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年輕氣盛》?

保羅·索倫蒂諾導演,基友看完沉默了好一會,「你覺得人生是什麼樣的?」


前面的答案大多數都是全方面的分析這部電影,我想我從一個細節入手吧,給看過這個電影的人寫點值得感同身受的東西。

-----------------------------------------------------------------------

(有劇透、慎入)

正如影片標題,我想這是部關於Youth的電影,也許翻譯成年輕氣盛是比較切題的,但不止這些,它還代表著青春的時光,奮鬥的精神,那些寶貴的情感。

保羅·索倫蒂諾導演像描繪一幅巨大畫作一樣,在無數的細節中表達同一個主題,一切看起來也是那麼的寧人信服,寧人回味。

比如在這個度假旅館裡有個戴眼鏡的做皮肉生意的年輕女孩,她就坐在大廳里等待他的潛在客戶,一次米克(Harvey Keitel飾演)回房間時,這個女孩略顯笨拙的挑逗了米克,期望能得到一單生意,但米克年老體衰早已有心無力,他還是停下想了一下,但最後還是走開了。影片末端,一天晚上米克去找了這個女孩了,但他只是想付錢讓這個女孩陪她走一走,走完第二天,這個女孩就離開了這個酒店,不再以此營生,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

要想知道答案需要我們看另一個細節。米克和費雷德(Michael Caine飾演)一直在討論一個他們年輕時一起追過的女孩——吉爾達·布萊克,費雷德認為米克一定是把吉爾達睡了,因此羨慕米克,並說道如果他能和吉爾達睡一晚,就是讓他付出20年生命也在所不惜。而米克說吉爾達不值得費雷德這麼做,因為他甚至都記不得他到底是睡過還是沒有睡過了。但影片的最後我們知道,米克一直記得吉爾達,但他確實沒有睡過吉爾達,而只是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在一個下午和吉爾達一起牽起手,在某個公園散過步。而米克不僅記得這些,而且對逐漸衰老的他來說這些就是他青春唯一的記憶了。

這也是最後老米克說的一番話最是隱藏含義,他苦心孤詣經營的劇本被無情拋棄後,他對費雷德說「又一段假期結束了,但他不能照常過日子,他要繼續謀劃他的下一部電影,因為只有情感(emotion)是我們的一切」,說完他步履堅定的從費雷德房間的陽台跳了下去。他用行動告訴了費雷德,我們雖然老了,但我們的情感卻一天都沒有老,而這個才是我們的一切。

所以我們能想到老米克付錢讓女孩陪她散步,應該是對青春的一種祭奠,同時他一定說對女孩說了些什麼,也許他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這個女孩在類似養老院的地方做皮肉生意,試想侍奉枯柴般的身體,女孩一定是備受折磨,而他在電影事業上又何嘗不是遭受同樣的折磨呢,自己激情無限,卻受「體制」這種老邁的軀體無情擺弄。這些折磨讓他麻木,讓他失去活力,逐漸老去。米克不想看到這個女孩再重蹈他的覆轍,所以勸她離開,也許讓她去尋找她的情感(emotion)吧。

而費雷德從影片開始就一直拒絕女王的皇家演出邀請,因為他要指揮的曲子是他寫給他的妻子的,而他的妻子現在已經早已失智,不能再演唱這首曲子,所以他拒絕指揮這首絕唱,以此逃避青春帶給他那些回憶。但當老米克從他房間陽台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受到了震動。當他從旅店醫生處了解到老米克一直在談論那個和吉爾達散步的下午時,他明白了我們老去,是因為我們拒絕接受新的東西,拒絕一切新鮮的血液,我們是任自己腐爛的罪魁禍首,因為不管如何,我們老去乾枯的身體下,那顆心永遠年輕。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咂的電影。

幾乎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包括導演、影星、球星、音樂家、攀岩家等等,都聚集在一處風光綺麗,近乎與世隔絕的度假酒店,泡澡、按摩、散步、曬太陽,以及,發獃。

和世界上最牛逼的一撥人一起泡澡,估計連屁都不敢放吧,怕冒出一個泡來,被音樂家嘲笑氣息沒控制好。

但比在泳池中放屁更尷尬的,其實是你可能還不懂得,什麼叫年輕。

【背負隱秘之愛的音樂家】

邁克爾·凱恩飾演的弗雷德是一名備受敬仰的著名音樂家。

女王派人來邀請他出席一場音樂會,擔當指揮。他兩次拒絕了這份邀請。人們,包括他的女兒萊娜都以為他這是一種倔強的頑固。

女兒一直對他抱有成見,認為自己的父親沒有給到她和母親足夠的愛,心裡只有音樂,且還向其他人表達愛意。在一次SPA養護中,女兒萊娜對著鏡頭訴說了幾分鐘自己對父親的「恨意」,邊說,邊淌著淚。

弗雷德聽完之後,沒有言語,只有沉默,掛著一副木訥的表情,眼神里儘是閱盡滄桑、滿含故事的深邃。

他並非沒有付出足夠的愛,而是,他內心其實背負著兩份隱藏的愛:他除了深愛著自己的妻子、萊娜的母親外,還始終忘不了和初戀吉爾達·布萊克的那份美好記憶;他還對曾經一起合作過的世界知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持有一種超越友誼的情感——她女兒提及他曾向一個男人表白,說的就是這位作曲家。

這其中,初戀對於他而言,早已經成為一種無法去實現的遺憾。儘管到了白髮蒼蒼的年紀,也還是會記得。而他自己的妻子,他所一起生活得最久的人,在他內心實際上是一直存在位置的:他咆哮著告訴女王派來的使者,自己不去參加音樂會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不喜歡那位歌手,而是在他心裡,能夠唱這首歌的人,永遠都只有他的妻子!

這一段令人動容。

這個一輩子與音樂纏繞最為緊密的男人,在遲暮之年,回望自己的人生之愛時,難免會流露出一絲傷感。但比這種情緒更為叫人動容的,是他內心一直背負著的隱秘之愛。他去拜訪斯特拉文斯基的墓地時所表現出的那種情感,那麼隱秘,又那麼明顯。

年輕時放浪不羈四處愛,直到歷經歲月洗禮,才會懂得:有些愛,可以顯露,而有些愛,需要隱藏——為了更深的愛。

【最終孤獨逝去的導演】

哈威·凱特爾飾演的導演米克,是拍攝過不少「偉大作品」的電影導演。

也是弗雷德的好友,兩人一起泡澡,一起散步,一起窺探他人打野戰。

重要的是,他們還一起愛著同一個人。

弗雷德念念不忘的初戀吉爾達·布萊克,也是米克念念不忘的戀人。甚至,他和吉爾達的關係要比弗雷德還親密。他用小時候學會騎自行車來形容他與吉爾達的那份情感,實在精妙。誰都知道,自行車一旦學會了,就一輩子都忘不了。

他對吉爾達一輩子忘不了。但對其他人則不一樣:他拍攝過許多電影,遇見過許多的女人,有被他捧紅的,有被他疏遠的,走過睡過,記住的沒幾個。

但他對一些人則始終念著舊情,他的御用女主角即使老了,也還是會被他當作女主角來創作作品。可惜的是,他的一腔熱情被對方一盆冷水澆滅了:不僅拒絕出演他的新電影,還用很刻薄的言語評價他,令他很傷心。

這樣一個被萬千影迷追捧,被諸多年輕學生圍繞,被許多女人投懷送抱的男人,最後卻只能摟著一個年輕妓女的腰,略帶緊張的走過人群,送走和他一起編寫劇本的年輕人,在幻境中看著自己曾創造過的角色,然後從酒店陽台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年輕時所經歷過的世面,無論奢華,還是風流,抑或風光,都沒能給他帶來足夠的心靈慰藉。年老之際,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那些虛名,而是一份陪伴,一份信任,一份帶有溫度的情感。

遺憾的是,這些都沒有,甚至連他一直以來對自己才華的自信,也遭受了打擊。他只好孤獨地逝去,以此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體面的句號。

年輕時候無論多瘋狂,一定要有一個能夠一生疼愛、信任,最好還能陪伴到老的人。

【那些憂傷而話少的人】

那個一臉憂鬱的年輕男子是一個演員,為了揣摩即將扮演的希特勒的角色而來到度假酒店休養。他總是在觀察,總是在思考,但卻總是找不到關鍵點。直到他剔掉頭髮,穿上希特勒式樣的服裝,憤怒地拍桌子,才讓他明白,原來他要找的不是憤怒,而是慾望。

那個按摩的時候不怎麼說話的年輕女子,其實很愛舞蹈。她常常在房間里翩翩起舞,然後在按摩房裡則沉默不語。但她那修長光滑的手是好看的,而她內心其實是壓抑的,只是,她知道最後都只是說:我沒什麼可說的。

那個連走路都要藉助呼吸機的胖子,是一名足球巨星(馬拉多納),他擁有著輝煌的曾經,即便是到了現在,也隨處可遇見找他簽名的球迷。但他現在身材走樣,行動緩慢,卻還能利落地踢起一個網球。

那個弗雷德的女兒萊娜,被男友拋棄,原因竟是她的床上功夫沒有給他帶來滿足。她很苦惱甚至憤怒,但在陪伴父親的過程中,漸漸又懂得了如何去面對。她遇到了一個攀岩家,看似呆板,眼神卻含著愛意。

還有好多這樣話不多的人在這個風光秀美的度假酒店打發著時光,他們多半都已年老,多半都曾牛逼,但在這裡,他們所追求的,只是一片安靜祥和。

他們不再躁動,只想內心平和,所有的年輕氣盛,都像躺在泳池裡的人們一樣,漂浮於水面上。

影片《年輕氣盛》的英文名叫《Youth》,看起來整部電影都將圍繞「年輕」這一主題展開,但奇妙的是,當你認真地端詳(電影的風景非常美啊,必須端詳!)完這部電影,你便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主題。

因為它所涉及的主題實在太多,且都不具備足夠撐起整部電影的佔比,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一樣,有著太多的枝幹:親情、友情、愛情、理想、婚姻、藝術、衰老、瘋狂的愛、火熱的性、捉摸不透的慾望、隱藏於心的恐懼、小心呵護的回憶......都有涉及,又都不可單獨而立。

也許,導演保羅·索倫蒂諾想要表達的,既不是要歌頌年輕,也不是要傷懷年輕,而僅僅是透過年輕以及不年輕的人們的一些細枝末節,來展現生活之一種。

就像弗雷德坐在一棵樹樁上,本來在為逝去的老友而傷感,但遠處一個跳傘的年輕人降落到地面時,嚷嚷著「這不是我應該降落的地方」,弗雷德突然就笑了,微微地笑了。

這正是年老者在看到年輕人犯蠢的時候所露出的那種笑容。

年輕就是這樣,充滿著不確定。

但話又說回來,無論年輕還是年老,誰又知道自己將來要降落到什麼地方?

這便是生活有意思之處。

PS: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謝絕轉載。首發於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happymuyi/20436992以及公眾號【木易的島】(muyidd2015),歡迎交流。


整部片子圍繞著度假村裡各色人等的小片段展開:指揮家和導演米克的人生回憶、他們兒女的婚姻、迷茫的演員、按摩的牙套小妹、行動遲緩的馬拉多納……情節看似散亂,但深入內里卻能體會到一個強有力的主線:年輕一切唾手可及,衰老時一起遙不可及:

Come, look. Now, listen. Do you see that mountain over there?

過來看。你看見那邊的山了嗎?

Yes. It looks very close.

看見了,它很近。

Exactly. This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young.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And thats the future.

沒錯,這是你年輕時看見的樣子。一切看上去都很近,那就是未來。

And now...And that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old.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s the past.

而現在那是你年邁時看見的樣子, 一切看上去都很遠。那就是過去。

而這種對比,無時無刻的在影片中貫穿著:

象徵青春的世界小姐與象徵衰老的指揮家擦肩而過。

衰老的軀體與充滿活力的fresh body形成鮮明的對比。

生活的悲劇也正在於此,青春短暫易逝,衰老卻漫長而無法避免。最終,死亡忠實的在終點等候著每個人。這部影片的主題深刻,看似零零散散的對話中充滿了哲理。雖然影片的畫風充滿陽光和瑞士美好的自然風光,可是言談之間卻忍不住淚流滿面。也許,導演正是想用這樣溫暖美好的自然,來襯托這水面之下的憂傷:

****************************************************************************

關於遙遠的過去

當人衰老的時候,過往的生活記憶會與我們漸行漸遠。正如指揮家對導演所說的那樣:

Im wondering what happens to your memory over time. I cant remember my family. I dont remember...Their faces or how they talked. Last night I was watching Lena while she was asleep. And I was thinking about all the thousands of little things ...That I done for her as her father. And I done them deliberately so that she would remember them ...When she grows up. But in time ...She wont remember a single thing.

