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與作者人品之間有關係嗎?如果有,那麼其關係是怎麼樣的?


我總傾向於覺得,作者對於作品是誠實的,即便這個誠實未必來自作者的主動或自發,但仍然蘊含在潛藏文本裡面。所以作品向我們展示了隱含作者的特點,沒辦法隱瞞。問題是,我們如何確定我們是了解作者的人品的呢?作者作為真實的人,很有可能對我們不是誠實的,無論表現的是好是壞。

我好像傾向於相信作品裡展現出來的作者,而對自己能夠了解作者的品行這件事不太有信心。


「你既學劍,就該知道學劍的人只要誠於劍,並不必誠於人。」


某個已經去世的大師。

我讀了他的自傳。

他跟家庭,關係不好,跟家裡人好久好久不見面。

他跟同學,關係不好,也是基本不見面。

他跟老師,不知道關係怎麼樣,反正是畢業後直到死就再也沒見面。

他跟同事……自傳後面的我就沒再看,猜出他是誰的請在評論區告訴我他跟同事關係如何。

我並不覺得他人品不好,不過人活一世,跟親友關係至此,說一個薄情不為過吧?

反正我讀書的時候,就看他講跟那些人的故事,到故事結尾往往就是

「自那以後,我們再沒見過面了……」

這種句子……


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

文學作品與作者人品之間有關係嗎?

如果有,那麼其關係是怎麼樣的?關係不大

下面詳細解答

文學作品,只是作者本身對世界認知的一種藝術表達。

人品則是從道德層面影響個人行為的社會表現。

好了,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初級的小說家,在小說里的語句都強烈表達了個人的價值傾向。稍微好一點的,則客觀描述,以主要角色說的話,表達價值取向。

更高級一點的,則客觀描述,讓讀者從描述的事實內,思考,從而尋找自身的價值取向。

但是有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任何一種敘述,只要敘述一旦開始,敘述的形式本身就決定了它的價值傾向。

人品,是道德傾向,不是價值傾向。

ok?所以文學作品的高度,不應該用道德去衡量。明白嗎?

人品與作品水平不符合的,就多得去了,我這裡也不一一概述。

毛姆、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大仲馬、白居易、金庸等等,一大堆。

另外補充一點,文學作品的創作者,其實跟知乎的大V很像的,我們在知乎這個平台上,看見的僅僅是這個ID大腦內靈光閃現的一面,而這個大腦背後的虛榮、貪念、性慾等亂七八糟的東西,誰會展現出來呀,懂嗎?表面上是知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神,其實現實中也不過是個俗貨,表面是個正氣凜然的警察,實際上現實中是個名利雙撈吃相難看的人,表面是個知乎高學歷高冷男神,實際上朋友圈裡不停地對著各種顏值高的女微友聊騷。

我們都只看見他們展示出來的最好的一面。人是複雜的動物。

但沒關係,我們看不見這些,我們給他們有質量的答案點贊就好了。

實在不懂,我畫了個最簡單的圖給你。

黃色部分就是我們感受到的,藍色就是他們沒有提及的。

錢鍾書先生早就說過了,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實際上判斷有關係也好,沒有關係也好,無論你選哪邊其實都可以舉出大量的事實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我比較願意相信的是,作品與人品的關係就像是愛情里的那些誓言一樣,當人們說出口的那一時那一刻——都是真心的。

「當我把誓言說完最後一句的時候,我願意給你一把刀,如果你把刀插進我的胸膛,剖開心來看一看,它會告訴你我說的是真的。」

文學作品也一樣,作家們完成的每一部作品,無疑都投入了大量的真情實感,其中也自然包括作者部分的道德品行和行為準則,有的人會沿著這些準則一路走下去,而有的人也許在合上書稿的一剎那,就已經開始背道而馳。

再強調一遍,我絲毫不懷疑作者們彼時的真心,我只是對「此時」沒有足夠的信心。

總而言之,文字可以偽裝,人心難以預料,人性不可琢磨。

以作品去窺人品,並不是太聰明的做法。


一個大廚做菜賊好吃。就是聽說個人衛生搞得不太好。雖然大廚沒有傳染疾病給你。他本人嘴上也歌頌衛生健康。就是壞毛病改不掉

問題來了。你吃不吃?

大多數人應該是兩眼一閉大嘴一張!

吃吃吃!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管他干不幹凈好吃就行!

誒呀我也知道地溝油不好可是這烤串賊香嘿反正吃不死我抵抗力好著呢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我沒有批評誰諷刺誰的意思。只是把事情弄得通俗點。這樣大家比較容易作出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

我的態度是不支持任何因人廢言的舉措。就是任何人不能強制別人因為作者的道德瑕疵而不看那作品。比如郭敬明抄襲。我會告訴身邊朋友,此人如何無恥抄襲。但如果他願意繼續看。我不能妨礙他的自由

但我內心希望,能有更多人接受道德良知的感召。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君子不飲盜泉嘛!有點道德潔癖蠻可愛

最後補充。要區分對待。某些作者私生活混亂不過是私德問題。就如同廚師忽略個人衛生一樣。屬於小節

某些作者滿腹草包,如同廚師以次充好。屬於欺詐消費者。問題嚴重。

作者剽竊對應的不是廚師而是小偷。我覺得當天下共責之


我覺得更多的是和性格趣味有關吧,文學作品和人品真……感覺關係不太大。

就比如寫「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公認人品巨差的宋之問,但光看他真摯的詩句又怎麼看得出來呢?

