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普遍會經歷低迷的時期嗎?

題主接觸佛學近一年。

自知很多看破紅塵的同修會積極地面對挫折,淡泊功名,做人生的贏家。

而題主時常處於他人看似冷漠的狀態。

對周圍許多事物提不起興趣,覺得學校許多活動成為自己時間管理上的障礙。

不在乎利益相關的事情,在別人爭取各種獎項時分外顯得自己毫無追求。

很多時候願意專註自己的事情,獨自安靜看書,做公益,外出拜訪寺廟。

目前在校內攻國學,越來越質疑生活的意義,甚至生起離群索居的念頭。

如非家中有父兄殷切的期望,估計題主已離校出家或到寺廟當義工。

如何是好?————————————————————————————————————題主現在情況有所好轉。會積極入世,感恩各位同修的見解。


你要分析一下為什麼你對生活中的一切不感興趣,這個不感興趣的原因是相當重要的。

一般來說,一位修行者如果看透了名利,對名利不感興趣是相當正常的事情。這時候名利對這位修行者而言是一種負擔,自然就想放下這種負擔,因為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其實按照資本社會的標準看待,一位有成就的修行者不可能是人生贏家的。不過對名利冷漠不代表對生活中其他事情也冷漠,只是把精力集中到了更有價值的地方而已。

但如果你因為追求不到名利而淡泊名利,那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


謝 @水晶燈 邀。

晚上開答。

……我是拖更的分割線……

我是答主,來填坑啦。

看了題主的問題題目和內容,我覺得答案其實很明顯了。

我們要善用自己的直覺。(這句話要劃重點,題主請用心體會)

題主在題目中對自己的描述是「低迷」。

而在問題補充中的描述是:

1.對周圍許多事物提不起興趣,覺得學校許多活動成為自己時間管理上的障礙。

2.不在乎利益相關的事情,在別人爭取各種獎項時分外顯得自己毫無追求。

3.很多時候願意專註自己的事情,獨自安靜看書,做公益,外出拜訪寺廟。

4.目前在校內攻國學,越來越質疑生活的意義,甚至生起離群索居的念頭。

5.如非家中有父兄殷切的期望,估計題主已離校出家或到寺廟當義工。

下面我來先上結論:

題主學佛一年,但尚未理解什麼是佛法。

誤把佛法當成了逃避紅塵之所。

這樣的狀態不是所有學佛人普遍經歷過的。但是卻可能是大多數loser經歷過的。

幸運的是,題主的直覺里,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勁。

我給題主的建議如下:

1.學業方面,建議題主在「不在乎利益相關的事情」的心態之下,先全力以赴完成一個小目標:

從今天開始,全部課程都拿到優秀(已經完結的不算)。

至於學校的活動,應該參加和必須參加的一定要參加。

真正的時間管理,絕對不是給你無限的時間,讓你隨便用,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最高效最科學的安排你的時間。

2.修行方面,鑒於我看到這個問題時,題主沒有提到任何學佛的具體信息,我就依靠自己的直覺給你提建議了。

首先,若有師父,請按令師尊的指點嚴格執行。

若暫無師父,可執行以下方案。

1.每天恭敬持誦觀世音菩薩或藥師如來聖號一千遍。

(重點是口念耳聽,心中念念分明)

2.每天持誦《十善業道經》一遍。

(重點是按照十善業的標準檢測自己的身口意,修正自己的身口意)

3.每天持誦《六祖法寶壇經》一遍。

(重點是……每一句都是重點)

4.每天持誦《普賢行願品》《華嚴經凈行品》各一遍。

(重點是……體會什麼叫做恆順眾生?自己的親人是不是眾生?如何做才是恆順眾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發善願,發清凈心?)

