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有沒有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是比較注重垃圾分類的,可我發現在大背景下,我的這點努力根本沒有。高中時候垃圾桶分可會收垃圾和不可回收。但是我仔細看了一下,裡面竟然是通著的,通著的,通著的。到了大學,雖然我扔垃圾是總是刻意想著去分類,但是一輛垃圾車收走所有垃圾我也是很無語。現在我的宿舍已經有四節廢電池了,好糾結要不要簡單地扔進垃圾桶,可貌似並沒有其他的辦法。在我農村的家裡也是,所有的垃圾都是簡單地堆放在一起,根本沒人在乎,環境髒亂差。中國為什麼不能實現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什麼時候中國才能樹立起全民環保意識。


沒錯,徒有其表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讓很多有心將垃圾分類的人感到很無奈。垃圾混裝混運讓有識之士將垃圾分類的努力成為徒勞。其實也不必苦惱,儘管無法對糟糕的基礎設施做什麼,但儘力宣傳垃圾分類意識也許更加有意義。基礎設施的提升短時間就可以做到,而讓更多的人具有垃圾分類的意識需要長期的努力。固然有很多人很在意垃圾分類,願意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這部分人還是佔少數。如果將目光上升到所有人的尺度,老百姓垃圾分類意識不足也是中國垃圾分類做的不好的一個原因。事實上中國很多年前就開始以北京,廣州等城市為試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但是效果並不明顯。表現就是在監督嚴格的情況下,垃圾分類的情況優於放鬆監管的情況。

這裡簡單的提下為什麼要將垃圾分類呢?簡單講,把混在一起的垃圾再分開,成本會很高,所以並不是可行的方案。那麼混在一起的垃圾最主要的下場就是焚燒或者填埋。焚燒的話需要很好的控制產生的污染物。填埋的話,垃圾並沒有消失,只是從地上轉移到地下,填埋場不夠了,又需要土地建設新的填埋場。而從源頭上將垃圾分類,垃圾經過回收和處理,又可以轉化為產品。這樣物質得到了循環利用,節省了資源的消耗。也避免了填埋和焚燒對環境和土地帶來的壓力。

關於垃圾分類,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里有很多條款。而當下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並不是垃圾分類。拿北京舉例子,2015年管理部門對城市固體垃圾管理制定的目標大致可以用433來概括,就是建設足夠的垃圾處理設施從而減少填埋的比例,做到40%焚燒,30%堆肥和30%填埋。

中國可以借鑒垃圾分類體系完善的國家,比如芬蘭(分類的垃圾占所有垃圾的比例超過40%)。社區里有分別裝生物質垃圾(Biowaste,果皮、廚餘垃圾等有機的垃圾),紙張,硬紙板,玻璃,金屬等的垃圾箱。而垃圾的運輸和處理是由專門的公司而非政府部門負責。據說將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交給私人的公司運營比政府部門負責更節省成本,效率更高。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像題主這樣關心垃圾分類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以後垃圾管理的基礎設施得到提高,整個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生態系統更多的讓企業加入進來,中國有一天也會建成完善的垃圾管理體系的。


推薦閱讀:

在韓國留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全球有哪些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學?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你們怎麼看待教育部長的言論「我們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規則公平,但它並不會帶來結果平等」?

TAG:教育 | 心理 | 環境保護 | 中國社會 | 垃圾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