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於人才,尤其是天才,應鼓勵出名要趁早,還是勸其腳踏實地打基礎?

孫中山說三種人, 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而在任何年代,思維超前天賦異人的人,活得都是孤獨的, 後知後覺的人則是辛苦, 不知不覺的人反倒是快樂的,於是受到更多的追捧。

zuckerberg如果進一個大公司工作,也多半會被安排一個 弼馬溫的角色,讓其打醬油開始,慢慢往上混。


1. 人才和天才是兩種生物。

2. 對於天才,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他們生來就對某種事物有超乎常人的興趣與熱情。他們的價值與使命應該是讓人類的知識版圖再外擴0.1毫米,讓好奇號在火星上刷機,讓平凡人變成阿凡達。至於出不出名,一點都不重要。

3. 至於那些追求名聲的「天才」,多是沽名吊譽之輩。

4. 按照「一萬小時」法則,只要你有平均智商,肯努力加上專註,人人都可成「人才」。


出名要趁早,遲了快樂都會少一些。

這是張愛玲的經典名言。

但如果誰相信了這句話,一定會被坑的很慘。

張愛玲不僅婚姻失敗,還晚年凄慘。

一個晚年凄慘,婚姻失敗,只是燃燒過青春的人總結的人生智慧,你覺得可信么?

要相信,至少也要相信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人的話。

中國古有三大悲劇。

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得志。

為什麼少年得志的人會容易成為悲劇呢。

因為他的磨練和歷練太少了,對世界和自己的了解缺乏客觀清晰的認識,內心的力修鍊還不夠,如果再加上的名利,就讓更讓慾望控制自己的雙眼,周圍的人還應聲附和,不會說你半點不好,所有人都會捧著你,把你推倒極度的自我膨脹的邊緣。

上帝要其滅亡,必要其瘋狂。

說實話這樣的例子不要太多。

多少少年得志的人,後來凄凄慘慘戚戚。

典型的就是《傷仲永》最後泯然眾人矣。

瑪麗蓮夢露和張愛玲也屬於這個類型,就像一朵快速燃燒的紅玫瑰。

賈斯汀比伯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被名利帶成什麼樣了。

尤其是體育圈,娛樂圈,演藝圈很容易出這種人,因為內心不夠強大,不夠自律,導致被慾望沖昏頭腦的太多。

當然不是說年輕就一定不行,而是你的內心夠不夠成熟,你的內心是否足夠駕馭這些財富和名譽。

大多數人的內心都是駕馭不了的。

就像很多中彩票的普通人,幾年過後,幾百萬一下都沒了,甚至還負債。

因為在他腦海里,這個錢,他是掌控不了的,所以必須快點花完,不然就會飛走。

人窮,人弱,很多時候,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你的心是否足夠強大,能容納多少世界,多少財富,承擔多少社會責任。

有人總說富二代,官二代都是靠父母資源上去的。

但是真給你一個總經理,給你兩個億,你去做項目,你真的能做下來么?

你真的能把總經理當的好么,你真的能把兩個億翻倍么?

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說是資源的事情,而是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有沒有這種心境能夠駕馭。

王思聰不管怎樣,我認為他的內心是要比大多數人成熟很多的,不然給你10個億,你能玩的轉么。

估計拿著錢都在瑟瑟發抖。

當然像比爾蓋茨、喬布斯這樣少年得志,最後晚來幸福的人也是有。

但比爾蓋茨很不同,他在13歲左右接近中學時代就接觸了計算機,一直到20多歲在哈佛。

等於他在創業的時候,已經幾乎紮根於計算機行業將近10年了。

包括喬布斯也是,很小就跟著惠普的人一起搞計算機。

喬布斯最後也是很晚很晚才有大名,之前30歲正式意氣風發的時候就被公司踢出去了。

他因為早年修禪,喜歡佛學,後來自己也是在失敗和經歷中不斷成長,最後才慢慢做出蘋果等。

他之所以能夠有後來的成就也和他之前的失敗和挫折有關。

還有我們的劉謙,也是很小就在幾歲的時候搞魔術,堅持了20年,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像科比勤奮,努力,自律而且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玩籃球,並且還有天賦,你說別人能不成功么。

