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新的新聞報道?留學生髮萬字長文數落父母 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最近在看This is us這個美劇,感覺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三觀,父母撫養子女就是在把自己的意志體現在兒女身上。

劇中的父親不忍女兒的哀求和眼神,總是在女兒不開心的時候帶著略顯肥胖的她去吃最愛的冰激凌,導致她愈加的肥胖。而劇中的母親則是對自己領養的三兒子倍加關心,呵護。

從而父母都略微忽略了大兒子渴望受到關注的需求,最後導致在第二季中大兒子嗑藥成癮。雖然在劇中母親解釋是因為大兒子不好相與,可是我覺得每個孩子的性格肯定是不一樣的,母親覺得是因為大兒子不如小兒子好相處,但這未必不是因為大兒子覺得一日日缺少關注,而採取其他的措施來獲取更多的關注的方式,這個可從大兒子第一季差點溺水生亡可以看出。

回到題目,王猛從小受到父母意志的「壓迫」,缺少獨立人格和生存技能,在社會上幾經沉浮後多次受傷,感覺到自己是因為從小被過分壓抑才成為今天這樣。

這樣的結果應該怪誰,我覺得首先是父母,最大的責任也在父母,父母強行把自己的意志壓在王猛身上,這樣的結果無非兩種,一是王猛一生唯唯諾諾,從不敢反抗父母的命令;另一則是過分的壓迫導致爆發。現實中的王猛則在脫離父母后長成了第二種。這樣的情況在我看來是意料之中,除非父母意識到了這麼多年來自己確實過分把自己意志體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麼王猛可能還能原諒。但是看文中雖然父母希望王猛回家,但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看完這篇文章真的對這個北大留學生的做法很氣憤

既然都活了30多歲了,人生的道理也該懂了,為什麼還要寫這種文章數落父母?

就那麼乾乾淨淨的把他們忘掉不好嗎?


看來他心理問題還是很嚴重吧。

自我救贖必要選擇寬恕生命中那些對你造成傷害的人。因為父母也是被他們的父母這樣對待的,他們能選擇的已經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給他的子女。

出國讀心理學的碩士需要不少錢, 他父母能支持他,想必也是很愛他的吧。


答主離異家庭長大,父母在答主6歲離婚,之後奶奶帶過、爸爸帶過、媽媽帶過,不誇張地說,如果要記恨,答主能舉出一百個不重樣的論據去證明自己對父母、對原生家庭嫌惡的合理性。

但真正到自己長大,入社會開始承擔各種責任後,越發理解社會人的各種無奈,對於父母、對於原生家庭也就恨不起來了。

套用一句《西部世界》里的台詞:

Some people choose to see the ugliness in this world, the disarray.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對於這則新聞,對於原生家庭這個話題,這是我目前的態度。

關於我爸,說幾則事實(盡量保持客觀):

1.有明顯但整體可控的暴力傾向,我媽是因為他動手打人才跟他離婚的。

2.作業、規則解釋過一次如果沒聽懂,會被冷嘲熱諷還會被打。

3.一次因為我弟弟考試成績不好,我爸去開家長會,因為被老師說了幾句,結果回家途中,他脾氣一上頭,就讓我弟中途下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路上,冬天零下5度的天氣),讓他在路燈下反省,不準回家。

4.每個月總有那麼十幾二十天會把自己的老母親或者老父親(沒錯,就是我爺爺和奶奶)氣得原地爆炸,吵架理由,基本都是頂撞和諷刺吧(比如諷刺爺爺愛看小說不務實,諷刺奶奶愛管事等等各種)。

5.持續20年以上靠父母養活。

6.負能量製造機,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編出一套邏輯合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總有刁民要害朕」的完整劇本。

7.三句話內必帶卧槽/你麻痹。

面對這樣的老父親,倒也不是感謝他,至今我還是不喜歡他。但客觀而言,確實是因為他,我才有了以下優勢:

小時候發誓一定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因此很努力地想掙脫這樣的家庭環境,不要成為經濟不獨立的個體,所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外漂泊了挺久的。

因為有個隨時會炸且具備暴力傾向的老父親,我比同齡人更能察覺到他人情緒上的變化,察言觀色和討好他人的能力很強。畢竟,小時候預判對一次爸爸的臉色,就可以少挨一次打;

因為有個習慣性不守諾言的老父親,從來不對任何人、任何事抱過高期待,因此在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幾乎沒有包袱感,比較佛系,別人覺得壓力巨大的項目,在我這做起來可能就沒那麼大壓力,成為了一名壓力型選手;

