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140字,如何區別是心靈雞湯或哲學?

長篇文章來看,很容易看出哲學的嚴密性,情感色彩與心靈雞湯有很大差。

可是,140字字數限制里,哲學一般如何去說?並與心靈雞湯有啥差別?


首先,要強調的是:微博所具有的信息碎片化特徵,使其註定不可能成為進行嚴肅的哲學討論的場所。

其次,微博上絕大多數有哲學味道的140字,形式基本固定為如下幾種:

1、箴言式隨感

2、話語抄錄

3、引用

4、閱讀推薦

第二、第三、第四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要能在140字里塞得下即可,一般話語抄錄會打雙引號,引用會增加詳細出處,閱讀推薦會給上鏈接。什麼,連雙引號都不打?什麼連出處都不寫?什麼連鏈接都不給?那很顯然要麼不是誠心誠意分享,要麼就是靠侵犯版權裝逼。

第一種最為普遍,也是最容易釀造雞湯的場所。區分的方式還是要根據具體內容來判斷。不過粗略的描摹還是可以有的,比如:

(1)哲學性隨筆一般不會直接涉及「人生意義」的討論,因為空泛而談不能為我們的智識之增長貢獻分毫,因而哲學性隨筆往往只會針對某個特定的哲學問題而有所思考、有所感慨。

(2)如果是所思,多半會包含比喻、隱喻和疑問;如果是感慨,多半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諷喻以及反問。但極少會用直陳句下斷言,因為對於受過嚴謹的哲學訓練的人而言,斷言是只在對自己的主張或者觀點進行了清晰表達和嚴格闡釋之後才能夠給出的,而微博140字幾乎不可能完成清晰表達和嚴格闡釋這兩步,所以微博中的直陳句斷言往往沒有什麼營養,比較糟糕。

(3)尼采式的、維特根斯坦式的格言體、隨筆體只會誕生於少數極具天賦和洞察力的天才。如果你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的人,那麼請幫上頭條。

關於什麼樣的問題算是哲學問題,什麼樣的思考算是對哲學問題的思考,這個詳細說起來就費筆墨了,要牽扯到每個特定問題在哲學史的流變,這幾乎就是要寫哲學入門導論的節奏。當然可以舉個例子,好有個大概的感受。我最近在研究元倫理學的相關問題,那我就拿這個領域裡最淺顯的問題打比方:

比如我打算對道德問題有所思考,那麼我可能會怎麼思考呢?我可能會問「好(good)」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我們能不能定義「好」,怎麼定義,了解了Moore的the open question argument之後(OQA的結論是「好」這個詞不僅僅是難以被定義的而且是不可能被定義的,這個結論完全可以發微博,但你會發現這樣發出來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如果不嚴格闡釋論證的過程,就好像現在你從來沒看過摩爾的書,沒接觸過元倫理學這個領域,你根本不知道OQA具體在說什麼,直接看到這個結論時的你,可能已經準備好磚頭要來拍我了,你可能就會嚷嚷著這怎麼就不能下定義了呢……但其實這正是這個論證要證明的,或者說所要引發的爭論……你感覺到在微博上沒法嚴肅地進行哲學討論的原因了吧,其實就是字數限制),接著,我可能對摩爾的論證不同意,那麼我怎麼反駁,能不能提出有力的反駁論證,可能經過一番思考之後這個定義問題無疾而終,那麼還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是我要思考的,哦,我意識到道德問題終究是具有實踐旨趣的,定義問題可能還不是核心議題,那麼什麼是核心議題呢,我可能會問一個人斷言某些東西是好的的時候總是會激勵他去如是行動嗎,然後我似乎明白了什麼,我預設了道德判斷表達的是我們的信念,並且我可能預設了道德判斷和行為動機之間的必然聯繫,甚至預設了信念和願望之間是可以直接推出的,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知行不合一時常發生,也許信念本身是惰性的不直接成為一個人的動機,所以我可能開始對非認知主義感興趣,會考慮情感主義認為道德判斷並非陳述了我們的信念而是表達了我們的情感這有沒有道理呢,然後再看書,發現了內在主義和外在主義的分歧,看到了認知主義和非認知主義的分歧,看到了……然後又是一堆追問,一堆反駁,一堆辯護……

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分析哲學風格的思考過程;下面再簡單舉一個歐陸風味的思考過程:

康德寫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理論意圖是什麼,受誰的影響,要解決什麼樣的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問題是從什麼問題的討論中轉化過來的,在哲學史上康德的地位是什麼,純批中的哪些概念和觀點影響深遠……背景性、哲學史、文化史的相關問題就可以問上一大堆,但我突然發現這些問題幾乎都是無從下手的,最後還是要回歸文本,於是我拿起了純批,開始看康德自己寫的兩版序言,上來第一版序的第一句「人類理性在其知識的某個門類里有一種特殊的命運 ,就是:它為一些它無法擺脫的問題所困擾;因為這些問題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來的,但它又不能回答它們;因為這些問題超越了人類理性的一切能力」,啊,我感覺這說的就是我這種情況啊,太棒了,於是我可能對此有一個感慨,發了一條微博,或者直接把這條摘抄下來發了微博……隨著深入文本,我開始考慮究竟該如何恰當理解先天直觀形式,追問什麼是自我意識的客觀統一性……再到後來,我看完了純粹理性批判,沒懂,於是去看了一些關於康德的花邊軼事,比如老處男啦,沒離開過哥尼斯堡啦,每天神精準的生物鐘和散步時間啦,唯一一次誤點是因為看盧梭的《愛彌兒》感動到哭泣忘記時間啦,以前有個妹子擺在眼前,結果他跑去論證到底該不該結婚的問題,然後快到手的妹子跟別人跑了……再然後,我覺得康德可愛得不得了,然後拿他的墓志銘當自己的人生格言,又發了一條微博「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後來覺得逼格不夠,過了一段時間聲稱自己在學德語,連微博頭像都換成了康德的頭像,然後發了一個德文版的墓志銘「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然後開始推薦大家去讀《實踐理性批判》。


推薦閱讀:

iOS乾貨讀榜20150605

TAG:哲學 | 微博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