我好奇記憶隨著時間都發生了什麼。我不記得我的家人了,我不記得他們的面容,他們的談吐。昨晚我在萊娜睡覺時看著她,我想著成千上萬個我以她父親身份,為她所做的小事情。我發現那些都是刻意而為,好讓她長大時能夠記得但最終她一樣都不會記得。

遺忘是一種選擇性告別,在靠近死亡的過程中,我們不斷丟棄那些不再重要的事情,為的是能夠抓住真正重要的東西。而這樣的東西,是:

*愛

指揮家退休之後不再指揮和作曲,在他看來,這是工作。而他在度假時,與朋友米克聊起的,是他們的初戀;是他對女兒的愛;當他一再拒絕女王的邀請時,我們才發現他對妻子真摯的愛:

The problem is that I composed the "Simple Songs" for my wife. And only she has ever performed them. And only she has recorded them. And as long as I live, she will be the only one to sing them. The problem is, dear sir ...My wife cant sing any more.

問題在於《簡頌》是我為我妻子創作的。只有她唱過,也只有她錄音過。只要我活著,就只有她能唱。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先生。我的妻子再也不能唱了。

甚至最後他去墓地看望斯特拉文斯基(同性戀人)時,表露出來更隱忍的愛:

而導演米克則對那些最後留在我們生命里的記憶做了更精妙的總結: TThe moment I learned to ride a bik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 still remember. The precise moment when I learned how to ride a bike. And this morning ...As if by magic ... remembered the moment right after ...

只有一件事我還記得。我學習騎自行車的確切時刻。然後今天早上,我神奇的記起了那一刻之後的事。

When you fell off?

你摔了下來?

How the fuck did you know?

你他媽怎麼知道?

Well, that happens to everybody. You learn something, youre happy and then ... you forget to brake.

這種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你學會了點就很開心,然後就忘了剎車。

匆匆的時間裡我們做過那麼多的事情,可到最後,記住的只有幾個精妙的片段。這樣的反思,不免會引出來我們應該怎樣度過青春這樣的話題。

****************************************************************************

關於青春

我們的青春應該怎樣度過,年老的時候才不會感到蹉跎?劇中各式各樣的年輕人給了我們答案。

*自由

指揮家的女兒婚姻觸礁,雖然剛開始有五雷轟頂的感覺,哭的天翻地覆,但很快就恢復了元氣,並最終感覺到一種解脫和自由的氣息:

Lets face it, Julian picked up the scent. Ive started to smell that too.

面對現實吧,現實就是朱力安選擇了感覺。我也開始跟著感覺走了。

What scent? - Scent of freedom.

什麼感覺 ?- 自由的感覺

*感知與體驗

片中給指揮家按摩的牙套小妹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角色。在小編看了,牙套小妹代表的是一種just do it ,no bebe的生活態度:

You understand everything with your hands, dont you?

你通過你的雙手 能了解一切,對嗎?

We can understand all sorts of things by touching. Who knows why people are so afraid of touching? Maybe its because they think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pleasure. Thats just another good reason for touching instead of talking.

通過觸摸我們能了解很多事。天知道為什麼人們如此害怕觸摸。或許是因為人們認為這和愉悅有關,這又是一個用觸摸替代談話的好理由。

Dont you like to talk?

你不喜歡談話嗎?

I never have anything to say.

我一直都沒什麼可說的。

P.S. 看到牙套小妹沒事就跳XBOX上的Just Dance覺得好親切,不過上面的舞是真心難啊。。。

*慾望與恐懼

在酒店裡尋找靈感的演員,一直彷徨,失意,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告訴他不要因為畏懼而躑躅不前,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會準備好:

When your son says: "Why werent you a father to me?"And you say:"I didnt think I was up to it." At that moment I understood some really important.

你兒子問你為什麼不對我盡父親之責。你說我想我那時還沒準備好。那一刻我明白了很重要的一點。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feels up to it. So there is no reason to worry.

全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而最終他通過嘗試也找到了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

I have to choose what is really worth telling. The Horror or Desire? And I chose the Desire. You made me see that I should not be wasting my time on the senselessness of Horror. I want to tell about your Desire, my Desire. So pure, so impossible, so immoral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我得選擇什麼是真的值得表達的。畏懼還是渴求?我選擇慾望。讓我明白我不該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畏懼上。我想表達你的渴求,我的渴求。那麼純粹,那麼不切實際,那麼背德。但沒關係 因為這樣我們才活得有意義。

而這所有的態度與故事,都傳到出一樣的思想,年輕就應該無所畏懼的嘗試、體驗,只有這樣當我們年老時才不會感覺蒼白。

*************************************************************************

簡單

整部影片中反覆提到指揮家的一首成名作Simple Song,直到最後指揮家去看望已經痴呆的妻子時我們才知道這首歌的來歷:

Children, dont know their parents ordeals. They must never know ...That you and I ...despite everything...Liked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a simple song.

孩子們不知道他們父母的坎坷經歷。他們一定從不知道,你和我,曾經不顧一切,將彼此看做一曲simple song.

最終整部影片以向女王演奏simple song 作為結束。(P.S. 這首原創歌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歌曲的題目,而演唱的女高音曹秀美是世界上備受矚目的女高音,也是亞洲第一花腔女高音。這部影片無論從畫面還是音樂製作都太精良了。)

正如這首貫穿整部劇的歌的歌名所揭示的那樣,年輕,要簡單的去生活,大膽去體驗。


,,,


致青春

青春是什麼?

是價值連城,或者一文不值。

在擁有者手裡,它似乎可有可無,那麼理所應當。

在失去的人眼前,它如夢似幻,無比珍貴,卻只能漸行漸遠。

青春是一切,或者,什麼也不是。

年輕的時候,總不覺得青春的好,十幾歲的好時候,卻喜歡懷念過去。

「我覺得自己老了」,是孩子氣的話。

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寫詩調笑少年老成,心裏面大概也是羨慕的。

忽然真的老了,青春一去不返,就開始悵然若失。

那種失去而無法挽回的無力感,年少時候不會懂,懂得了,也就不再年輕了。

於是,忽然間,青春變成了最好的東西。

是曾經的歡笑與哭泣,倏忽而過的砰然心動,心裡的暗戀,表白與親吻,漫天花火和皚皚白雪,寫的詩,唱的歌,信手而來的塗鴉,自言自語的呢喃。

是金黃色的歲月,沉浸在濃厚又細膩的情感中。

不知不覺,無聲無息。

在阿爾卑斯山下的療養院里,老人們,在索倫蒂諾的鏡頭中,開始談論青春。

這讓我想起那部同樣懷舊味道濃厚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只是,比起韋恩·安德森的天馬行空,索倫蒂諾的電影更加舒緩與平靜,更加去敘事化,也更加接近真實。

鏡頭裡,費里尼的影子常常一閃而過,他也是老去的人。

老人的視角似乎格外能捕捉到青春的可貴,形形色色的過客,平靜生活下流動的波濤洶湧,荒誕的,現實的,調笑的,悲傷的。

老人們遲緩的行動與語言掩蓋了一切。

內心對於青春的眷念,卻已經驚天動地。

電影的海報中,環球小姐完美的裸體佔據了大部分的位置,然而焦點卻聚集在老人的視線中。

漂亮的肉體,不過是青春的象徵,他們在斤斤計較著衰老,對青春的美好毫無招架之功。

年邁的音樂家與導演代表了面對老去的兩種不同態度。音樂家急著放棄一切,遠離世俗,心平氣和地接受理所應當的衰老;導演則是全不服老,與一幫年輕編劇操弄著他最後一部電影,他想證明,自己還可以在衰老前,以更好的姿態面對這個世界。

每一刻,在這些老人的眼裡,流動著的都是憐惜與珍貴,年輕的按摩師,年輕的環球小姐,年輕的妓女,他們似乎也有著心事和麻煩,但總歸擁有青春。年輕,就是沒有繞不過的艱難,一切的可能都還存在,而這種存在,對於老人,卻只是鏡花水月。

於是,僅僅只是一次言語的衝突,似乎一直開朗樂觀的導演的整個世界,便坍塌得支離破碎。

他的積極,他的樂觀,他的不服輸,不過是面對著殘酷歲月的一次無力反抗與自救,而當這一行動宣告失敗,他停止了自己的計劃,選擇了告別。

邁克凱恩扮演的音樂家似乎要順其自然得多,他坦然接受著衰老,拒絕了英國女王的邀請與授爵,他看見女兒失戀哭得天崩地裂,也明白終有一日,女兒會遇到新的人,也會把這段經歷付諸笑談。

只是因為她還年輕著,而他,也曾經年輕過。

年輕時候,不懂得珍惜,錯過的人,欠下的債,包括那個讓他耿耿於懷的夢中情人,他一度嘗試逃避,可是終歸變得坦然。坦然地面對愧疚,坦然地面對世俗,坦然地面對過往,也坦然地面對青春與衰老。

瑞士的雪山下,老人們在討論青春,而青春,就是外面的世界。

看見有人在資源站抱怨上當,以為是部有「啪啪啪」的情色電影,卻看到了一群無趣的老頭子。

真是要笑出聲來。

電影里思念青春的遲暮老人,熒幕前陷入沉思的中年,被海報所矇騙,在播放器前狂拉進度條尋找裸體的少年,分裂而又重合,這或許是電影無意所構建的另外一重人生現實。

一切都那麼自然,恰到分寸得,剛剛好。


終為一物,氣定神閑(原文發表在豆瓣電影)

衰老,永遠是生命中無法忽視的一部分。聲色犬馬下的浮光掠影,到了暮年卻又顯得不足一提。索倫蒂諾從《絕美之城》的羅馬恢弘城市中脫離出來,落定於靜謐的阿爾卑斯山的度假酒店中,來探討關乎生命、過去、未來、性、孤獨。索倫蒂諾用一部《年輕氣盛》傳達出了更寬廣的哲學思考,用其匠氣去堆砌出驚奇的影像來釋然對過去回憶的林林總總。

影片中每一個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被某些事情所牽絆,對痴呆妻子的懷念,對情感寄託的忠誠、對自我懷疑的堅持、乃至對愛情失敗的束縛。好在,所有的人物在影片結尾都從灰色陰霾中走了出來。這對於導演所想傳達出的主題恰好結合在一起,年輕氣盛之時多少還是需要一些對未來不顧一切的探索。影片中借米克之口說出了這麼一段台詞:」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that』s the future. And now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s the past.」,突然仿若被點醒一般,不念過去追逐未來這便是導演想從中傳達出的最為重要主題。

生活中所有人都在未來不確定中迷茫,又有很多人在經歷生活不如意後回頭看過去的幸福生活。悲喜的過程中總能從最為基本的生存矛盾下去尋找自我價值,艱難困苦的生活也罷,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罷,對於暮年之時的人們來說,過去的記憶模糊不清,那份對青春荷爾蒙刺激下的衝動和無知在隨時間推移後都將漸行漸遠。米克和弗雷德這幾十年的好友湊在阿爾卑斯山青草白雲下,因為一個女孩鬥嘴、打趣,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不也就是這樣對所有煩惱的不留念而坦然享受當下生活嗎?

不如意的生活往往讓人繞不開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心底里存在主義的價值觀讓懦弱的情緒無限放大。意識到情感不受控制,所有人都會像米克一樣選擇終結嗎?顯然不是,索倫蒂諾並沒有過分誇大米克的結束,平淡的動作,固定的鏡頭,從攝影中不難看出導演對其的不屑和冷漠。無論生活如何虧待了你,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對觸手可及的未來有著最正確的規劃。即便如米克所說:「情感就是一切」,情感打擊下的搖搖欲墜總不會永遠雨打風吹。米克選擇了恐懼,而弗雷德選擇了希望,孰是孰非對於電影導演沒有告訴我們太多,只是在影片結尾米克用手搭成了一個望遠鏡望著鏡頭,他是不是已經發現未來其實真的很近呢?

索倫蒂諾用義大利式的幽默去講故事,用特有美學的運鏡來掌握影片的風格,另其整部影片都凸顯出作者電影的獨特魅力。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講述的很多,導演對人物性格特點的塑造也趨於完美,敘事節奏上也比上一部《絕美之城》好了很多,但是總體看來影片不大氣,雖然描寫性表現的十分坦然,但卻無法挖掘出性對於加強影片整體敘事核心的作用。雖然影片的整體觀感舒適,可是正是這份舒適讓影片過於平淡,凸顯不齣電影所具有的獨特視角和故事上的感動。當然影片的攝影依舊可以拿來作為標杆,詩意的美學畫面也讓索倫蒂諾和馬力克有著十分相像的地方。故事上的匠心獨具和幾句台詞的畫龍點睛,整部片子倒也流露出導演對其電影文本上的自信。

大抵若是真到了垂暮之年,所有事情都不再是事了吧。

終為一物,氣定神閑 (年輕氣盛 影評)


徙影留痕兩渺漫, 如期老至豈相寬。

迷離睡醒猶餘夢, 料峭春回未減寒。

什麼時候會讓你覺得自己老了,突然記不起許多事情?懶得去追尋功名利祿?亦或是面對赤裸裸

的女伴沒有能力挺槍而上?

