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抗戰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國民黨到底是不是消極抗戰,GC黨積極抗戰,但是感覺事實與這個應該有些出入,所以請知道的人回答下,請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

-------------------------------------分割線,被你們逼的我改問題了------------------------------------

+—-+


共軍是打野,國軍是被壓的上單,歐洲是輔助,美國是adc,蘇聯是ap。最後團戰,ad和ap靠線上優勢起來拯救了世界。當然了,這是團隊遊戲,你不能說是誰一個人的功勞。

………………………………………………

好吧,題主問的是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那其實就是問上路怎麼樣,上路怎麼說,和對面上單打的主要是國軍,雖然人頭送了幾個,一塔也很快破了,但好在守住了上路高地,後來出肉也為團戰提供了前排和控,共軍呢,偶爾會來gk一下,騷擾一下對面補兵,拿拿助攻。大概就是這樣吧。


這還用問,當然是百分之百。

共軍主力也是國軍的一部分!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及 陸軍新編第四軍)

若要按黨派細分:

一個是中流砥柱,雖大部分洪水都放過去,但是材料純粹單一,動不動就自我提純一下,獨立自主靠幾萬人槍起步,弱小而頑強的屹立不倒,後方根據地遍地開花。加上山西閻老西、青海三馬等土包子,勉強可湊個三成功勞。

一個是防洪大堤,擋不住也不得不擋。雖然組成材料各異,年久失修,內耗不已,而且還四處決堤漏水,二號人物帶頭反水,但總算沒有完全崩潰。好歹有數百萬人槍,附帶各種拉外援的能力加成。綜合各種派系,功勞可佔七成。

以上是中國內部的分成。

至於全世界範圍的抗日功勞分成:

美佔7成(工業化軍火生產,團滅小日本海空軍主力和絕大部分的精銳陸軍師團,還給本土附送2顆核彈),

蘇佔1成(初期、後期短時間內讓小日本見識了什麼叫機械化協同,什麼叫大兵團平推),

中佔1成5(就算被佔了n多城市,就算內部有n多內耗,就算有n多人當漢奸,就是死扛著不gg),

英緬印、越、印尼、朝、韓等共占 半成。


國民黨沒有消極抗戰。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白崇禧

國民黨拖住日本熬到美蘇的全面勝利,實際上也就是活活耗死了日本。

在當時國民黨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以及國共兩黨實力上的差距,單純去比較抗戰貢獻毫無意義。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蔣中正


應該說從「九一八」開始,蔣的抗日意志就是堅決的。蔣之所以對日本侵略東北沒有明確反對,主要是因為蔣判斷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強大的物力正面與日本一戰(也可以說蔣低估了「人民戰爭」的力量),當然,蔣也對1937年前的長城抗戰等戰役提出了支持和褒獎。事實上,蔣在30年代早期就已經開始經營西南,從蔣日記可見,早在那時,蔣就已有一旦中日全面戰爭,便將西南作為大後方的想法。

此外,蔣壓制住了國民黨內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的聲音,堅持與汪偽政府鬥爭,聯合了包括共產黨在內的一切抗日力量。

蔣堅持了抗日持久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白崇禧語)。

蔣曾派齊焌赴瑞士聯繫反希特勒勢力。

二戰開始後,羅斯福政府實際上一直想參戰,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而無法說服國會。1941年11 月,美國放鬆對日制裁遭蔣反對,美國由是轉而對日強硬,日稱美國成蔣的傳聲筒,藉此空襲珍珠港,羅斯福終於找到了對日宣戰的理由。因此蔣的功績之一,是推動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和美國正式參戰。

聯合英美法蘇,反對德日意,由是爭取到了中國的五常席位。

當時,國共兩黨都是從全球角度考慮戰局的。第一,雙方都是堅決抗日,決不屈服;第二,雙方實際上都把勝利前景寄託於反法西斯陣營的全球勝利;第三,雙方都有保存實力以待時變、再行逐鹿問鼎的主意。

