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在文學作品裡塑造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


謝邀

這個我直接從龍空轉載一個帖子好了,帖子裡面寫得很具體了。(ps:該帖子的理論與《作家之旅》有些相似的地方)

本文來源龍空

鏈接為:登錄龍空

角色模板:小說中的人物類型

作者 華城空明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或是學生,或是老師,或是打工族,或是公務員。

而在小說中,我們筆下每一個人物也承擔著不同的劇情角色。或是懲惡揚善的英雄,或是充滿智慧的導師,或許是一同冒險的夥伴。

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角色種類成千上萬,但小說中常見的劇情角色類型卻並不是很多。我們將這些劇情角色的類型,稱之為「角色原型」。

無論是網路小說,還是實體小說,亦或漫畫腳本、影視編劇,都無法脫離角色原型的作用。

常見的角色原型

對於作者而言,某些角色原型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少了它,你的故事就沒法講了。而某些角色原型,雖然並非必不可少,但有了它卻可以使你的故事更為曲折,情節更加豐富。

小說中最常用的原型有:

英雄、導師、化形、陰影、門將、夥伴、對手、信使、愚人

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種類的角色原型,但它們大多是從這九種原型之中衍生出來的,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英雄

作為小說的核心人物,主角們紛紛以各種類型的英雄形象登場。

英雄來源

小說中的英雄原型來自心理學中所講的「自我」,獨立於群體之外的個體人格。自我作為對自身與外界認知的起點,使人們認識自己、學會生存之道,構建與外界的聯繫,正符合英雄原型建立讀者代入感的作用。

原型作用

英雄原型的首要作用便是作為連接讀者與作品的橋樑,引領著讀者對主角產生認同感。我們需要賦予英雄一些獨特的品質,讓每個讀者都能從自己身上找到與英雄的相似之處,以及一些人類所共有的心理特徵。

它們可以是:獲得成功、被人理解、求取生存、得到自由、被人愛慕、展現自我、報仇雪恨等等。當英雄獲得了讀者的認同,讀者便會將自己代入到英雄身上,透過英雄的雙眼來看故事中的世界。

英雄原型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成長。一般來說,小說中的主角都是成長最多的那個角色。英雄為了成長,需要通過學習來獲取知識、智慧、能力、技巧。有些小說更是直接以主角的學習、成長為核心展開,這在近些年網路小說中盛行的升級流小說里十分常見。

另外,英雄通常都會起到解決事件的作用。一個平時很活躍,關鍵時刻卻無所作為的主角是相當失敗的。一般來說,至關重要的決策、戰勝反派頭目等工作都是屬於英雄的,不要讓他失業了。

犧牲精神是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最為崇高的品質。古代人用犧牲品溝通神靈,犧牲一詞亦是神性化的象徵。肯為了目標、理想,亦或集體利益做出犧牲,甚至是犧牲生命的人,便稱得上英雄。

當然,有些作者塑造的本身就是一個自我中心的「反英雄」,讓他為集體利益犧牲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種情況下主角的犧牲行為同樣富有戲劇性。無論他是出於什麼目的,只讓劇情中的其他人物認為主角做出了自我犧牲,甚至對其予以稱頌讚揚,便能達到良好的戲劇效果。

英雄種類

英雄原型的種類很多,和其他原型相組合的話,則會出現更多種不同的類型變化。從克里斯托弗的理論來看,英雄本身的類型大致有主動英雄、被動英雄、獨行俠式英雄、集體中的英雄、反英雄、催化劑英雄等。

主動英雄與被動英雄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他們是自願加入的冒險旅程,還是受外部因素影響而被迫加入的。通常前者會出現在主角推動劇情進展的小說中,後者則出現在劇情帶動主角行動的小說中。

獨行俠式的英雄在玄幻小說中十分常見,他們通常孑然一身,獨自面對冒險的旅途。而集體式英雄則常常「拖家帶口」,亦或有著團隊夥伴。戲劇化的寫法是,前一類型的主角往往會被迫進入集體環境中,而後者則通常被迫與其所在的集體分離。

反英雄是指被我們現實中的社會價值所排斥的人物類型。他們或許會如同《第一滴血》中的蘭博般,是個身上的鎧甲銹跡斑駁的英勇騎士,卻拒絕融入新的社會,或被社會所拒絕。又或許會如同《死亡筆記》中的夜神月一般,是個被心中的陰影偏執所掌控,最終墮落、毀滅的古典式悲劇英雄。

催化劑英雄就如同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一般,周圍的角色因他而成長、發生變化,但他自身卻基本沒什麼改變。偵探小說的主角大都是此種類型,《超人》之類的超級英雄也屬此類。想嘗試無敵型主角,催化劑式英雄是最好的出路。

英雄面具

英雄原型並不全是出現在主角身上,任何一個角色戴上了英雄的面具,都會臨時擔任起英雄原型的作用。

比如小說《盤龍》中,前期作為導師原型出現的德林柯沃特,為了讓林雷逃出強敵的圍攻而犧牲了自己,這時的他就變成了英雄。此類劇情在影視作品中也常有出現,經典電影《星球大戰》(第一部)中,前期作為導師原型出現的歐比旺·克諾比,為了讓盧克逃出死星而犧牲於達斯·維德的光劍之下,便是同一用法。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帶上英雄面具的是個負面的反派角色,這不但可以使該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還會使你的小說顯得更加真實合理,內涵豐富。