若時間不充裕不自由,可以從上述項目任選一項執行。

讀經的目的是了解佛法,也是要檢測自己的身口意,到底將佛法實踐得如何。

暫時就寫這麼多吧……


硬通貨才是硬道理……

先能養活了自己,再談別的……


謝謝邀請,謝謝信任

是的,末學有這麼個階段的。

不過覺得說低潮不太合適,由於價值觀的重塑,於眾生孜孜所求世間法,相較淡然與平和,不太去計較與計算而已。

與世界與自已和解了。

不是消極

不是消極

不是消極

形之於外,略現冷漠罷了,但心是饑渴的,想扼住真實。

於是勇猛精進,因為深知: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行事只問該不該做?做了沒有?盡心做沒?而於結果則愈加淡然,不掛心頭。

樂觀積極向上,這個階段完全正面,人見人愛。

既然知道非已所求,那自然要尋所求: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深心敬服,發大勇猛心

應該是第三階段了吧?

好象大致是這樣子,做的肯定是遠遠不夠,但方嚮應該沒錯。

四弘誓願,共勉!

希望有幫助


大多數修行人,接觸宗教後都會經歷這個過程,不是修得越來越好,而是越來越痴迷,越來越不像個人。這個過程中要麼找不到自己的道,十分的迷茫,要麼看了太多大師的開示被別人的道所迷惑,要麼跟打了雞血一樣瘋狂修鍊,最後修到殘修到死。

這只是一個小磨難而已,一般越痴迷,越迷茫,越糊塗,越痛苦,越不知方向,最終才能走得出這個困境,俗稱 開悟。


還有入魔期,微笑臉


會。

會覺得無比的孤獨,並且生活的一切毫無意義。

我覺得我一下子失去了所有。

其實是明白了我從未擁有過任何一樣(雖然道理是這樣,但過程讓我痛苦了很久)

想要學佛成就,必須直面孤寂,佛有智慧從中體會安樂。我只能從中感到痛苦。

我當時一直有一個疑惑,修行人,是如何解決「孤獨」這個問題的。


會的。

我就經歷過一段很痛苦的時期,大概3個月左右,因為以前的世界觀崩塌了,不痛苦是不可能的。但是當你熬過了這段,你會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和安慰,也會有一種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自信。佛陀說對生活真相的了知才是最大的安慰。

就算在最痛苦的時候我依然堅持每天讀巴利經藏,巴利經藏讀的多會有一種法喜會有一種力量,之前的那些痛苦會自然而然的消失~

題主說學國學也有這種感覺,我猜你學的是道家,可以學學儒家綜合一下。


去當義工嘛~

當一會兒,你就燃起對人生的意義了。

我去做過大概四個月。

第一個月,我就對很多事都充滿了興趣了。

第四個月我就再度出山了。

不過自己研究佛學國學,很容易偏見偏解,沒有上師的指導講解不太好。

我在做義工之前在壇城經歷過一年多上高中一般強度的佛學學習。

我師傅經典語錄「佛法是一種活法」

如果你不能把國學和佛學所學運用到生活中。

那麼你只是在樣子上學了學。

里子上你根本就沒學。

學了要習。

不過學得正知正解之後在習吧。

你現在的狀態,顯然是學錯學偏了。


大部分是。沒有遇到問題的人,不會想要尋找答案。

少部分不是。天生有些人就是愛真理。


是個人就會低迷,是個人就會有高有低。

你有辦法嗎,沒辦法。

我也沒辦法。

你想做的我已經做過了,

學了那麼多,去了那麼多地方,我學會了什麼,

我現在就學會「躺著,等它過去」。

對所有事情,我深感自己無能為力。也不止自己了,我感到所有人都無能為力。

因為都沒有個人在為力,行為是機緣程序控制的,思想是自然界大風刮出來的。

哪怕是頭腦里的掙扎,自我矛盾等等等,都是一種被設計好的東西。

有什麼辦法,除了看著,等著,沒其它招了。


題主問得好,炸出了好多大道理,可以拿出去出本心靈雞湯了。在下從曾經修行的體驗,對於佛教修行方法的理解,以及建議來說說。

題主不要覺得是自己有問題,沒有問題的。你這種現象太正常不過了,佛教修行入門前的糾結狀態罷了。我以前跟老師修止觀時比你現在狀態還糟糕,基本上是人非人的狀態。因此實踐了很多作死的修行方法。境界增長得很快,見識了很多神奇的現象,證實了很多佛經上的東西是確有其事。