當然,也因為他的原因,我也兼具敏感、多疑、悲觀主義這些缺點。

再說我媽,其實她的槽點不多,但她過早地退出童年這一點造成的愛缺失,比以上任何問題都來的嚴重。

家庭幸福的人,應該無法體會媽媽在童年缺失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6-7歲的時候,基本不知道爸媽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經常以為自己看不到媽媽,是因為被媽媽拋棄了,而原因是自己不夠好。直到現在,看到那種和媽媽特別親近的場景,仍然會覺得非常羨慕並且陷入難過的情緒中。因為這塊體驗在我生命中永久缺失了。因為望眼欲穿地等著媽媽但長久母愛缺失的狀態,在很多場合,我都會毫無由來地以否定自我為第一思維。(了解抑鬱症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思維多可怕)

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基本也就和自信絕緣了。因為感受不到母愛的呵護,做事情也不敢果敢硬氣,因為沒有退路;直到現在,在部分問題上仍然洒脫不起來。在戀愛關係中,既渴望被愛,又害怕失去,大概也和童年時候的愛缺失有關。

可回看過去,我如何責怪我媽呢?她已經在她能力範圍內給了她能給的全部了。

也只能說有因必有果吧,原本我是很依戀媽媽的,但現在這種親密關係已經不復存在了,未來會不會有我不知道,但至少現在沒有。

必須承認的是,成長過程中缺失的東西,日後可能怎麼補都補不回來。

至於成長於破碎原生家庭的經歷,我想說的就是,一個從來沒見過家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對於安定、平淡是恐懼甚至不安的。因為不知道家應該是什麼樣,儘管憧憬,但大部分時候也只能葉公好龍式地保持著對家庭的渴望,一旦有親密關係的靠近,其實本能的是恐懼與排斥。

童年開始,基本上五年為一個周期,我的成長環境就會換。前面四年跟著奶奶,後面兩年跟著爸爸,最後六年跟著媽媽,整個成長過程,基本都是還沒完全熟悉環境,就被迫到一個新的環境,適應新的人、新的社會關係(繼父、繼母等以及新家庭的社交圈),這樣的經歷,讓我本能對社交非常排斥,因為童年過程中的社交通常不是主動自發,而是被迫的。

而為了換來理想的社交關係,童年的太多時候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不是出自本心,因此本能地覺得社交關係特別假。

BUT,這也不能否認,因為這些不樂意成熟的歷練,在處理人際關係、共情能力上,我確實優於大部分同齡人。但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有多討厭社交。

成長中經歷的任何事,都會不可逆地改變一個人,並構成這個人的性格碎片。

儘管我接觸的人、事有限,但我身邊的任何人,並沒有誰的原生家庭就是完美的。這一點,我想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背負著這樣那樣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各類不完美,還能儘力追求完美,我想這才是對於原生家庭該有的態度。

父母不是神,他們有缺點、弱點,甚至也有醜惡的嘴臉,接納這些可能會過的好一點。但如果童年的那些傷害不是出於本意,我想這些坎也沒那麼難過。


他說的這些事和問題,非常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家庭之中。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不要等到某一天孩子不理你了,才來問為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才3個回復。

至今記得,小學時候大晚上被我媽捆在樹上打,打累了她就回去了把我一個人留在外面很久很久才來帶我回去。農村半夜山裡的漆黑,那種恐懼這輩子都不會忘。

被罰跪在人來人往的路邊,還笑著跟過往人說,不聽話就該打不打不成才。只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同理的還有上高中時候,分數比上一次低了二十分鐘,開家長會的時候當著所有家長和學生的面扇了我幾巴掌,鼻血順著臉往下滴,其他同學給我遞紙被他搶過去丟掉,叫他們離我這個雜種遠一點。其實那次名次是年級第二。

高中都畢業了,不讓我出去工作,要去他們安排的地方做食品銷售。本來就不善言辭做銷售的額困難可想而知。在一次因為手機開震動而錯過了他的電話,到家就看到他們在走廊里等著,然後被扇了17耳光踹了4腳,倒在地上還補了兩腳,我媽就在旁邊抱著手看著什麼都不說。當時覺得可能是要被打死了吧。全身血印帶了幾個月才好。

就算是現在他們依然覺得把我養大是他們的仁慈和愛,他們供我吃穿把我養大我卻是個不回家的白眼狼。可能自己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吧。我不覺得他們對我有恩,只是他們歡愛後的副產品而已吧,不知道為什麼不喜歡還要強制性的生下來。打著字眼淚還是止不住,事情已經過去那麼多年。如果可以,寧可沒來過。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我覺得學這個專業也是原因之一