我認為都不是。當你發現許多事情來不及去完成,說是許多傷害過的人來不及去彌補時,你才

是真的老了。

【今早上,我狠狠地尿了一次——好久沒這麼開心過】

巴林傑和米克是一對老友,晚年逢盛世,日夕百無憂。到了這個年紀,這二人似乎只需在舒適

的酒店裡安享晚年。但二人卻是各有各的心事。米克想在退休前完成最後一部作品,給自己的

導演生涯做一個完美的謝幕;巴林傑不為名利所打動,即使是女王的邀請與封爵,也提不起他

絲毫的興趣。因為他懷著諸多的煩惱與愧疚。

可無論他們是置身世外還是悲天憫人,他們的共同點卻是一日不如一日的前列腺。

年少不知精貴,不難看出,二人在年輕時是何等的風流倜儻。但如今呢,金錢,名譽,美女,

恐怕都比不上一次一瀉千里來得痛快吧。

所以說,人的追求與滿足都是有階段性的。

米克一輩子都在編故事,他的人生不缺乏創造型的快樂。

不難想像在他的生命中,會有著形形色色的女子。

而他在創作中,也對各式各樣的女性形象進行了征服。

可最終呢?他記不得所有的過去,只記得「學會騎自行車」的場景。

是啊,就像騎車那樣,學會了,就一輩子忘不了。年輕時最美麗的感覺,流光豈能夠拋得掉?

巴林傑傷害過許多人,他的妻子,他的女兒……

年輕時,他手中舞動著的指揮棒如同鞭子一樣抽打著他妻子的心靈。

老了以後,他試圖為妻子保留他的《簡頌》以作為彌補。

但最終他還是發現這種做法是無比幼稚的。

做到無悔人生?呵,怎麼可能。

既然做不到。

那就讓我把年輕時為你寫的詩,再他媽的念一遍吧。

【我和所有偉大的歐美導演都合作過——但是我卻總是因為Q先生被人銘記】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人們會記住那些登上珠峰的人嗎?並不會,人們只會

記得這些人登上的是珠穆朗瑪峰。

演員吉米作品無數,但被人記得住的只有那個機器人「Q先生」。

他發現並不是他成就了這個角色,而是這個角色成就了他。

發財,成名,總是需要運氣的。好運讓特里成為了明星,他卻因為這次好運倍感委屈。他努力

地想要逃出認為對他固有的印象,但越是逃避,就越是孤獨。

孤獨到了深處,孤獨就成了盔甲。

這身盔甲如果脫不掉,他就永遠是那個機器人。

於是他渴望,他掙扎,他要通過周全的準備,用一次深入人心的表演脫掉這層盔甲。

的確,上帝總偏愛有準備的人。

但往往是你準備好了打開門,上帝卻給了你跳窗的機會。

吉米發現他之前一次並不上心的表演得到了一個小女孩的青睞。

所以說世事難料,道法自然。

反正永遠都不會準備好,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我想著我作為父親為她做過的千萬件小事,指望她長大後會記得——可是到頭來她一件都不記得】

如果復出總能得到回報。

如果為她做出的負出她總能感受到。

如果……

如果你對感情勝斤斤計較,你將始終覺得你收穫得感情缺斤少兩。

人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付出。

但誰在乎呢?

我付出,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快樂,這是我老了以後所能回憶的資本。

年少當射南山虎,白首不覓富民侯。

有可能錯過了,就來不及了。

【我也是左撇子——全世界人都知道】

很多人說梅西已經超越了馬拉多納,這對馬拉多納本人來說其實毫無意義,因為本是一位戰士

的他再也不能重新踏上綠茵場去證明自己了。

最恨不過英雄遲暮,最悲不過戰士發現自己老了。

片中的馬拉多納踢網球踢到腳腫,他想向自己證明他的風采,但又如何,他依舊需要隨身帶著

氧氣罐。

在聽到「左撇子」時,馬拉多納趕緊去插話。他怕人們都已經將他忘卻,但好在沒有。

好在在這「喜新」的世界裡,還流行著一股「念舊」的風潮。

其實馬拉多納不必悲傷,個人總是生活在時代下。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與時間賽跑註定是徒勞的,但你已經在屬於你的時間裡,跑贏了場上的那五名防守隊員。

【我沒什麼話說】

按摩女在影片中的形象十分引人注意,她或是在按摩,或是在跳舞。

按摩是在感受他人,跳舞是在感受自己。

而事實上,大多數的年輕人是與之相反的。人們更願意從流言蜚語中獲得信息和感悟,而忘了

怎樣親自去感受這個世界。

指尖划過皮膚,那是思想與現實的摩擦。跟著音樂搖擺,那是獨立思考的節奏。

年輕少不了盲目與熱血,但世界也需要那些冷靜的年輕人,那些不跟著指向標走向搖滾與流浪

的人。

他們不是在逃避,只是在等待。【你他媽到底看上她什麼了?—— 她在床上真的很厲害。】

人們總是願意給自己找很多借口,不想搭理的借口是去洗澡;玩起膩了的借口是不合適;沒錢

的借口是沒時間。

人們也總願意給自己諸多幻想,足球無關政治;堅持就是勝利;柏拉圖式的愛情。

或許愛情遠比我們想像得要簡單,只是它外部的華麗與神聖使它看起來無比複雜。

有的人耗盡精神鑽研其中,有的人遠觀卻不敢褻玩。

這並不存在孰對孰錯,只是希望從中得到的多,或是少。

有人之在乎身體上的碰撞,有人偏愛精神上的浪漫,更有人追求小子日過得幸福美滿……

可這簡單的東西是我們索取得來的嗎?恐怕不能。

彷彿一次長跑,有人快,有人慢;有人休息,有人放棄。

參與的人多了,前方就滿是關卡。

愛情就像是墳墓,每個人都奔向它。


另一種角度,裡面有幾個點值得揣摩

1、年輕導演之前貼過希特勒的面具,可最後一幕簡愛觀眾席下,他本來的面目卻在耳廓前明顯露出面具邊緣,這意味著什麼呢?他在扮演著誰?

2、極具衝突感的一幕就是,弗雷德將近十多年沒有去看過她心愛的妻子了,要去給她送花!可能大家都以為她早已亡故了,可是到墳前才發現那墓地不是他妻子的。轉一個鏡頭他很熟練地坐在了他妻子房間地單人沙發上,訴說著往事,妻子在望著窗外。故事已完,結局不是望著窗外的美妙妻子,而是不知何時死於窗戶旁,額頭低靠在玻璃窗上!

3、米克的最後一部電影拍完了嗎?他跳下去死了嗎?他在最後一幕用手比劃著望遠鏡或者攝像機意味著什麼呢?這部電影是獨立的電影還是劇中的電影呢?那些消失在草叢上的女演員們?那些火車駛過突然消失的編劇們?是諷刺悲劇呢還是隱藏歡樂呢!

4、那個僧人真的漂浮起來了嗎?那個給弗雷德按摩的女孩兒每天玩那個遊戲蘊含著什麼?那個每天坐在沙發中間臉色茫然無措的女妓她的生活和精神很貧瘠嗎?那個環球小姐真的很有才華又有顏值嗎!

我想答案應該是這樣的,那個在劇中出現的年齡最小的女孩兒,她說了一句貫穿劇中核心的台詞:「全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然後年輕導演扮成了希特勒和她相遇在路中央,那個笑容便是肯定。

所以說這句話印證了最後一幕,克米在弗雷德演完簡愛時做了個手勢,意味著這部電影拍完了。畢竟這樣才是向死而生嘛,並不會去滿腹遺憾地跳樓結束這一生,並不會永遠不演奏簡愛,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須侍奉。


如果生命是那種 —— 一腳踩進去才發現是個無底洞般的陷阱。那它也可以是個想像的世界,虛構的短篇,我們終其一生追求著的華麗的夢。

如果是這樣,誰也別擋著誰豪華漂亮地變老,這是唯一的選擇。

正片,一位隱退的音樂家——巴林哲和一位正在創作人生最後一部電影的劇作家——米克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家酒店度假,期間兩個老頭的所見構成了影片的視角。

老去的人生,子女瑣碎的生活,世人對自己的草率的看法……兩個老頭都用頗具觀賞性的眼光去看待。彷彿在回味一件跟本人有關的事,在回味一部自己的精華短篇。

整部電影全程無高能,卻有兩個極端:不愛看的全程尿點,愛看的全程淚點。

打個比方,如果把《Youth》以黑白默片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那麼喜歡這部電影的還是很喜歡,看不下去的根本不會有想去點開的想法。

而我,前80%伴著尿點,但憋住了!終於在後20%迎來了淚點。一陣守得雲開見月明的竊喜湧上心頭——沒白看。

在後面20%淚點的強作用力下,我又把進度條拖到了00:00,開始看第二遍。

內心風平浪靜,彷彿鏡頭暗下去時,反射在電腦熒幕上的,是我一張八十歲的臉。

這張臉也是風平浪靜的,它直面自己的老去。發現衰老,拒絕衰老,對抗衰老,接受衰老。

--衰老是對自己判刑,親自發現衰老是對自己的懲罰--

巴林哲和米克散步的時候,前列腺常成為他們討論的話題。

太不體面了!這麼有腔調的電影,這麼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怎麼能討論前列腺呢?

他們應該討論一些美與哲、善與惡的人生課題啊。光明正大一本正經的討論「你今天小便幾次?」「一次有幾滴?」這不是對偉大藝術家的諷刺嘛!

藝術家就應該活在夢裡,過沒有氣味的人生啊。

可是,這麼刻意的東西誰要看?老都老了啊,明明已經到了三句不離日常,五句不離健康的年紀了啊。

體魄從健壯走向虛弱;步伐從三步並兩步變成兩步拆三步;子女成家立業;開始被周圍的人叫爺爺;坐在山間樹樁上,自然變得比世界名模更有生命氣息……

一樁樁事件連鎖的出現,不用等到別人提醒,已經主動發現,是自己老了。所以巴林哲和米克聊聊前列腺,去找找看自己還有沒有尚未衰老地方啊。

巴林哲一面對女兒說「我這個年紀,恢復精神就是浪費時間。」

一面跟老朋友探討,找點兒沒變老的線索。比方說,我今天小便特別多啊,我還是很強壯的。

一旦衰老被確定,就像判上了刑,戳上了章,然後被擺放在傳送帶,終點是死亡,生命的列車棄自己而開。

--青春的擁有和失去,是股強烈的對比--

每隔二十分鐘左右,片頭給巴林哲按摩的女郎都會出現一次。除了第一次開場的按摩,剩下的片段里,都是在進行一個跳舞遊戲。

舞蹈動作由激烈到緩緩,象徵著青春的快節奏到老年平和緩慢的過渡。

按摩女郎似乎處在20歲左右的好年紀,帶著矯正牙套,期待牙套摘下的自己。青春正值當時,20歲啊,哪怕是23歲的同代人都會羨慕嫉妒的好年紀。

她就是youth,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輕。他們卻帶有難以形容的蒼老。

隨著時光流逝,總會漸漸明白,只有存在的東西才會消失,如城市,如愛情,如子女,如生命。那不會消失的會帶著靈魂永恆下去的,如樂曲,如電影,如詩篇,都是用生命長度去交換的。

從東邊地平線升起的太陽,划過高空落往西邊,每天周而復始的光景里,是你身上的什麼突然嘎嘣一聲死了?

-------

(還有些影評及扯淡文章,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溺水的大像,ID:drowningelephant)


在你年輕時看到的一切都很近,那是未來

當你老了,一切都變得遙遠,那是過去

2015年的最後一天,看完之後,想去尼泊爾藍毗尼學滑翔傘,想去學攀岩,想去滑雪;

「成長是污泥,愛情是不染。死亡是解脫,老去是懲罰。」

希望我這10年,把想做的事都做到再去談衰老吧。


佔個坑,等幾十年之後才能填。


2 most interesting movies I saw this weekend,it is not like a waste of life,just like you keep the time and whisper with your little dreams slowly and slowly.cherish the last time of life,even it will be long or short

never never say quit to your life


我很喜歡絕美之城

所以隔了很久之後才看年輕氣盛,我知道他們都是以老年人的視角,且都是事業有成,舉世矚目的人物。

之前有看到人評論說年輕氣盛是導演在模仿自己的上一部作品,絕美之城,相隔了這些日子之後,把絕美之城的感覺淡忘了些,才又找出這部片子看。

我覺得它們是不一樣的,但也有相同的地方,更準確說是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了同一個母題,導演也許執著於從暮年來反觀人生。

然而兩部片子我都沒看懂,只能感受到導演想傳遞出來的情緒,也許是我太年輕,很多的信息都無法很好的消化。

然而這樣以歷經滄桑的老年人視角拍攝的片子,我希望我能看到更多。

國內每年都產出很多校園青春片,青春雖然值得銘記在心,可以讓些許中年人從繁複的工作和生活中透出一口氣,至少在觀影的時候,找回些青春的氣息(當然大部分校園青春片連這點都做不到)。

然而對於像我這樣,仍然在校園中,正是時刻處於岔路口的年輕人來說,我更願意看這個視角的電影,在他們已經即將走完的一生中,在他們連父母的模樣都已經忘記的記憶里,最珍惜的又是什麼。

而我最喜歡片子里的台詞是

This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young.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And thats the future.

And that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old.

