目》這一章中:「知天命而畏天命,是君子成道的最後一關,一個人找到天命後,這一生便不會後悔了。從此便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成為大勇之人。」這應該也算是比較明顯的暗示了吧。最終盧雲應該是:「持劍芒,斬天罡」。三達劍不能單純的以為是哪個宗派,從文中我感覺智劍是術宗、仁劍是勢宗,這應該沒錯,最後勇劍應該是勢宗和氣宗合一。從名字就能感覺到,第三劍,必須是大勇之人才能使出,很可能這最後一招,只有一劍而已。三達劍並非那種苦練就能成的武學,最主要還是靠悟。而且一劍克制一劍:學了第一劍,可以剋制天下大部分武學,料敵先機,所以叫「智劍平八方」;悟出了第二劍,可以無視進攻,立於不敗之地,稱為「震音揚」,這樣豈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克制了第一劍?我估計使出了勇劍,那天罡都能斬,圓圈又有可不可?而且我估計,勇劍,必定會對楊才使的出來。對其他人,盧雲勇氣不夠。
3.皇帝不在楊的規矩管轄範圍之內,楊大也就只能和阿秀耍耍威風而已,結果還被阿秀給駁的一無是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英雄志》怒蒼山上秦仲海給盧雲兩個選擇時,盧雲的反應?
※很多寫手寫東西都會坑,可是為什麼孫曉寫英雄志都寫了那麼長了,就是不寫完呢?
※你最喜歡《英雄志》四個主角中的哪一個?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真的是後金庸時代最好的武俠小說嗎?
TAG:英雄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