我最近也跟我的父母鬧得快要斷絕關係,所以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心裡很有感觸。

我懷孕後期的時候我媽媽堅持要我在娘家坐月子,而我遠嫁外地,怕婆家的月子做不好。而我堅持要回婆家做。僵持很久,我想,等我小孩能吃輔食之後,我就要把孩子交給婆婆帶,我們夫妻都會出去賺錢,能陪在我爸媽身邊的時間不多了,我妥協了,但是條件是必須和我媽簽一份月嫂合同。她們當時沒說不能簽,我認為是默認了。

產前因為還有工作,外加自己生病、處理大寶在幼兒園裡的事情、經常在去的路上突然忘記幹什麼想了半天無果又折回的事情時有發生,導致拖到生了孩子28天後才去打了兩份合同回來,但是這時候她們拒不簽字,我氣得沒去吃飯,然後他們沒再找我協商想怎麼處理,而是直接去找我先生,問我先生是不是跟我鬧矛盾了。簡直不知道他們的腦迴路,然後得到否定的答覆後,我媽到處宣揚她如何為我好把我留在娘家坐月子,不然不定婆家怎麼虐待我呢,還有我媽有多不容易,要照顧我還要幫忙照顧我大寶等等。我媽每次把對我一分的好誇成十分我沒意見,但是在對別人自誇的同時經常要踩我一腳——把我所有的缺點和不足到處宣揚,以證明我有多不懂事,她有多操心和不容易。類似「你媽也是為你好,你要懂事一些」的話從懷孕到坐月子見到我的左鄰右舍都會跟我說。

這些是自我決定在這邊坐月子就知道會有的情況,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初我才想去婆家坐月子。哪個婆婆會在兒媳面前跟同一屋病床上照顧的親屬毫不避諱,大談特談這個媳婦的缺點?我媽就會這樣對她的女兒我。哪個婆婆會讓兒媳在月子期間讓兒媳自己給大寶小寶洗頭洗澡和洗衣服?我媽就會這樣對她的女兒我。哪個婆婆會在兒媳剛出月子還沒滿42天就趕她出門?我媽就會這樣對她的女兒我。現在距生產也才不到兩個月,不到三十歲的我,頭都不能見風了,一到降溫天氣,我頭上必須帶著帽子,睡覺也是,不然一個頭感覺要裂開一樣。

對於外在的傷害我可以一忍再忍,但是心理的傷害我忍無可忍。家裡三個孩子,雖然都是宣稱一樣疼愛,但是還是有差別,而我是最不受待見的那個,雖然能理解,不怪他們,但是我依然從小就很自卑,因為自卑,做事縮手縮腳,不大方,還敏感。我媽媽只要能跟誰待一起超過15分鐘以上,就會開始聊家裡的事情,包括我姐存多少錢和我的各種缺點,而且每次說我的缺點從不避諱,甚至對方都明顯感覺到了我的不悅,想岔開話題又被我媽把話題拉回來了。就我的感覺而言,就像身上本來就有個傷口,因為是我媽媽,她清楚知道我的傷口在哪兒,然後看到個人,就把我拽過去,把傷口扒開,一個個給別人圍觀,看到別人散場了,把傷口甩還給我,讓我自己慢慢癒合,還沒癒合好,再有觀眾時,會再扒開我的傷口給別人圍觀,如此循環……


即使是父母,痛苦也不能互通。

在對心理學有一些了解之後,經常回顧過去的生活,可以說,成長中每一件事,都成為無處不在的影子,影響著我的為人處世,改變著人生軌跡。

有多少父母能承認,當時是我們沒有控制好情緒,是我沒有問清前因後果,是我忽視了你的感受,我不應該推卸責任,並為此認真地說一聲對不起?

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半個未來。

「以愛之名」,無論放在哪種關係中,都是一個危險自私的行為。

也許我的想法有問題,但我並不認為將一個生命,在無準備的前提下,帶到世界上是一種恩賜。

作為父母,你必須明白,除非這個孩子天生有心理缺陷,否則他未來的一切行為想法,你都要有不可否認的責任。

(題外話:我實在不能理解,窮到揭不開鍋還要生三個是一種什麼想法?)