我回到現實社會是因為禪宗老師故去了,現在跟著道家老師練道家功,慢慢慢慢就回來了。

首先說下佛教的宗旨,就是成佛。很簡單,很直接,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佛祖不會保佑你升官發財的,也不會保佑你做出奇冒泡的事情。

再要說一下佛教的功理。古時候大乘佛教功法入門一定是出世的,只有道教有入世功法。

多說一下,道教有兩種走法,一種是先入再出,出去就不回來了。還有一種和佛教一樣,先出後入,例如重陽祖師後的北全真。

佛教方法是先出去,再回來。佛祖就是這麼修成的。但是近幾年開始,佛教也有入世方法了,從哪來的呢?不知道。祖師是誰呢?功法有沒有傳承?能不能防險?我感覺是挺危險的。以前的輪子就是這種進進出出,一會有了一會沒了的理論,搞到後來都成佛了,開始轉法論了。現在佛也入世了,前兩天看到本《佛說婚姻經》,裡面還有招桃花姻緣的咒語,當時就震驚了。大師也都出來了,好多見過佛的,阿彌陀佛告訴他世界末日的,還有說自己是菩薩轉世的。雞湯文也不是張嘉佳的專利了,佛也說雞湯了。畢竟以前也見過佛說耶穌菩薩什麼經的,見怪不怪了。

佛教功理和功法一定是互相呼應的,經典和練法是統一的,沒有問題。這樣人意識上才不會矛盾,才不會出問題。(人在意識矛盾的時候很容易出偏)出世好修行,因為什麼都放下了,一心修鍊,進展很快。而且無論是道還是佛,有一些練法一定要出世才能修;有一些經典上的結論,出家人才能做出來。可能是出家人沒有父母子女的牽掛,沒有生存壓力吧。所以佛教主張先出後入,修好了再回來造福社會,進而成佛。因為佛經也說了,沒有誰是一個人成佛的。

佛經上很多論述都是出世的心法,很少有入世的,入世的都是說給高手聽的。所以看不懂,也很難指導生活。現代人修佛的問題就是看著出世的經典,做著人間的行為。學者們用著入世的觀點,解釋著出世的經典。第一是思維矛盾,第二是空中樓閣。所以很多學佛人在糾結,在彷徨。題主也是糾結於人間與佛教的矛盾。

佛教畢竟是宗教,成佛不是正常的人生道路,是解脫道。這裡給題主兩點建議。

1、如果機緣到了,得遇明師,那便出家。

2、如機緣未到,便回歸人間生活,孝順父母。佛經也說父母就是我們的佛。


要放得下,也要拿得起。

要獨處,也要獨處有度。

利益,利與益,去利取益。

對於活動、獎項、功名,有機會便爭取。我們在悟道的路上,也要生存,也要處世。佛反對的是我執、空執。你現在爭取這些,會決定以後你的話語的力量,你的話語力量影響著你幫助人走出煩惱障的水準。否則,人微了,言也輕了。

不要出家,尤其年輕的時候。佛只告訴了我們他修成了佛,揭示了佛法,但沒告訴我們他一路以來是如何達成的,三三兩兩的經歷根本不夠用。那還有什麼辦法去參悟佛經,靠在寺廟中一遍遍抄寫背誦佛經嗎?

實踐才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悟出佛法,實踐是檢驗佛法的唯一標準。

遇到快樂的和不快樂的,順利的和不順利的,我現在總會拿出四個字給自己看,——「紅塵煉心」

紅塵煉心之後,再附一句,「譬如臭泥中生長蓮花,只須採擷蓮花,不要沾取臭泥! (鳩摩羅什)」


謝邀!

情況很好!但你還遠遠不夠「低迷」,還在貪愛世間,關注別人的臉色。。。

學佛人至少要有一個階段的常住山林,連釋迦佛都在山林中苦修多年,你怎麼能不去呢?

