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磁波和機械波里的多普勒效應得到的結果是形式不相同的?

例如:同一直線波源與觀察者靠近時

對機械波 f=(u+v)f/(u-v)

對電磁波 f=sqrt[(u+v)f/(u-v)]


機械波的速度是相對於介質的;電磁波波速是相對於觀察者的。


因為機械波在常見環境下的傳播速度通常遠小於光速。


2016-01-19

機械波是由機械振動產生的,機械波只能存在於一定的介質中,其運動遵循牛頓定律。電磁波產生機理也不同,有電子的周期性運動產生(無線電波);有原子的外層電子受激發後產生(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有原子的內層電子受激發後產生(倫琴射線);有原子核受激發後產生(射線)。介質對傳播速度的影響兩者也不同:

機械波的傳播速度由介質決定,與頻率無關,即同種介質不同頻率的機械波傳播速度相同。如聲波在溫度15℃時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340m/s,溫度不同時傳播速度不同,但與頻率無關

② 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相同,均為 3×10E8 m/s。在同種介質中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傳播速度不同,頻率越大傳播速度越小,如:紅光和紫光在同種介質中折射率 n紅小於 n紫。

機械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其原因是: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形式,通過振動形式傳遞能量,其本身不是物質,故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電磁波是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本身就是物質,在真空中可以傳播,而在介質中傳播速度反而受影響。

當波源與觀察者(或探測器)有相對運動發生時,觀察者(或探測器)接受到的頻率將會高於或低于波源的頻率,稱為多普勒效應。根據惠更斯的次波原理,波源發出的波動將傳遞給周圍的介質,而波源周圍的介質可看做次波源。從波源起始沿波動傳播的途徑到觀察者,介質形成一長串形的次波源集合。在這一長串的次波源集合中,只要前一個次波源與相鄰的下一次波源有相對速度,就有多普勒頻移。當一列波遭遇到一個速度為 V 的物體時,設該物體在遭遇前後速度未發生變化;根據多普勒效應,任何與該物體相同速度的觀察者都可以測得該波的頻率為:

------ (1)

由於光波不需要媒質傳播,在真空中也能傳播,設初始光源的速度V源,頻率為f0;光波在真空中傳播,觀察者的運動速度為V 測,則根據多普勒效應,它同樣適用於(1)式,觀察者測得光波頻率為:

------- (2)

式中△V = V測 - V源是觀察者相對於初始波源的速度,K為光波的單位方向向量,當一列光波從速度為V 源的初始光源入射速度為V 的物體後,並發射或透射出來,光源(V源)→物體(V)→觀察者(V觀),頻移規律符合(2)式,速度為V 測的觀察者測得該光波的頻率 f 測為:

------- (3)

這就是機械波與電磁波的多普勒效應推導過程,你只要轉換一下就清楚了。


推薦閱讀:

TAG:物理學 | 多普勒效應 |