導師

約瑟夫·坎貝爾的《千面英雄》中,將訓練英雄的角色稱之為「智慧的長者」,這也致使導師原型們常常以老年人的形象出現。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鄧布利多、《魔戒》中的甘道夫,乃至網路小說《盤龍》、《斗破蒼穹》等作品裡出現的戒指中的老爺爺。

導師來源

導師原型來自於「自性」,即我們體內與所有事物相連的那部分人格。克里斯托弗認為,導師原型代表了原型父母。就像亞瑟王的故事中,梅林代替了亞瑟王去世的父親,成為了他的代理監護人。很多英雄之所以需要尋找導師,也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無法作為楷模。

原型作用

英雄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成長、學習,而導師的關鍵性作用則是傳授與訓練。任何能使主角學到能力、知識、技巧的人、事、物,都屬於這一原型。

導師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是饋贈。通過了導師考驗的英雄通常能夠從導師處獲得禮物的饋贈,這些禮物包括了法寶、道具、重要的線索、珍貴的藥品、不傳的秘術等。當然,有些時候會出現先得到饋贈後出現導師的情況。比如,導師就呆在作為饋贈品之一的戒指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從導師處習得技能或者得到饋贈,通常要先通過導師的考驗。如果沒有考驗的情節,作者至少要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饋贈緣由。

除此之外,導師還具備打下伏筆、設置懸念、推動劇情進展等多種作用,這便要看作者的運用了。

導師種類

長期導師:長期的導師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反覆出現,乃至於自始至終都伴隨著主角的成長。如通常無限流小說中的「主神」、影片《007》中的間諜領袖M等都屬此類。這類導師一般都要同時具有推動劇情進展的作用,否則難保不會變成一個不停出現給主角升級的外掛式角色。

階段性導師:隨著主角不斷變得更加強大,過去的導師如果沒有一同變化,恐怕就難以繼續勝任了。這時便是前一個階段性導師退場,新的導師上台的時候。這種類型的導師常見於升級流小說中,比如我吃西紅柿的《吞噬星空》,幾乎主角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或幾個不同的導師存在。

臨時性導師:英雄隨時都能夠從其他角色身上學習到知識,如戰鬥中的主角從敵人身上學到了新的技能,那麼這時的敵人就戴上了導師的面具,成了臨時的導師。

多人導師:有時主角會在同一階段接受多位導師的教導。這些不同的導師,會傳授給主角不同的能力,或同一能力的不同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他們的作用相重複。

成長的導師:導師通常也是曾經的英雄,他們會把自己走完英雄旅程的經驗教授給年輕的主角。不過有的導師自己還在英雄的旅程上,並沒有走到終點。他們除了有教導主角的任務外,還需要解決自身的問題,同英雄一併成長。

負面的導師:有些負面角色會帶上導師的面具,前來引誘英雄落入陷阱之中,或者走上歧途。如果主角最終能夠識破誘騙,這本身也是一種知識和經驗的增長。

內心的導師:有些主角似乎不需要導師的引導就能自行成長。仔細看看或許會發現,其實他已經將導師原型內化,給自己戴上了導師的面具。例如一些老橋段里,面對艱難險阻的主角,正在猶豫不決甚至準備放棄之時,不禁回憶起過往的種種,結果又給自己帶來了前進的力量,這是便是內心導師的作用了。

門將

冒險的旅途中,通向新世界的大門前往往都被強大的門將所看守著,他們會把沒有資格通過的人攔在門外。

門將來源

現實中,當從事新的工作、作出新的決定、融入新的環境等各種人生中的重大改變擺在我們面前時,往往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阻礙。糟糕的天氣、懷有敵意的同事、感情的傷痕與依賴心理,甚至是無故的慵懶,這些被我們稱之為「心魔」的阻礙,便是考驗我們是否下定決心迎接改變的邊界守門將。

原型作用

門將的首要作用便是考驗英雄的能力。對於尚未足夠強大就急匆匆踏上冒險旅程的新人而言,相比直接被BOSS秒殺掉,還是被門將攔住不得不打道回府來的更好些。

有時候門將並不算是敵對的一方,比如阻攔主角與戀人相會的父母、禁止主角參加比賽的老師等,這時他們所考驗的或許並不是英雄的能力,而是踏上艱險旅途的決心。

門將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引發衝突。除了門將本身和主角之間的衝突外,也可以引發門將背後的人物、勢力與主角之間的衝突。

當然,一個強而有力的門將,也有給予懷著美好憧憬的天真英雄以當頭棒喝,提醒他前面的旅程充滿危險,並非一帆風順的作用。

門將種類

在某些作品中,邊界守門將會毫無變化地直接以「門將」的形象出現,比如漫畫《死神BLEACH》中瀞靈廷四扇門的守門將。但更多情況下門將的外表會變得多種多樣,如保鏢、黑客、接待員,甚至是一樣道具、一棟建築物、一種自然力量。