複次智光。出家菩薩遠離喧鬧。住阿蘭若修攝其心。無量千歲以求佛道。三世如來離諸喧鬧寂然閑居。萬行增修證菩提果。緣覺聲聞一切賢聖。證得聖果亦復如是。其阿蘭若有十種德。能令證得三菩提果。

云何名為十種勝德。
一者 為得自在住阿蘭若。四威儀中不屬佗故。
二者 離我我所名阿蘭若。於樹下時無執著故。
三者 於卧具等無所愛著。由斯當卧四無畏床。
四者 阿蘭若處三毒微薄。離貪嗔痴所緣境故。
五者 樂阿蘭若修遠離行。不求人天五欲樂故。
六者 能舍喧鬧住閑寂處。修習佛道不惜軀命。
七者 愛樂寂靜離世言詞。棄捨凡愚無散亂故。
八者 世出世間一切事業易得成就。無障礙故。
九者 阿蘭若處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
十者 清凈如空以為舍宅。心無障礙得大智故。

智光當知。阿蘭若處有如是等無量功德。以是因緣。出家佛子誓捨身命不離山林。若為聽法供養病人師僧父母。出阿蘭若入聚落中。宜速還歸於蘭若處。若有因緣未得歸者。應作是想。今此聚落猶如山林。所得財物虛假如夢。若有所得不應貪著。如是佛子是摩訶薩。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智光汝等善諦聽 無煩惱人所住處
遠離喧鬧處寂靜 此是神仙所居處
三世菩薩求菩提 於蘭若中成正覺
緣覺聲聞諸聖眾 亦於此處證菩提
住阿蘭若獲十利 能令證得三乘果
自在遊行如師子 四威儀中無系縛
山林樹下聖所樂 無我我所名蘭若
衣服卧具無系著 坐四無畏師子座
離諸煩惱名蘭若 一切貪愛無所著
常居物外厭塵勞 不樂世間五欲樂
遠離憒鬧寂靜者 棄捨身命求佛道
能住寂靜無人聲 於諸散亂心不起
世出世間諸善業 心無障礙皆成就
由是蘭若為根本 能生百千諸三昧
以大空寂為虛室 行者身心無障礙
具足如是十勝利 是故眾聖常居止
智光汝等諸佛子 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夢中莫舍離 阿蘭若處菩提道
我滅度後發心者 而能住於蘭若處
不久當坐寶華王 證得法身常樂果

是真佛子,就帶上佛經去山林中坐著吧!十方如來都會加持你的。。。


謝邀。惶恐,我從未在知乎上回答過佛法方面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知道我學佛的人也是極少數,但點開題主的描述細看,跟我的情況很像。

同樣學習佛法一年半,同樣開始厭世,課餘時間一個人在宿舍喝茶焚香,抄經看書,甚至想大學畢業後就去做一輩子義工。

有次跟爸爸聊天,無意間說起我的想法「龍蝦和土豆都是食物,為何要有分別心?粗茶淡飯,布衣簡行又何嘗不可呢?」

爸爸沉默了良久說「但我指望著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我從未覺得他如此蒼老無助。

後來聽胡小林老師的講座,老師說佛法是世間法,並不是無為,而是該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

前面幾位回答的老師也提到,我們所想的隱居山林,是為了自己的私心,還是菩提心?人生雖如夢幻泡影,但成佛不是成羅漢,所謂大乘就是能渡眾生的馬車,既能渡眾生成佛,我一人做拉車的馬又何妨?

個人淺見拿出來分享,有不周的地方還望題主批評。


才學佛的大部分都會有你經歷的這樣一個時期,慢慢就好了。學佛是一輩子的事情,要規劃好怎樣學佛才能長長久久的學下去,慢慢把學佛融入自己的生活學習中,變成像自己每天要吃飯睡覺一樣必須的習慣。不拋棄不逃避生活,也不被生活逼迫,才是積極的求佛心態,也才能一直堅持下去。在生活中做好自己的角色,積極面對,在世間的得失碰撞中感悟佛法是最快的修行方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故。世間就是道場。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