人家少年得志成功,都是有了10年以上的不斷專精,和精進。

任何一個人不可能沒有在一個行業的積累就成為這個行業的大牛。

想要成為大牛,先奮鬥至少15年再說,而且最好做好奮鬥25年的準備。

這樣你才可能踏踏實實的在一個行業站住腳跟。

什麼叫事業,就是要持續的在某一個行業去積累你的經驗,沉澱,人脈,資源,同時能把這個事情做的越來越大。

當你有了事業的目標時,你就感覺全世界都是你可以利用的資源。

現在的社會尤其浮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身邊很多年輕人跑去創業的,都不是有錢人,都是打工的人。

一個打工都沒有打的很好的人,去跑去當老闆,我認為他的概率不是太大。

所以,我觀察到的現象就是,大部分創業的2年之內就死掉了。

這和前幾年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幾乎是一致的,也就2,3年。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的壽命基本在3年左右就掛掉了。

你說這個創業是不是賭徒亡命。

賭博還有3,4成概率贏。

創業連賭博都不如,也就3%的概率。

你去創業其實都不如去賭博。

但創業卻是拿著自己的機會成本去賭,有些人賭的起還好,有些人賭不起,一輩子都爬不起來了。

我不是說創業不好,而是說,沒有根基的創業,沒有社會資源的創業風險太大。

我認同的方式,要麼你打工打到了總監,或者合伙人,你跳出來創業。

要麼,你在一個行業磨練了一個非常精尖的技能,你出來創業。

這兩個情況,即使你敗了,你都可以繼續當總監,或者繼續去搞你的技術。

但大部分真是一窮二白,啥也沒有。

就想以小博大。

賭徒心理。

敗了,就只能打工,打工又沒有什麼積累和專精,然後又去創業,連續折騰幾次都不行。

那麼,整個社會地位還是在社會底層。

最後很可能會到晚年凄慘的境地。

因為,沒有積累,創業又不成功,畢竟成功都是極少數的,人生就只能停留在社會底層。

我知道的創業成功概率比較大的,都是我說的那個情況,要麼你打工打的很牛逼,成了管理層,要麼你有了精尖的技術。

即使像馬雲這樣的人,在杭州師範別人至少也是個學生會主席,而且他整合資源的能力是超乎常人的牛逼。

而且在阿里巴巴之前還創了兩次業,第二次就是互聯網,做了一個中國黃頁,被譽為互聯網之父當時。

也就是說,在阿里巴巴之前,馬雲早就在互聯網上成為最領先的一批人了,他相當於互聯網的領跑者,和先鋒者,但別人也同時紮根了很多年,才慢慢有了今天。

你的實力,你的財富,你的內心力量都是相輔相成的。

離開了哪個,你的財富都是可能成為曇花一現,過眼雲煙。

因為不是誰的能駕馭的。

所以,你追求卓越,追求強大的內心,追求不斷修鍊自我的實力,其實財富就會慢慢地被你吸引。

大多數人,也許年輕時閃耀無比,尤其是中國演藝圈的明星,其實都是背後商業工廠的產品。

他們耗幹了青春,晚來不如意的大有人在。

成功不是說誰先贏了就怎樣,而是真的看誰能笑到最後,而且越笑越開心。

不是今天很開心,明天很絕望。

這樣的人生是吸毒式的,至少這不是我喜歡的。

而且,吸毒式的成功,基本上對自我的成長沒有太大幫助,人只有踏踏實實的在不斷面臨問題,挑戰,失敗,挫折中才能不斷積累自己的實力。

吳曉波在財經行業扎紮實實的的幹了十多年,有了今天的財經暢銷書,自己的企業,自媒體等。

張五常在經濟領域踏踏實實的搞研究有了中國頂尖經濟學家的美譽。

巴菲特在投資領域蟄伏几十年,一直到50多歲才財富開始積累。

索羅斯也是一樣的,一個學哲學出身的人,到後來才在金融領域大展拳腳。

還包括我剛剛提到的比爾蓋茨、喬布斯、馬雲、劉謙這些人等。

都是一樣,其實他們不是少年得志,他們都是大器晚成。

越是成熟的時代,越是需要點滴的積累。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任何人都是需要不斷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的大腦,鍛煉自己的身心,才能不斷優秀。