Every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 the past.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之後,一部名為《Youth》(《年輕氣盛》)的小文藝片開始在各大電影公眾號兇殘屠版。

慣例來看,這實在不是一部適合列入熱門討論的大路電影:沒有赫赫聲名的大牌陣容,主角是「看到他就想問候蝙蝠俠去哪兒了」的老管家邁克爾·凱恩,劇情的外在衝突不足,幾乎都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大(養)酒(老)店(院)里轉圜,導演索倫蒂諾繼承著費里尼以來的義大利電影的小眾傳統(他的上一部《絕美之城》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極致華麗但晦澀難懂),還有戛納電影節這種「入圍的都是沒人看的電影」的尷尬光環加持。

這部本應成為像大石君(鄙人)這種資深文藝少男裝X利器的小(眾)電影,卻意外地殺出重圍,甚至一度著實引起了一陣話題。譬如在b站,《年輕氣盛》都該有7、8個版本了,但那部最終在戛納摘下金棕櫚的《流浪的迪潘》,恩,根本都沒有投稿啊喂。

如此熱度的原因。無他,一圖勝千言。

海報中的姑娘身材妖嬈,凹凸有致,光是一個背影就攝魂奪魄了。這份性感讓人聯想起同樣來自義大利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莫妮卡·九億男人的夢·貝魯奇。當然啦,電影不是康師傅速食麵,海報上也不沒有配上「圖片與實物不符」的小字,所以,點開電影,我們看到了貨真價實的……

咳咳,關於海報的事,還是容後再議好啦。拋開這個奇怪的關注點,《年輕氣盛》擁有著強迫症導演調度下的盡善盡美的電影畫面;美不勝收的配樂(幾乎有些喧賓奪主,好幾次都想閉上眼睛聆聽);自然無斧鑿痕的敘事結構;怪誕離奇且哲思深蘊的各色人物……到目前為止,《年輕氣盛》我刷了五遍,是2015年私心最愛的電影。

我看到許多評論說,有些看不太懂這部電影。對此我還是有些詫異的——索倫蒂諾的上一部作品《絕美之城》,因為勇奪奧斯卡外語片桂冠聲名大振,一下引得諸多文藝青年趨之若鶩地看片,寫評,結果整個觀影過程卻如同異常華麗斑斕而冗長乏味的夢,文青們在裝x失敗之餘,不禁為索導貼上了「高深叵測,敬而遠之」的標籤,可能是帶了這樣的偏見,加之如前所述的「戛納入圍必小眾」的光環加持,以及劇情一以貫之地缺乏外在衝突的催化之下,文青們慌不迭地得出了「不好懂」這樣的結論。

切,小屁孩啊。

且讓資深文藝少年的大石君來捋一捋這部片子的脈絡吧。

故事的主線異常清晰,阿福老管家,啊不我是說一位音樂家,退休之後到瑞士的一家豪華酒店療養。與他作伴的是相交多年的導演朋友——導演的經歷構成本片最大的支線。這兩條線索互相交織,如青藤纏樹般地支撐起整部電影。

而且,我們可以隱隱看出,兩人之間互為呼應:導演百病纏身,垂垂老矣,一次就能尿4滴了,但是卻又雄心勃勃,糾集了一群年輕的編劇們創作他的「遺囑電影」,誓要拍出一部「情感、智慧、精神的終極遺作」。而音樂家呢,意興闌珊,遠離曾經熱愛的指揮棒,甚至不留餘地拒絕了女王的邀請,他也療養,體檢報告卻說他『像馬兒一樣強壯』,心靈的衰朽遠比肉體的老去更可怕。

這對老基友,便一路搭著伴,逗著趣,打著賭,穿梭在豪奢酒店的如畫風景和各色人群之間。電影中的有一個慣用的伎倆,套用文學上的辭彙可以稱之為『草蛇灰線』——通過一些過場鏡頭的蒙太奇,或者在主線情節發展中宕開一筆,再或者是人物對話的不經意提及,先讓人物出場,而後隨著情節的推進,這些人物開始一個蹦出來:妓女、僧侶、演員、退役足球明星、環球小姐、按摩姑娘、攀岩教練……他們說話,行動,影響主線,甚至其中有個小男孩,他第一次出場時正在練習音樂節的名曲《簡單樂章》,但是實際上呢,他練琴的聲音早在他出場前20分鐘便在電影里悠揚了。

好啦,如果說這部電影在敘事技巧上有什麼故弄玄虛的地方,也就這麼多了。這不是一部單一線性敘事的作品,他所著力描繪的是一副在風光如畫的阿爾卑斯山麓眾星拱月的群像。而且,其實早在標題里就已經完成了電影最大的劇透——『youth』,年輕,青春,正是統攝這幅看似不相關聯的浮世繪的文眼。甚至,導演在接受採訪時也要有意為之地強調:『影片講述了逝去的時光以及我們剩下的時光……』。這得是對觀眾的理解力多麼的不自信啊。

那,從整體來看,電影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不要再說看不懂了。同學們,這是一道送分題啊!

經過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這個故事了:

一對摯交老友,一個身體強壯,內心黯淡,一個病骨支離,壯心不已,相攜來到一座彷彿凝結了時光的豪奢療養院。他們一路穿過形形色色的人物:靦腆局促的妓女,默然以雙手感知情緒,熱愛舞蹈的按摩女孩,為了塑造新的角色以打破偏見的觀察眾人的演員,兒子出軌愛上一個三十歲的歌手,黯然神傷的女兒與攀岩教練煥發『第二春』,身材臃腫讓人聯想到馬拉多納的前足球明星,相對默然卻在野外偷歡的老夫妻,傳說中會飛的喇嘛,胸大有腦的環球小姐,簡·方達幾乎是本色出演的過氣老女星,年輕的編劇們……這些人,包括老基友自己,他們是被時光雕刻的群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印證著時間的力量。

結局,導演因為理想破滅而跳樓自殺,音樂家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反而獲得了內心的重生,接受英國女王的邀請,登上了樂團的指揮台。這不妨可以看做兩個原本各有缺陷的老頭完成了互補,導演雖死,但看起來音樂家繼承了他的壯志,於是他們完成了靈肉合一的攪基最高境界……啊不對,我是說,於是,他們引出了可能是導演精心掩藏於時光群像之下的終極密碼——

那啥啥。

先賣個關子好啦,若是終極主題這麼容易便被識破,那就不值錢了嘛。

那麼了解了上述其實就已經足夠了。至於電影里那些別有深意的情節,荒誕隱喻的人物,和綿長雋永的對話語意,理解與否,能理解多少,其實並不會對我們認識整部電影產生什麼影響。

懂了最好,不懂就不妨存在腦子裡,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那個場景便會自然而然地蹦出來了。

就像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被時間雕刻的切膚之痛,只有身受,才能感同。

開頭答應的,說回那張海報吧。其實海報也好,整部電影也好,這某種程度上算是歐洲電影的特色,對於性與裸露沒有特別的避諱,平常處之,這使得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重口』。

但是從藝術的眼光來看,兩個早就歷經滄桑,滿頭銀髮的老頭,遽然正面面對一個赤身裸體,乳浪臀波的環球小姐,那樣的畫面確堪玩味。

這部電影一直攢著一個懸念,那就是片名『年輕氣盛』,與影片所聚焦的行動滯緩,每日的必備功課是討論今天尿了幾滴的糟老頭子,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而海報似乎給了我們答案。

環球小姐的胴體,隱喻著妙不可言的年輕時光;身體上衰朽了的老頭與『年輕』的隱喻體的共浴,意味著,只要心中火苗不息,再老也照樣可以歆享年輕的春光。

或者這麼說:『未來的存在帶給人們自由,而自由則讓人感到年輕。……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年齡,只要能夠看到未來,就能獲得年輕。』

——對的,這又是那個咸吃蘿蔔淡操心,對於觀眾智商預估永遠在海拔線以下的導演的點破。他可真像我那個開卷考前還給人手一份按圖索驥的題庫的大學近代史老師啊。

——那麼,上述,同樣也是我藏著掖著的電影的終極密碼了。

真是又膚淺,又雞湯。

又暖心呢。


看完之後的感覺是:

每當你自覺已不再年輕,你都該去看看《年輕氣盛》。

這是一部可以看很多遍的電影。

清晨,兩個老頭在阿爾卑斯的度假旅館醒來。他們白髮蒼蒼,皮膚鬆弛,老年斑遍布整張臉,大腹便便。他們的人生即將到達終點。

同一時刻,年輕的女服務員們正在換衣服。更衣室里五顏六色的胸罩不是最大的看點,她們凹凸有致的身材更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這樣的對比自始至終貫穿《年輕氣盛》。

兩個老頭是本片的主角。

早就沒有了事業追求的指揮家、作曲家弗雷德卻收到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邀請為菲利普的生日演奏,然後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至於拒絕的原因,他沒有告訴女王的信使。

米克是導演,正在積極創作自己看來最重要的一部電影,他和一群年輕人在緊張地創作著劇本的結尾。那些深愛著對方卻又不自知,努力地創作著劇本的年輕人,讓米克覺得美好和感動。

兩個老頭偷窺另外一對老夫老妻在野外嘿嘿嘿

影片前面很多對話都很有趣,有趣的同時也埋下了伏筆。

兩個擁有60年友誼的老人,日常對話是這樣的。

弗雷德:今天你小便了么?

米克:嗯。

弗雷德:多少?

米克:2次,4滴。

弗雷德:我也差不多。

弗雷德:你還記得吉爾達么?

米克:那部電影?

弗雷德:不,那個我們都愛過的女孩。

米克:吉爾達·布萊克?你竟然還記得!那都是100年前的事了。

弗雷德:對我來說,彷彿就在昨天。我願意用20年換和她睡一晚。

米克:這想法太蠢了,她不值得你用20年來換,連1天也不值得。

弗雷德:你怎麼知道?你們睡過了?60年前你和我發誓你不會和她睡,因為你尊重我對她的愛。現在你卻改口了?

米克:我有件事不得不向你坦白……真正悲劇的是,我都不記得我是不是和她上過床了。

弗雷德:……

弗雷德:我很好奇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記憶究竟變成了什麼?我甚至記不起我的父母了,他們的臉,他們說話的方式,我都忘了。昨晚,莉娜(他女兒)睡著的時候我看著她的臉,想起了作為父親我為她做過的無數件小事,這些事都是我故意做的,為的就是讓她長大之後能夠記住。但是到最後,她什麼都不會記得。

米克:今天怎麼樣?

弗雷德:沒尿。

米克:我也是。

弗雷德:希望明天能有吧……

兩個人打賭,在餐廳里吃晚餐的一對老年夫妻是否會在吃晚飯的時候說話。弗雷德一直贏。

米克:為什麼你這麼確定他們不會說話?

弗雷德:我問了侍應,他告訴我了這其中的秘密。

米克:什麼?

弗雷德:我不告訴你。

米克:好吧,那我給侍應點錢,讓他告訴我。

弗雷德:不用了,我告訴你吧……他倆是啞巴。

米克:錢還我!

弗雷德的女兒莉娜被米克的兒子朱利安甩了。朱利安另覓新歡。

莉娜:為什麼我被甩?朱利安到底看上她什麼了?

弗雷德:我,我不知道原因。

莉娜:別這樣,你不會撒謊,你告訴我吧。你要是不告訴我,我就在這尖叫!

弗雷德:……

弗雷德:朱利安說,她床上功夫一流。

莉娜:……

莉娜:你何必告訴我這個!

電影中很多對話都耐人尋味,還有很多出彩的配角。

比如那個扮演機器人成名的男人,我只記得他叫Mr.Q。

Mr.Q對弗雷德說:我演過那麼多電影,和許多著名導演合作過,但唯一被人所記住的只有Mr.Q這個角色,每隔5分鐘總有人跑過來提醒我我演過Mr.Q……

而《鳥人》裡面那個因為birdman成名的演員,也執著地希望擺脫人們心中對他的固有印象。

Mr.Q稱之為「年輕時的草率」,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大紅大紫的機會?

因為選秀比賽走紅的歌手,因為艷照門被載入史冊的明星,因為整容被人扒皮的男模特,因為三級片大紅大紫後來要洗白的女明星……

多少人想要通過在這種方式成功,卻還不知道要排隊到何年何月才有這樣的好運氣呢。

除了Mr.Q,還有著名運動員馬拉多納(來自網路的猜測)

一直想漂浮起來的僧人

……以及環球小姐。

關於環球小姐,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極深。

兩個老頭在泡溫泉。

環球小姐全裸走到他們面前也下了水。二老水下的部分鏡頭並沒有表現,多半也猜到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弗雷德:她是誰?

米克:God

這時候有侍應對米克說,有客來訪。

米克:你沒看到我們正在享受人生的最後一抹春光么?

於是有了影片的這張海報。

而這也確實是米克人生的最後一抹春光。

人生的最後一刻,人到底會想什麼呢?一直照顧著他的那個人又會想什麼呢?

整部電影的隱喻都在米克討論的劇本里。

所有人包括米克都在討論劇本中主人公臨終之時的心情。

米克的助手們說:也許最後他想到的是遺憾,也許最後他想到的是愛,也許最後他想到的是子女,也許最後他想到的是最美好的回憶,也許最後他想到的是不想死。

而米克說:照顧他的人想到的是,因為他,自己的青春荒廢了。如此寶貴的時光,人生最珍貴的年輕時代,就這樣浪費在了別人的身上。

米克的想法,可能正來源於弗雷德和他妻子。因為年輕時代的弗雷德為了音樂、為了嘗試,忽略了家庭和子女,導致他的妻子的不幸。

而當米克因絕望而企圖自殺的關頭,他對弗雷德說:

情感就是我們的一切。

片名叫《年輕氣盛》,那麼年輕是什麼?

