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會日語韓語的話可以通過寫漢字的方式和日本和韓國人進行交流嗎?如果能的話能進行多大程度的交流呢?

應該是寫繁體的漢字吧


韓國人不清楚

但是和日本人用英文聊天的時候(雙方都很爛的時候)要是能寫漢字絕對是讓交流一下流暢很多,爽的很。

有些東西真的和日本人用英語講半天還不如漢字來得快。記得在澳洲碰到個日本MM一起玩,真的想表揚霓虹國櫻花好美的時候,半天憋不出櫻花節這個單詞,結果急中生智拿手機打了出來,她瞬間就懂我說的pink flowers是啥了。後來乾脆就拿了一張紙開始了,筆談。想聊電影說個山口百惠、說《告白》說了半天,結果還是一寫就懂了。問那姑娘什麼宗教,她憋了半天說不出來,抓起筆和紙寫了「無信仰人」秒懂。然後去中國城吃飯的時候,什麼雞鴨牛她也看得懂。

那時我倆覺得漢字真好用阿,面面相覷,真神奇。一有說不出來的話就用漢字寫,大概都猜得到。

但是確實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她和我說櫻花節她們要去「花見」。我看不太懂,她說就是see flower的意思。還有她不懂老師,只懂先生。

對漢字的好感大抵如此。

--------

前兩天剛去了首爾,補充一下韓國的感受。

中國字是很常見,但是認識的人沒幾個。他們都知道自己的韓國字是從中國字來的。

去給朋友買綜藝周邊,買一個綜藝貼紙,可以上現場打上名字。兩個服務員妹妹和我說漢字也可以的。遂寫了朋友的名字「林西」「葉子」然後,我就去交錢了。等我回來的時候兩個小妹妹已經把「林」字打出來了!然後一直問「西」怎麼讀,我說「?(si)」,觀察了發現他們的輸入法有個鍵可以按出所有讀「?"對應的漢子。當然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因為我百度了一下,西的韓語念「?」(Seo)。同理,葉子她們也只認識「子(?)(za)」字。

我估計,因為她們的身份證有名字的漢字上可能常常看到身邊的人名字有姓林的,或者有子字的。所以她們就有了模糊的印象。(他們的漢字名字還是有點用的,去郵局寄東西,單子上看到他們要填漢字名字)

如果想和日本那樣,用筆寫字溝通,顯然是不行的。對於韓國來說,用語音來溝通顯然更好。我還記得在韓國問路,要去郵局,它在派出所???(pa cur so)對面,於是我就用中文「派出所」(pai chu Suo)一模一樣的發音問了一路的路人,在十字路口指左又指右,表演不知道的樣子,果然他們都聽的懂,並指了方向,順利抵達目的地。


再加個越南,中日韓越,就全了

《印度支那物語》(日語:インドシナ物語)的作者日本人丸山靜雄在越南採訪時的曾與當地越南人進行過筆談(1981年前)。以下摘錄自原書章節:

わたしは終戦前、ベトナムがまだフランスの植民地であったころ、朝日新聞の特派員としてベトナムに滯在した。わたしはシクロ(三輪自転車)を乗りついだり、路地から路地にわざと道を変えて、ベトナムの民族獨立運動家たちと會った。大方、通訳の手をかり、通訳がいない場合は、漢文で筆談したが、結構、それで意が通じた。いまでも中年以上のものであれば、漢字を知っており、わたしどもとも漢字で大體の話はできる。漢字といっても、日本の漢字と、この地域のそれとはかなり違うが、漢字の基本に変りはないわけで、中國-ベトナム-朝鮮-日本とつながる漢字文化圏の中に、わたしどもは生きていることを痛感する。

中文翻譯:

(二戰)終戰前越南還是法國殖民地的時候,我曾作為朝日新聞的特派員到過越南。我特意乘坐越式三輪車,行於衚衕小巷之間,與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家們見面。大多時候,靠翻譯員的幫助,翻譯員不在的時候則用文言文筆談,效果很好,因此可以互通意義。現在中年以上的人大都識漢字,我也大體能用漢字交流。就漢字而言,與日本的漢字相比,雖然兩個地域(日本和越南)完全不同但漢字基本沒有變化,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共同組成的漢字文化圈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漢字文化


唯一還可以不用學語言完全靠漢字來交流的話,可能只有日本了!!!在尊重漢字的日語意思的前提下,漢字的交流能力可能達到60%左右,但是鑒於現在很多日本年輕人的漢字閱讀和書寫能力下降,也許這一說法不太準確,但很大程度上他們還是可以看懂的,畢竟會簡體字的內地人也可以看得懂繁體漢字寫的文章!!

跟韓國人用漢字交流的話,估計年齡稍大一點的學過漢字的老一輩的人也許沒問題,但年輕人幾乎是看不懂漢字的,除非有專門在書藝班學習過的人還好,普通韓國人的漢字識字率低啊


基本不太可能。日語漢字和漢字、繁體漢字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很多漢字辭彙在日語里的意思和漢語里有很大不同。日語里表達語法還是用平假名,一句話裡面最多有一兩個漢字辭彙,連基本的肯定否定都無法判斷又怎麼能交流呢?


推薦閱讀:

韓國廢除漢字的詳細歷史?
潘基文將自己的書法作品《上善若水》贈予奧巴馬,圖中為什麼Obama寫做「奧巴馬」而不是????

TAG:日本 | 韓語 | 韓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