從身份上看,門將通常是反派頭目的手下,如軍官、衛兵、小嘍啰等。有時門將也會是新世界中的中立人士,他們只負責考驗來人的資格。而主角同一方的秘密支持者,有時也會帶上門將的面具,負責考核英雄的技能。

從阻礙方式來看,門將們除了使用武力阻礙著主角,還有可能通過感情、法律、陰謀等方法進行阻攔,甚至是像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一般提出謎語,解開才能通過等奇特的方法。

門將或許會是一個角色,也有可能為數眾多,比如一支軍隊等。面對這種人數較多或者過於強大的門將,有時硬碰硬並不一定奏效。通過門將考驗的方式除了正面迎擊外,還包括計謀、賄賂、偽裝成門將中的一員混入敵營等等。

對於英雄而言,能夠利用門將的力量就再好不過了。將門將作為自我磨礪的對象、學習技能的導師,甚至是把門將化解為夥伴、收為手下等都比直接消滅掉更加有效。

本文來源龍空

鏈接為:登錄龍空

劇情角色在故事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模式,敘述學中稱之為「敘述功能」。

對敘述功能的研究一般認為起源於俄國藝術理論家普洛普,他列舉出七大類三十一種敘述功能。這七類分別是:一、反面角色,二、捐獻者,三、助手,四、公主和她的父親,五、送信人,六、英雄,七、假英雄。

普洛普的理論對敘述結構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於諸多限制,他所提出的敘述功能在今天看來並不完全適用。

回到上一章提到的角色原型。我們在這無數種敘述功能分類中選取出比較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的理論作為基礎,結合今天的文藝影視作品,重新進行九種角色原型的分類。

愚人

愚人原型在某些方面與塔羅牌大阿卡納中的愚者牌面十分相似,完美的契合了心裡原型中的「愚者」原型。它擁有狡詐、滑稽、慵懶、貪婪、機敏等諸多特點,常常為故事帶來喜劇性調劑。

原型作用

愚人擁有許多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打破過度膨脹的自我,將自以為是的英雄拉回現實。他們通過惡作劇或口誤來揪出愚蠢與虛偽,警示墨守成規的人改變的必要性。

緊張、衝突與懸念讓人覺得精疲力竭時,愚人的出現能夠瞬間釋放歡笑元素,令讀者再生興趣,也因此令人印象深刻。

小說《遮天》中的「段德」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範例,他貪婪而又狡詐,卻總是能夠引人發笑,為緊張的劇情帶來緩衝。

北歐神話中的惡作劇之神洛基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愚人。他聰明靈活,為諸神提供建議、諮詢,同時也密謀著將他們毀滅,促使他們行動、改變,為陰暗風格的北歐神話提供了難得的喜劇調劑。

愚人種類

在神話故事中,愚人角色洛基有時會作為奧丁或雷神的搞笑夥伴出場。而在最後一戰的故事裡,他卻成為了致命的陰影、對手,指揮著死靈的力量對抗諸神。

除了夥伴、對手、陰影之外,愚人也經常會以英雄的身份登場。

在某些故事中,洛基作為愚人英雄,憑藉智慧從巨人處生還。而在民間童話、傳說里,愚人英雄則常以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形象出現,他們沒有抵抗能力卻充滿智慧,總能讓捕食的對手吃虧。

華納兄弟公司根據美國南部民間傳說中的Brer Rabbit改編而成的動畫「兔八哥」,就是一個經典的愚人英雄。他靈活機敏,與對手鬥智斗勇,百戰百勝。

有時候逆轉下局勢,讓愚人被別人智取,也是件相當有趣的事,小說《遮天》的讀者們就相當樂於看到愚人段德在主角英雄面前吃虧的場景。

實際上這便是來源於民間故事中的「龜兔賽跑」原理,愚弄弱者的愚人被自己的小聰明愚弄到,既達到了戲劇效果,又滿足了寓言價值。

化形

英雄有時會遇上這麼些人,他們似敵似友,讓人捉摸不定。或許口蜜腹劍,笑裡藏刀;或許模稜兩可,曖昧不清。就好似妖媚精變,化成人形,難辨真身。

化形來源

化形原型的初期似乎總是和兩性關係的構建有關,它來源於兩個心理學概念,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根據榮格心理學理論,任何人都有著完整的男女心理特質。隱藏在男性無意識中的女性特質,被稱之為阿尼瑪,女性的男性特質則稱之為阿尼姆斯。

在現實社會中,尤其是古代社會,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被壓抑的對象。男性從小就被教導只展現自己「男子漢氣概」的一面,而女性則要學會壓抑自己的陽剛氣質。

被壓抑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並不會消失,他們會在無意識的幻想、夢境之中,以異性的人、獸、神等形象出現,潛移默化中構建出一個異性的模板,亦或擇偶標準。

在任何一段盲目的感情中,戀愛的雙方互相了解並不足夠的深入,但對方始終顯得那麼出色,似乎十分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這便是因為阿尼瑪、阿尼姆斯被投射到了對方身上,人為地塑造出了化形者原型。

