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至秦帝國時期的國家繼承人選定是依據什麼?
02-01
長子繼承,立賢不立長,還是其他的?
法統上嫡長子繼承製是沒問題的, 《左傳》:「太子死,有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均擇賢,義均則卜。」然而,執行和規定永遠是有差距的,受到國內外勢力和在位者喜好影響。比較典型的是秦國,且看《秦本紀》的記載:1、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 次子繼承。
2、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長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長子繼承。
3、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寧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少子繼承。4、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陽。立其弟德公。 弟弟繼承。公眾號:林屋讀書,文史作家林屋公子創辦。
大眾、新銳、趣味,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期待您的關注!西周宗法制,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原則。。但是雖然中央已經決定了, 能不能順利繼承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奮鬥。取決於歷史的行程、
比如周人自己,如果覺得別的兒子賢明,也會要賢者繼承在先周時代,古公亶父就把王位傳給周文王他爹季歷(嫡四子),
季歷的兩個哥哥泰伯、仲雍就逃到了吳越之地(當然這個是不是吳國人給自己貼金另說,但中原諸侯是承認其姬家人身份的。) 王子朝之亂中,王子朝他爹周景王臨死前,已經欽點他繼位,但是被兩個大臣單旗、劉卷破壞。。後來周百官大多擁護王子朝。。周悼王、周敬王只好做晉國帶路黨,才取得王位。 (庶長子)再比如說晉國六卿中的趙氏 趙襄子的母親是翟人,又是從妾,身份低賤,還是諸子最小的。。但是依靠個人的奮鬥,獲得賞識,所以趙簡子已經決定了。。他來做趙家家主。另外很多時候國王可能和太子有嫌隙, 比如晉獻公聽信驪姬,殺太子申生,
衛宣公截胡了給太子的新娘 宣姜 然後廢掉了太子伋 後來立了宣姜的兒子做太子同樣楚平王截胡了太子建的新娘 秦女 後來廢掉了太子建 太子建老師有個兒子伍子胥,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於是他被鞭屍了。另外很多公子們,是因為政變才得以繼承的。。
比如說齊國 齊桓公,就是齊襄公的弟弟,因為政變才能得以繼承 (嫡三子)比如說晉國 晉惠公 晉文公 都是晉獻公啪啪啪戎女生下的孩子。。都是庶子 也是因為政變才能繼承 (很可能晉文公是庶長子晉惠公是庶次子)比如宋庄公,因為華督擊殺宋殤公,才能夠繼位。還有主動政變獲取王位的。。比如楚武王等 ,就不細說了。我大秦依法治國,自然要按照基本法,按照選舉法啦。
其實嫡長子繼承製也不是基本法,稍微有些意志推行力的君主都會違背它比如 周幽王 晉獻公 等等
嫡長子繼承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無嫡則長。齊桓公會盟諸侯提出了中國歷史第一條國際盟約,裡邊就明確規定不得讓庶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後來那些廢嫡立庶的和廢長立幼的,幾乎都惹了很多麻煩。比如晉獻公,趙武靈王。所以秦昭襄王絕不可能像羋月傳那樣靠良好的表現贏得父王好感去爭奪王位。只有等他哥絕祀才有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