是鮮活的肉體。

給弗雷德按摩的是個帶牙套的小女孩。全片一直在有節奏地給她鏡頭,有時候是抽煙,有時候是跳舞。這是年輕人該乾的事。當小女孩的手臂和弗雷德的手臂放在一起對比時,極強烈的反差瞬間讓我覺得,年輕真好。

是一時衝動頭昏腦熱。

即使30多歲,朱利安也可以為了一個床上功夫更好的女人和老婆離婚。

是重新來過的機會。

米克已經年近80歲,還在為了拍電影而努力著。他已經捧紅了50多個女明星,還希望讓人生開啟新篇章。只要年輕氣盛,想做什麼都還有可能,做錯了完全可以重新來過。

不服老的人,讓還未老的人汗顏。受米克的影響,Mr.Q最終想通了,至少,自己還有選擇演繹新角色的機會。

他還年輕,在必須要面對的恐懼與渴望之間,他選擇了渴望。

而我們,又將如何選擇?


他喜歡她,就因為她床上功夫了得

這是一部遍地小金句,風景優美,音樂超贊,沒什麼情節,看似探討了很多問題,但又沒啥確定主張的……適合周末霧霾天在家看的電影。以下純劇透,慎入。

他們相愛了,但是他們自己還不知道。

編劇中一男一女已經相愛了,老編劇看出來,當事人卻還不自知。戀愛的獨特現象,戀愛中人對自己陷入戀愛這事甚至比旁人後知後覺。

成千上萬的事情,她不記得。

家人對孩子做很多很多事,以為孩子會記得,但長大後,卻未必記得。

床上的奇蹟。

安慰女兒,你的床上功夫好是當然的,因為你老爸我床上功夫就很好哇。

他喜歡她,是因為她床上功夫好。

老指揮家的女兒被老編劇兒子拋棄了,兒子帶來一個各方面看起來平平的姑娘,被追問到底為啥?兒子回答,並沒有什麼深刻複雜的原因,就因為她good in bed。

它適合初學者,不僅簡單,而且優美。

老指揮家告訴那個練琴的孩子,這首simple song,不僅簡單而且優美。

我的歌我活著的時候只有我妻子能唱。

有過那麼多女人,其實還是蠻愛老婆。

你做過很多,但他們只知道簡頌。

人們通常膚淺,就只知道公認出名的東西。

因為觸摸,我們能了解很多事。

按摩女用手感知老指揮家的情緒。

你年輕的時候,看什麼都近。

那就是將來。可老了以後看什麼都很遠,那是過去。

山頂上用望遠鏡看風景。

結尾?我們早晚會想到的。

她這輩子讀過的書不超過兩本,一本是她的自傳。

諷刺好萊塢知名女演員不讀書。

情感的作用也會被高估。

老指揮家說的。

你有學習嗎?還是只看真人秀?

知名演員諷刺環球小姐。

我欣賞你的諷刺,但濫用諷刺會適得其反。透露了挫敗感。

環球小姐反擊了知名演員,其實人們總是有偏見。美貌未必無腦。

全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

小女孩對知名演員說,他扮演的爸爸給過她啟發。

你蒙不了我,我知道你不會漂浮。老指揮家說,結果……

一瞬間想起了賈樟柯電影里的一些設置,有沒有?


佔個坑,剛寫完評論,非常喜歡,當然《絕美之城》我也愛的不得了,這部可看作《絕美之城》的姐妹篇。

提示:評論有跟電影情節相關的內容。

可能是今年看的最美的片子。鄉村之美,自然之美,年輕之美,盡收眼底。瑞士與世隔絕的鄉村,遠處的雪山,眼前的牛群,半人高的花草,配上一個並不緊湊的故事和兩個遲暮的老人,效果好的驚人。

以為是說青年,實際是說老年。退休的音樂家和專註拍女性電影的導演,兩個有著幾十年感情的朋友,相約一起去隱居度假,在鄉間漫步,回憶青春,說著各自認為好的事情。在外人看來,都是成功人士,只是在生老病死面前,所有人都是弱者,一旦皮膚日漸鬆弛,反應遲鈍,到了需要數著一天尿了幾次,一次尿了幾滴的時候,也就自覺發出感嘆:原來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老了而不自知。每天都在遺忘,也都在回憶,遺忘美好,回憶遺憾,可能連父母的樣子都記不起,卻對青春期心動的姑娘念念不忘。

要有對比,故事才能講下去,所以這樣一對基友,在對待衰老面前,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跟音樂家的冷漠,無欲無求相比,導演卻是滿滿的不服老。音樂家和女兒,導演和演員,一老一少,構成了片子的兩條主線,於是年輕氣盛和年老氣衰有了明顯的對比。

同樣面對婚姻問題,女兒可以放任自己,哭到浴缸塌了,房間淹了,只是哭完洗把臉,化個妝,穿上晚禮服,照樣可以光彩照人,重新開始。而音樂家即便還有那個心,也沒那個力,只能對著基友訴衷腸,獨自去想像睡了夢中情人的感受。

而另一邊,想要拍出一部偉大遺作的年邁導演,和想要創造一個偉大角色的年輕演員,同樣的困境,不同的結局。當演員意識到自己多年來飾演的角色都是因為恐懼而非渴望的時候,他有的是時間醒悟,有的是時間改變,當導演意識到自己多年來標榜的女性視覺導演這一稱號的荒唐後,他能做的並不多,唯有縱身一躍。年齡上的差距,在這種對比下,顯得太殘酷。

片子最棒的地方不在故事本身,在於講故事的方式。群戲大都透著孤獨感,獨戲又滿是和諧,幾場理應爆發衝突的高潮戲都透著冷靜和剋制,偏就是這種克制,能把人看哭。

鏈接:【電影推薦】年輕氣盛 - 電影窩 - 知乎專欄


看這部電影之前 跟家裡人談起 人在死的那一刻在想著什麼呢

我們笑笑 誰敢經歷呢

是啊 對於死亡 年老 都是一些好奇又恐懼的事

在遲暮之年 我們腦袋裡到底想的是什麼呢 我想現在的我們這樣的小年輕一定不能想像 或者是回味一生又或者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就像那幾位編故事的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電影結尾 人在最後一刻到底會說些什麼

我們借著電影中的好風光 緩慢的節奏 時不時出現的年輕肉體對比這電影中兩位老人的老去

什麼是Youth呢 大概就是我們眼中的世界吧 世界年輕依舊 而人們也依舊在老去


「I want to tell about your Desire ,my Desire,So pure,so impossible,so immoral…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這是一部在很多地方都沒看懂,但是看完卻發現自己淚流滿面的電影


真的太喜歡保羅索倫蒂諾的電影了!已經很久沒有喜歡過一個導演了。他的年輕氣盛和絕美之城其實都在討論著相同的主題,年輕、衰老和死亡,只不過絕美之城更側重於死亡。電影想要用故事打動人或許並不難,但想要用思想來打動人就不那麼容易。年輕氣盛比起絕美之城顯得更加的簡單,故事也更明顯但也因此缺少了絕美之城裡那種朦朧的神秘感。坦白的來說我並不能完全的去理解兩部電影所探索的世界,因為我還不夠衰老去理解它們。但在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和兩個主角達成某種共鳴,或許是因為那終將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一切,又或是因為我對死亡與衰老的旺盛無比的奇特好奇心在不斷得到滿足吧。這兩部電影的畫面,羅馬與阿爾卑斯山腳下,非常漂亮每一幀都可以截屏做壁紙。兩個主角同樣都是那種非常有氣質的藝術家老人形象,而且演技非常厲害,畢竟都是國寶級演員。總的來說,還是覺得絕美之城更勝一籌,儘管它會顯得更加晦澀一點。但如果是說觀影體驗那年輕氣盛絕對要比前一部好很多,畢竟故事會更清晰。歐洲電影總是感覺對故事並不太重視,他們會慢慢展開甚至拉長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然後加入很多思考並更仔細去描繪人物在這個故事中的反映,同樣關於衰老、死亡與愛情的還有哈內特的《愛》感覺也屬於這個範疇,也是很喜歡的一部經典。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電影,但因為自身原因是分三次看完的,可是沒有影響我對它的感受。

我想人的高潮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來自於身體,一種來自於精神,之所以說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電影,因為我在觀影之中精神達到了高潮。

我覺得非常神奇,最近我自身處在情感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把人攆碎了再重新拼,不知道是不是能這樣說,因此這部電影的出現,讓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渴望在哪裡。影片反覆強調的情感二字,也是我在整部電影里所感受到的全部東西,每一幀都有戲,沒有任何一個鏡頭多餘,整部電影的劇情節奏像聽一首絕妙的音樂一樣,它居然有一整套的主歌和副歌,看電影居然像在聽音樂,不得不說,這真是絕了。

我自己本身是個學音樂的,影片里的插曲,每分每秒都恰到好處,我簡直不能想像如此絕妙的結合是如何產生的,本電影中的音樂為劇情的情感做了一個推動和激發,以確保觀眾能產生切實的情感效果。最經典的音樂有兩段,第一段是片頭Fred 從夢中蘇醒坐到旁邊和Jimmy談話的那裡,全片這首曲子出現過三四次,每次都是一樣的情緒。第二段是Mick送走年輕人在草坪上看到自己一生的創作結晶,在其中一個角色說,這樣你就永遠不會忘記我,此處音樂和全片的高潮同時達到,我當下淚泣。

作為人,麻木不仁了這麼久,莫非不渴望情感,我感覺我非常非常明白Mick說的每句話的意思,情感就是一切,這樣才叫做活,我在Mick身上看到自己的意志,也在Fred身上看到自己的妥協,電影前面看了一個多小時,我總覺得深深觸動,可我卻無法形容這種觸動究竟是什麼,我確定我是被打動到最真實的東西,但在最後,我想起了那種種台詞和鏡頭,我明白了無非就是人最深沉真實的情感。

我們很多時候用愛來形容對另一個人不可言說的感覺,我們認為愛很神聖,然而此片卻告訴你,愛只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一部分,真實的感情絕不完美,可是無論發生任何,仍舊無法改變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我們因為對方的所作所為而感到憤怒,失望,痛苦,可是沒人能解釋,為什麼如此惡言相向,為什麼如此絕望情感依舊不生不滅,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承受對方施加的傷害和痛苦,卻還是和對方走完一輩子。我想這叫做真實,這是真正的人性,人們也總說,人性可恥,人會做許多骯髒不堪的事情,這只是一部分,而我們在真實的人性中,卻看到了最寶貴的情感,如俗語所說,無淤泥哪有蓮花,夢幻的感覺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可惜太多人不能明白。


說什麼年輕氣盛,到頭來都是一群自說自話的老人。然而,青年時的烙印會永久地刻在年老時每一條的皺紋里,永久地縈繞在模糊的記憶里。在衰老的軀體里,人以回憶來守衛最後的榮譽和尊嚴。

當人老了,除了一直陪伴著的半衰的身體,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呢?我一直以為整部影片充滿了虛無與消極,直到看到了最後《簡單樂章》的演奏。那些用脂粉都無法掩蓋的老態,瀰漫在每一個藝術者的臉上。他們用來抗衡衰老的是技藝。小提琴流暢的演奏,成熟順滑的音色,與一直貫穿整個影片的孩子的習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得到了精湛的技藝,以失去青澀和最初的感知為代價,以流逝的時光為代價。但獲得總是幸福的,影片盡結尾的時候,有一個對歌唱家紅唇的特寫,之後鏡頭轉向指揮家出神的觀望,又轉向遠在威尼斯的痴呆女歌唱家大張著的嘴。指揮家的妻子是無比熱愛歌唱的吧,或許因為歌唱帶給了她人生最初的幸福和一輩子的依戀、痛苦。或許她直到死也會保持著歌唱的姿態,因為一個動作就凝固了她一生的摯愛和追求。我想這是導演想要傳達出的希望。像肥胖的卡拉多納踢的網球,像喪妻的指揮家搓揉的糖紙,像過時的導演未成的遺作。多麼絕望的人生,偏偏還要有希望存在,於是他們在失敗中堅持,用活著的動態驅趕死亡帶來的麻木。 所以一切都沒有那麼壞,因為人的情緒戰勝了時間、世間、宇宙萬物的冷漠和麻木,情緒成為了主宰,成為了人活一世的證明。

我相信藝術是不朽的,是凌駕於政治之上的存在。它比一切都更有生命力,她滌盪滋養著每一代每一代的心靈。她可能被迫依附,但是絕不屈服,她終有著解放自己的一天。無可複製的愛情,不可忍受的摧折,他們都是不能再私密的個人體驗。然而他們終會有一天在忘我的刺激下鬆弛、懈怠、暴露。那些根本無法和人說起的壓力和苦難,只能和作品交流,只能和偉大的先輩的精神溝通。

影片讓人們尊重自己的渴望,不要從他人的判斷力尋找自己的倒影,這些都可以理解為是對於藝術的隱喻。藝術讓人發現自身,同時幫助一個人了解時代和他者。所以影片雖然從各各方向各各角度去解構藝術帶來的真實,卻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藝術曾經帶來的和將會帶來的無比的希望。她對人恐懼的緩解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人可以回望,可以說自己把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藝術,但是他絕不會後悔。他會愛會憐但絕不會憎惡。就像自殺的導演在他遺作結尾設計的台詞一樣,因為人的一生就在那裡,最好的年華和一生都在那裡。


這是我2017年看到的最棒的電影。

導演所展現的,我認為,是以指揮家弗雷德對女王的音樂會邀請的態度為主線,通過穿插描寫導演米克,演員Jimmy,及女兒萊納對於不同堅守的妥協,展現了各個人物光鮮下的困擾,最終導致弗雷德態度大轉彎的故事。取材,布景新穎,人物性格鮮明。不同故事線看似毫無關係,卻又相互牽扯。片尾還有一大碗著導演對於青春的雞湯。

贊同 @excelsior 的回答,我只是在此對影片背後人生道理進行下展開。

「我們年輕氣盛,堅信我們堅守的是正義,是真理。」

女兒萊納堅持自己所愛是忠貞的,堅持自己床上功夫很好。導演米克堅持自己的作品會載入史冊,堅信前女友是被自己捧紅,堅信自己應該被感謝。演員Jimmy堅信自己能夠演出超過Q先生的角色。指揮家弗雷德一定愛著自己的妻子。

每個人都樂此不疲地欺騙著自己:我老公因為床上功夫離開我一定是託辭,我所出演的其他角色都因為Q先生被蓋住了光芒,我這嘔心瀝血寫出的劇本一定能撼動電影史,我愛我的妻子一定勝過我的同性愛人...