只要抗戰前途取決於反法西斯陣營的全球勝利,那麼中國戰場的地位,就取決於重慶政府的堅持到底。因此這裡的關鍵,還不在於「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戰果的孰大孰小,而在於國家主權體現者的態度。從國際法角度和世人的眼中,一國屬於哪個陣營,是由該國主權體現者的態度決定的,而不是由反對派和在野黨決定的。在國際上代表中國主權的是重慶政府,如果它像汪偽那樣投靠了日本,中國這個參戰國就屬於軸心國一方,而非反法西斯盟國一方了。如果重慶投降了,即便延安再抵抗,中國也難逃「日本勝則為其奴僕,日本敗則為其殉葬」的悲劇命運。甚至,延安的抵抗者後來即便推翻了重慶的附敵政府,都未必能改變這一點。然而如果反過來是延安投降了,只要重慶堅持抵抗,中國就仍然屬於盟國陣營,戰後仍會是「五強」之一。

當然,事實上重慶與延安都堅持抗日直到勝利,這是非常不易的。

國民黨將領在抗戰中犧牲的固然很多,但投降日寇、成為偽軍的也不少。國民黨降將多,說明這個長期執政的獨裁黨許多成員暮氣深重,鬥志遠不如當時作為新銳革命力量的共產黨。而這個鬥志差是對所有敵人,並非僅對日本人而言。

事實上,國民黨在抗戰中表現的鬥志還是遠遠超過其在內戰中的表現的。其主流派(即以蔣介石為代表的重慶政府)尤其如此。

與組織高度一元化的共產黨不同,所謂「國民黨」,當時是個多派系的龐雜複合體,在重慶眼裡,其某些派系之異己,比共產黨好不到哪裡。

從資料中不難發現,投降日本人的「國民黨將領」,基本上都是敵後的雜牌軍、故主失敗後無所依歸的東北軍、西北軍舊部、地方軍閥與豪強,有的是否國民黨員,尚未可知,稱為國民黨將領,實不如叫非共產黨將領更好。而重慶政府直接指揮的嫡系(即所謂中央軍),乃至大的國民黨派系如桂系、閻系等,都極少有將領降日的現象。即便像衡陽守將方先覺那樣力戰至絕境而被迫投降的,也只是作了戰俘,並未當「偽軍」。

抗戰中的雜牌軍、地頭蛇們,當然也有好樣的,但很多人的確是見風使舵,為國抗日固然消極,為蔣反共也不熱心。而蔣反共固然比他們積極,抗日更比他們堅決。正如中共也是抗日、反國民黨都很積極一樣。

所以,那種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說法,和共產黨「破壞抗戰,危害民國」的說法一樣,都是偏頗之論。

以上。


……動用70萬國民黨軍隊,發動了淞滬會戰。在會戰中,國民黨空軍炸毀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炸沉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國民黨陸軍為補充戰損,而五次發布動員令,超過半數團職以上高級將領以身殉國。

……淞滬會戰未能阻止日軍佔領上海,卻改變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戰略部署,還為上海資本向重慶轉移,贏得三個月的寶貴時間。

……李向陽和他的游擊隊是虛構的,真正讓日軍聞風喪膽的軍隊,是國民黨的委員長衛隊。這支軍隊使用德軍的裝備,甚至有德軍教官親手指導。

……在南京雨花台,委員長衛隊的兩個營,獨自阻擊日軍一個甲種師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一共只有六個甲種師團),平均每個士兵要堅守25米長的陣地,面對50名日軍精銳部隊的士兵,但勝利者依然是中國人。

……在影視作品中惡貫滿盈的張靈甫是抗戰英雄。在長沙會戰中,他率領敢死隊包抄小道,夜奪張古峰,為國民黨成功阻擊日軍,立下汗馬功勞。張靈甫還為抗戰丟了一條腿。

……在湖南常德保衛戰中,國民黨74軍57師的8000名官兵,阻擊10萬日軍15天之久,最後只剩有200人還能夠戰鬥。師長發出了74軍57師最後一封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各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74軍萬歲!