當然每個人資質不同,有些人早一些,有一些人晚一些,但不管是誰,都是經歷了無數的考驗的。

你不知道他在這個領域付出了多少汗水。

最成功的科學家,都是失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

愛迪生也好,牛頓也好,波爾也好都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

對於年輕人來說,問題,挫折,失敗都是極好的,學會在這中成長,把它看做是磨練自己心性的磨刀石,我相信,這樣的自己,會在以後的日子當中獲得更加紮實的成績。

大部分年輕人的知識都不是智慧,做好事情是需要智慧的,光靠蠻力是沒用的。

而智慧必須要知行合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思考,學習,我最佩服的王陽明先生,是古代的三不朽,內聖外王的人。

他能有他當時的成就,也是因為他不斷實踐,反思,把心放在事情上磨練,同時自己總結,經歷了百死千難,才慢慢有了如此般的成就。

不管是偉人也好,小牛也好,沒有誰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


哪有這麼兩極對立。甚至樓主的問題本身就是充滿問題的。

人才和天才是兩回事,前面也已經有人回答了。那我只對天才取得現世成功的問題發表看法。

某人是天才,怎麼讓別人知道?測智商公布?連跳10級讀大學,9歲大學畢業?然後火了。然後呢……?國內年紀輕輕上大學的事例不少,是出名了,但是前途怎麼樣?

我唯一能想到天才少年收穫名聲後,還能真實得到利益的就是:給新東方早教代言。

給奶粉代言:我媽從小給我喝,我現在還喝哦親!

可是,然後呢?

成名一時火,賺錢一時樂。然後呢?

再說回一開始我質疑的地方,哪有這麼兩極對立?

題主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個假問題。連舉例都絲毫不恰當。

zuckerberg是年輕成名了。只是因為他智商高嗎?不是!是因為他已經做出「成績」,這個成績是他實力的結晶和證明!沒有這個成績,哪怕全世界人民都認為他智商戰鬥力破300000000點(我七龍珠了)那又怎麼樣。火了一陣子,銷聲匿跡。不能持久的名聲,不過是個噱頭。你所幻想的因為名聲而能到到的一切,根本得不到。還得面對迅速被遺忘的失落感。

你敢說zuckerberg沒有腳踏實地的打基礎?沒基礎怎麼通過美國SAT?怎麼進名校?沒基礎怎麼編程?

年輕人有天賦,有智商。真要名利雙收,唯一的渠道就是趁早找到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情,做出矚目成績。

否則,其他都是——BULLSHIT!

最後頂一下前面人說的話:天才最大的貢獻是把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再推進0.01%。說到底,現世成功比起人類理性的成就,算個屁啊!?尤其在我等科幻迷眼中,什麼zuckerberg,什麼比爾蓋子,什麼喬布斯;比起愛因斯坦,波爾,布朗,牛頓,布萊尼茲,拉馬努金,霍金,等人——前面三個就是土鱉!

如果你想討論天才如何教育和社會如何對待他們。那是另一個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的難題。我沒種沒料,而且你也沒問,我就不扯了。


說得俗一些吧,這出名要趁早是有多早,晚了有多晚,

看一看當今和歷史上知名天才們出名早晚與其貢獻可運用的早晚是有密切關聯的,

分了下類(給天才分類,請允許我先噴鼻血,沒有大不敬的意思)

A類,這些天才死後n年,想法才被認可或者理念變成實現產品,也就是出大名的時候已經離世久已;(現代遺傳學之父 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現代遺傳學的基本規律,但由於他那不同於前人的創造性見解,對於他所處的時代顯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學論文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沒有引起生物界同行們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發現被歐洲三位不同國籍的植物學家在各自的豌豆雜交試驗中分別予以證實後,才受到重視和公認。歷史上這樣的人不少都是科學家、藝術家以及作家)