我們忘掉那些遺憾和不開心,站在對自己有利的角度編幾個幌子,在別人面前照樣活得光鮮。這沒什麼見不得人,我們每個人都這麼做。事情的真相重要嗎?重要。可生活還要繼續,只要能夠產生自身的寬慰沒什麼大不了,這樣來看真相變不那麼重要了。

可至少每個人都在心力憔悴地作自己的英雄不是嗎?人生本無意義,你死了以後沒有人會記得你。影片中也有提及 (當弗雷德和米克說自己完全不記得自己父母的行為言語)。正是因此,找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放在周圍,並在自己周圍畫個隔絕世界的圈,不是很好嗎?

所謂「圈」,可以視為一種堅守,但事實上都是謊言。如同高牆一般,隨著時間的累積一磚一瓦地增加我們對一件事物的確信程度。對於導演,這種堅守就是對自己影片價值的認可;對於捧紅女星的貢獻;對於演奏家,便是用《simple song》與拒絕女王邀請作為對妻子的愛的彌補與鐵證。

《年輕氣盛》這部電影所希望向我們展現的,我認為更多的是不同人對於自己的高牆的態度以及這種對待事物的自我固執被外力推翻的一幕,延伸出我們每個人應存有的,對於青春的態度。

弗雷德去探望了自己的同性戀人

米克選了另一個女演員拍攝最後一幕

女兒萊納愛上了登山教練

每個人都看似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欺騙自己的方式

而最為鮮明的,是米克的例子

米可作為一個自尊心超強的老頭,欺騙弗雷德自己曾睡過吉爾達,以在朋友面前掩蓋自己只是和她牽過手的經歷。在與布蘭妮爭執過後,米克和新女演員在草坪上取景。他試圖回憶自己曾拍攝的五十多個女演員,卻發現自己能夠回憶起的,只是那麼一句台詞。

每個人都在重複相同的台詞,因為留存在米克腦中的唯一內容了,米克老了。這也使米克意識到歲月有可能欺騙了自己。或者說,自己利用歲月來欺騙了自己。到此時,米克自己也無法回憶起拍攝女星的細節,更無法堅守自身對於電影價值的定義。

米克的牆塌了,米克發現原來自己一輩子的堅守毫無意義。可米克也想通了:正是這些毫無意義的女角色,才使米克忙碌奔波一輩子,才使自己老後對青春有所回憶啊。米克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向這些自己腦中的幻象致敬,向自己的青春致敬。

如果說導演希望通過這部電影來講述什麼關於青春的活法,可能便是趁著年輕,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無故的恐懼上,去追求那些純粹的,不現實的,哪怕不道德的慾望,畢竟青春轉瞬即逝。這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導演為了反比,在此時用了和尚的例子。和尚所畫的圈從頭至尾都很清晰,沒有被影響。和尚在進入酒店以來從來沒和人交談過,他整天所坐的就是打坐。和尚追求內心的寧靜,換句話來說就是堅持堆砌自己與真實世界的高牆。也許在外人看起來這是故步自封,這是井底的青蛙在為自己添磚加瓦。人人都在嘲笑和尚就算天天打坐也飛不起來,嘲笑和尚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許和尚本身也很清楚自己飛不起來,可和尚並沒有選擇去妥協,畢竟牆磊得夠高後,自己就是整個世界了不是嗎?

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因為根本不存在正確的世界。

快去拍你的電影吧。


人生就像是從第一次用降落傘的人慌張地降落開始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將降落在何方。因此,年輕的人面對未來無需恐懼,沒有誰永遠都能準備好去接受從未遇到的一切;年老的人也不必遺憾,隨風而逝的降落傘落到哪裡都會生根發芽,長葉開花。

電影展示了這群在各自領域裡做到頂尖的人的生活,無關吃喝享受的生活,單純為情感的生活。就像弗雷德所說,情感被我們放大了。看到一篇影評說,看到電影里他們年老後能住在那麼美的地方,而自己卻不可能年老時住不到那樣的房子,感到一絲憂傷。看到這我笑了,他們真正富有的,恰恰不是環境不是房子不是設施,是內心吧。內心經歷一世幾十年的洗禮之後,哪怕住在茅草房裡,都是滿足的。或許老了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其實真正擁有的,只是一雙腳站在地上的面積;希望能夠擁有的,只是內心不再為瑣事所困,是溫柔的午後,清新的鳥鳴。

年輕時候看到的未來是很近的,彷彿伸手就可以觸及;但年老後,發現記憶越來越遠,不記得愛人的年紀,不記得童年的趣事,不記得父母的口頭禪。而那個曾經覺得很近的未來呢,是不是一樣也遠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演員通過眼睛觀察世間百態,音樂家通過耳朵聽盡自然萬物,按摩師通過手指感受風雨雷電。方法很多,你也一定有自己獨到而敏銳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美與丑,善與惡,感性與理性,束縛與自由,恐懼與從容,慾望與釋放。

年華會老去,遺憾會消逝;軀體會腐爛,聲名會褪色。請從容應對,感謝此生。


從電影名字《年輕氣盛》來看,似乎在講述關於年輕的話題,但事實上,導演偏偏選擇了從兩位老人的視角來緩慢的鋪陳開每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瑞士一個安靜的度假酒店,影片中優美的風景、安靜的環境、緩慢的節奏,似乎都與年輕和氣盛格格不入。但是,隨著影片的發展,你會發現,我們想像中的年輕已經成為了兩位老人記憶中的過去、眼中的風景、言語中的智慧。

這部影片有太多的落腳點可以切入,親情、友情、愛情、理想、婚姻、藝術、衰老、慾望……在這個度假村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流,他們在各自領域頗有成就,但他們又像普通人一般,各自帶著自己的故事聚集在這個小小的療養院里。所有這一切的情感、敘事都散落在影片中,看似毫無關聯卻又似乎都與「年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恰似一篇散文詩。

影片中富含哲理的對話比比皆是,其中,老米克在跳下酒店房間前的那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在苦心經營的劇本被多年的老友演員拋棄並受到其無情的貶低之後,米克對弗雷德說,他不能照常過日子,他要繼續謀劃他的下一部電影,「你說過,感情都是被誇大了的,那是扯淡。感情就是我們的一切。(you said emotions are over rated, but that』s bullshit, emotions areall we』ve got.) 」隨後在老友費雷德的注視下縱身一躍。乍一看,剛剛還說要籌划下一步電影,轉眼卻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看似矛盾的言語和舉動,都源自他那豐富的「感情」。

事實上,作為陪伴一生的老友,米克和弗雷德對於年老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看似冷靜理智的弗雷德始終想遠離世俗、拋開一切,而熱情的導演與年輕的編劇們一起,憧憬理想的實現。在看似南轅北轍的性格之下,卻有著對於吉爾達·布萊克(兩人都曾愛過的女孩)的共同回憶——那是他們關於年輕的共同記憶。

年輕是什麼?年輕就是富於情感,勇於表達。無論是弗雷德女兒萊娜婚姻觸礁後的痛苦,還是年輕演員吉米尋找靈感的焦躁,亦或是環球小姐的自信,他們的感情表達如此強烈和張揚,而在兩位老人眼裡,這些都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在經過曾經年輕歲月的磨礪之後,可以說,老人的情感世界早已波瀾不驚,也可以說,他們的情感反而愈加脆弱,脆弱得不敢觸碰那些曾經給他們帶來刻骨銘心的過去,比如弗雷德不願再指揮《Simple Song》,因為他的妻子不再能夠演唱;比如米克假裝不記得是否與吉爾達有過肌膚之親。

年輕還是不斷地嘗試和犯錯。萊納終於克服恐懼嘗試了攀岩、吉米終於找到自己所要表達的是慾望而非恐懼、跳傘的年輕人降落到了目標之外的地方。這些失敗挫折和嘗試都在創造關於年輕的記憶,而當年老時,曾經刻意而為的片段又成為了想不起來的過去。就像弗雷德說的:「我好奇記憶隨著時間都發生了什麼(I』m wondering what happens to your memory over time)。」

所以,年輕和衰老都是過程,不是結果,不必刻意記住過去,也不用憧憬未來,就讓當下發生的影響當下,人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就悄悄地變老了;我們還沒準備好,一切就按照上帝的意願發生了。所以,「全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沒什麼好擔心的(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feels up to it. So there is no reason toworry)。」

《年輕氣盛》整部影片充滿了大量美好的瑞士自然風光,並不時穿插進黑色幽默的橋段,然而,在溫暖陽光和戲謔之下,卻蘊藏著淡淡的憂傷,認真品味會讓你淚流滿面。這種憂傷,就像是「廉頗老矣」的馬拉多納運用足球中的顛球技術顛著落在球場上的一顆網球,直到把腳踢腫,就像他尷尬加入「左撇子」的話題害怕人們早已將他遺忘。

天真歲月,青春荒唐,不負曾經,善待此生。


(有劇透)

電影看了第一遍,我來初步寫一點觀影感受。有了太多的輸入,試著給出點真實的輸出。

非常喜歡這部片子,以至於並不捨得一下子看完,而是覺得在最佳的觀影狀態的時候才打開,然後一點點的看。

首先有印象的就是音樂家對妻子的這份感情。我未能解讀到他對她深沉的愛意。從對初戀的懷念,到女兒的控訴,我一直認為愛意並不是存在於美好的心動,而是沉澱下來的陪伴。妻子陪伴了他一聲,所以遲暮之年,這成了一份愛意。拒絕女王的邀請,真的是發自於那種濃切的眷戀么?未必。但是要給自己內心留一些令自己認為是珍貴的東西。所以在女王二邀將拒絕理由脫口而出的時候,女兒留下了眼淚,但是他也亦是淡然。然而這能改變什麼呢?這只是一種意識上的對自己感情的認可,妻子已經不在了(雖然電影結尾表示並非如此),但是妻子的確是隱忍和包容著過完了一生。所以可能年輕的時候體會意識不到,但是等到年老了才意識到應該起珍惜和愛陪伴自己的那個人吧。可惜的可惜就是,年輕人啊,體會不到,就像音樂家一樣,年輕的時候沉浸在各種溫柔鄉中。但這沒什麼太遺憾的,因為這也是人生的歷程。

當看到按摩師的手在年老的皮膚上摩挲的時候,我是受到震撼的。如果音樂家不是年輕時忙著追逐事業,又何來的年老的這種享受?所以作為音樂家助理的在度假村享受的女兒的控訴也是未必就是真正的合理的。年輕美麗熱愛舞蹈的按摩師為什麼只是年老人的按摩師?因為這些年老的人在年輕的時候都真正的有所成過。

米克劇本演繹的過程,很像這部電影的導演同步版。本來定的電影的名字叫做《生命中的最後的一天》,裡面所思考和演繹的正如本片導演的思路。並不是想呈現給我們一個劇情的盛宴,而是精神感受的滿漢全席。

再說米克。米克和音樂家最後的談話令我震撼。

"So another voaction is over,what will you do next fred?"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i will go home,the usual routing." "Not me, i will not routing.i am gonna start a new film. you say that emotions are overrated, but thats bullshit. Emotions are all weve got."

