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晚報發布的天津大學專家對氰化物的如下「科普」?
02-02
這些記者難道不知道人體體液中含有大量的鉀離子嗎?氰化鈉吃進去就變成氰化鉀了!!這些記者還是得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啊。
這個鍋必須要記者背。我覺得教授被記者坑了。新聞里的描述有沒有可能是教授的原話?我覺得不太可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記者是怎麼提問的呢?記者:「那請問遇到含鉀的物質會生成氰化鉀嗎?」教授:「按照目前的情況分析,氰化鈉與另一種含鉀的化合物相遇,經化學反應產生氰化鉀的情況不會出現。氰化鈉中的鈉元素不易被鉀置換,市民不必過度恐慌。」所謂的目前情況,大概就是指倉庫中也有的硝酸鉀之類的。兩個混溶在水裡……一團「漿糊」嘛=。=這點教授肯定知道。「氰化鈉中的鈉元素不易被鉀置換,市民不必過度恐慌。」這裡面用逗號,這個記者肯定是把教授的話理解錯了。關鍵是,媒體報道出來的話,是經過整理的。萬一這個記者曾經相信一氧化二氫是有毒的那種人,這話整理出來能這樣已經謝天謝地了。
……氰化鈉已經夠有毒了您不問它能不能泄露,問它能不能轉化成氰化鉀是幾個意思?給專家挖坑?不要強行甩鍋啊。
那就是說世界上只有氰化鉀有毒咯,wqtmlgb
其實就是記者不懂瞎扯隔壁的老師這點智商我相信還是有的
哈哈哈哈,這老師正在教我「化工安全與環保」,據他自己說,他被記者坑慘了,哈哈哈哈
這樣的報道讓教授以後如何見人。。。所以以後這種報道還是讓理科生來做吧2333【嚴肅臉
感覺是兩句對的話放一起就變味了。鉀不易被鈉替換因為鉀鹽普遍比鈉鹽易溶是沒問題的。不要恐慌也是沒問題的。中間那個逗號把這兩者弄成了因果關係,就有問題了。當然是記者要麼沒搞清語氣和停頓,要麼沒懂前半句說的是啥。
今天中午看了天津台的採訪,與寫的這段有點不一樣,覺得這段新聞就是沒有前言後語隨便把其中一段放在了這裡,採訪的是天津大學的兩位教授,這句話也是另一個教授說的,解釋的是記者對是否會變成更危險的氰化鉀的問題。看採訪說,王虹教授只是說後期對於危險品氰化物的處理,包括建立圍堰,自來水處理前段加裝破氰裝置的做法表示贊同,並表示目前破氰技術比較成熟 。而且根據現場情況來看,暫時並沒有太大的危險,讓人民不要恐慌。作為一個學化工的,看了採訪我覺得說的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覺得媒體這樣「斷章取義」不負責任的做法有些無良啊。大家可以看看採訪視頻哦
心疼一下王虹老師。。。
想問問這個記者:你是怎麼知道除了氰化鈉,還有「氰化鉀」這樣一種物質的呢?
搞個大新聞
鉀鈉鈣鎂呂鋅鐵,記者沒有背過金屬活性表。
不必和文盲較真~
兩個不是都有毒嗎?鈉要比鉀活潑不容易被鉀置換出來
各位答主有把無辜專家當靶子噴的,也有把記者當靶子噴的,但我感覺更應該噴的是今晚報。這家天津地方報紙我感覺就是給退休老幹部、大爺大媽們看的。其立場和傾向性在今晚報的官微中很容易看出。說不好聽的就是五毛(當然微博管理員工資很定不安微博條數掙工資),爆炸發生後從沒在今晚報官微中看到任何問責、質疑、探源類的微博,基本都是弘揚救災精神的「正能量」發射器。平日里就愛發弘揚中國正能量、發掘西方社會的負能量之類的微博。南開于丹等與之一唱一和,這種傾向性極強的襠報不發這樣的文章才怪哩!
記者初中都不用學化學的嘛……天大官微的管理員初中也不學化學嘛,這也要轉發嘛……
論記者的敬業度,論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性,,,,唉,化工狗也是相當無奈啊
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接下來是開始追究責任的時期了,這時候多一些這種無謂的討論,正好可以混淆視線,在這裡批判王虹,也就沒那麼多精力去扒只某人、李某人、董某某之類的了,這小編不是真傻。(這個問題本身中學化學就能解答,不是所有人都忘了高考內容的)
實名來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原答主 @吳俊吳俊 自己不懂還嘲笑別人! 分析純其實是2000年左右美國猶太裔科學家Surridge Moskovitz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新發現的一種化合物,分子式是FeNXeCuN,當時有個南方媒體報道的時候還沒有中文名稱,不懂的記者就自己音譯成了分析純(Xe中文裡沒有對應發音就用了Xi代替,南方的媒體又沒分清平翹舌就這麼誤譯了),其實真正的中文名是氮合銅酸氙化鐵氮,這個化合物顛覆了人們對這幾個元素的傳統認識,受到了學術界的聯合打壓,真實的名字估計你上網搜也搜不到,網上也沒有相關信息。 它確實是有劇毒的,它的毒性在受到光照下可通過它釋放的電子傳播,傳播半徑可達一公里,慢性發展致死,現在尚未發現解毒方法,毒性機理暫不清楚,氰化物和它相比太naive了,當時發現它的美國科學家Surridge回來後就不久離世了,這應該也是學術界一直不敢提它真正名字的一個原因,所以現在都以分析純代替,一般人都不知道真名,全球知道的人不超過30人,就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了。所以這個媒體的記者確實是專家,水平不知道比原答主高到哪裡去了,原答主自己見識淺就不要嘲笑別人了。——————————————————以下是原答主回答二B記者查到氰化鉀有毒,問專家現場的氰化鈉能不能轉成氰化鉀,專家順口說了句不容易,記者如獲至寶。---------我還見過一家省級報紙大標題「本市查獲大量危險化學品分析純」,文章中一再提到這些分析純藏在居民小區里如何如何危險,不知道化學純、試劑純和色譜純看了這篇報道有何感想。
真不愧是天津,連化工教授都這麼哏兒。。。
作為一個化學從業者我還有點兒小驕傲呢。(╯°□°)╯︵ ┻━┻
不知道為什麼就想起這段繞口令了。。。(再論理工男的油墨感。。。)唔,忽然想起以前在電台實習的時候,老師讓我這樣寫新聞:王書記表示:「balabalabala」孫教授說:「balalbalabala」李主任認為:「balabalabala」原來都是甩鍋用的!這裡這麼多答案,卻鮮有真正普及化學知識、說明相關原理的答案。滿眼儘是嘲笑、吐槽。我知道知乎上儘是世界知名院校的學霸、全球top10企業的經營、各行各業的先鋒。但是這個世界,這個國家更多的是普通人,記憶力、學習成績、年收入都沒那麼高的普通人。要秀優越貼吧微博朋友圈就夠了。還有普及一下,當記者的更多的是文科生。
推薦閱讀: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