當激情逐漸退卻,盲目變作清醒,對方身上的毛病缺點也開始顯現。戀愛雙方開始相互指責、抱怨,感慨情人的偽裝、善變。由此,便構成了化形者最初的來源。

原型作用

化形者善變的特質讓英雄與讀者對其難以定位。是敵是友?是否忠誠?真愛亦或背叛?化形者們承擔著將種種猜疑、懸念帶入劇情的責任。

在古典文藝作品中,化形常常以更加直觀的形象出現,比如東方妖嬈魅惑的狐狸精,西方性感毒辣的蛇蠍女。除此之外,狼人、吸血鬼等生物,都是天生的化形。

當然,化形並非總是象徵著致命的誘惑,有時他們只會讓英雄感到困惑迷茫。

在愛情故事裡,化形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真愛與金錢間動機不明的女化形者、信任與謊言間真偽難辨的男化形者,通過懷疑欺騙、密語甜言、虛情假意、利用背叛,給平淡的故事增添曲折,推動劇情進展。

化形也並非總是刻意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化形來源一般,有時也會產生被動的化形者。難言之隱、誤會巧合、多疑多慮、弄巧成真,沒有惡意的人也可成為化形者中的一員。

化形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迷惑觀眾。有時化形在迷惑英雄的同時也讓代入英雄的讀者心生疑慮,有時化形可以獲得主角英雄的認可,卻依舊會被讀者們懷疑其本性。

化形面具

作為最靈活的原型之一,化形面具隨時有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色身上。

為了通過門將的關卡,英雄可能會帶上化形的面具,偽裝成門將的一員;

為了英雄的成長,導師可能會帶上化形的面具,為其帶來考驗;

為了英雄的安危,夥伴可能會帶上化形的面具,假意背叛;

而陰影敵人,亦可以帶上化形的面具,來到英雄的身邊。

化形的改變可能以是內在、外在的,可以是主動、被動的,但真正的要點,還是在於把握好「變化」二字。

對手

對手原型以競爭者的身份出場,他們或敵或友,總能促進主角的成長。

對手種類

單純與英雄作對的人,不一定都是對手。他們或許是門將、或許是陰影、或許是化形。只有與英雄勢均力敵,且相互競爭的人才算得上對手。

很多影視作品便是以英雄與對手間鬥智斗勇的較量為主題展開的。如超人與罪犯,怪盜與神探等。

實力相當的對手間的角逐往往是一部作品最容易出彩的部分。如漫畫《死亡筆記》,主角和對手間絲絲計算、層層布局、環環相扣,雙方都認為對方已被自己引入套中,勝券在握,讀者亦是雲里霧裡,心若懸石。直到交鋒最後一刻,一方大獲全勝,一方滿盤皆輸,勝負雙方皆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對手與英雄之間並非總是處於敵對關係。在日系動漫作品中,英雄與對手經常是夥伴,或是介於夥伴與陰影之間。

漫畫《龍珠》里,主角英雄的對手角色貝吉塔便是從陰影敵人轉變為夥伴關係。而《火影忍者》中的對手角色宇智波佐助則是從夥伴變為陰影、化形。

感情糾纏的對手關係,換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相愛相殺」。在歐美作品中,這一類型常用於表現男女英雄之間的矛盾與協調。近三十年來,隨著日系少女漫畫的興起,該類型被廣泛應用於耽美題材中。

某些特殊的故事中,有著雙生英雄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雙主角、多主角」。由於讀者通常只能代入一個角色,雙生英雄或許感情親密,但依舊有著對手關係。

另一種更加特殊的對手便是多重人格了。同一個角色的不同人格間,有著不同的性格、立場、行為方式,通常也是對手兼陰影關係。

陰影

為人所憎惡的、憤怒的、唾棄的、恐懼的、仇恨的一切,這就是陰影,蜷縮在人們心底某個角落裡的可怖巨獸。

陰影來源

陰影原型,象徵著心理活動中被壓抑的那部分能量。負罪感、心理創傷、不良情緒,這些被理性所否定、拋棄、放逐的負面能量,在陰暗的角落裡化膿、發酵,逐漸轉化成自我毀滅的恐怖力量。

作為釋放人們所積蓄的內心能量的場所,無意識的夢境中總是能夠看到陰影原型的身影。當你被惡魔、歹徒、厲鬼、猛獸等諸般夢魘所驚醒的時候,陰影已經在向你敲響警鐘。你需要去認識它,面對它,並戰勝它,在它成長到足以將你毀滅之前。

原型作用

陰影的作用在於與英雄之間爆發強力的衝突。弱小時,陰影或許只是給英雄使絆子的小嘍啰,而強大的反派頭目甚至將英雄置之於生命威脅之中,激發出英雄的潛能。

值得一提的是,陰影雖然總是處於英雄的對立面,但並不代表陰影一定象徵著罪惡。有時候陰影和英雄的衝突來自於觀點、立場、目標的不同。

對於陰影角色的把握,很多人會把他描寫成一個自我標榜的惡人,就像一些幼兒動畫里的反派角色一般。

實際上大部分陰影都不認為自己跟罪惡有什麼關係。相反的,在他們眼中,英雄才是邪惡。執著於心中的理想,相信自己的目標,並試圖剷除一切阻礙的人,他們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自我心中的英雄,同時也是另一個故事裡偏執而又危險的陰影。