Emotions are all weve got.這就是這部電影中最打動我的話。或因為自卑或因為自覺淺薄已經早已羞於表達善於自我掩藏,在發表言論前盡量把自己的頭低到完全的陰暗裡,慢慢將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掩飾到隱形甚至不存在。最後對所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感悟的是什麼也都不清楚了,慢慢的可能也就沒感悟了,慢慢的也就成為感受了。這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衰老的過程吧。米克是很有想法很有表達的人,在這一點意義上他是youth的代表。所以當他無法再形成能表達的作品所做的即為「摧毀自己光輝作品的遺作」之時,他毫不猶豫的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未完待續)


電影之中充斥著年輕的肉體,與老年人那充滿皺紋的、色斑的軀體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按摩的時候,牙套妹代表的年輕與老年幹部相互撫摸,真是愉快,讓人清楚的感受到這強烈的反差,年輕真好。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經常會去想自己老年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是一個安詳的、準備享受晚年的人,還是一個即使在死前也在苟活著的人。影片中的米克為了自己的夢想執著著,在那裡面度假的人也是非富即貴,說不定我的老年生活是在一個破房子裡面垂死掙扎也不一定呢……

一個人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最喜歡的是你攀岩者最後在帶著年輕女人吊在懸崖邊,那是一種自己即使老了也可以,不用因為兒女的事情、生活上的煩惱所羈絆的人生,並且還可以帶這美麗的妹子上天,那是相當美妙啊,但是這種人生很累,一直在努力的狀態。

整個電影的節奏緩慢,各種鏡頭也是很有美感,讓人可以心情放鬆的感受老年的時刻,彷彿就像老年緩慢的節奏。我們每個人面對老年生活的模樣是什麼樣子,可以不可以從容、或者繼續精彩。說真的,這部電影在看的時候好多點沒有弄通,但不影響。也許真的累的時候,就要這樣優美的地方來放鬆,思考人生的意義。

其實,裡面的每個年輕人都會變老,每個老人都曾年輕過,兒女之間的事情自己也經歷過。自己有深愛的人,也有為愛人所堅持的原則,兩種狀態,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不用去在乎你是年輕、是老人。老人也可以是很年輕,或者說生活的方式很年輕,就是心態的面對,年輕人也會有很老的方式去生活。老人攀岩,因為心態嚮往自由,所以可以和年輕人有共識。而弗雷德去醫院看望自己的妻子是為了與之前的狀態做一次告別。在好友去世之後,放下自己的枷鎖,重新選擇一種方式,做個了結。

就像結尾的演出,對生活有了新的體驗,重新面對自己的生活吧。


閑來無事,慢慢看下來,邊看邊抄的一部電影,鏡頭很美台詞小細節耐人尋味

想起王朔的那句話

「說得再多也掩飾不了我這個老男人對青春的羨慕嫉妒恨,不過唯一讓我欣慰的是:你們也不會年輕很久。」

看完電影長舒口氣,不能真正理解的無奈有很多,突然覺得現在就很好,人生還沒有到真正靠自己去背負什麼的時刻,最後的象牙塔,學習,也迷茫,看看書看看電影也不是非要深究,和舒服的人相處習慣也喜歡上孤獨,不想再每天上秤計較體重的浮動,每天保持點運動,想吃就吃,趁自己年輕胃口好

連長痘痘並為一系列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情緒煩惱都變成一件可愛的事,是啊,年輕什麼都好啊

哈哈這兩個老頑童真的好可愛^ω^

想和閨蜜以後一起住養老院→_→看著泳池裡的小鮮肉說,要我年輕個五十歲現在就去搭訕

他們相處中的幽默而睿智的對話總讓我想起四川人民的男神李貝貝,貼地生活的人,模仿起生活中的典型簡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分析起箇中滋味生活的學問更是三言兩語點睛之筆,只可惜只在川渝範圍內出名,在我看來比金星秀八零脫口秀更加老少皆宜,風格不同智慧相通。

人年輕的時候為生活所迫計較太多,為人處事上礙手礙腳誰也不敢得罪生怕一句話沒對,活的太沉重正經,老了老了反而豁然開朗,人的幽默感也好自嘲也好,本質上是因為不在乎

年輕犯了很多錯,辜負了親人一次次的期待,到最後發現愛一直是在的,愛需要表達,愛的方式也需要摸索當父親與女兒和解,與自己和解時,他的人生便沒有遺憾了吧

看到這兒想起那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找到了以前的摘抄

成長是污泥

愛情是不染

死亡是解脫

老去是懲罰


我在觀看《年輕氣盛》過程中獲得了無比愉悅的感受,並想讓周圍所有人都花上兩小時去觀看這部影片,而且我曉得年輕氣盛的人應該不太願意花時間去看這部《年輕氣盛》,與片名相反相成的是內容通過兩位年至耄耋的老朋友在療養院的經歷,戲謔又哲學的反襯出「青春」的世界。 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第一次遠離家鄉拍片,看了《絕美之城》後我依然對他的電影敬而遠之,胸有成竹的鏡頭和判斷力,在定義「青春」這個話題時,我想他已經架構好了整個故事框架,什麼是浪漫主義的主題——遠行、逃逸、懷舊、異國情調……

整個電影的結構是片段試的,沒有明顯的線性敘事,所以導演可以從中穿插各種天馬行空的東西,在開篇弗雷德的夢境里,環球小姐迎面走來,筆挺的胸部滑過費雷德的胸膛,水池的水上涌,讓人窒息。費雷德是個盛名的指揮家,並因為個人原因拒絕的英國女王的邀請,他可以準確的判斷出夫妻關係,可以主觀的控制大自然的聲響,為了體驗人生和男人做 愛,佛教講: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弗雷德大概就是可置身事外的人吧, 女兒萊娜是他的助理,控訴他對於母親的傷害。導演聰明的把細節當做情節,這些看似無用的背景都交代了人物性格。自我是很難把控的東西,很容易隨著群體幻覺隨波逐流。一個人能有多少時間是獨處的,一輩子也沒有多少時間坦然面對自己。

弗雷德跟老朋友米克見面的話題就是你今天尿量多少。米克是個扔熱衷於工作的電影導演,他在給自己的電影想出一部完美的結局。在戲中戲的情節上像極了《八部半》,探索人生、哲理、愛欲。並把音樂運用的恰到好處打動人心。我總能沉浸在導演的電影世界裡,更聰明的是導演將青春和衰老放在很平等位置上,影片一個小女孩說:「這個世界沒有人是有備而來的」。

弗雷德告訴女王密使,他不願意演奏的原因是《簡單樂章》是為他妻子寫的,他不想看到第二個人唱。女兒聽到悲喜交加。最終米克為自己的電影想到結局。人生並不會因為你是老年就給你鋪好路。弗雷德最終去了女王的演出,米克中意的女主角拒絕參演。

暮去朝來顏色故,想起那時我爺爺老的像一個枯朽的木頭,一生好強,能靠己時不求人,那天臨走時,他對我爸說:「有點冷,扶我出去晒晒太陽。」我們把他扶出那住了一輩子的土房,陽光把老牆照的金黃,爺爺坐在椅子上,望著我們離開,我也看著那尊被歲月消磨的身軀。記憶中沒過多久的一天早上,就看見爸蹲在走廊里抽煙,面色沉重。人在終點的時候想的可能就是快點結束吧。

最終弗雷德和米克見到了環球小姐的肉體,年輕導演透徹了人生,僧人真的漂浮了起來。影片在《簡單樂章》中的複雜情緒中結束,鏡頭美到極致,年輕氣盛的人們靜下心來看這部電影,或者讓這部電影安靜你的心。你會發現他無比溫柔,華麗又迷人。


人在將死之時會想起什麼,活著的人總是在揣測,就好像現在的我們會想說我到老了會是什麼樣,能不能優雅的老去。

對比作曲家和導演,一個推掉一切工作,甚至幾次拒絕找他出回憶錄的出版商,一個筆耕不輟,希望能拿出一部偉大的遺作;一個身邊人人覺得他冷漠,連自己都開始向心理醫生諮詢,一個願意相信身邊人的話,觀察一起寫劇本的小朋友的曖昧。相比之下,「導演更愛生活」。

但,作曲家會做春夢夢到環球小姐,但接下來危險降臨時下意識呼喚的還是自己太太的名字,女兒失戀時,笨拙地編謊話不想告訴她丈夫出軌的原因,以及堅持只有自己的太太才能演唱自己的名作,哪怕是女王的邀請。而,導演只記得吉爾達和第一次騎車的經歷,對自己的太太從頭到尾只稱呼為混蛋。

記得導演曾經說作曲家的曲子想表達的是難以言狀的情緒,而他老了,卻恰恰失去了情緒。我是這麼理解這兩個人,一個年輕時情緒飽滿,深深愛過也被深深愛過,所以老無所戀,而一個一直執著於得不到的愛人,所以工作是唯一的寄託。(所以才會被愛人否定工作後,跳樓的舉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支撐他的了)所以導演更多的是生活的遊戲者,冷眼做該做的事情,而作曲家才是浸潤在生活里的人,從入世到出世再到回歸普通生活。

你我會怎麼老去呢?我自己的生活觀偏消極一些,很多時候我做這個玩那個,甚至不怎麼抱怨,也可能是因為我更多時候對生活沒有太高的要求。也許最後只能像牙套妹妹一樣,只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用心去感觸這個世界吧。反正我們還年輕,而年輕就意味看什麼都好像很近,一切都觸手可得。

ps:

我認為作曲家女兒其實不是一個好的床伴,之前的她太正統而膽怯了。她開始放光芒是在失戀後,換髮型和造型之後。但是心裡還是恐懼居多。

Mr. Q演希特勒時有一個擦鼻子的動作是學的作曲家的,作曲家看到瞪了他一眼。


第一次看的時候是隨便從中間點個進度看的,不敢保證影片質量的時候我都這麼干,先從中間看。然後聽到的第一句台詞就是who the fuck are you ?

然後,搬好小板凳,拿起爆米花,從頭開始看。

這部片子真的是讓人慾罷不能。

純粹而美麗的自然環境和現實人類慾望的對立,融合。

平淡,漠然到甚至連大聲說話的情緒都全無的表面下,是燃燒己身燃燒生命的狂熱。

古板,冷漠的指揮家,瘋狂做愛,連男人也操的指揮家,獨愛妻子,女王也請靠邊站的指揮家。

激情旺盛,永不停歇的導演,樂觀開朗,指點迷津的導演,跳樓的導演。

拍桌子的希特勒

回憶往昔卻說在想著未來的馬納多納

火熱,完美的女體,立刻點爆雄性青春的荷爾蒙。

很多東西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我不知道我在看什麼,我只看到純粹的狂熱。

建議有一定英語基礎的人可以去看, @鄭東浩說的很好,沒看懂,但已淚流滿面。


很多包家樂濃湯寶,分散,間斷的掐好時間點倒入不慍不火的鍋里,刺激一下粒子運動,沸騰。

然後接著,再等到下一包料的到來。

中間不忘記可愛的附贈一些小伏筆,小暗示。

社會百相眾態,集中的時間點,封閉的地點,一個大的集合,與外界剝離。與女王剝離,與熾熱的求籤名的年輕人剝離。與電視劇的火熱剝離。與youth剝離。

導演對於一些內容的表達,過於心急,過於符號,過於迫切,生怕觀眾抓不住點,就有些赤果果的生硬。

畫面構圖精良,每次截圖都恰好黃金分割那樣的用心。這個在情書里很明顯的感受到過,不經意的美感,刻意,也不刻意的手法技巧。

最後謝謝推這個片兒給我的小夥伴。

兩個小時湯喝完,視覺也是蠻愉悅的。

附一張喜歡的圖噗哈哈


沒有看懂。過兩年再來看看。


最近有兩個感到不錯的,和政治有點關係的笑話,一個是翻出去看到的,說是假如讓中國人知道ISIS暴徒 的陽物可以壯陽,不出兩年,Isis就准被滅絕。另一個便是昨晚看的這部電影,叫做《Youth年輕氣盛》,女王的使者邀請這位垂老的音樂家去為女王演奏,老頭表達了拒絕,他說,我其實對於君主制沒有意見,因為他足夠脆弱,只要解決了一個人,世界就大為不一樣了。

當然,這兩個笑話,其實也不怎麼好笑。

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大我六歲,隱約大師氣度,上部作品叫做《絕美之城》,不知道我給下在哪個文件夾里,一直沒有看,這部,也是百無聊奈,也或許是下的文件實在太大,必須看完給清除掉。於是昨晚也就勉強自己看了下去,結果,感覺很不錯。

你要叫我現在給你講這片子有個什麼樣的結構什麼樣的技巧什麼樣的暗喻,我就是想裝逼也實在沒有這個能力,要叫我說的話,其實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我都未必能準確的給你說出來,也就一個老音樂家和一個老導演在一個療養院里,絮絮叨叨,談談他們的人生,打打岔他們的現狀。然後一堆的問題,對於情人的期待,對於逝者的感情,對於家庭的彌合等等,其實這麼說來,這也是一個很老套的電影,再是大師,這把年紀,也是懂得食人間煙火的,也恰好這點人間煙火味,讓我喜歡。

描寫老境,無非刻畫演員的舉手投足,更無非他們的閑言碎語,然後拉一點大全景,也多一點大特寫,將景色拍的美到心曠神怡,音樂用在恰到好處,所以這樣沉悶的電影,看起來也不是那麼難以堅持,當然對我來說,感覺更好在電影所呈現的那個況味上,這種感覺,猶如喝茶時候的回甘,與人講出來的都是言不由衷,因為即便是一樣的茶葉,一樣的水,心情不一樣,回甘也是不一樣的。沒有辦法,每個人感受的最好,都是稍縱即逝,然後又在回味中無限放大的。