……在武漢上空爆發過持續時間僅次於不列顛空戰的武漢空戰。那場空戰中,國民黨空軍擊落日軍飛機78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

 要知道,偉大的中國衛國戰爭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戰爭之一!它並不是光靠小米加步槍,只用游擊戰、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就能打贏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團與敵人浴血奮戰,才打贏的!

  戰爭期間,國民黨陸軍有321萬1418名官兵壯烈犧牲,其中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國民黨空軍有6164名飛行員血灑長空,2468架戰機被擊落。國民黨海軍全軍覆沒,所有艦艇全部打光。


國軍確實主導了抗戰,共軍實力有限,當配角也是情理之中。

但國軍在正面戰場上打得一塌糊塗也是基本事實,尤其是豫湘桂戰役,湯恩伯數十萬大軍居然被一大群農民給繳了械,在這種事關民族存亡的戰爭中能夠逼得自己的同胞反水的,古往今來也就只有國民革命軍一家了吧。雖說中國遠征軍戰績卓著,但那是因為美國人指揮的結果。

再來說共軍,雖然不像教科書上吹噓的那樣神乎其神,但也絕不像現今的一些國粉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共軍在敵後的干擾和破壞,雖說對敵人的直接殺傷有限,但也嚴重限制了日本對佔領區的經濟開發,使得日方不得不冒著與西方列強撕破臉的危險,轉進東南亞掠奪當地的資源,所以才會引發最終導致日本戰敗的太平洋戰爭。

總的來說,國軍並沒有像教科書上說的那樣消極抗日,但也絕不像一些國粉所吹噓的那樣至關重要,如果非要說國民政府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那麼他們也是不合格的中流砥柱。


抗戰這事就是它乾的。


國民黨在中國抗戰正面戰場上起到了絕對性作用,沒有國民黨單憑漢陽造小米加步槍就能打敗日軍?共產黨打的是游擊戰,除了少數大的戰爭百團大戰之類的其他都是人國民黨打的,沒有國民黨沒有中國緬甸遠征軍軸心國會連成一片中國將淪陷,可是在現在的中國教科書上貶低國軍,封侯將軍事,戰士半死生,頭顱輕一擲,空有國殤名,因為政治,國民黨軍人的功績就抹被殺了,他們有錯嗎,拋投灑血為了國家到後來遠離大陸,連功績也被抹殺,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見將軍享太平!


謝邀

我的看法是無論是哪個勢力,對抗戰都是有貢獻的。

抗戰時期的KMT作為一個鬆散的政治團體是十分複雜的,派系問題導致其地位十分尷尬,

二戰後期甚至出現國內4個政治勢力分別對同盟國軸心國宣戰的「盛況」

【即:重慶和延安對軸心國宣戰,偽滿洲國和南京汪偽對同盟國宣戰】

常凱申的作用就是泥菩薩,如果他倒台了中國就沒有一個公認【不管是口頭上還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了

未完待續


一個詞

中流砥柱!


記得看過的指環王電影,半獸人軍隊無邊無際,隊形嚴正。精靈人類聯盟嚴陣以待,等待廝殺。幾個主角小分隊作戰,避開主戰場。半獸人軍隊和聯盟軍正面衝鋒,血肉橫飛,死傷無數。然後「歷史」只記住了幾個主角。。。。


tg宣稱殲滅日軍52萬,偽軍100萬(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未包含東北抗聯)。在能力範圍(非歷史專業)內進行了考證,參考美日資料,另外拿戰俘數,繳獲槍械數相對照,基本認為可信,即使有誇大也不會太離譜。

反觀國軍,何應欽號稱殲滅200餘萬日軍,後蔣經國修改為85萬。由於質疑聲主要針對共軍,所以對這個數字未及考證。但是已知的數據感覺就已經有些難以解釋:

繳獲槍支3萬,相比之下共軍到1944年底繳獲9萬。

俘獲戰俘2600人(含日軍家屬,慰安婦以及1939年以前八路軍轉送,也包括了遠征軍),相比之下共軍俘獲戰俘6200餘人,另有700餘人投誠(其中1000餘人加入共軍)。

從太平洋戰場,到華北,到後來的朝鮮戰爭,似乎只有國軍的數據比例與一般戰場規律不同。

我打算相信國軍的數據,找個時間深挖一下歷史找到合理的解釋。祝我好運吧。


連歷史書都沒看過還是不要來知乎提問了 好好讀完初中才是正道


抗日戰爭 國民黨軍隊死亡630萬人左右 紅軍4萬人左右 …… 我什麼都不想說了


正面抗敵,幾乎所有的大型抗戰全部是國軍在組織和禦敵,傷亡人數是共軍的無數倍


其他不做評論,建議都看看80後編劇出品的紀錄片 《生死地-淞滬抗戰紀實》 我不是國粉,但是每集都看得熱淚盈眶,正如裡面評論員說的,雖然指揮上有失誤,但是淞滬會戰失敗的重要原因還是裝備、人員素質和國力的巨大差距,但即使這樣,國軍還是用血肉之軀拖住了日本海陸空三軍長達三個月。。。光一個羅店爭奪戰的慘烈程度就不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絞肉機!


只知道kmt粉和tg粉喜歡換著花樣黑對方。


沒有國民黨的抵抗,日本打垮了中國全力北上或南下,戰事難料,即使盟軍贏了,中國也難逃一戰的命運


國民革命軍各系實力參差不齊。既有從1935年開始由德國顧問編練的德械中央軍,雲南省主席龍雲親訓的法械滇軍,也有裝備射程和威力均有限的川造7.92mm步槍的川軍,甚至還出現了800餘人的土木系步兵67師。戰鬥力的巨大差別導致正面戰場的戰果被片面歸結為所謂全體「國軍」。

1937—1939年,正面戰場的確可圈可點。經過十年國民經濟建設,以及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裝備並提陞官兵戰鬥素養,中央軍的戰鬥力答覆提升。雖然存在「人海」現象,但22次大規模會戰的確取得了一定戰果。甚至1939年進行了罕見的「冬季攻勢」反攻作戰。但總體上看,國民革命軍的優秀部隊依然是鳳毛麟角。抗戰初期服役人數激增至550萬,必然導致廣大部隊戰鬥力貧弱。甚至在1945年8月15日之前的兩周,日軍仍在福建、江西一帶進行著攻勢作戰。平均一天2—3座被國軍守衛的縣城被攻佔。

所以綜上所述,過分誇大正面戰場的國軍戰鬥力有以偏概全之嫌。對國軍內部不同類別軍隊的貢獻是不能以一概之的。


這玩意兒現在初中高中課本難道還沒說明白?


kmt主導抗戰,領導受國際承認的中國中央政府,kmt領袖蔣介石是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kmt前期確實消極,這個鍋蔣公是甩不掉的;中期kmt傷忘極慘重,承擔正面戰場的重任,不過打的很難看;後期抗戰勝利在即,打起來依舊是很難看。。

kmt前期雖有消極抗戰的嫌疑,也一直在同日軍接觸,但蔣公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所以至今讓是一個積極的評價。

所以kmt讓人感到消極抗戰的關鍵原因就是,仗打的太蠢了,從文夕大火到炸花園口,處處都讓人感到kmt高層的愚蠢。


共軍死了2個將軍,國民死了差不多300個!你想想!


1,拿學校歷史課本看法來說就是:正面戰場,與絕大多數日軍主力作戰,這是不容否認的。

2,我個人的看法:打的一塌糊塗,極其的爛,沒有理由的爛。莫名其妙的一潰千里,不知所然的放水放火,對方投降前的丟城失地。心疼那幾百萬的青年白白死在各種蠢貨軍官的愚蠢指揮下。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戰爭 | 蔣中正介石 | 抗日戰爭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