所以朱熹(好像是他發展孟子的理念)說的「知人論世」感覺反推不大靠譜了。

而且且不論作家,我們正常人在寫文章的時候也都是很善於隱藏自己的人品缺陷的,從小學開始,我們就歌頌高尚,批判卑鄙,如果有人堂而皇之歌頌卑鄙,那可能早就被小學老師「掰正」了,

但是曹丕小哥在《典論,論文》里也說過「文以氣為主」,每個作家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精神氣質和風格,但是沒說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品??

當然說到這對人品的涵蓋範圍又不好說了。

但是你看一些作家的作品,小說啊,但多數是散文,雜文,詩歌,更多時候能體會出作家的不同,這個時候他們會泄露出自己的一些價值觀啊,還有趣味之類的,但是同樣關於道德,素質層面的品格還是顯露不多滴。

比如看王小波的雜文,你就會發現他很愛抖機靈,崇拜智趣,鄙視庸俗。

看史鐵生呢,你會發現他整個人生態度都是柔中帶剛的,就像他寫的《晝信基督夜信佛》一樣,同樣對於文革,他不是批判他人,而是以信,望,愛來反思自己寬恕別人,這麼說感覺他好仙哦,但是我有時候就覺得他不太有立場,說了很多也沒有解決方案,唉,我太急功近利了。

還有紅衛兵始祖,那麼左的張承志,但在我還沒了解他生平的時候,讀他的《北方的河》,《黑駿馬》,真是滿滿地感動,覺得他是文藝憂傷的少年,結果……

還有一些前後風格變化很大的作家,或者在特定時期寫出違心之作的文人,那又該怎麼說呢,對吧,所以讀者們看作品,既要信作者,又不能全信,進得去,也要出得來。

要不然您如果讀了很多莫言小說,不還真以為他吃人,殺人啦,莫言就是屬於狡猾的那類,哈哈


我猜問題在於:確定一個作家的人品,有什麼用呢?

我們都不過是走在尋找真理的路上的人,大(作)家走在了前邊,我們路過時學習一下打個招呼獲得一點我們可以接受或拒絕的經驗然後繼續上路。

若單純是為了好奇,只要牢記「本質總是要表現為現象」就好。作品當然是作家的一部分,否則所有作家寫出來的作品就不可避免是「千篇一律」了,因為人就只有這麼複雜。

所有我們需要隱藏的秘密,佛經、聖經、刑法裡邊都寫得清清楚楚,剛好他們做的,都在刑法可控的範圍之外,大家罵罵也就罷了。他們還是照樣我行我素,我們照樣幻想能過上那樣的日子。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

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活著》中文版序言


有關,但因作者而異。有些作者痛恨自己,於是隱藏自己人格的缺陷,有些作者去喜歡撕裂自己,露出淋漓的胸膛給世人看。

所以涉及主觀判斷的作品要謹慎,涉及客觀事實的作品可暫且放心。

讀者和作者是雙向選擇的,價值觀以交集為主。


佐川一政,這個作家就很·····


會暴露一點吧,但是作品裡的環境和作者本人所面臨的環境有著天差地別,所以會出現一個作者在現實中展露的道德水平和才華等等,與他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那一面有著極大差異的情況。

當讀者因為某部文學作品而對作者感到崇拜,從而深究作者的人品時,往往會感到極為失望。

所以要分開看。

話說我記得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人品差到諾獎官方組織公開聲明,只是因為作品而頒獎,和他的所作所為沒有關係。

查了一下,是奈保爾,官方聲明:「我們評獎只看他的作品,不管他的人品。我們愛他的作品,但絕不跟他交朋友。」


段同學說的意思最簡潔。其他人說的有點複雜。

文學作品和作者人品有正相關的關係。

這裡的正相關是指同一個點,不能用悲天憫人和是否好色來對比,因為人是有多面性的。同時也不能將作者與作品主要角色來等同。

比如金庸寫的那麼多小說,每一個主角的性格特徵都不一樣,但幾乎每一本武俠小說都在宣揚俠之大者的理念和為社會營造一個較為積極的生存環境(小說里的武林=現實中的社會)的理念。《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表達的是金老爺子的處世態度和渴望的性情。作品裡表現的可能會是理想的狀態,但一定是作者所希望的。從作品整體的氣質來首,人與作品是統一的。不一樣的作品體現不一樣的統一點。

再比如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裡面很多淫穢的描寫,這並不表示作者本人一定非常好色(雖然有可能),唯一能說明的,是作者在作品中傳遞的對於那個時代人正統文化的反叛,這一點一定是和他本人的觀點相一致的。

好的文學作品宣揚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騙不了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賭徒惡棍;托爾斯泰私生活之荒淫無恥足以讓人瞠目結舌;海德格爾是納粹;太宰治……連我都不想說他了……奈保爾嘛,嫖娼小王子啊……格拉斯,他後來坦誠自己當過納粹……喬伊斯嘛,你看過他的情書,那是我見過的最淫蕩的文字。高爾基、郭沫若之流就更不用說了。


推薦閱讀:

TAG:寫作 | 文學 | 人文abc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