劇中的片段,一個年輕的明星,因為演出一個機器人而成為明星,但他感到沮喪,認為在幾十斤的金屬外殼包裹下,他的表演聊勝於無,所以自己沒有得到最有意義的承認,他甚至為自己演出這個機器人感到沮喪。這天,他與老頭閑聊的時候,一個環球小姐跑過來搭訕,哪壺不開提哪壺,她說她特別喜歡他演的那個機器人。明星很不樂意,他譏諷說,你還看機器人以外的電影嗎?環球小姐說,看啊。明星說,真人秀可不算。環球小姐道,我聽出來你是諷刺我,但我做環球小姐我喜歡,你演這個機器人你喜歡嗎?明星無語,旁邊的音樂家老頭說,環球小姐也是有智慧的。

我也沒有必要把這放到價值觀的高度,就是覺得人生的智慧,還真的就是存乎一心,什麼是愉悅,什麼是痛苦。都未必可以固定下來吧,就好像樂理一樣,每個音符都可以是1234567中的任意一個,只是不斷的升調或降調而已,但所有微妙的變化,都在其中。老音樂家這輩子沉迷於各種變化與實驗之中,而女兒譴責他對不起他的妻子,說母親什麼都要忍受你,忍受你的各種實驗,最後,你不理不顧,最後甚至同性戀,你也要嘗試一下,你傷害了她。老頭不語。但女王的來使一再的勸他去演奏這首名叫《簡調》的曲子時候,老頭憤怒的說,不去,這是為自己的妻子寫的,也只有她一個人可以唱,她死了,誰也不要唱了。坐在身後的女兒抽泣起來,有時候,有些情緒真得不可言說,說了都覺得自己是矯情,但也真有一個時候,必須要說出來,說出來,天地安靜。

音樂家看見一個小孩用小提琴演奏他的曲子,他跑過去說,我就是這個曲子的作者,你不信的話,可以去前台求證。小孩半信半疑,他說老師講這隻曲子是最適合入門學習的曲子。老頭不語。小孩繼續,說但我很喜歡,不僅是因為這個曲子簡單,而且它優美。老頭說當然,這是他剛談戀愛的時候寫的。接著他幫小孩微微調整了一個動作。過了些天,他們在游泳池遇到,小孩說,我問過了,你真是作者。還有,你幫我調整的那個動作,讓我拉出來的音色好極了。老頭很得意,他道,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微小的調整,而且我觀察你是個左撇子。

泳池的不遠處,胖得不成人樣的馬拉多納(真的馬拉多納)跑了過來,他說,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我也是左撇子。

諸人很訝異,道,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左撇子啊。

電影中,有一個很長的鏡頭,是拖著大肚子的馬拉多納用神乎其技的腳法踢一個網球。最後躺倒在地,大口大口的喘息。往昔的榮光不復,此刻的孤獨卻是無比的真實。

好吧,我還是承認我要看這部電影的目的,當然因為這個海報,這個場景是其中最為香艷的一個時刻。兩個老頭並肩躺在泳池了,全裸的環球小姐緩步走進了泳池。老頭們看的目瞪口呆,他們道,這是人生最後所見最好的春光。

你知道,這就是一部抒情的電影,當然抒情也不妨礙我們為著這些動人的春光而憧憬,讀川端康成,馬爾克斯最後那些羞羞的作品時候,明白過來他們道出的心聲便是人類內心的暗處,依舊企盼隱約一絲光亮,哪怕與道德全不符合。

雖然講的全是一群老頭,但片名之所以被叫做《年輕氣盛》,我想,電影其實還是講的是一個如何釋懷的故事,因為曾經年輕氣盛,所以一直耿耿於懷。

人老時並非一定不惑,但最好,能對一切可以釋然。

++++++++++++

許億微信公共號:xuyi_bpz


評價很多,也很細緻。

我很欣賞影片中那種不時透露著歐洲貴族的典雅,有時也夾帶著美國人的幽默。不經意的談笑話語間,很羨慕他們的生活。


有一個鏡頭,戴牙套的按摩女郎正在給弗雷德按摩胳膊時,突然彎腰低頭,然後鏡頭就切換了。我感覺是不是低頭去給弗雷德口交了?裡面有一個雛妓給一個老頭服務完關上門走的時候,然後鏡頭一切換就出現了兩個雕像的側面。這兩個雕像的側面在按摩女郎彎腰低頭後也出現過,難道是性服務的暗示符號?


拍電影就好像講故事,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用不著聲嘶力竭,只需要適度的靠近,如此返璞歸真。


講述了人在不同身份地位年齡的渴望與恐懼。導演厲害的地方就在繞開或者開闢了一個新視角,用簡單的音符寫了一首古典曲子,導演的確做到了。但是略有做作之感,導演搬出了大師,馬拉多納,女王,選美冠軍,純真少女來營造出一種MV的氣質,引導觀眾進入到這種細膩的感受空間,顯得有些失真。如果擱到農村還能拍出這個年輕氣盛,那這個電影就不得了了。


至於電影的情節與主題,就是仁者見仁了,想說說觀影的細節感受。

看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被驚喜到的,是錯落的音效與畫面。由上一幀的音效或音樂延續到下一幀的畫面,和諧寧靜毫無違和感。

記憶最深的一個畫面(忘了截圖)就是四個人頭對頭躺在一起談論名導演想拍攝的遺作。鏡頭從一個人的特寫鏡頭慢慢挪到下一個,看似無序,卻是鏡頭移到的那個人物開口說話,然後再下一個。電影中這樣的細節反而十分打動人心,能看到這部電影的用心。


老頭慈眉善目,年輕的時候卻不停的出軌.

忽然覺得自己好失敗,我到老的時候,能達到他的事業的成就嗎,能有那麼多的艷遇嗎?

哎,平庸的人生.


虛無


我得再看一次才能回答


一對高齡老人在阿爾卑斯的一家酒店度假,雖身份各異,目的不同,但他倆確是相交多年的老友。音樂指揮家在享受退休後的閑逸之樂,而老導演還雄心勃勃地在籌拍一部遺作《生命的最後一日》以震驚世界。

他們只對彼此傾訴好的事情,一臉正經地討論尿況,回憶共同愛過的女孩,打賭鄰桌夫婦在餐桌上會否交流,在泡溫泉時觀賞裸身入池的環球小姐,在登山散步時說起妻女的近況。隨著時間的逝去,他們已記不起父母了,想不起來父母的模樣以及說話方式,但卻還記得在某個公園裡與心愛的女孩牽手散步,這感覺好比童年時學會騎自行車那刻永遠難忘。

指揮家雖久負盛名,但年輕時與無數女人鬼混,生命里除了音樂,一片荒蕪,對妻子和孩子一無所知,卻同另一個男人表達愛意。即便想念年老痴呆的妻子也從不曾探望,對英國女王的音樂指揮邀請也置之不理,抱著「已經退休,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活」的心態,雪鬢曳杖,滿臉皺紋。

老導演則自認為是出色的女性視覺導演,捧紅了50多個女演員,正饒有興緻地構思電影劇本,好讓這部最後的遺作聲名大噪。他所不知道的是越發年邁的他輝煌不在,之前的三部電影無人叫好,一昧地把女演員的成名歸功於己,而忽略了她們本身的努力。

在清楚地認知了這些事實之後,老導演不再拍攝那所謂的偉大遺作,留下一句「情感就是我們的一切」而結束生命。他老了,乏了,不願接受他人的評價,不願認清事實,更不願正視過去。

而指揮家在老友逝世後大受觸動,他說他慢慢老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老去的?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這外面的世界還有青春。

一改往常的是,他破天荒地探望了愧欠多年的痴呆妻子與那曾經愛過的男作曲家,並接受了英國女王的音樂指揮邀請,雖然他以私人原因堅決拒絕過這邀約,雖然他一再強調《簡單樂章》的唯一演唱者只能是他妻子。

老導演與指揮家都有那不堪回首的過去,但有所不同的是他們在認清過去後,前者選擇結束生命,而後者不但勇於正視過去,而且敢於擁抱當下。

我們說年輕一切唾手可得,未來有無限可能,而年老一切遙不可及,只留有限的過去。

但願不是這樣。

但願白髮蒼顏,老態龍鐘的皮囊下留有一顆年輕不老的心

「你知道這外面的世界有什麼嗎?」


這是一部值得反反覆復回味解讀的電影,它有情懷有深度,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好長的電影,看完了。感覺明白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明白。正如電影名字一樣,年輕氣盛。這輩子,做什麼,都沒有對錯。


電影很文藝,想表達的東西很多,我受制於年齡對其中大部分沒有太多感觸。但其中老導演回憶自己捧紅的女演員時,一個女演員的表演讓我點燃了香煙開始難過沉默。

女演員對鏡頭不舍又堅定的說:「好吧,你贏了,我同意和你上床,但你要答應我你不要高潮,這樣你就不會忘掉我了。」

真的這樣,不知道二十齣頭的我多久會不再想起她


怎麼我感覺我在看一群怪物在發言,我快瘋了。不過好像有時候瘋也是一種享受.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完都會是同樣的狀態。魂被攝住了的感覺。看完第二遍,默默覺得還能想像未來已經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再昂貴的衰老都是那麼無能為力,再輝煌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同樣讓人唏噓。知青春之寶貴然後才有然後


在心裡


景色太美了


最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一堆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狀態。不論年輕時多麼激情盎然,取得多大聲名成就,最終還是歸於沉寂。堅持一首隻為辜負過的妻子而演奏的曲,置身於滿是安靜悠然的生靈之中精神就在起舞,不由地揮起手指揮起來,人與自然的大和諧。我很喜歡裡面一個個有失活力但又充滿安然寧靜氣息的老人,生活中多少的無奈,皺皺眉頭,埋進心裡妥協,看見年輕人的苦難,同理心而不憐憫。生命就是這樣,要去經歷。裡面老人平靜地對著他年邁妻子背影傾吐往事芥蒂,平淡地就像一句句每天重複的問候。然後鏡頭轉向妻子的正面,皺紋叢生,面容獃滯,無法給予回應。這一幕真的震撼到我。人們總是對於毀滅性的事物傾注於最大的情感,愚不可及。就像每一天的明知故犯。


裡面的男性呢,脆弱可愛。女性,都是美麗,強大,近似無所不能。妥妥的男性視角~


在每一幀如畫鏡頭裡,我們看到他回望年輕時的一切,愛情,家庭,藝術,人生追求。

電影平靜地用談話用音樂用美麗的小細節講述了很多東西,包涵人生豐富的內容,然後用老年時遙望過去的目光將其打包,命名為 youth—青春。

這真是一部浪漫至極的電影。

然而這種浪漫不是夢幻的。相反,他是異常現實的。夢想破碎,事業崩塌,愛人離去,家庭瓦解,朋友背叛……

一切在你個人主觀世界裡天崩地裂的震蕩,在客觀世界裡只是那麼安靜地發生著,一如作曲家的老友那位電影導演令人猝不及防的死。

如果說人的出生伴隨著一個家庭的注視和喜悅,那麼人的衰老是多麼的孤獨吶。

可這是人生常態。

而且,在藝術的點綴下,竟也挺美。

——藝術真是老天贈予人類無意義人生的溫柔慰藉。

我以前以為,自己老了以後,是要坐在搖椅上看夕陽,說一句你奶奶我年輕時多麼如此那般的……

所有的笑容定格在青春的美好模樣里,所有的眼淚被時間蒸發,一切跌跌撞撞人生起伏都變成渺遠的傳奇,隨性拈一段來談笑下酒。

可是,這部電影告訴我,老,是面對時間一點點蠶食你的身體,是面對這樣一些事實——江郎才盡,卻再沒有時間留給你證明自己;愛人離世,卻再也沒有時間彌補一生虧欠她的陪伴。年輕人所擁有的時間,希望,未來的一切可能性,這些隨著衰老都失去了。

可怕么?

我曾想,可是會擁有沉甸甸的過去,也不錯。

可是年輕的美妙滋味,比如初戀的漂亮姑娘,甚至不再記得睡沒睡過。

而記得的,心心念念的,沉澱一生捧在手裡的,姑且叫做人生追求吧,也許一不小心,啪,就碎了。

悲情么?

不,影片克制而優雅地告訴你,這也是人生末端的常態啊。

片中電影導演的最後遺作,到最後也沒能拍出來,劇本的臨終遺言的不確定,彷彿隱喻。

老了不是搖椅曬太陽,不是勝利到達終點後的恣意放鬆回味,而是更緩慢更疲憊的日復一日,更脆弱的心心念念,更平靜地回望渺遠模糊的過去,然後走向終點。

這是我看到的衰老的狀態。莫名的優美。

自然而然反觀年輕的狀態,青春的身體,慾望,希冀,人與人關係的可能性。這一切在人生最後一句台詞說出口前,都是未知。未知,就是青春呢。

很多細節真是耐人尋味。

呀,我一定要再看一遍。

隨便寫寫,想到補充。


反正人生永遠都不會提前準備好,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我們太年輕


看完了,也沒太懂。還是太年輕。


每一個鏡頭都美到讓人窒息,記得看過的上一部有如此感覺的電影是《冬眠》


電影如果需要說明書才能看懂的話,絕對不是好電影


歪一個~*

我以為講的是海報的內容,結果和海報嚴重不符

韓國也有一個電影叫Youth,國內翻譯過來是青春。

我就是看看誰沖著YOUTH的海報下載這個電影


哈哈,我太挑剔了。總覺得音樂家女兒和整個電影有點兒格格不入。可能再看一次就好了。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人生 | 家庭 | 如何看待評價X | 年輕氣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