題目中的這對父母,和生活中許多父母一樣,無論孩子多大,都把其當作不會思考沒有情緒的玩偶。

有極深刻的「歸屬性」和「上下級」觀念。

以及作為父母絕不會錯的「自尊心」。

有成就是自己的功勞,犯錯了是孩子不聽話。

即使哪裡不對出發點也是好的,孩子理解錯了是孩子不懂感恩。

到最後,在「承認」自己曾經做得「或許」有錯時,還是一種父母在上,你還小,知錯就改我們都原諒你的,「施捨」性道歉。

好像在哄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是個會獨立思考的大人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能讓一個在學習方面如此優秀(他的成就和行為證明了他不是個書獃子)的人做出與家中決絕的行為。

可以想像,他對父母的期望早已磨滅了。


如果有哪吒的本事,我也會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兩不相欠!


教育這種事,是真的千人千面,沒有規律和法則可以套用的,列舉參照法是真的流毒無窮,同樣的教學方法,用在這個孩子身上很合適,但是教另一個孩子起了反作用,這是很正常的,教育孩子不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商品,用一個iso國標檢測就可以,只要不是作姦犯科,你也不能說哪個孩子成功哪個孩子失敗,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潮最喜歡把財富地位作為衡量人生的標準,平安快樂的過完一生就代表著你碌碌無為。另外現在有一種思潮就是互相丟鍋,父母皆禍害和兒女討債鬼的想法都是不對的,父母孩子矛盾太深的時候,都要再學習一番道家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心理出現了問題,那麼掙再多錢,地位再高,到最後還是會一塌糊塗的。


我和他最大的區別就是我沒考上名校,一想到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就不寒而慄,我比他懦弱,我依舊向父母妥協,依舊每天忍著內心的痛苦向他們報平安,雖然從小到大都很順利。講道理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好像生活就是得妥協吧,不然能怎樣?沒有得抑鬱我已經很慶幸了


如何看待「北大留美學生萬字數落父母,12 年不歸拉黑父母 6 年」這一新聞?


家人有控制欲不假 但作為子女真的要懂得感恩 那是比成績優秀事業有成重要一萬倍的東西

說實話 國內家長有控制欲的應該不在少數 昨晚還聽說一個特誇張的:爸媽真的是相當優秀 無論兒子學到什麼級別他們都能幫到他 幫著兒子申請學校出國不說 畢業了還幫著在美國找工作,找到個他們心中理想的工作就各種想辦法「請」他去。。。兒子自從出國了以後從沒回過國 也不邀請父母去 遇到什麼事情就很自然地甩給父母

看到這種例子 我真是深切地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我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爸媽在我讀初中以後就不管我的學業了 但他家兒子不一樣 習慣了父母的這種給予 怎麼會懂得感恩?

我個人的經驗是溝通。當然很多父母不講道理,但我還是要溝通。溝通溝通再溝通,因為他們畢竟是愛你的,希望你過的好。而且要在平時不斷充實自己,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要變得無論你說什麼我都能還擊但又不失禮貌。實在不行,就行苦肉計:我是個獨立的人,我有我的思想,如果你們再這樣控制我左右我的決定的話,就會有可能失去我。。。

當然很多人其實早已習慣了父母無條件的給予,那說實話他們要控制你其實是他們付出後的回報。所以,你首先要獨立,然後才能有話語權。

再有就是,距離產生美。

說得有點亂,抱歉。


心理諮詢師能解決自己的心理障礙嗎?

同樣的答案,有各種可能。

第一種,利用專業知識,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癥結,並採取有效方式,獲得了健康。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學醫,是因為家人或者自己有類似問題,而尋求改變的。而且因此成為一代大師。

第二種,由於過度關注自己的心理癥結,過度研究病態心理,缺乏健康的對標,反而加重了自身的癥狀。我輔導別人的時候,側重於從積極的方向引導,效果比價好。

北大這位留學博士學了心理學,反而更加對父母仇恨,這說明走火入魔了。這也是傳統心理諮詢的尷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紅淺學和《能量決定命運》,這是心理幸福學的代表之作。

另外,根據個人經驗,這位留學生可能有潛在的重大疾病。

請關注我的專欄:

紅淺學雜壇zhuanlan.zhihu.com圖標


家根本不是講理的地方,無論是和父母還是配偶,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這位同學明顯只顧念書,把求學階段的種種不如意都歸咎於兒時的父母。等他真的成熟了進入社會或者自己有了孩子,他會發現父母才是唯一不會害他的人。

另外父母很好的撫養他成年,而他連贍養父母的義務也丟掉了,我已經沒法評論他了。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教師 | 父子關係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