同樣的,當故事中的英雄被一時的慾望、執念所束縛,亦或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時,也會化身為陰影,或者說被內心的陰影所壓制。

陰影種類

許多人容易搞混陰影與對手的概念。實際上,在一些美式的影視作品中,陰影與對手經常出現在同一個角色身上。

對手型的陰影和主角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兩匹朝著不同方向前進,卻又拉著同一輛馬車的馬。他們相互競爭,帶動著劇情的前進,有時也會放緩劇情進展的速度。

而反派型的陰影和主角之間的關係,就好像兩輛相對而行的列車,或許開始時相距甚遠,但遲早會爆發,劇烈相撞。

化形的背後所隱藏著的往往也是陰影的本質。或許英雄所愛慕著的,就是渴望將他毀掉的蛇蠍女。

陰影與英雄有時會交換身份。電影《星戰前傳》的英雄主角安納金,在影片第三部時被慾望、憤怒、恐懼蒙蔽了雙眼,化身為陰影原型,在之後的劇情中始終以反派的身份出場。直到《星球大戰》第三部結尾,才為了他的兒子再次戴上了英雄的面具。

信使

每當信使出現的時候,英雄們舒適安逸的日子也就快結束了。信使們總是會帶來冒險的召喚,宣示著即將到來的重大變革,催促英雄們踏上充滿驚險、刺激的旅程。

信使來源

穩定的現狀總是會給人帶來安全感,但信使卻在向你宣告著改變的必要性。每當新的生活、新的想法、新的創思向你發出改變的召喚,你就要知道,信使已經來到了你的身邊。

它或許是一幅畫、一個人、一本書,甚至是你的內心。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直到你不得不放棄逃避,直面改變為止。

型作用

信使原型的首要作用,便是向英雄以及讀者們傳達改變的信號。最直白的表現形式下,信使或許僅僅是一個將平衡即將打破的消息傳遞給英雄的媒介。

但更多情況下,英雄會選擇拒絕面對改變,或者表現出遲疑、猶豫不決。這時的信使,或許還要擔負起激勵英雄的責任。無論他給予英雄的是鼓勵、挑釁、嘲諷還是捉弄,這都將成為故事進展的推動力。

信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種事物,或自然力量。如地震、海嘯、股市崩盤、新聞發布會等。

信使種類

俗話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在古代,信使在戰場上,通常預示了即將爆發的戰爭,或者帶來和平的契機。

當然,這種兩軍交戰中的信使,也不一定都由人來承擔。古時的戰書有時也會綁在飛箭或飛鴿上,而當今時代甚至有可能只是一通電話。

信使或許僅僅是為個人傳達戰訊。就像中世紀歐洲為騎士間的對決傳遞決鬥信的僕從,或是幕府時期日本為武士間的對戰下達挑戰書的家臣。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除了要向挑戰的對象傳達訊息之外,有時還要負責把消息傳播向外界。

由於任何角色都可以戴上信使的面具,這一原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但毫無疑問,大多數的故事裡,在開頭時信使都會出場。他們要幫助主角,以及讀者們,從平凡的世界跨入冒險之中。

夥伴

從最為古老的故事開始,英雄們的身邊便已聚集了眾多友好的同伴,助其完成偉大的壯舉。

夥伴作用

世上難有十全十美的人,英雄也不例外。夥伴的作用,便是彌補英雄的缺失,為故事帶來均衡,給英雄增添人格厚度。

夥伴們需要在英雄的身邊戰鬥,為其提供建議與示警,提出挑戰,亦或作為英雄的陪襯。

夥伴的均衡體現在他們與英雄的互補性上,優秀的夥伴在劇情作用方面不應與主角相重合。嚴肅的英雄身邊通常需要滑稽的夥伴予以緩衝,睿智的英雄身邊亦需要愚鈍的夥伴予以陪襯。

夥伴種類

從劇情作用方面對夥伴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下面幾種類型:

守護型

守護型夥伴通常擁有著比英雄更加強大的能力,至少在防護能力方面如此。他們通常以英雄的支持者或者監護人的形象出場,儘管有時也並非情願。守護型夥伴有時會臨時擔當起導師角色,或者直接由導師作為英雄的守護人。

合作型

合作型夥伴通常與英雄之間以利益為紐帶結成同盟關係。但這種夥伴並不牢靠,有時合作型夥伴本身就是化形角色。當然,這種暫時的盟友關係,也可能會在與英雄的合作過程中轉為真正的友誼。

摯友型

摯友型夥伴是主角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可以完全信賴、甚至託付性命的對象。他們能夠替英雄完成一些至關重要的任務,通常也是故事中感情主線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愛慕型

愛慕型夥伴是與英雄有著戀愛關係的角色。他(她)們有時會同與英雄愛恨糾纏的對手角色針鋒相對,有時自身就在這兩種類型的角色間轉換不定。愛慕型夥伴也是故事的感情主線之一,並且隨時都有可能與其他任何一個感情線人物發生衝突。很多經典故事中的主角便不得不為友情、親情、愛情之間的衝突而苦惱。