B類,還有一些天才做了滿足時下社會需求的貢獻,快速的得到的名和利;(例如,比爾蓋茨、馬克扎克等,特點是涉及行業廣泛,不拘於形式,創新意識強,那腦子呀就是摟錢的小耙子)

C類,同時具備A和B類的特質;(愛因斯坦、霍金等也有不少,真是我們人類裡面璀璨的寶石,感嘆致敬一下)

而人才通過努力可以達到B類,只是時間長短不一而已;

寫完上面的感嘆其實要做一個合格的天才壓力不小呀~~~

但是不管是天才,還是人才,還是像我一樣的普通青年,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正確的事情,然後一直做下去,

起碼不做像希特勒那樣反人類的大名人吧

-----------------------

另「孤獨」這詞可優雅啦,孤獨,在中國文字里解釋,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獨一無二的王者必需永遠接受孤獨,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認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王者絕對可以在很平靜的環境下獨行。 孤獨並非是在自己心情壓抑,或是失戀的時候出現的,那種感覺只是空虛和寂寞,稱不上是孤獨。孤獨 是一種狀態 ,是一種圓融的狀態 ,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孤獨者都是思想者,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思想一切都源與此處。

孤獨者, 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他都能自得其樂。


如果是對交際比較依賴的才能,則出名要趁早。比如文藝圈,不出名,就少了許多的機會,出了名,才能展現自己的機會。

如果是對能力比較依賴的才能,則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比如科研領域。

但無論如何,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認為沒有所謂的天才,什麼天才和人才是兩種生物這種說法,不過是多數人給自己的借口和限制性信念而已。

No one is cut from a different cloth.

所謂天才,不過是一群很幸運的人,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得到了恰當的反饋,從而跳過了一些普遍可能經歷的試錯階段而已。

運氣不那麼好的人怎麼辦?1W小時法則在那裡。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對於在某個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且前景不錯的人,應該出名呢,還是腳踏實地做事呢?

其實按說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因為畢竟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承受得起,有的人承受不起。

但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分別看一下兩種方式的好處和壞處。

先說腳踏實地。這無遺是最保險的方式,回報率基於你對此人了解,外界不可控因素相對來說要少很多,前景基本上是比較明確的。

顯然,趁早出名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方式。如果此人能夠接納出名的一切並且淡然處之,那顯然再好不過;但是如果被擾亂了心緒,那就麻了個煩。

而名聲的作用是顯然的,很多時候權威和名氣能夠讓人在各個方面得到很多好處,額外可用資源能夠大幅度擴大,這些東西顯然對於無論做什麼事情的人都是會有幫助的。

那麼名聲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就是有將會迅速產生強烈的EGO(自尊)。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EGO都是其最大的敵人。EGO將不停地提醒你你需要為你做的事情而驕傲,你做的事情定義了你;最終的結果定義了你;他人的看法定義了你;這個社會認為你是什麼玩意兒,通過所謂的名氣(或者大眾對於他們心目中你的形象)定義了你。當這些所謂的天才在名聲建立的過程中,慢慢地將自己的價值逐漸建立在物質的回饋、外在的認同之上時,對於自己所擅長之事的成就,將會帶給自己越來越多的負擔。這是最典型的導致江郎才盡的原因之一。自己的大腦CPU會分工出越來越多的處理部分給外在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反饋,同時由於其不可控性也會導致各種焦慮使得CPU效率進一步降低,更難進入flow state。而所謂的天才和常人的最典型區別在於可以輕鬆進入flow state,一旦天才失去了這個能力,就如同被貶的庶民。

綜上所述,你會發現單一領域出現紅極一時的所謂天才其實非常常見,因為一個人只需要專心做一件事情從而能夠進入flow state就ok了;但是在需要各種綜合素質及理解的領域裡,幾乎就看不見一個天才。

如何保持純凈自我?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07943

至於如何解決ego這個問題,在self-help領域裡就是個龐大的話題了。


沒人邀請,做今晚最後一答!

首先,出名的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只是所謂天才的一小個分支。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所見到的天才們,也許只是些認真努力的幸運兒。

到底有沒有天才?樓上的,你沒見過可以理解,可是你不能否認他們不存在!

