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 們對於「次貸危機」都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特別是在2007 年下半年,在金融危機的前夕發生過好幾次量化交易基金的收益暴跌。

不知道有沒有經歷過當時情況的 quant 們來說說自己當時的反應是什麼?後來都有哪些認識?


危機之前,公司里的半個quant組在做credit models, 其中四分之三的在搞credit exotics and hybrids, 比如CDO Squared, ABS CDO等的pricing和risk management.那時quant不熟悉各種copula都不好意思出來混,成天的hot seminar topic都是圍繞各種各樣的credit top-down, bottom-up models, thinning processes, AJD with application to CDO squared pricing...

危機後大家談CDO色變, 不要說CDO squared,各種securitized products的book size 都日趨萎縮,credit quant只關心flow products,昔日的各種fancy的CDO/CDO^n 的模型及代碼和它們服務的對象一樣成了被束之高閣的古舊品,下場不如博物館的老古董,連賤賣都沒人要,令人不勝唏噓。可惜了...


當時做structure的,不是quant,不過很要好的一個朋友是quant。突然接到他電話,讓我幫他拿些東西送到樓下,他見完HR收拾東西後出門才想起來忘了一些。他早上來時的外套還放在椅子上。


如果問題正文指的是2008年8月發生的,很多量化基金一起虧損的事件,那麼標題錯了。這事兒稱為quant fund meltdown,和次貸似乎沒有直接的關係。很多量化基金的策略相似度太高,以至於有人大幅清倉時,連帶大家虧損,引起連鎖反應。始作俑者,有傳說是高盛的global alpha,不知真假。有程序員們開始半開玩笑地打聽矽谷的待遇。。。好像是到8月10日,虧損結束,多數受影響基金開始大幅盈利,直至年終。也聽到有基金倒在了這一周的爆虧中。如果沒記錯,當月Andrew Lo發了篇文章談論此事,主流媒體才開始報道。


根源在於低估了基礎資產的同質性、迷信會計準則和風險佔用指標。這幾點出問題之後,你用再牛逼的模型也是白搭。 方法永遠沒有邏輯重要。


雷曼之後對於違約風險更謹慎了,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從原來的spread sheet 變化成proper Monte Carlo 和各種scenario 包括stress testing. 後來basil 3 各種regulation 煽風點火把Cva Dva fva 等各種va強制執行。


美股07年8月6號到8月8號的K線圖上是看不出會大虧的

買本Andrew Lo的書看第10章

10 定量型基金在2007年8月遭遇了什麼?/288


推薦閱讀:

江南憤青:十篇文章看懂次貸危機(六)
江南憤青:十篇文章看懂次貸危機(二)
次貸危機前,美國政府為什麼不作為?是謹遵市場經濟法旨嗎?
微博上這個說法是否成立?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控風險」的重要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10周年回首

TAG:寬客Quant | 次貸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