競爭型

競爭型夥伴是夥伴與對手兩種原型的綜合體,他們通常與英雄有著不相上下的天賦和能力,在相互較量中共同成長。但在關鍵場合,他們必須與主角英雄站在同一陣營。這也是劃分陰影對手與夥伴對手的重要依據。

團隊型

很多冒險故事裡,主角英雄都有著他的核心團隊。英雄通常需要和他能力各異的團隊夥伴們通力合作才能闖過難關。團隊成員間是否擁有強大的凝聚力,是團隊型夥伴與合作型夥伴的最大區別。團隊型夥伴一直是少年漫畫中的主流,《海賊王》、《聖鬥士星矢》、《數碼寶貝》等青少年讀者耳熟能詳的動漫作品都屬此類。

輔助型

英雄擁有太多的技能時,會由於顯得雜亂而使讀者感到厭煩。輔助型夥伴便是代替了英雄掌握一些有用的技能,比如醫療、偵查等。他們可以作為團隊夥伴中的一員,有時也會單獨行動。

隱藏型

隱藏型夥伴至少要讓主角、敵人和讀者中的一方無所察覺。他們作為英雄暗中的支持者,或許是潛入敵營的卧底,或許是考驗英雄的門將,或許是偽裝後藏身於街頭巷尾的情報人員。由於其隱蔽的特性,隱藏型夥伴往往會帶上化形的面具出場。

僕從型

僕從型夥伴是聽命於英雄的下屬,可能是執事管家、家僕女傭,甚至可以是奴隸。他們往往會作為英雄的信使,負責傳遞消息、跑腿打雜,或者像某些懸疑故事般為英雄提供藏身之所和不在場證明。有時候僕從型夥伴也能帶上導師的面具,比如蝙蝠俠的老管家阿爾弗雷德,為英雄服務的同時也能提供智慧的建議。

非人型

英雄的夥伴不一定都是人類,也有可能是一隻寵物、靈獸,或者鬼魂、精靈,甚至於機器人、外星人等。少年英雄與非人型夥伴共同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經典題材。


人物卡片吧

你要 塑造的人物,有來龍有去脈

他的每一個行為都與他的經歷,性格,處境有關

把他們匯合在一起


謝邀。

………………………………

?

微博:#小瓜周一角色卡#周周來聊角色塑造。

公主號:夢想家冬瓜。(角色專題一系列,周更)


謝邀。

我這個人是個很笨很笨的人……而且是個很懶很懶的人……所以我能提供的,除了走捷徑的佛法法門之外,就只有一些笨辦法了。

題主有興趣就試試,沒興趣就算了。

佛法:

文殊菩薩心咒,綠度母心咒。

功效和用法請自己google。

我懶癌發作了就不貼了……

笨辦法:

把你非常喜歡,百讀不厭,塑造人物特別鮮活生動的書找出來,反覆看,琢磨,看看人家是怎麼寫的。

然後模仿。

用來練筆。

學會了人家的表現手法,再來寫你自己的作品。


樓主提了一個好問題!

文字,是現實世界中表達、記錄的一種形式,一種載體。相比之下音像製品似乎更能鮮明直接的體現想要表達的內容。但我卻一直認為,文學作品相對於影音作品,更加能讓人流連忘返。

如何塑造一個鮮明的人物性格?在文學作品裡,沒有聲音和圖像,但喜歡看書的朋友都知道,文學作品裡的每個人物卻比影視作品裡都更加飽滿,也就是說書讀起來比看電視要過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文字能調動人的想像力,讓每個讀者自己腦補角色的性情。所以,成功塑造一個性格飽滿的人物,就要從調動讀者想像力入手。具體方法有哪些呢?我們需要走進成功的文學作品裡一探究竟!

正面描寫

「西首座上一條大漢回過頭來,兩道冷電似的目光在他臉上轉了兩轉。見這人身材甚是魁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

這是《天龍八部》中蕭峰的第一次亮相。短短几行字,英雄之意盡出。這段話是典型的正面描寫。讀過這段文字,就會讓人腦海中浮現出一條極有氣場的彪形大漢的形象,彷彿是在仰視的感覺,不禁令人膜拜。那麼這段話是如何讓人產生如此感受的呢?這裡要提到一種基本的寫作技巧,「鍊字」。所謂「鍊字」,就是把每個字用的恰到好處,精益求精。如果把第一句話改成「西首座上一個男子回過頭來,帶有寒意的目光在他臉上看了兩下。」顯然就沒有原文更加的傳神。「一條大漢」、「冷電似的」、「轉了兩轉」這些用於就是這句話的精華所在,是作者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一次一次的打磨形成的。包括後面的幾個四字詞語,精幹簡練,更加烘托出了描寫對象雷厲風行,不拖泥帶水的深層感受。

下面讓我們一起再體驗一段話「牙郎了一聲,剛剛轉身卻見東廂房門吱呀一聲開了,從裡面走出一個人。只見他冬瓜身材南瓜臉,狐狸眼睛豬肚腮,手中搖著一柄尺五大摺扇,一搖一晃走過來。他一出門,立刻引來大廳里一陣喧嘩,眾賭客都鼓掌向他致意,他躊躇滿志地朝賭客們揮揮手算是還禮,然後收了摺扇,朝來客一拱手,貌似謙恭內實倨傲地問……