然後是出名,提供一個觀點,天才的逼格之高已經將出名與否置之度外。我這麼說你能理解嗎?在說的透徹點,出名之於天才只是一個結果,他不是災難,也不是美事,只是一件普通的事,他們會依舊作著自己的事,對,你沒看錯,自己的事,他們都在普通人稱之為工作崗位的地方工作著,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的工作之重要,我等凡人嘆為觀止,而他們的作用,不在於做出一個偉大的手機,偉大的網站,而是為祖國建設事業添磚加瓦,他們的崗位特殊吧也許,默默無名是必須的,你不可以說他們不存在,因為你沒權利見識到他們,你也沒資格見到,因為,你!是!普!通!人!

我們的工作之類,只是一個模式,出名與否,也只是一個遊戲規則,他們所在的地方和做的事情,也只是一個事情,而已,我們只能努力,攀登那些活著的高山,大師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一個出場方式。

好了,出名的事情繼續說,不要提課本里的仲勇先生了,所謂天才不是少而能學,長而眾人的那些人!所以仲勇只是個頭腦相對早熟的孩子,不使學,眾人矣,可嘆嗎?其實,有些大神,30歲後還能具有彪悍的學習能力,所以天才對時間的延展性,體現在各個方面。還是不要出名了吧,多累啊。

最後,我當然不是天才,我是只海豚啊喂。


很多「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的人都是如同仲永一樣,小時候聰慧機靈,在出名後忽略了持續的學習提高,神童亦淪為普通人,可悲可嘆!

我認為趁早出名和腳踏實地打基礎並無衝突,人才、天才只有持續的提高超越自己才能練就大神通,成就經天緯地之才!所以在出名的同時為什麼不能腳踏實地打基礎呢?難道腳踏實地打基礎就一定不能出名?或者是出名了就不能腳踏實地打基礎?其實並無衝突,只是在出名過程中可能會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該做的和不該做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良師益友的幫助和教導!


這句話我理解的:不是要我們過早的去透支消耗,而是趁年輕大膽地去感受成功或接受失敗,增加人生體驗,才能更早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清晰地規劃未來,有充足的時間去把握機會。


那句話說的好

人怕出名豬怕壯


一方面的超越常人,也必會於另一方面的不足所掩蓋。

所謂天才,不過是他比常人更適合於當前生存

出名要趁早!

否則 這些天賦早晚會被時代淘汰


這要看他的心情


貌似輪不到我來鼓勵 沒那資格


說的好像早出名就沒辦法打基礎了似的

我的看法是要早,因為有的人一輩子都出不了名。早就具有一種先發優勢,當然應該看是多大範圍的出名,,我說的是比較大範圍的出名

另外你以為那些出名晚的人早前沒什麼名氣嗎?navie!那些出名晚的人也是早早就已經領先於別人開始出名的人,只是當時的名還不是那種特別巨大的


so easy,根本不用選擇,因為隨便哪種選擇都沒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你能做到什麼?so..just do it!


對於一位真正的天才來說,這兩點不會成矛盾

重要的是,讓他理解這世界的各種規律


天才要把精力放在發揮自己的才能上面,出名不重要。


贊同@Will Mok的答案。

1.除了鳳姐,沒有人需要「趁早出名」。

2.天才從來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考慮「出名」一類的問題,他們忙著燃燒自己瘋狂的熱情,去改變世界。

3.功夫熊貓里的PO賣了半輩子的麵條,因為一次意外當上了臨時工,被師傅用包子訓練,被老爸的一句 「There"s no secret ingredient」點醒。如此的成長,誰能規劃?順其自然。天才遇到機會從來是乾柴烈火,你去插手,徒被燙傷罷了。


為了飛的更遠,走的更長,還是覺得打好基礎更為重要。

天才也許不常見,但厚積薄發的人才卻又很多。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沒有堪稱完美的人?或者有哪些精通領域極廣的人?
如何評價古代的門客食客?
假如二戰沒有發生,美國是否還是世界第一強國?

TAG:職場 |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