這段文字也是正面描寫,出自熊召政的《張居正》讀者一看完眼前就會有一個沒文化沒素質,挺著大肚子的暴發戶形象。這段話中也有使用「鍊字」手法。但與之前那段是有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冬瓜身材南瓜臉,狐狸眼睛豬肚腮」、「躊躇滿志」「貌似謙恭內實倨傲」,這些對稱句型、成語、語氣描述,都是一種誇張的手法,通過這個手法可以使得角色極具立體感,神態完全自然涌了出來。

通過上面兩段話,我們可以發現,正面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任務性格的重要方法之一。除了一些基本的「鍊字」,各種句式、成語、修辭等寫作手法之外,在這裡我想提一點更重要的,就是寫作構句文體要和描寫對象相適應。如寫英雄就應該用精鍊的字和詞,寫二百五就要用詼諧幽默的語調。這樣除了文字對描寫的烘托,更有語感上對角色的提煉。如此寫作技巧,其實每一個經典的文學小說作品,都會有引人入勝的寫作方法。

側面描寫

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除了正面寫實,就是側面烘託了。還用幾個例子介紹。

便在此時,只聽得一個女子的聲音輕輕一聲嘆息。

霎時之間,段譽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顆心怦怦跳動,心想:這一聲嘆息如此好聽,世上怎能有這樣的聲音?只聽得那聲音輕輕問道:他這次出門,是到那裡去?

段譽聽得一聲嘆息,已然心神震動,待聽到這兩句說話,更是全身熱血如沸,心中又酸又苦,說不出的羨慕和妒忌:她問的明明是慕容公子。她對慕容公子這般關切,這般掛在心懷。慕容公子,你何幸而得此仙福?」

很明顯,上文所述真是王語嫣。這段話通過段譽的心理活動讓讀者就體會到了王語嫣女神般的魔力。不禁讓人禁不住想像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仙女下凡。

又如:「只聽得內室一人說道:蓮弟,你帶誰一起來了?聲音尖銳,嗓子卻粗,似是男子,又似女子,令人一聽之下,不由得寒毛直豎。楊蓮亭道:是你的老朋友,他非見你不可。內室那人道:你為甚麼帶他來?這裡只有你一個人才能進來。除了你之外,我誰也不愛見。最後這兩句說得嗲聲嗲氣,顯然是女子聲調,但聲音卻明明是男人。任我行、向問天、盈盈、童百熊、上官雲等和東方不敗都甚熟悉,這聲音確然是他,只是恰如捏緊喉嚨學唱花旦一般,嬌媚做作,卻又不像是開玩笑。各人面面相覷,盡皆駭異。」

這段話則是通過對對象聲音的描述和其他人的心理變化來凸顯東方不敗半男不女,卻令人恐怖的氣息,繼而為其武功之高做鋪墊。

又如「馮保也不答話,只是欣賞自己的一雙賽過女人的白手,抿嘴笑著。善於見風使舵的徐爵,這時站出來替主子說話:斗琴那天,京城風雅名士來得不少,蔣心蓮一出場便贏得一片嘖嘖稱讚之聲,那氣韻風度,讓人想到是仙女下凡。應我家主子的邀請,蔣心蓮先彈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她嫩蔥兒樣的手指只往琴弦上那麼輕輕一撥、一揉、一划拉,在座的人便都邀齊了把耳朵順過去——天啦,那可真是仙音哪,白居易形容琵琶女大珠小珠落玉盤,到此就覺得言不盡意。一曲終了,眾人哪肯放過。蔣心蓮拗不了大家這份抬舉,竟一氣彈了八支曲子。眾人仍不放過,這些獃頭名士,竟忘了蔣心蓮是來與我家主子斗琴的。蔣心蓮說什麼也不肯再彈了,再三施禮蹲萬福請上我家主子。蔣心蓮用的那張古箏,聽說是唐朝宮廷樂師李龜年傳下的舊物。我家主子用的琴,卻是自個兒一手造出來的。主子坐到琴前,焚香入定調息凝神,剛才還鬧哄哄一片聒噪的堂會,頓時鴉雀無聲。風流戲子獃頭名士們,一個個都鴨頸伸得鵝頸長,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我家主子。

我家主子神息調攝停當,然後輕輕伸手往那箏上一探,悠悠一聲響,像是有人在空靜夜往那三萬頃太湖水中丟了一顆石子。就這一下,我看到蔣心蓮的臉色都變了,她畢竟是江南第一絲竹高手哇,知道這輕輕一撥已入化境。我家主子彈的是《平湖秋月》,他彈完這一曲,眾人像被魔法定住了,半晌都吱聲不得,蔣心蓮更做得絕,當即下令跟隨的琴童把那張心愛的古箏摔成碎片,她滿面羞愧地說,聽了馮公公這一曲,我終生再也不復鼓琴了。說完,也不管我家主子再三挽留,徑直去了。

上面這段斗琴的描述則通過別人之口、先揚對手後托自己、觀眾反應等多角度全方面的體現了「馮保」琴藝之高,可謂是側面描寫各種手法的相結合。

綜上所述,我們起碼可以看到,側面描寫帶來的效果之高之大之奇,甚至要超過正面描寫。這是由於側面的角度更多,可以更加全面細緻的凸顯描寫對象。側面描寫除了上述單層次的手法之外,在小說中,往往貫穿整個小說。比如《天龍八部》中隊慕容復的描寫,從慕容復露面之前,別人口中的慕容復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可一出場就險些自刎,這種對比效果就給了讀者強烈的刺激,人物立刻飽滿且充滿活力。又如《神鵰俠侶》中對獨孤求敗的描寫,雖然自始至終未見其人,但通過書中各個環節對其的勾畫,一個武功奇高的劍客形象早已銘刻。可見,側面描寫是人物性格塑造非常重要且使用最廣泛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能成功塑造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呢?在我看來,是沒有捷徑的。多讀書,多寫作,多總結,持之以恆,才能出功夫。今天寫這些只是一個引子,文學寫作有太多令人流連忘返、拍案叫絕之處。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只有書讀的越多才越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從而越有興趣去發掘其中的樂趣。


我本人不是作家,但是最喜歡看小說里個性鮮明的人物了。斗膽寫寫自己的觀察感受。

1.挪威的森林 永澤

(因為沒有重讀的習慣,這本書又太過經典所以很早就讀過了,憑記憶來說說。)

先上名言-「不要可憐自己,那是卑劣懦夫的行徑」 這句話表現的就是永澤性格的核心。即強調自我,容易忽略他人。通透卻懶得細膩。 村上是怎麼塑造的呢? 他用一貫的文風,寫特別的事-比如哦你讀過兩三遍了不起的蓋茨比了?那你大概有和我做朋友的資格。這種奇特的行為模式很容易抓住讀者的好奇心,因為他誘導讀者去問- 這個人這麼特別,是不是因為他哪裡很了不起呢? 他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這樣子? 所以相比較於著重描寫一個人的外貌,或者他所做的某件事,作者應該著墨於人物性格中的特別之處,讓讀者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當然村上筆下也有那種性格並不特別的人物,這類人通常是主角,但是依然能十分鮮明生動---

2.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我」

之所以不談挪威森林的渡邊君是因為我有點記不清楚了,而這一本是最近剛剛讀完的,記憶還比較鮮活。

「我」是個有些「遲鈍」,但是思維又很敏捷的人。說他遲鈍,是因為「我」好像沒有一般人的驚訝情緒和危機意識。在家裡被人打砸的時候,竟然能安靜的喝飲料,只在心裡絮絮叨叨的埋怨,著實讓人驚奇。說思維敏捷,是因為「我」總能舉一反三,從線索中推斷出結論。這個性格形象村上是如何塑造的呢?他首先用瑣碎的觀察結果-開頭對電梯的描述,對粉群女郎的描述-讓你對這個主人公產生一種「不真實的親近感」。之所以感到親近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時常有這樣瑣碎的想法作怪。明明在做一件事,心裡卻總想些亂七八糟的小事。而之所以不真實,是因為我們並非真正留心記錄自己這些瑣碎的想法。所以當小說的主人公關注在這些小事上時,我們會覺得不真實--因為我們就算知道自己也會這樣,依然會不自覺的忽略掉,而會注意到這些事本身就是一件不真實的事情。

隨後,當我們漸漸習慣了主角的這種行為模式,村上又拋出一個又一個「surpirse」,來讓主人公做選擇,來反應。這時,「我」一次又一次遊刃有餘般的面對千奇百怪的現實,他的形象便這樣烙印在大家的腦海里了--- 他就是個無論如何總是遊刃有餘到顯得很遲鈍的人。

總體來講,這部小說里的「我」算是個正常的人,沒有奇特的性格-這也符合村上主角的一貫風格-但我們仍然能記住他鮮明的性格,這就得益於風格,習慣的滲透了-一個世界要毀滅當口還有心思琢磨隔壁車上情侶和餐館牆上海報的人,他還不斷的擔心是不是到了送早報的時間,臨死之前躺在公園裡喝啤酒,這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深藏在我們在忙碌瞬間的生活片段里,卻存在在這個人的每一分一秒的生命里,這還不夠鮮明,不值得銘記嗎?

我感覺大體上就是這兩種方式來刻畫性格,一種是給「特別之處」的特寫,這種特寫並非具象化,而是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意味。另一種一種是「個人風格」孜孜不倦的滲透。這是我讀村上作品的感受。


我更喜歡寫的角色就是自己想要成為那樣的


借張竹坡先生一句:善用犯筆而不犯也。

寫同一階層,同等身份,卻有不同特點,不同個性的人物。


推薦閱讀:

饒毅憶中國的科學脊樑:文革挨打後,關心什麼?
建州關外遺事 之 是誰偷了漢子
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是個怎樣的人?
流水迢迢這本書為什麼不出名,是因為男主的設定嗎?

TAG:小說 | 人物 | 文學 | 形象 | 文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